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檸一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我們的生活相比以前來說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電商、行動支付、智慧型手機等都是在網際網路的發展下產生的,他們都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色彩。電商和行動支付有了智慧型手機的加持才能實現蓬勃發展。
電商的出現讓我們的購物方式發生了改變,以往我們購物只能去線下店鋪購買,存在產品單一以及價格偏貴等弊端。在電商出現後,我們如果想要買什麼東西,只需要在手機上點一點,就有中國乃至世界各地的產品令我們隨意挑選,價格也相對比較便宜,可謂是非常方便。
行動支付最先出現其實是為了電商服務,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它也成為了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智慧型手機的出現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充實起來,各種APP的問世,使我們在手機上可以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
我們用手機購物後,想要成功拿到商品就必須有一個中間的橋梁,這個橋梁就是「快遞」,它也被稱為電商和消費者之間的中介,有了它我們才能夠順利拿到所購買的商品。
可以說電商和快遞行業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隨著網購人員的不斷增加,快遞行業也迎來了它的輝煌時期,沒有快遞行業,現在的電商也不能有今天這樣繁盛的景象。
快遞行業的產生為社會提供了很多的工作崗位,因為從事送快遞行業不需要擁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只要能夠認識路以及吃苦耐勞就可以勝任此項工作。在快遞行業剛出現時,因為快遞網點和送快遞的人員都比較少,所以市場快遞人員就非常吃香,每個月掙到手裡的工資也比較多。
快遞行業相比每天朝九晚六的工作,可供自己支配的時間更加的多,工資也不是很低,在這種情況下,就開始有大量的人員步入快遞行業,快遞企業也逐漸增多。我們常見的快遞就有順豐、中通、申通、郵政、京東等等。
在我們的印象中,快遞行業好像沒有所謂的淡季和旺季,只有旺季和更旺季。因為中國的人口基數大,網購的人數自然也多。
要說在一年之中哪個時間點是快遞行業的最旺季,可能毫無疑問是「雙十一」期間,除了雙十一,每年的「6.18」以及最近幾年興起的「雙十二」都是快遞行業比較繁忙的時候,因為在這幾個時間段幾乎各個網購平臺都會推出大型活動,用大折扣吸引用戶購買商品。
按理說快遞行業應該是包裹越多就越掙錢,但最近就有人發現了這樣情況,那就是快遞網點顯示異常,關門歇業的網點數量在不斷增加,快遞員離職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加,這樣的現象發生後,就直接導致了用戶購買的商品在網點滯留好幾天都無人配送,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呢?
快遞行業和其他行業一樣,都有著非常大的競爭壓力。根據行業間的「28定論」我們能夠知道,在一個相同行業裡,只有2成左右的商家是掙錢的,其他要麼不掙錢,要麼賠錢。
當我們想要發快遞時,能夠供我們選擇的快遞公司就有不少,很多快遞行業為了搶佔市場,都會把快遞費設的特別低,還有一些快遞企業會對電商提供專門的補貼政策,這樣一來,可能原本需要8元的快遞費,通過一系列政策後,最終只需花費2元錢左右。
對於發快遞的人來說,自然是哪家快遞網點的價格便宜就選擇哪家快遞公司。
在這種情況下,各個快遞企業都相繼降低快遞費吸引用戶。快遞行業大概是在2019年的5月份開始打價格戰的,從那以後快遞員似乎就變成了廉價勞動力,工作量不斷增多,但拿到手裡的錢卻越來越少。
經過一段時間後,員工辭職的數量就不斷上升。根據資料顯示,現在的市場上的快遞行業基調相對比較混亂,各自的管理制度也不是很健全,各種亂象出現在市場中,主要就包括以下兩點。
1. 行業過度飽和,快遞人員的收入降低
相信一些留心觀察的人會發現,街上的快遞網點非常多。除了菜鳥驛站這個綜合性網點外,各快遞企業都開設的有分網點。很多時候兩個網點之間的距離相隔不到300米,小區附近可供寄存的網點數目也非常多。
這樣下來,各個快遞行業的加盟商根本就賺不到錢。隨著網購人數增多,快遞員所需要配送的包裹數量也是很多的。為了下發及時,快遞員大多都選擇把快遞放在快遞櫃或者代收網點,但存放在這些地方就需要支付給他們一定的快遞費。就比如說快遞員原本送一個快遞可以掙到8毛錢,但放到寄存點後就只能掙5毛錢。
2. 罰款現象嚴重
在以往的採訪中,有個快遞員吐露稱:,養活快遞公司的不是快遞費,而是員工罰款。在了解後發現,快遞員被罰款的情況是很多的,當遇到配送不及時、包裹破損及丟失、客戶不滿意甚至開會不及時等情況時,都會被各網點罰款,並且罰款的金額不是很低,大多都100元起步。
我們在網上衝浪時,也經常會看到現在有些人在收快遞時,稍微不滿意就向上投訴,一收到投訴,快遞員就會被扣除一定的工資。
綜上所述,快遞市場的亂象主要是員工工資及網點盈利問題。如果在消費者網購之後發現,自己的包裹到達居住城市後好幾天都無人配送,那這種情況有很大概率就是快遞員辭職。
本文系西紅柿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