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濾膜技術可有效解決海水淡化危機

2020-12-28 德蘭梅爾納濾膜

全球性的淡水資源危機已經嚴重製約了人類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我國的缺水情況尤為嚴峻,是全球十三個缺水的國家之一。利用海水淡化技術從海水中製取飲用水已成為解決水資源危機的有效途徑之一。

到目前為止,反滲透法、蒸餾法、電滲析法等都已得到廣泛的應用。我國的海水淡化技術研究始於 20 世紀 60 年代,中國科學院、教育部、國家海洋局等所屬的院校和科研院所開展了電滲析、反滲透、蒸餾等海水淡化技術的研究開發,並取得了豐碩成果。當前,我國更加重視海水淡化,已將其列入國家「十一五」規劃和《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 年)》,給予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和資助。

然而,海水是高鹽度、高硬度和高腐蝕性的混合電解質溶液體系。海水中的鈣、鎂、硫酸根和碳酸根離子在高溫或高濃度時易結垢,造成膜通量下降或傳熱效率的下降,故傳統海水淡化裝置的水回收率均較低,成本較高。因此,無論是蒸餾法還是膜法(反滲透法)海水淡化,要得到更高的水回收率就需要大幅度去除海水中的硫酸根和鈣鎂離子。

納濾膜具有優越的截留二價離子的能力,可以有效去除海水中的鈣、鎂、硫酸根和碳酸根等易結垢的二價離子,為海水淡化提供更有利的進水水質。因而,如果納濾膜能在海水淡化領域推廣應用,則將對海水淡化產業的發展具有推動作用。

德蘭梅爾致力於提供水處理及流體分離在內的膜集成技術整體解決方案。擁有先進膜生產工藝,匯聚專業研發團隊,立足於多類膜產品的研發與生產,滿足客戶需求。

相關焦點

  • 水處理技術|RO反滲透膜、超濾膜、納濾膜的區別
    一、反滲透膜、超濾膜、納濾膜對比1、反滲透膜:是最精細的一種膜分離產品,其能有效截留所有溶解鹽份及分子量大 於100的有機物,同時允許水分子通過。反滲透膜廣泛應用於海水及苦鹹水淡化、鍋爐補給水、工業純水及電子級高純水製備、飲用純淨水生產、廢水處理和特種分離等過程。
  • 淨水技術|納濾膜技術在飲用水深度處理中的應用現狀
    NF不但可直接用於地下水、地表水和海水的軟化,還可以作為反滲透(Reverse osmosis,RO)、太陽能光伏脫鹽裝置(Photovoltaic-powered desalination system)等的預處理。氟化物會對生物體的牙齒和骨骼系統產生嚴重危害,而納濾處理能夠有效減少水中氟化物的含量。
  • 海水淡化技術研究新進展和發展趨勢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進入21世紀,由水資源短缺所引發的危機在全球範圍內蔓延,發達國家紛紛將目光投向海水淡化,大力發展本國的海水淡化產業。在國家的推動下,我國的海水淡化產業得到較快發展,但由於多方面的制約,我國海水淡化產業的發展狀況並不容樂觀,我國海水淡化產業只有突破瓶頸才能得到較快發展。
  • 中捷,海水淡化來了!
    中捷,海水淡化來了!項目正式投產後,對解決滄州地區地表水資源緊缺、地下水開採超採等具有重要意義。滄州地處渤海之濱,海水資源充沛,尤其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海水資源的利用已由傳統的池塘養殖和鹽業用水發展到海水淡化和工業用水。
  • 當前我國海水淡化產業發展的三大特點
    隨著世界人口增長和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全球水資源危機不斷加劇,海水淡化在解決全球缺水問題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未來海水淡化將成為「剛需」,海水淡化產業也將進入快速發展的新常態。當前我國海水淡化產業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在海水淡化技術產業方面,我國海水淡化技術通過國家科技攻關的持續支持,在低溫多效蒸餾和反滲透海水淡化關鍵技術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完成多個示範工程,但國內已建萬噸級以上海水淡化工程仍然大部分採用國外技術。
  • 海水淡化是如何獲取淡水資源的?
    水是生命之源,世界上缺水的地區越來越多,海水淡化已成為獲得淡水資源的重要途:徑,是解決沿海和西部苦鹹水地區淡水危機和資源短缺問題的重要措施,是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保證。海水淡化,是指從海水中獲取淡水的技術和過程。
  • 反滲透海水淡化系統的技術優勢
    地球有大約70%的面積是海洋,作為一種從長遠發展來看經濟、清潔和可持續的手段,海水淡化從眾多辦法中脫穎而出,作為典型的能耗密集型產業,將海水淡化為可以直接飲用的淡水成為解決淡水資源缺乏的有效途徑。反滲透海水淡化系統的技術優勢:1、節省電力。系統利用深海水的自然壓力,不需要使用傳統的陸上所用的承壓套管,也不需要高壓水泵作為反滲透動力,消耗的電能僅為陸上淡化的30%左右。
  • 降低海水淡化成本的有效手段 「膜法」更有優勢
    近年來我國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迅速。截至2012年底,我國海水淡化工程產水量達到67.4萬噸/日。沿海各地積極發展海水淡化,海水淡化作為海洋經濟和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已逐步應用於人民的生產和生活中。
  • 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效率創新高
    為解決這一發展中的矛盾,尤其是缺水地區對淡水的渴求,就近進行海水或苦鹹水淡化已成為擴大淡水來源的有效途徑之一。當然,對海水或苦鹹水進行淡化的方法有很多,如常規蒸餾法、離子交換法、滲析法、反滲透膜法以及冷凍法等。這些傳統的方法除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或電力外,還會汙染空氣並造成溫室效應。
  • 山東按下海水淡化「快進鍵」 2022年海水淡化日產能將超百萬噸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向海要「水」,山東按下海水淡化「快進鍵」2022年海水淡化日產能將超百萬噸「通過海水淡化增加淡水供給,具有『多快好省』的特點。多:要多少有多少;快:當年可以達產;好:海水淡化水質好,綜合效益好;省:據測算,投資100億元,佔地1000畝,可每年提供淡水淨水5億立方米,投入產出比高,極為集約節約。」
  • 賽諾中標華能威海海水淡化項目超濾及反滲透標段
    賽諾近期捷報頻傳,憑藉在海水淡化領域擁有的多項專利技術、豐富的實戰經驗等綜合優勢,經過多輪角逐從激烈的競標中脫穎而出,成功中標華能威海3萬噸/天海水淡化項目超濾及反滲透標段。
  • 淡化的海水,你願意喝嗎(關注)
    淡化水是高品質的飲用水   針對淡化水缺乏微量元素的爭議,專家認為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海水經過淡化技術處理後能喝嗎?   專家指出,一些公眾有顧慮,主要是因為對海水淡化技術了解不夠。   「海水淡化技術就是模擬自然界的水循環運動,是人類向大自然學習,為自己創造更多可飲用水的開源技術。」
  • 高能科技:走進以色列海水淡化廠,45分鐘把海水變成飲用水
    以色列藉助創新性的海水淡化技術,只需短短的45分鐘就可以把海水變成可飲用水。走進了以色列一家大型反滲透海水淡化廠—以色列索雷科海水淡化廠。這家海水淡化廠位於以色列沿海城市特拉維夫附近。圖為以色列索雷科海水淡化廠的車間。色列索雷科海水淡化廠由以色列海水淡化企業IDE技術公司設計和運營。圖為以色列索雷科海水淡化廠的預處理池。
  • MBSW-500貨櫃海水淡化設備 化解海島居民用水難題
    水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元素,隨著人類社會的快速發展,淡水資源的過度利用導致地球淡水的自循環平衡逐漸打破,人類將不得不面對淡水資源短缺的危機。雖然地球表面70%被水覆蓋,但只有不到1%的淡水能被人類直接利用。因此,從浩瀚的海洋中汲取淡水成為解決水資源短缺的途徑。
  • 賽諾與首鋼創新國內首個大型熱膜耦合海水淡化項目正式供水
    ,可以增加淡水總量,且不受時空和氣候影響,保障沿海居民飲用水和工業用水等穩定供水,已成為解決全球水資源危機的重要途徑。熱膜耦合系統共用取排水設施,減少取排水投資及運行費用,充分利用熱法海水淡化濃鹽水的餘熱,較好的解決了渤海灣冬季(11月至次年3月)海水溫度低影響膜法正常產水的問題,同時減少熱法濃鹽水熱量排放,可實現能源高效利用,系統進一步提升濃鹽水的含鹽量,為後續海水資源化綜合利用奠定堅實基礎,後續單元可進一步生產高附加值的鹽化工產品。
  • 海水淡化用處大!媒體團赴青島開展海水淡化採風活動
    經過多年的探索、發展和實踐,山東省湧現了多家從事膜產品研發、裝備製造、淡化水及鹽化工產品生產的企業,在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技術、裝備、人才等方面具備了一定的優勢。近日,由人民日報、中新社、中國旅遊報等組成的媒體採風團一行來到青島水務集團海水淡化科技公司進行考察採風活動,至百發海水淡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島百發公司)現場考察、座談。
  • 如何對豐富的海水資源進行淡化處理?
    海水淡化是一個通過專用設備將鹽和礦物質從海水中清除,並產生清潔可飲用水的過程。淡化海水技術被視為應對世界性水資源短缺的解決方案,並且在很多靠近海洋但缺乏淡水供應的地方得到發展和鼓勵。然而,淡化海水並不是確保安全的過程,並且會給環境帶來一系列問題。
  • 日淡化海水25萬噸,這家杭企躋身全球海水淡化TOP10
    記者 吳靜 通訊員 趙丹青 趙欣近日,全球水務行業領先的商務情報提供商(GWI)公布了2009-2020全球TOP20海水淡化與水再利用項目開發商排名,前20名中4席是中國企業。其中,杭州水處理中心躋身TOP10。
  • 沙特將建首批「太陽能圓頂」海水淡化廠
    項目將採用「太陽能圓頂」技術,利用該技術,生產淡水的成本約為每立方米0.34美元,遠遠低於海水淡化廠採用反滲透方法的生產成本該技術還將產生濃度更高的鹽水,大幅降低對環境的影響,濃鹽水是淡水提取過程中潛在的有害副產品。 目前,NEOM已與英國的Solar Water Plc籤署了一項協議,在沙烏地阿拉伯西北部的NEOM建造首批「太陽能圓頂」海水淡化廠。這個試點項目旨在徹底改變海水淡化過程,幫助解決世界上最緊迫的問題之一 -- 淡水的獲取。
  • 新世紀第一個世界水日:淡化海水帶來新希望(圖)
    有資料表明,伴隨河流流域水資源危機而出現的「環境難民」在1998年達到2500萬人,第一次超過「戰爭難民」的人數。據預測,在2025年之前,因為水的原因而成為難民者將多達1億人。  淡化海水帶來新希望  據新華社新加坡3月21日電21日在新加坡舉行的國際海水淡化會議指出,目前世界上淡水供應危機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