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上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 ENIAC 於1946年誕生以來,計算機已經發展了四代。
第一代計算機的發展階段稱為電子管時代,這個階段的計算機佔地面積大,耗電量也大,運算速度也比較慢。
電子管時代
最苦逼的應該是程式設計師了,他們只能用機器語言0101編程。
第二代為電晶體時代,電晶體的體積遠遠小於電子管,而且功耗也比電子管低,運算速度也提升許多,高級語言FORTRAN開始使用。但是幾十萬個電晶體的焊點都是手工焊接,一旦有一個出問題,整體就不可靠了。
第三代的中小規模集成電路時代的製造工藝體積更小,功耗更低,可靠性也有很大的提升。
第四代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時代開始出現微處理器,計算機飛入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