哈什·潘特:在2020年,中印關係走上了不歸路

2021-01-04 觀察者網

導讀

近日,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的印度裔教授哈什·潘特在美國「外交政策」網站撰文,評點2020年發生的中印邊界爭端,並對中印關係的未來走向做出了自己的評估。

雖然作者在文中聲稱中國軍隊在實控線附近採取了「入侵行動」,但他也承認是「印度在過去幾年伸張本國在該地區的利益才是兩國爆發衝突的肇因」。作者觀點在印度「溫和」學者中有一定代表性,觀察者網翻譯本文,謹供讀者參考。

【文/哈什·潘特 譯/觀察者網 由冠群】

在一個令全球決策者都面臨挑戰的年份,一個新形勢可能會對印太地區產生最重大的長期影響——印度和中國在喜馬拉雅山地區的持續對峙。自4月以來,一直沒有跡象顯示中國軍隊要從實控線附近撤出,這條實控線分割了印度和中國各自在拉達克地區控制的領土。與此同時,印度軍隊在有爭議的邊界地區集結,新德裡要求完全恢復原狀。兩方進行的幾輪軍事和外交談判都沒有取得任何成果,這突顯出雙方都為此承受了巨大風險。

有關中印關係的羅曼蒂克幻想很可能在2020年最終消亡。印度政府中的很多人都表達過一種天真的看法,儘管所有證據都不支持這種看法,但他們仍認為印度可以通過外交手段管控中國問題,並且有可能避免讓邊界爭端影響到更宏觀的中印關係。2017年,中印兩軍在印度-不丹-中國交界的洞朗地區發生對峙,但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仍試圖與中國領導人建立私人關係。在與一個更強大的鄰國打交道時,這一做法有其實際必要性,而且這種做法還關係到如何超越兩國爭端打造雙邊關係。這種做法奏效一時,但北京顯然另有打算。

今年,北京試圖單方面重新劃定實控線,使其有利於自己。自1993年以來,中國與印度籤署了各種條約維護邊境和平,而此舉最終無視了這些條約所蘊含的核心宗旨。中國的行為將不可避免地改變中印關係的發展軌跡,而中印關係的前提是,即使邊界問題尚未解決,兩國關係仍可以在其它的全球、地區和雙邊交往領域取得進展。今天,這一基本原則受到了嚴重的破壞。

在某種程度上,中國的堅定自信是可以理解的。只要中國在邊境地區佔優勢,它就可以繼續打著維護和平與安寧的幌子。畢竟,一切都在它的掌控中。事實上,印度在過去幾年伸張本國在該地區的利益才是兩國爆發衝突的肇因。實控線地區的軍事化進程現正以空前速度向前發展,出現這種情況的部分原因是印度在該地區擁有了更好的基礎設施,印軍的巡邏也更加高效——簡而言之,印軍現在駐紮到了中國軍隊此前不常見到印軍的地區。印度現在還準備迎頭痛擊中國的侵略,從而為更加動蕩的邊界形勢做好準備。因此,如果找不到一條長久之計解決邊界問題,那在實控線附近出現更大的動蕩就會繼續成為新常態。

可以肯定的是,中國仍然是一個更加強大的實體,它的基礎設施狀況也要好得多。但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經發展到了一個關鍵節點。中國對某一工程的反對尤為激烈並非毫無理由。面對中國在該地區的擴張主義計劃,修築長達160英裡的達布克-什約克-鬥拉特別裡奧地戰略性公路(這一公路將連接印度城市列城和喀喇崑崙山口,這條路線是一條穿過喀喇崑崙山脈,連接拉達克和中國西部地區的傳統貿易路線)就是印度針對這一計劃發起的正面挑戰。儘管中國反對,但印度仍在繼續推進這一項目。中國加劇邊境緊張局勢就是為了進一步勸阻印度不要再繼續推進。

達布克-什約克-鬥拉特別裡奧地公路

印度的外交政策一直是由印度最先帶頭挑戰中國的全球性規劃。此前,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都買帳北京的說法,認為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是為了促進全球基礎設施建設,並不是為了讓中國企業賺錢,印度是當時第一個跳出來警告該倡議危險性的國家。現在,印度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界定已被全球大多數強國所接受。印度帶頭組織全世界反對該倡議肯定特別令人惱火。印度還成功掌握了討論印太問題的全球話語權,目前正與志同道合的區域夥伴緊密合作,使印度獲得實際影響力。而在川普政府試圖與中國在貿易和技術方面進行脫鉤之際,華盛頓和新德裡的關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密切。中國試圖在全球舞臺上邊緣化印度的努力沒有奏效,新德裡的活動空間還增加了。

因此,中國選擇了直截了當的武力手段,希望能給印度一個教訓。事實是,中國的行動最終產生了截然相反的效果。原本對中國持負面看法的印度輿論,現在變得強烈反華。那些此前主張與中國和美國保持同等距離的印度人發現目前已很難再維持此種立場。新德裡也可以更加自由地做出戰略和經濟方面的反華決策。為了鼓動全世界支持印太地區,印度既減少了關鍵戰略行業對中國的貿易依賴,又將中國人屏蔽在印度的重要行業之外,印度的應對措施是跨領域的。  

印度做出這些選擇都不是毫無代價的。但中國的行為確保了今天的印度願意承受這些代價。印度對中國入侵所作出的軍事和外交反應清楚地表明,新德裡既非束手無策,也不會坐以待斃。現在輪到中國去下決心了,它到底是想在印度樹立一個永遠的敵人呢,還是想獲得一個和它做生意的鄰國。無論北京做出什麼樣的選擇,這一選擇都將決定印太地區的戰略格局。

(觀察者網由冠群譯自美國「外交政策」網站)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相關焦點

  • 印度學者:2020年中印關係走上了不歸路
    近日,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的印度裔教授哈什·潘特在美國「外交政策」網站撰文,評點2020年發生的中印邊界爭端,並對中印關係的未來走向做出了自己的評估。
  • 印裔學者:中印關係走上不歸路 印度利益擴張是肇因
    近日,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的印度裔教授哈什·潘特在美國「外交政策」網站撰文,評點2020年發生的中印邊界爭端,並對中印關係的未來走向做出了自己的評估。雖然作者在文中聲稱中國軍隊在實控線附近採取了「入侵行動」,但他也承認是「印度在過去幾年伸張本國在該地區的利益才是兩國爆發衝突的肇因」。
  • 中印衝突的主因呢?印裔學者:中國對印度世界大國地位充滿偏見
    君清觀察室 舉報   最近,美國外交政策網站上發表了一篇文章,由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的印度裔教授哈什
  • 臺報社論:臺灣要跟隨美走上不歸路嗎?
    原標題:臺報社論:臺灣要跟隨美走上不歸路嗎?參考消息網8月11日報導臺灣《聯合報》8月9日發表社論,題為《美中關係若走上不歸路,臺灣要跟進嗎?》。社論指出,美國衛生部長阿扎8月9日訪臺。社論稱,問題是,這並不等同臺灣地區利益獲得保障承諾。社論指出,臺當局迎接美國閣員來訪時,也應思考美中新冷戰下的自身處境。當美中關係質變成敵對關係,臺灣地區一旦成為美國手中「可控的危機」,更將失去追求和平的自主性,得附隨美國走上敵對不歸路;但淪為全球安全情勢惡化區域,臺灣地區現況還能維持嗎?資料圖片:圖為兩名遊客在臺北象山上觀看臺北市區夜景。
  • 一個絕望女生走上不歸路,暴露不正常的師生關係
    文|辣評妹古語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生關係本該是最為純粹一種人際關係。可是,屢屢發生的由於師生關係不和所引起的學生自殺事件,把師生關係難題推到了前臺,引發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是,這件事情所暴露的不正常的師生關係卻是實實在在的。那麼,本該純粹的師生關係,緣何變得如此針鋒相對,難以協調呢?對於這個問題,辣評妹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值得我們深思。首先,教育和學習的功利化。一方面,從教師的角度來講,現在的老師,尤其是研究生導師為了職稱晉升、科研獎勵,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 銀河系正帶著地球走上一條不歸路,可它永遠都到達不了目的地!
    文/仗劍走天涯銀河系正帶著地球走上一條不歸路,可它永遠都到達不了目的地!俗話的好,坐地日行8萬裡,聽上去就像是無稽之談,但這是由地球自轉,所帶動的人類的運轉,是確實存在的,所以才會有這句俗話產生。其實相比於地球帶動人類在轉動,銀河系也正是在帶著地球走上一條不歸路,可它永遠都是到達不了目的地的,你們知道是為什麼嗎?在宇宙中計算速度和時間的單位,都是遠遠大於地球的,甚至走一光年,都是人類很不敢想像的事情。其實即使地球一動不動,通過坐地日行8萬裡的這種原則,就很明顯的感知到地球也是在運轉的,甚至太陽系也是被銀河系所帶動的。
  • 中國駐印度大使:不認為中印關係存在「重置」問題
    海外網8月29日電據中國駐印度大使館官方網站消息,2020年8月28日,駐印度大使孫衛東接受印度主要財經新聞頻道CNBC-TV18電視專訪,就當前中印關係、邊界局勢、兩國經貿合作、中國經濟和中美關係等回答記者提問。
  • 文化碰撞花火中印攜手探索電影新未來
    進入新時代,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中印雙方正在越來越多的方面加強合作。近年來,中國電影市場一直有一股印度熱,從《摔跤吧!爸爸》刷新了中國進口片的收益成績,到《神秘巨星》、《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嗝嗝老師》等一系列票房與口碑雙豐收的電影受到觀眾喜愛,再到正在熱映的2018IMDB評分最高印度片《調音師》。中印兩國電影文化的交流與市場合作,越來越緊密。
  • 論中印關係發展與亞洲未來前景
    總體來看,兩國目前都集中精力發展經濟,都需要和平的外部環境,對話、交流、競爭但不對抗已成為雙邊關係的主要特徵。越來越多的中印政治家、學者和民眾認識到,只要中印攜手,亞洲就會和平,就會有光明的未來,就能對世界和平與繁榮做出貢獻。
  • 葉海林:身份認知偏差對中印關係前景的影響
    本文認為中印的身份認知偏差主要體現在雙方的國際地位和戰略角色想像以及互動的成果預期方面,進一步討論了身份認知偏差對中印兩國產生的不同影響,並就中印關係的最優前景和次優前景做出了展望。2020 年是中印建交 70 周年。70 年以來,中印雙邊關係幾經波折,跌宕起伏,畫出了一條蜿蜒輾轉的軌跡。
  • 北影節:文化碰撞花火中印攜手探索電影新未來
    北影節:文化碰撞花火中印攜手探索電影新未來 進入新時代,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中印雙方正在越來越多的方面加強合作。 近年來,中國電影市場一直有一股印度熱,從《摔跤吧!爸爸》刷新了中國進口片的收益成績,到《神秘巨星》、《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嗝嗝老師》等一系列票房與口碑雙豐收的電影受到觀眾喜愛,再到正在熱映的2018IMDB評分最高印度片《調音師》。
  • 龍與象:了解中印關係的16本書
    原標題:龍與象: 了解中印關係的16本書 摘要 2017年是中印關係的「多事之夏」,隨著8月底印軍撤出洞朗地區,在邊境地區對峙兩個多月之久的中印雙方終於鬆了口氣
  • 賣腎者發微博講述賣腎經歷 勸不要走上不歸路
    他說,只希望想賣腎的朋友們真的不要走上那條不歸路。截至昨日,他的微博已有460多萬條評論轉發。很多網友說,「好好生活,好好過日子吧!攢點錢,找個好女友,然後結婚!」更多網友說,「努力地好好活著,不要放棄自己。」昨日,河南商報記者聯繫了王彬彬,他今年22歲,四川廣安人,他說,看到「山姆哥」所報導的,正是他去的那家醫院,感觸良多,就在微博上寫下了自己的全部經歷。
  • 不請明星,遊戲抄襲,《極限挑戰》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當然,每個導演的風格都不一樣,我們應該尊重他們。 然而,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史佳寧帶領雞條們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極限挑戰》第六季開播以來,網友吐槽的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劇本明顯,二是不請明星,最後是遊戲抄襲。 這三點絕對不能出現在王牌綜藝節目中!劇本明星,說明導演的指導能力和編劇的策劃能力都有所欠缺。
  • 美國禁令明天生效 華為被逼走上「不歸路」
    延伸閱讀>>>華為被逼走上做作業系統的「不歸路」:開發者們成鴻蒙落地關鍵但在當前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華為不得不走向這條 「不歸路」。根據 2019 年發布的鴻蒙 OS 歷程及路標圖,當時還未寫明鴻蒙將應用於手機,並且在 2021 年鴻蒙的落地產品是音箱和耳機。三輪打壓下,華為不敢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如果說鴻蒙解決的是「明天」的問題,那麼HMS解決的就是「這一秒」的問題。
  • 加勒萬河谷事件:中印關係的大轉折?
    加勒萬河谷事件對中印雙邊關係的負面影響還很難全面評估,但中印關係的確又一次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甚至不少專家認為事件已經讓這對雙邊關係發生根本性改變,可能再也回不到過去。中印關係能否回到過去並不重要,當務之急是雙方要避免此次邊境事件的負面影響無限擴大,進而陷入「敵意螺旋」上升,導致悲劇性後果。未來如何重塑十字路口的中印關係確實考驗雙方的戰略智慧和塑造能力。
  • 趙小卓:邊境問題是中印關係硬傷,「始作俑者」是印度
    在議題三「中印關係,站到了十字路口?」的討論中,軍事科學院科研部研究員趙小卓表示,中印邊境問題是兩國關係當中的硬傷,而這一問題的「始作俑者」是印度。趙小卓稱,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我們沒有與一個任何國家劃定完整意義上的邊境線,我們主要是靠和平談判的方式來解決邊境問題。現在只有和兩個國家的邊境線沒有解決,一個就是中印邊境,一個就是中不(不丹)邊境。
  • 經貿合作是促進中印關係重要加速器
    人民日報記者 苑基榮攝海外網新德裡4月27日電 自2014年以來,中印經貿關係持續快速發展。2017年,中印雙邊貿易額達到844億美元,比2016年增長20.3%,創歷史新高,中國繼續保持印度最大貿易夥伴地位。特別是中國自印進口大幅增長近40%,使雙邊貿易更加平衡。基礎設施領域的合作取得長足進展。截至2017年底,中方累計對印投資超過80億美元。
  • 《人民的名義》不斷膨脹的欲望,讓他走上一條不歸路
    那個似乎被人永遠遺忘的角落,本想靠書包翻身的祁同偉不得不向命運低頭,回到學校向梁璐老師求婚。從此祁同偉靠著老丈人的東風仕途順風順水,一躍成為漢東省公安廳廳長。祁同偉實現了華麗的變身,可是他的心已不再純淨。當祁同偉當初被分配到小地方的時候,他就已經看穿了現實和人性。於是才會有了後來祁同偉給梁璐的求婚的一跪。
  • 如果沒有燕秋辭,劉松是不是不會走上不歸路?路平是否不會痛苦?
    是野心,是為了自己的名望,燕秋辭是個不幹於平凡的人,所以當他遇到翟氏父子就得到了機會,燕秋辭勸說冷閣主入世未果,就策劃了一切,這就是災難的開始,路平的父母被燕秋辭所殺,小七被燕秋辭所困,路平和劉松九死一生地逃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