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互相攻擊,誰才是真冤枉?沒有核心技術,國產車只能內訌

2020-12-03 小李車評

最近幾天,長安汽車和長城汽車有關於所謂黑公關的爭執再次讓自主品牌的「內訌」再次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事實上,自主品牌這些年互相攻擊,作為業內人士已經屢見不鮮了,就拿這次長城對長安的指控而言,看起來言辭鑿鑿,好像自身大氣凜然,一身正氣,但是要說長城沒幹過攻擊競爭對手車型的事兒,鬼都不信。自主品牌互相攻擊、互相擠兌,已經成為其競爭手段之一,只是有些優勢品牌佔領道德制高點之後,便開始攻擊其他廠商,當然這裡我們所說的,基本上已經是行業共性了。

當然了自主品牌們善於起內訌的同時,還缺乏合作,我們看到,馬自達-豐田可以合資在美國建立合資工廠,共同生產兩個品牌的產品,雷諾可以和戴姆勒奔馳建立技術和產品聯盟,甚至奔馳可以和寶馬產生技術合作,但是我們放眼望去,整個自主品牌,目前還沒有兩個廠商基於技術產生深度合作,頂多是一些零部件的採購。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為什麼自主品牌只能同室操戈,而不能精誠合作?

其實在我們看來,原因就是一個,自主品牌普遍沒有核心技術,想想看,我們上述提到那些海外品牌之所以能夠合作,就是因為它們有互相利用的價值,雙方都有對方沒有的產品優勢。所以合作之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得對方的產品和技術優勢,幫助自身解決產品缺陷和不足,進而實現技術和市場領域的雙贏,但是這不影響這些廠商之前依然是競爭關係,因為它們還有一些是對方學不會的核心優勢,這些優勢是不可能外洩的。

那麼情況就很明朗了,對於自主品牌來說,大家都沒有像樣的核心技術,所以首先就不存在合作的必要性,畢竟跟臭棋簍子學下棋,越下越臭,而且大家在核心技術方面都差不多,很多配置甚至都是同一家供應商提供,所以很多國產車除了設計不一樣之外,內核基本上都是一致的,沒有互相學習和合作的必要。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就很難選了,畢竟這些產品核心層面相差都不大,一個新配置出現,一溜兒國產車就都有了。所以在自主品牌市場,就出現了之前在白色家電行業出現的競爭方式,那就是價格戰。

在沒有核心技術的情況下,大家就只能拼價格了,誰的價格更低,那麼誰就越有可能獲得更多市場份額,但是對於汽車產品來說,是有最低成本的,降到成本價附近,這一招就不太靈了,但是就算是降價戰,也並不意味著國產車的核心技術能夠整體因此增長,還是沒有核心技術,只不過這樣的價格戰拖垮了大量的劣勢自主品牌,剩下的自主品牌也是降無可降。那麼這個時候如何佔領市場份額呢?很簡單,想辦法讓競爭對手讓出市場份額不就行了!但是大家在產品和服務上都差不多,誰也不比誰強到哪裡去,產品正面競爭的難度是很大的,所以只能採用一些「歪門邪道」詆毀對手和相關車型。

這就是自主品牌的現狀,大家都沒什麼可以和合資品牌一比高下的核心技術,長期的價格戰又讓單車利潤越來越低,加上自主品牌的廠商數量又實在太多,這麼多的廠商瓜分本身已經被合資品牌佔去超過6成多,只剩下不到4成的市場份額,不用一些非常手段,想要在一定程度上戰勝競爭對手,希望的確是不大!

所以,對於很多自主品牌廠商來說,互相詆毀,全行業內訌是市場發展的必然,如果整個中國汽車市場只剩下少數幾個優勢車企,那麼這些自主品牌顯然也就用不著用一些下三濫的手段來互相攻擊了,一些車企也不用在自己做完惡之後,還要假裝滿臉委屈!

相關焦點

  • 這個國產車品牌才是「技術流」,自主開發氫氣車,比南陽水氫靠譜
    這個國產車品牌才是「技術流」,自主開發氫氣車,比南陽水氫靠譜因為國產汽車工業起步相對晚一些,所以國產車早期很多都借鑑參考了海外大牌的設計或者技術,這是無法迴避的問題。不過十幾年的發展之後,國產車裡面也湧現出了一批比較優秀的「技術流」品牌。
  • 為什麼國產車只能在智能化上下功夫?因為國產車三大件有待提高!
    國產車的油耗偏高大家都知道SUV車型是近幾年汽車市場當中最火爆的車型,這一點不管是從合資車還是國產車上都能體現出來,自主車企憑藉著SUV車型迅速成長。 但是車輛的油耗水平是一臺汽車三大件中最能體現水平的表現,在同等甚至更弱的動力水平之下,國產車的油耗反而要更高。
  • 國產車三大件,為啥只有自動變速箱毫無建樹,只能用雙離合湊數?
    在多年之前,中國汽車產業尚且還在起步階段的時候,自主品牌和國產車在各個方面都處在全面落後地位,所以在很多方面出現模仿、山寨的情況也很正常。而合資品牌的技術本身也不可能真正服務自主品牌,所以在核心技術層面,尤其是發動機、變速箱、底盤三大件層面,成為自主品牌的短板,消費者對於自主品牌在這些部件方面不夠滿意。
  • 總有人說國產車不能買,你真的了解國產車嗎?
    所以我有這個底氣說,再過20年,國產車要徹底壓倒合資車!國貨崛起,勢不可擋。不過現在的國產車,有一些確實屬於混水摸魚,沒有技術的害群之馬,東拼西湊組裝起來就敢往外賣,是誰我就不點名了,他們也都快破產了,上一期有提到。正因為他們,才導致了國產車的口碑不是太好。被市場淘汰是早晚的事。
  • 國產車站起來了,排行榜前10名裡,自主品牌佔9個還被國人嫌棄
    在眾多國產SUV緊湊車型,很多車型都能排在總銷量排行榜上的前十名,根據三月份的統計,緊湊型SUV自主品牌總銷量排在前十的就有9個,而另有一個是合資品牌的豐田RAV4榮放,排在第六名,總銷量為11446輛,從這個總銷量的排行榜可以明顯的看出國產車在這一領域已經遠超其他合資品牌,另外自主品牌之所以銷量這麼高
  • 沒有這幾款三菱發動機,就沒有國產車的今天!
    還不及一款熱銷車型一個月的銷量,三菱汽車在國內日趨邊緣化,但是作為國人,我們應該知道的一點是,三菱的發動機,養活了一大半的自主品牌。大約在20年前,那時候的自主汽車品牌剛剛起步,缺乏在發動機上的技術積累,無法獨立研製發動機,恰好那時候的三菱汽車營收出現問題,為了擺脫困境,開始出售其90年代的發動機技術,是的,三菱出售的是落後十年的技術,但是對於那時候的國產車來說,有總比沒有強,瀋陽航天三菱和東安三菱兩家發動機合資公司成立,開始生產國產的三菱發動機。
  • 邁入高端,打破國產車價格「天花板」,這家自主品牌終於做到了
    而自主品牌邁向高端的方式其實並非只有創立子品牌,與此同時,還有品牌自身的向上與價值化,只不過這種方式更加艱難。不過,艱難並不意味著不可實現,比亞迪就以品牌向上的方式成功躋身國內中高端汽車領域。從這些銷售數據中我們能夠看到,比亞迪品牌不僅越來越受到用戶的認可,同時還真正實現了品牌向上。憑藉唐、漢高端旗艦組合成功打破了曾經自主品牌傳統車企的價格天花板,畢竟無論是價格超20萬卻能月銷過萬的國產轎車,還是價格高達30萬仍能於車市中立足的國產SUV,在傳統自主品牌之中可謂鳳毛麟角。
  • 為什麼有人覺得開國產車沒面子?
    很多年來,這些自主品牌一直未能趕上合資品牌,比如同級別的車型,車主開的是卡羅拉,而帝豪則開的是帝豪,前者看起來更有檔次感,也更高端一些,即使是開的是比合資品牌高一級的汽車,但看起來仍然不如合資品牌。越國產車只能說是通過越級挑戰的方式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例如我們的紅旗H5,HS5雖然是對標的雅閣,Q5L等車型,但從銷量上看,消費者還是比較喜歡合資車,雖然越級性價比較高,但品牌影響力和溢價能力差距明顯,因此在消費者眼中,國產車在突顯地位上比不上合資車。
  • 奇瑞汽車兩次「對決」水泥電線桿,車友:這才是國產車的品質
    眾所周知,能花10萬左右買到一輛品質和性能都非常不錯的汽車,國產自主品牌功不可沒。正是他們這幾年的高速發展,在銷量和性能上不斷衝擊合資品牌,才促使入門級汽車的性價比越來越高。當然自主品牌雖然價格便宜,但質量和品質絲毫不差,每次的中保研數據,國產車都獲得了不錯的成績。
  • 超乎想像,國產車要想趕上還需要時間
    也正是因為如此,讓人覺得國產車已經超過韓系車了。但從全球銷量看,兩者的差距很大,國產車要想趕上還需要很長的時間。自主品牌全球市場沒有聲音,韓系車全球年銷720萬臺反觀國內市場,一直都是德系日系的天下,如今國產車也在悄然起勢。
  • 底盤調教,國產車不得不正視的痛點
    在二線合資品牌不斷價格下壓的檔口,國產車頂住了壓力,有人將次歸功於便宜二字,密探君覺得出色產品才是主要的,只有低價沒有相應產品力,相信不會引起年輕人青睞。就以國產車企特別重視的緊湊SUV來說,哈弗H6單月破5萬臺,緊隨其後的還有長安CS75系列,單月破3萬輛,擠進銷量排行榜前五的自主車型就有3款。
  • 國產車成功了,買車才能更便宜,不買請不要詆毀國產車
    我可能沒見過20萬的桑塔納,但我一定聽說過,因為自己造不出好的車,所以會被別人牽制,價格也可以隨意決定,長時間買車是奢望,現在,國內的汽車價格確實達到了白菜價格的水平,至少和20年前相比是這樣的,這一切與國產品牌的努力分不開。
  • 曾是自主品牌的寵兒,連續8年沃德十佳發動機,還是沒人欣賞
    近幾年來,自主品牌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這完全憑的是自主車企的實力,為了進一步加強自己的實力,大部分的車企都在搞自主研發,但也有些車企不思進取,到現在還在採用別人的技術。此前這些車企都把三菱發動機當成救命稻草,但現在因為技術落後也拿不出手了,於是寶馬把自己的王子發動機公布出來,一時之間讓這款發動機成為了自主品牌的新寵。
  • 就油耗而言,國產車哪個品牌做的最好?
    你開車轉一圈,阿誰油耗只能說是你開這個車,開這段路的油耗,並不能夠介紹疑問,不過車輛油耗怎樣相對?我片面概念是分離看。市區油耗沒設施相對,由於路況太甚繁雜了,沒設施量化。因此索性別鑽研這個,你只有曉得是48V輕混、雙擎弱混,插電混等有電參與的,連結主動啟停,市區油耗必定會闡揚的好少許。片面覺得有學習作用的是省道大概疾速路的油耗闡揚。
  • 誰將來會是國產車之首?懂車老司機是這樣說的,你認為呢?
    誰將來會是國產車之首?懂車老司機:非他莫屬!國產車之首,這個答案應該是沒有爭議的,然而我發現下面竟然沒有人答對。這家車企堪稱汽車界的華為,市值超過5000億,超過了現代、本田、通用、寶馬等知名國際品牌,位列世界第四。僅次於特斯拉、豐田和大眾。
  • 汽車圈現在真是百家爭鳴,各有所長,國產車誰將成為霸主
    但其實現如今的國產車,不同的品牌都可以獨擋一面。看收購,吉利是絕對的霸主首先吉利現如今擁有和持股的汽車品牌包括:吉利、沃爾沃、領克、英倫、路特斯、寶騰、幾何、倫敦電動車、Polestar。而自從2010年開始,吉利收購了沃爾沃之後就全面開掛。
  • 國產車的發動機有蓋板,而合資車卻沒有?內行人:你是真不懂車!
    國產車在剛剛起步的時候,由於技術不成熟,所以不得不選擇購買其他國家的造車技術,或是選擇模仿其他國家的造車技術。但這麼做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單單依靠模仿成不了大事,而且也會讓車企走入絕境,後來又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看到了自主研發的重要性,紛紛推出了自主研發的發動機,這也讓我們看到了國產車以後發展的希望。但是在這裡也就產生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國產發動機上會有發動機蓋板,而合資車上卻沒有呢?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國產車的「帽子」如今摘了幾個?
    十年前,提及國產車,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十年後的今天,再次提起國產車,你的第一印象又是什麼? 我們所說的「國產車」,當然是指狹義上的國產車,也就是自主品牌車型,與那些引入國內生產的合資車型相對應。
  • 7家自主品牌建立中內研,合力對抗合資品牌?貌合神離可能性極大
    當然原因也非常簡單,在過往這些年裡,大多數自主品牌都沒有像樣的核心技術,所以本身沒有取長補短的可能性;另一個方面,自主品牌的主要競爭手段是價格戰,爭奪的市場份額也只是自主品牌內部其他品牌的,所以自主品牌不可能進行核心技術的交流和合作。
  • 國產車有一天是否能在日本大賣?大眾都進不了日本銷量前10
    日系主流品牌強大的產品力和品牌號召力彰顯無遺,那麼隨著國產車的穩步發展,有朝一日國產車能否像日系車在國內大賣一樣徵服日本市場呢?②國產車要超越日系車很難,眾所周知,國產車在發展歷史上不僅用過三菱的發動機,就算是現在很多車型的高配車用的6AT、8AT變速箱都是從日本進口的愛信變速箱,在核心技術層面國產車和日系車依然有不小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