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海水淡化產業發展的三大特點

2020-12-28 萊特萊德海水淡化

隨著世界人口增長和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全球水資源危機不斷加劇,海水淡化在解決全球缺水問題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未來海水淡化將成為「剛需」,海水淡化產業也將進入快速發展的新常態。

當前我國海水淡化產業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在海水淡化技術產業方面,我國海水淡化技術通過國家科技攻關的持續支持,在低溫多效蒸餾和反滲透海水淡化關鍵技術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完成多個示範工程,但國內已建萬噸級以上海水淡化工程仍然大部分採用國外技術。雖然國內很多大型國企、民企紛紛涉足熱法海水淡化領域,卻尚未形成合力,在工程承攬、關鍵設備提供等方面與國外公司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

二是在沿海地區海水淡化工程應用方面,我國沿海地區海水淡化主要以工業應用為主。雖然很多地區都開展了海水淡化水面向社會供應的探索,但受淡化成本、公眾接受度以及政策機制等因素的影響,尚沒有大範圍開展對外供水。一些淡化工程因為找不到淡化水接納用戶,導致裝置閒置。除海水淡化工程外,一些企業結合自身需求及優勢積極發展海水冷卻,並聯合周邊鹽場及鹽化企業,開展濃海水製鹽、濃海水化鹽制鹼等,致力打造海水綜合利用鏈條。

三是在海島海水淡化工程應用方面,當前我國海島海水淡化項目主要以解決生活用水為主,且由供水部門負責運營,工程規模視需求而定。政府在建設資金補助、運營維護補助等方面出臺了很多政策,有效促進了當地海水淡化產業的發展。

近年來我國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迅速。截至2012年底,我國海水淡化工程產水量達到67.4萬噸/日。沿海各地積極發展海水淡化,海水淡化作為海洋經濟和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已逐步應用於人民的生產和生活中,典型地區如天津、河北、浙江舟山等。

版權提示:萊特萊德倡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註明出處。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

相關焦點

  • 淡化的海水,你願意喝嗎(關注)
    李琳梅說,海水淡化作為水資源的開源增量技術,具有「不淹地、不移民、不爭水、不受氣候變化影響」的特點,能穩定供水、應急供水和戰略性供水,是解決沿海水資源短缺問題的重要途徑。   「更重要的是,要讓我國的海水淡化技術走出去,協助解決全球性缺水問題。」李琳梅說,目前中國已向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等國出口海水淡化技術,洽談合作項目。   發展海水淡化技術是世界各國的共識。
  • 海水淡化技術研究新進展和發展趨勢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進入21世紀,由水資源短缺所引發的危機在全球範圍內蔓延,發達國家紛紛將目光投向海水淡化,大力發展本國的海水淡化產業。在國家的推動下,我國的海水淡化產業得到較快發展,但由於多方面的制約,我國海水淡化產業的發展狀況並不容樂觀,我國海水淡化產業只有突破瓶頸才能得到較快發展。
  • 山東按下海水淡化「快進鍵」 2022年海水淡化日產能將超百萬噸
    目前,山東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28個,產能達37.6萬噸/日,佔全國近三分之一,居全國首位。但作為北方嚴重缺水地區,山東將進一步加快發展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增加水資源供應,保障水安全。山東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加快發展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2年,山東全省海水淡化產能將超過100萬噸/日。
  • 納濾膜技術可有效解決海水淡化危機
    全球性的淡水資源危機已經嚴重製約了人類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我國的缺水情況尤為嚴峻,是全球十三個缺水的國家之一。利用海水淡化技術從海水中製取飲用水已成為解決水資源危機的有效途徑之一。我國的海水淡化技術研究始於 20 世紀 60 年代,中國科學院、教育部、國家海洋局等所屬的院校和科研院所開展了電滲析、反滲透、蒸餾等海水淡化技術的研究開發,並取得了豐碩成果。當前,我國更加重視海水淡化,已將其列入國家「十一五」規劃和《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 年)》,給予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和資助。
  • 降低海水淡化成本的有效手段 「膜法」更有優勢
    近年來我國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迅速。截至2012年底,我國海水淡化工程產水量達到67.4萬噸/日。沿海各地積極發展海水淡化,海水淡化作為海洋經濟和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已逐步應用於人民的生產和生活中。
  • 反滲透技術助力推動海水淡化的規模化應用
    我國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推動海水淡化規模化應用」,以此緩解水資源短缺壓力。我國海水淡化產業發展空間廣闊,但目前基礎技術薄弱、創新能力不足,已成為制約其迅速發展的瓶頸。業內認為,當前我國海水淡化產業基礎技術創新還存在一些問題。
  • 解渴,山東海水淡化飲用水來了!
    本網訊(謝忠設)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關於加快發展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的意見》相關情況。 董家口海水淡化工程是中國首個自主研發、設計、建設的大型海水淡化工程,該工程實現了關鍵技術和設備國產化,打破長期以來海水淡化膜技術的國際壟斷,被國家發改委確定為「反滲透膜材料研發於產業化及應用示範項目」。
  • 2020年中國海水淡化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走勢分析報告
    作為水資源的開源增量技術,海水淡化已經成為解決全球水資源危機的重要途徑。  中國也屬於世界上貧水國之一,人均淡水資源僅為世界人均量的14,並且水資源分布不均,大量的淡水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資源僅為南方的14。可以說,整個淡水資源形勢不容樂觀。  近年來,我國海水淡化有了較快的發展,產業化發展態勢良好。
  • 海水淡化能否解濱海缺水城市之渴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海水淡化仍存諸多制約因素,應從政策、水價、技術等方面統籌綜合發力,加快產業發展,推動陸海統籌、實現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水資源緊缺亟需尋求增量  山東水資源緊缺,主要體現為客水依賴程度高,沿海地區尤甚。
  • 中捷,海水淡化來了!
    中捷,海水淡化來了!滄州地處渤海之濱,海水資源充沛,尤其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海水資源的利用已由傳統的池塘養殖和鹽業用水發展到海水淡化和工業用水。
  • 海水淡化用處大!媒體團赴青島開展海水淡化採風活動
    水資源短缺是山東省的基本省情,也是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經過多年的探索、發展和實踐,山東省湧現了多家從事膜產品研發、裝備製造、淡化水及鹽化工產品生產的企業,在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技術、裝備、人才等方面具備了一定的優勢。
  • 如何對豐富的海水資源進行淡化處理?
    海水淡化是一個通過專用設備將鹽和礦物質從海水中清除,並產生清潔可飲用水的過程。淡化海水技術被視為應對世界性水資源短缺的解決方案,並且在很多靠近海洋但缺乏淡水供應的地方得到發展和鼓勵。然而,淡化海水並不是確保安全的過程,並且會給環境帶來一系列問題。
  • 院士專家齊聚餘杭 集智出力「海水淡化」
    據國家海洋局發布的《2016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和《2016年全國海水利用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70507億元,比上年增長了6.8%,海洋生產總值佔全國生產總值的9.5%,繼續保持穩步增長。中國海洋學會理事長陳連增表示:「大力推進海水利用規模化的發展,對於節約保護水資源,發展海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拓展藍色經濟空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沿海城市「喊渴」 專家呼籲擴大海水淡化規模
    「由於過度開採地下水,我國東部某市的部分地區已經出現海水入侵和地下水汙染現象。」全國政協委員、自然資源部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原所長李琳梅的這席話指向一個殘酷現實:沿海城市缺淡水。李琳梅是在11月29日舉辦的2020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上作上述講話的。
  • 我國首個熱膜耦合式海水淡化項目投產運行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王育民 通訊員張曉悅、王婷婷)12月16日12時30分,經過48小時的平穩試運行,國內首個熱膜耦合式海水淡化項目在首鋼京唐鋼鐵聯合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投產運行。該項目的正式投產,標誌著我國在海水淡化技術上取得了新突破,將大幅提高鋼廠水資源利用效率。
  • 青島已建5套海水淡化裝置 設計淡化水能力22.4萬噸/日
    針對網友關心的海水淡化問題,戚永戰表示,青島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為247立方米,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1%,是我國北方嚴重缺水城市之一。目前,青島市已建成海水淡化裝置5套,設計淡化水能力達到22.4萬噸/日,佔全國近五分之一。
  • 青島百發海水淡化廠擴建工程開工將成國內最大膜法海水淡化項目
    12月30日,青島市百發海水淡化廠擴建工程開工儀式在李滄區舉辦,市海洋發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雲潭出席開工儀式。百發海水淡化廠擴建工程總投資7.07億元,採用國際領先的雙膜法工藝,設計日產淡化海水10萬立方米,建設周期約1年。
  • 反滲透海水淡化系統的技術優勢
    然而,隨著環境的不斷惡化及淡水資源的日益枯竭,淡水資源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類社會的持續發展,水資源短缺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之一,開源節流已是大勢所趨。地球有大約70%的面積是海洋,作為一種從長遠發展來看經濟、清潔和可持續的手段,海水淡化從眾多辦法中脫穎而出,作為典型的能耗密集型產業,將海水淡化為可以直接飲用的淡水成為解決淡水資源缺乏的有效途徑。
  • 太鋼雙相不鏽鋼助力國內最大海水淡化項目
    ,太鋼拿下目前國內最大海水淡化項目——浙江石化4000萬噸煉化一體項目配套海水淡化工程用雙相不鏽鋼訂單,並陸續開始供貨。該訂單的籤訂,不僅為大型海水淡化項目提供了從選材到製造的整體解決方案,而且進一步豐富了太鋼雙相不鏽鋼產品的品種結構,有力支持了我國高端製造業的健康發展。  浙江石化4000萬噸煉化一體項目位於舟山綠色石化基地內,總投資1730億元,投產後將成為國內最大、世界第五的大型石油煉化工廠。
  • 山東一周大政策|加快發展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深化農村公路...
    關於加快發展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的意見&nbsp&nbsp&nbsp&nbsp為緩解我省水資源短缺問題,保護水系生態,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根據《山東海洋強省建設行動方案》《山東省水安全保障總體規劃》,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關於加快發展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