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晶片或將跨過5nm ?清華教授魏少軍:需要攻克這3個關鍵技術

2021-01-05 隔壁王科技

魏少軍再一次對國內半導體發聲了

為什麼說"再一次",或許有印象的朋友都記得前不久也是魏少軍對國內半導體的表態,但是被罵慘了,主要是他的想法是"替代不應該是主旋律"。

在當下,國內造芯熱潮一波接一波,"替換"是我們勢在必行的事情,這個時候作為一個專家教授卻說替代不應該是主旋律,多少令人不解,而這一次他指出攻克3個關鍵技術,國產晶片有望跨過5nm。

集成電路技術分叉口

前不久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理事長魏少軍,在2020中國(上海)集成電路創新峰會上指明了方向。

魏少軍表示現在的集成電路再一次遇到了分叉口"新器件、新材料、新工藝,微納系統集成外加晶片架構這三大領域的創新,將成為中國集成電路領域跨越5nm工藝的過程中"(引用)。

架構的創新、器件結構的選擇、異質器件系統集成等都是很關鍵。

有困難,也有轉機,而國內也在積極應對。

比如新型材料,8英寸石墨烯晶圓。而中科院相關團隊也表示"不管在產品尺寸、產品質量方面均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其實很多網友對"8英寸石墨烯晶圓"還是有很多看法,一種是說這是我們的"彎道超車",是一個革新。但是另一個看法就是,此舉目前還處於概念狀態,實驗室的產品,想要商業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到最後會是什麼樣,還說不好。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這方面,我們算是有了很大的突破。並且8英寸的碳基單晶晶圓已經進入小批量試產階段。

但除了這些,國內半導體的發展還有很多困難,就像中科院教授劉雲表示國內科技是"大而不強",而我們被卡脖子的技術不單單是光刻機,還有晶片,作業系統,手機射頻器件,雷射雷達等35項關鍵技術,都處於被卡脖子狀態。

中芯國際的3nm

最近鬧得人人皆知的中芯國際梁孟松離職一事,相信大家都知道了。

暫且不說梁孟松從28nm到14nm的量產,以及到N+1製程的流片有多成功,也不說"新上任"的蔣尚義將會"牽線"與ASML就EUV光刻設備進行的談判。只說一下梁孟松辭職信所說的內容,也可以看出國內半導體發展到什麼地步。

這封信寫什麼不重要,但是這一段卻爆出中芯國際的進度在哪:"N+2和3nm相關工作已經有序展開,只待EUV光刻機的到來,就可以進入全面開發階段。"

3nm,只等EUV光刻機的到來。

很多人說中芯國際現在還是14nm,不少人對這個14nm能不能抗打還持懷疑態度,並且臺積電已經實現5nm量產,於是,大家都急了。

"彎道超車"、"高速發展"確實是我們想看到的局面,但我們也面臨著眾多困難,就像現在的中芯國際,一來是被納入"實體清單",二來ASML能不能把EUV光刻機賣給我們都不好說。

想要"彎道超車",實現中國芯的崛起,我們還有很長一段的路要走。這是一個持久戰,面對的挑戰還有很多,需要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的去攻克,才能有更多的突破。

相關焦點

  • 清華教授指明方向,攻克3個關鍵技術,國產晶片有望跨過5nm
    雖說大陸第一晶片代工巨頭中芯國際,又招攬來蔣尚義這位半導體領域集大成者,但國產晶片從28nm到14nm,再到7nm的研發過程中,梁孟松可謂立下汗馬功勞。拋開此事不談,在國產晶片7nm製作工藝尚未成熟之際,5nm時代已然來臨,落後一步的中國半導體產業,能否順利跨過5nm還是個未知數。
  • 復旦教授攻克難題,3nm晶片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國產晶片未來可期
    傳統的FinFET電晶體技術在製程不斷微縮的情況下,已經難以有新突破,故而相關企業或團隊展開了對電晶體新型技術的研發探索。12月17日快科技傳來消息,我國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宣布,該校周鵬教授的團隊成功攻克難題,在3nm晶片關鍵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
  • 國產晶片有戲了?3nm晶片關鍵技術被突破,復旦大學教授立功了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國產晶片有戲了?3nm晶片關鍵技術被突破,復旦大學教授立功了。晶片是智能化時代的依賴產物,只要是電子類產品都需要用到晶片,隨著手機越來越智能,對於晶片工藝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最先進的5nm晶片工藝也已經用於手機製造上了,搭載5nm晶片的iPhone 12以及Mate 40,在性能表現上都格外的突出。
  • 魏少軍教授:關於集成電路創新的一些思考
    集成電路的發展方向分為三個方向,晶片架構創新、微納系統集成、新器件新材料新工藝。這三個方向都是為了推動摩爾定律前行。 關於器件結構的變化,魏少軍表示,功耗曾是器件變革的重要原因。此前,體矽平面電晶體在20nm已經走到盡頭,無法獲得等比例縮小的性能、成本和功耗優勢。
  • 魏少軍就晶片問題發聲,國產晶片替代不應成為主旋律?
    大家好,我是王科技魏少軍估計被罵慘了!當下的國內半導體造芯熱情不減,各地紛紛上馬立項目,似乎從華為被斷供晶片開始,我們就必須要走自己的路,實現造芯,但這個時候忽然有個人說我們不應該再去搞一個體系,而是去找合作,國產晶片替代不應成為主旋律。那指定會被熱議不斷!
  • 中國教授就晶片發聲,跨入5nm節點,這三大領域的創新很重要!
    而這些零部件的供應商,來自於全球各地,這也導致晶片的國產化製造進展緩慢。近日,中國教授魏少軍就國內的晶片問題發聲,並表示國產晶片跨入5nm節點,這3大領域的創新很重要!據悉,魏少軍在2020中國(上海)集成電路創新峰會上,簡單介紹了國內晶片製造產業所急需解決的問題。
  • 中科院緊急闢謠:國產5nm光刻技術,假的!差得遠了
    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來,晶片成為工業製造最高水平的代表,半導體領域成為各國競爭最為激烈的存在。就目前而言,美國佔據著國際半導體行業榜首的存在,也正因為此,美國從晶片製造方面出手,想要置華為與死地,從而遏制中國在5G、人工智慧等高端領域的發展。不過中國向來都是一個不服輸的國家,在這種情況下,任正非號召全體華為員工迎難而上,保持艱苦奮鬥的華為精神,中科院、北大、清華等高等院校紛紛伸出援手,對光刻機技術的攻克,將成為中國未來發展的關鍵之一。
  • 3nm晶片關鍵技術獲得突破,復旦大學教授建「奇功」
    每次在談及晶片話題的時候,我國國內網友雖然對國家充滿信心,但是也不乏一些悲觀的網友對於我國能夠突破美國的晶片封鎖而擔憂,在他們看來我國晶片製造領域在和美國有著如此巨大的鴻溝情況下,想要在5年以內實現國產晶片7成自產率簡直是天方夜譚。
  • 不只是光刻機,國產巨頭攻克5nm蝕刻技術,臺積電第一個下單
    這時候才發現,在這部分,國產晶片是有短板的。華為晶片反映出的是國內半導體產業的現狀,國外對華為晶片的技術封鎖,更讓我們知道,自研技術的重要性。並且在7月份時候,中科院突破了5nm雷射光刻技術,對將來打造先進光刻機奠定了基礎。不只是光刻機,在蝕刻機技術上,我國國產巨頭也攻克了5nm蝕刻技術。
  • 中國國產5nm蝕刻機,正式面世,這下華為底氣更足了
    半導體晶片行業誕生於美國矽谷,至今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各方面趨於成熟。而我國晶片相對來說底子薄,發家時間不長,導致我國在晶片的核心技術方面經常被「卡脖子」。那麼,中國的晶片現狀如何?用魏少軍所長所說:「中國集成電路與國外最高水平的差距由5代縮短到2代,由20年縮短到5年。」
  • 再傳捷報中國國產5nm蝕刻機,正式面世,這下華為底氣更足了
    半導體晶片行業誕生於美國矽谷,至今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各方面趨於成熟。而我國晶片相對來說底子薄,發家時間不長,導致我國在晶片的核心技術方面經常被「卡脖子」。那麼,中國的晶片現狀如何?用魏少軍所長所說:「中國集成電路與國外最高水平的差距由5代縮短到2代,由20年縮短到5年。」
  • 「國家隊」正式出手,5nm光刻技術被攻克,華為晶片將迎轉機?
    「國家隊」正式出手,5nm光刻技術被攻克,華為晶片將迎來轉機?華為近幾年不僅是在國內在世界上都受到了相當高的關注度,除了華為為世界帶來了先進的技術、產品和解決問題的辦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華為作為中國崛起的「民營企業」在世界市場內「摸爬滾打」所受到的壓制與排擠。
  • 「國家隊」正式出手,5nm光刻技術被攻克,華為晶片將迎來轉機
    「國家隊」正式出手,5nm光刻技術被攻克,華為晶片將迎來轉機華為近幾年不僅是在國內在世界上都受到了相當高的關注度,除了華為為世界帶來了先進的技術、產品和解決問題的辦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華為作為中國崛起的「民營企業」在世界市場內「摸爬滾打」所受到的壓制與排擠。
  • 清華大學教授表態:國產晶片替代不應成為主旋律
    在美國的封鎖之下,國產晶片替代的情緒高漲。對於當下的國內半導體行業的熱潮,在本周ASPENCORE主辦的「2020全球高科技領袖論壇 - 全球CEO峰會&全球分銷與供應鏈領袖峰會」期間,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理事長、清華大學教授魏少軍指出:「中國半導體火熱的有點過頭,有點不像話。
  • 臺積電量產5nm晶片,又攻克2nm技術難題,將三星遠遠甩在身後
    ,將禁令封鎖的技術作為中科院接下來的工作,舉全院之力設部門專門挨個攻克,相信給科研人員一點時間,禁令都將會成為一紙空文。國際上其他有競爭力的企業也有,比如三星在晶片加工行業技術實力也很強,不過是7納米量產級別的,和臺積電的5納米還是有代差的,不過三星在5納米級晶片的技術,計劃在今年年底就能實現量產,這也算是終於趕超上了臺積電
  • 已攻克5nm光刻技術! 中科院正式宣布, 預言要成真了?
    已攻克5nm光刻技術! 中科院正式宣布, 張召忠預言要成真了?長期的拿來主義,導致國內對進口晶片的依賴程度非常之高,據一份數據統計,在2019年,中國晶片的自給率只有30%,當年在進口晶片上就花費了3000億美元之巨,其中最讓人熟知的就是手機晶片,在國產手機當中,絕大部分手機處理器晶片都需要從國外進口,比如高通、聯發科等等,華為的麒麟晶片雖然是自研
  • 清華大學魏少軍:中國28nm晶片產業鏈未來1-2年有望成熟
    近日,清華大學教授魏少軍在接受搜狐科技專訪時表示,中國晶片產業在當前的處境下帶來的反彈影響深遠,將會加速國產及歐日韓元器件作為替代。同時,他提到,中國28nm晶片產業鏈有望在1-2年內走向成熟。對於中國晶片產業的未來前景,魏少軍表示非常樂觀,中國晶片產業的發展速度以每年16%-20%的速度增長,是國際同行的4-5倍,並開始形成產業持續投資的能力。
  • 5nm光刻技術被攻克,華為晶片或迎來轉機
    中科院的高度重視,對於推動國產晶片以及相關產業鏈和技術的良性發展將起到積極作用,中科院正式發聲後,不少網友紛紛表示,誰也沒想到,一切竟來得如此之快,華為晶片或許將迎來轉機。值得欣慰的是,在今年7月份,中科院就已經傳來一個好消息,根據相關媒體的報導顯示,在通過不懈的努力後,中科院已經研發掌握5nm超高精度雷射光刻技術,不但是一次我國在光刻機技術方面的重大突破,一旦投入商用後,也將為推動國產5nm高端晶片的生產起到關鍵作用。
  • 魏少軍:2020年我國晶片設計企業營收同比增23.8%,給出「十三五...
    集微網消息,12月10日,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2020年會在重慶隆重舉行,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理事長魏少軍教授在大會高峰論壇上指出,2020年,我國晶片設計企業達到2218家。魏少軍指出,2020年我國晶片設計企業共計2218家,比去年的1780家增加了438家,數量增長了24.6%。2020年全行業銷售預計為3819.4億元,比去年的3084.9億元增加了23.8%,增速比上年的19.7%提升了4.1個百分點。按照美元與人民幣1:6.8的兌換率,全年銷售約為561.7億美元,預計在全球集成電路產品銷售收入中的佔比將接近13%。
  • 清華教授打破ASML雙工作檯技術壟斷!「光刻機第一股」登陸科創板
    而EUV光刻機則是實現5nm甚至是更為先進的製程工藝的關鍵。華卓精科是國內首家可自主研發並實現商業化生產的光刻機雙工件臺供應商。作為上海微電子光刻機雙工件臺的供應商,公司與上海微電子長期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為國產光刻機崛起奠定了基礎,佔據了中國商用光刻機雙工件臺的主要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