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首次實現幹涉成像雷達高度計...

2020-12-23 半島網官網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海洋和內陸河湖是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生態文明思想,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堅持陸海統籌」國家發展戰略,為我國陸海水資源的調查監測工作提出了內在要求和新的方向。

對陸地河流湖泊和海洋等自然生態系統的水資源調查監測是自然資源部「兩統一」職責的具體內容之一。衛星遙感監測是一種有效的全球水資源監測手段,其中衛星雷達高度計是唯一可直接觀測水位高度的傳感器,當前高度計正從剖面式海洋觀測逐步向三維陸海協同觀測發展,我國規劃中的新一代海洋動力衛星以及山東省政府支持的「觀瀾號」等計劃也是此類衛星,不僅服務於海洋水資源觀測,還在陸地水資源的觀測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衛星雷達高度計的現場定標檢驗是衛星數據質量和有效性的重要保障,目前國內外已有的定標手段只能服務於傳統的剖面式高度計,無法滿足幹涉雷達高度計三維水面觀測的定標需求,面向新型幹涉雷達高度計的定標已成為國內外重要的開放性課題。

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項目資助,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23所等單位研究人員利用GNSS小型測高浮標成功在青島海域開展了機載幹涉雷達高度計定標,針對GNSS浮標觀測點和幹涉高度計寬刈幅的難匹配問題,提出了一種時空統一的能量密度定標方法,該項研究成果以我所海洋測繪研究中心為第一單位發表在國際期刊《Remote Sensing》,首次揭示了時間域頻率能量密度和空間波數域能量密度的內在關聯,為未來的星載幹涉雷達高度計多種尺度海洋信號的定標檢驗儲備了基礎技術。

近年來,自然資源部海洋一所海洋測繪研究中心聚焦我國自主衛星海上定標,持續維護我國北方海域唯一的千裡巖定標場,廣泛開展衛星雷達高度計定標的國內外合作研究,目前已為國內外多個衛星提供了定標結果,成果先後發表在《海洋科學進展》、《地球物理學進展》、《遙感學報》、《海洋學報》等國內知名期刊以及《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Remote Sensing》等國外期刊。為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倡議,為方便全世界衛星雷達高度計定標及應用科研人員,促進全球陸海水資源的空間觀測發展,該團隊開源了專門的衛星測高軟體GAT(The Generic Altimetry Tools),可實現海面高度、輻射計溼延遲的定標檢驗,以及重力水深反演、海平面變化監測、河湖水面高度觀測及洪水監測等功能。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運行五周年 基本實現與國際一流...
    12月18日,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2020學術年會在青島開幕。記者從此次學術年會上了解到,經過五年的運行,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全球影響力大幅提升,基本實現了與國際一流海洋科研機構並跑的態勢,若干研究方向具備了領跑優勢。
  • 2020年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人才派遣招聘4人公告
    2020年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人才派遣招聘4人公告 2020-12-21 17:23:48| 青島人才網 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根據工作需要,現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人才派遣人員
  •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基本實現與國際一流並跑,若干方向具有領跑優勢
    12月18日,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2020學術年會在青島啟幕。800多位優秀海洋科技人才匯聚鰲山灣畔,集中展示了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試點運行以來的發展成就:五年來,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全球影響力大幅提升,基本實現了與國際一流海洋科研機構並跑的態勢,若干研究方向具備了領跑優勢。
  •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運行五年獲佳績
    記者從此間正在舉行的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2020學術年會上了解到,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運行五年來屢獲佳績,透明海洋、海底發現、藍色生命、健康海洋、海洋高端智能裝備等重點任務穩步推進。
  • 青島「十四五」重要目標:建設國家海洋科學城,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
    這意味著,在山東省明確支持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支持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之外,山東省將支持濟南和青島一起創建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此外,國家海洋科學城和膠東濱海科創大走廊的提法也是首次出現。很明顯,國家海洋科學城是對標懷柔科學城、張江科學城、合肥科學城、成都科學城等,膠東濱海科創大走廊則是向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粵港澳大灣區廣深科創走廊等看齊。
  • 青島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關於全球變暖新發現
    近日,由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主任蔡文炬院士領銜,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黃剛教授團隊、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多位專家學者參與的研究團隊,在全球變暖對印度洋偶極子事件的影響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發現正位相印度洋偶極子強事件在全球變暖下表現為發生頻率增加。
  •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努力研發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藍色藥物方案
    近1個月來,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主動對標國家海洋科技戰略力量的總要求,自覺擔當為國家重大需求提供技術支撐的使命,發揮多學科交叉、大平臺、大團隊、大協作的優勢,集智攻關,科研團隊克服困難,夜以繼日持續開展科學實驗,不斷夯實研究假設,正在逼近既定的科學目標。
  • 國家實驗室牽手武漢理工大學!海洋新材料交叉研究中心在青開建
    日前,海洋新材料交叉研究中心在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啟動建設,同時海洋新材料聯合實驗室揭牌成立。近年來,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積極深度融合新材料技術研發成果與海洋科技發展需求,拓展藍色發展新空間。
  • 海洋新材料交叉研究中心和海洋新材料聯合實驗室揭牌
    未來網高校頻道6月19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韓建軍 胡劍)6月17日,海洋新材料交叉研究中心暨海洋新材料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在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簡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理工大學校長張清傑,中國科學院院士、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主任吳立新,該校副校長王發洲
  • 水下滑翔機萬米深淵觀測科學考察團隊近日順利返航
    報導稱,在為期6天的綜合科考中,由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與天津大學共同研發的2臺萬米級「海燕—X」水下滑翔機共獲得觀測剖面45個,其中3000米級、6000米級和7000米級剖面各1個,萬米級剖面3個,最大下潛深度達10619米,刷新了水下滑翔機下潛深度的最新世界紀錄。
  • 「海洋地質九號」完成多個首次創舉
    本航次由國內相關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23家單位共同組成,累計參航科研技術人員56名,完成測試任務22項,包括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最新自主研發設備10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1項,搭載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共享任務1項以及多項最新引進的調查設備測試。本次南海設備海試及共享航次,檢驗了國產海洋調查設備的實際應用效果,獲取了一系列的創新成果。
  • 我國首套超算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系統研製成功 提高我國遙感數據...
    15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來自空天院等單位的研究人員成功研製了我國首套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超算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系... 15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來自空天院等單位的研究人員成功研製了我國首套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超算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系統,並首次實現全國尺度地表形變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製圖。作為受地質災害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我國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逐年增加。
  • 中國海洋大學「兩洋一海」觀測網實現實時化
    日前,中國海洋大學「東方紅」系列科考船隊旗艦船、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船隊平臺之一的新型深遠海綜合科學考察實習船「東方紅3」船圓滿完成黑潮延伸體綜合科考任務,順利返航抵達青島奧帆中心碼頭。
  • 全球海洋科技創新指數在青島發布
    12月18日,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2020學術年會在青島藍谷召開,《全球海洋科技創新指數報告(2020)》現場發布。報告顯示,中國海洋科技創新綜合排名穩步提升,由2016年的第5位上升至第4位,躋身第二梯隊。
  • 中國首個衛星雷達高度計海上定標場觀測系統通過現場驗收
    中國首個衛星雷達高度計海上定標場觀測系統通過現場驗收 央視新聞6月22日消息,總臺央視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了解到,近日,萬山雷達高度計海上定標場觀測系統通過現場驗收,標誌著萬山定標場正式開始業務運行
  • 關於邀請參加 2020青島國際海洋科技展覽會的函
    尊敬的海洋業者:&nbsp&nbsp&nbsp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與青島藍谷管理局共同邀請您參觀2020(第五屆)青島國際海洋科技展覽會(以下簡稱「展會」),展會信息如下
  • 青島新能源山東省實驗室掛牌,未來將謀劃國家實驗室建設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17日訊 繼山東能源研究院在青島奠基開建後,以青島為「圓點」,以山東為「根據地」,全國的能源科學發展將再迎新突破——青島新能源山東省實驗室(以下簡稱「新能源省實驗室」)掛牌,進入了快馬加鞭的建設環節。
  • 青島新能源山東省實驗室揭牌,未來將謀劃國家實驗室建設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17日訊 繼山東能源研究院在青島奠基開建後,以青島為「圓點」,以山東為「根據地」,全國的能源科學發展將再迎新突破——青島新能源山東省實驗室(以下簡稱「新能源省實驗室」)揭牌,進入了快馬加鞭的建設環節。
  • 中國—東協海洋地球科學學術研討會網絡視頻會議召開
    日前,中國—東協海洋地球科學學術研討會網絡視頻會議召開。來自緬甸、印度尼西亞和東亞東南亞地學計劃協調委員會(CCOP)等13個國家或地區組織,以及來自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等國內外涉海科研機構的近300名專家學者,就東南亞及周邊地區海洋地球科學前沿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與交流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