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專訪 | OPPO首席空間設計師林欣:超級旗艦店不能做成網紅店

2021-01-08 36氪

開設越來越多的超級旗艦店,OPPO線下零售體系正在發生變化。

超級旗艦店處於OPPO線下店體系的金字塔頂,數量的增多預示著OPPO線下店轉型方向:從「銷售型」轉向「服務型」,選址也更多地從街邊專賣店轉向Shopping mall(購物中心)。

超級旗艦店不是網紅店

近日,OPPO第三家超級旗艦店在北京開業,同日在店內開售全新產品Reno系列。此前,OPPO已經在上海和深圳開設了超級旗艦店,下半年將在廣州開設超級旗艦店,2019年將完成一線城市超級旗艦店的覆蓋。OPPO也有在海外開設超級旗艦店的計劃,在新加坡已經開始類似嘗試。

OPPO首席空間設計師林欣接受36氪專訪時表示,不同於普通門店,超級旗艦店沒有銷售量KPI的硬性要求,更加注重用戶體驗和品牌口碑的提升。

當然,超級旗艦店也會兼顧銷售的考慮。據林欣介紹,最初選址時有一些擔心,因為考察時華熙(北京超級旗艦店所在地)的人流不像今天這麼多。但考慮到它是北京西邊唯一的開敞式Shopping mall,商場的定位也與OPPO氣質吻合,是很有活力的一個商圈,最終OPPO副總裁沈義人決定在這兒開設超級旗艦店。

林欣還向36氪透露,OPPO還將在北京另一個高級商圈開設一家超級旗艦店,定位會更加年輕,但未透露具體地址和開設時間。

設計上,超級旗艦店更注重藝術感、智能化,弱化銷售的感覺。林欣表示超級旗艦店的關鍵在於「美與科技」的結合。

在北京超級旗艦店內,OPPO希望展示一種無邊界的理念。內設8米高的可移動多媒體大屏,可用Reno手機中控,既融入了智能因素,也呈現出無邊界感,同時也有利於空間的多樣變化和布置。外觀和內部的一些設計類似於蘋果門店,比如,採用超白玻璃落地幕牆,打造開敞通透的空間,手機展示臺的數據線都隱藏在桌面下,形式更加簡潔。

此外,OPPO北京超級旗艦店共擁有12項展陳設計專利,包括耳機膠囊、無線防盜、充電可視化在內的互動裝置,還設置了IoT智能家居體驗區。

每一個超級旗艦店都會進行單獨的設計,並且因地制宜:在上海,超級旗艦店融入了更多藝術的設計,在深圳更加注重智能化的互動,在北京更注重門店的大氣。

北京超級旗艦店沒有堆疊過多的產品,每一個區域的展示重點非常清晰、明確,包括手機展示區、IoT體驗區和配件牆等等。但另一方面,由於OPPO自身產品種類不像蘋果、小米那麼多,整個空間略顯空曠。林欣透露,OPPO下半年將會推出很多IoT 產品,也會跟一些品牌進行聯名合作。

超級旗艦店將在較長時間內作為OPPO品牌形象的代表,在設計上並不追逐一時的潮流,而是注重經典的設計。林欣表示,超級旗艦店不能做成網紅打卡店,要在建築整個生命周期內都呈現出足夠的吸引力。

「網紅打卡店會有一些很獨特的裝置,五化五言六色,小女生很喜歡在裡面拍照。但我們知道這是非常見效,但我覺得這種效果是一次性的,受到好奇心的驅動來打卡,可能第二次就不會來了。你需要通過頻繁的去改變這些裝置,才能帶來這種好奇心,它的吸引力本身不在於這個空間,而是那種好奇心和新鮮感。所以我們力圖讓大家感受到,我們的空間非常經典。」

由於用戶審美和時尚潮流會與時俱進,林欣還提出「可生長空間」的概念,超級旗艦店的設計也可以進行更新。

「很多東西都是可更換的,包括配件牆、配件桌的陳列都進行了模塊化的處理。另外,室內還嵌入了很多屏幕代替紙質標籤。屏幕雖然初始造價昂貴,但是從長遠的成本考慮,你更換這些信息內容是可以無限擴容的,成本會大大降低。設計時更多是考慮建築整個生命周期的成本,而不是開店時的成本。」

除了產品展示之外,OPPO超級旗艦店一層內測還留有一個多功能活動區。林欣告訴36氪,OPPO定期會給粉絲提供一些互動的娛樂、交流活動,比如插花、攝影課堂等,每月一到兩次。此外,還可能舉辦一些攝影展,或者邀請一些遊戲戰隊進行PK。

門店從銷售型轉變成服務型,線下店更多布局Shopping mall

在OPPO線下店體系,超級旗艦店處於金字塔頂,處於引領地位。超級旗艦店的經營方式預示著線下門店的發展方向:淡化銷售,強化體驗和服務,門店從銷售型轉變成服務型。

之所以發生這種轉變,是因為消費者的需求正在發生變化。

隨著用戶對電子消費品的了解越來越深入,用戶進入門店,更多是為了體驗產品,以及購買線上不能提供的服務。

「我們以前的方式更多是銷售,但是現在用戶的需求發生了變化,大部分的用戶進門之前都知道自己想要選什麼手機了,這個時候門店人員的定位就會發生變化。門店人員要變成手機使用的專家,職責是幫助用戶更深層次了解產品。」OPPO中國大陸事業部銷售總經理嚴濤表示。

此外,門店還將提供更多的服務,北京超級旗艦店會提供以舊換新、維修等服務。整個維修的過程可視化,用戶可以實時看到維修的進度。據嚴濤介紹,來OPPO門店貼膜的用戶已經達到每年千萬人次。

值得注意的是,線下渠道的布局上,OPPO越來越看重Shopping mall。OPPO三家旗艦店,都選擇在一線城市的核心Shopping mall落戶。

嚴濤表示,OPPO線下店正逐步向mall遷移,希望在未來一兩年在mall裡形成初步戰略布局。之所以這種轉變,是因為「現在整個線下商業形態向mall轉換的趨勢非常明顯。中國整個市場大概有大幾千mall,mall已經逐步成為人流聚集的地方,吃喝玩一條龍全部解決。用戶去mall的時間應該比去街邊店的時間多很多。」

目前,OPPO已進駐一線、二線城市近300家Shopping mall,預計2020年將完成進駐近2000家Shopping mall。OPPO會根據Shopping mall的檔次和體量,開設不同級別的門店。

相關焦點

  • PROJECTS | 科技與未來,是光的延伸 · OPPO廣州超級旗艦店
    是旗艦店,更是一座城市公園「我們一直在思考門店除了作為一個商業空間,還能為當地的社區帶來什麼樣的價值,基於模糊公共空間和商業空間邊界的思考,我們的設計合作方UNStudio提出了「城市公園(UrbanPark)」的概念,以此作為我們廣州超級旗艦店的核心理念。
  • 36氪專訪|HARMAY合伙人鞠春茂:三家線下店都已盈利,不靠大品牌賺錢
    網紅美妝新零售品牌HARMAY身上有兩個完全相反的標籤。在美妝愛好者眼中,它是「高調」的,無論是三裡屯門店的排隊長龍,還是遍布小紅書的打卡筆記,HARMAY都刷足了存在感;但在媒體眼中,它又是「低調」的,創業7年,這個幾乎全由理工男組成的創始團隊極少接受採訪,由此帶來的質疑也鋪天蓋地。
  • 36氪專訪|泡泡瑪特CEO王寧:盲盒太膚淺,真正的潮玩業在冰山底下
    據36氪了解,投融資低迷的市場寒冬中,良好的盈利能力讓這家公司在一級市場享有不錯聲譽。但也有聲音指責它利用「盲盒」營銷來收割智商稅,製造二手市場上的價格泡沫。對此王寧稱:「我們的用戶有是非判斷力的成年人,真的只會因為盒子包起來就會買嗎?」泡泡瑪特 CEO王寧近日,泡泡瑪特CEO王寧接受了36氪的專訪。
  • 36氪專訪 | 騰訊930變革「設計師」楊國安:數位化轉型,最難還是處理人的問題
    騰訊集團高級管理顧問、總辦會成員、青騰大學教務長楊國安,是騰訊930變革的「設計師」。相比起其它的騰訊高管,他也是最有空間和能力疏離具體業務,站在「遠處」審視時代的那一個。楊國安和他的青騰大學肩負著將騰訊和傳統產業連接起來的責任,一方面讓騰訊為各行各業提供工具、做好連接、建設生態,做好一個「助手」的角色,另一方面也能使騰訊深入到產業中去真正理解產業,甚至投資。
  • 犀牛智造伍學剛:要做比ZARA更快的服裝供應鏈丨36氪專訪
    以下為伍學剛專訪全文,經36氪編輯:以服裝為切口,以獨立編制招人36氪:加入阿里的契機和過程是怎樣的?伍學剛:當時是2016年,我一直在傳統公司,有點後悔沒有早點加入新技術和網際網路行業。36氪:能給商家或網紅提供哪些幫助?伍學剛:我們其實要做的,就是要幫助商家、幫助新品牌來降低他們從選貨到智能供給的成本,降低做生意的門檻。第一推的時候是個性化推薦,第二個我們會幫商家和網紅做一些預測,哪些東西會好賣。後面供應鏈得跟上,賣完了之後會補貨,生產,我們會做自動供應鏈。
  • 36氪專訪丨犀牛智造伍學剛:做中小商家的「快時尚」供應鏈,犀牛比...
    以下為伍學剛專訪全文,經36氪編輯:以服裝為切口,以獨立編制招人36氪:加入阿里的契機和過程是怎樣的?伍學剛:當時是2016年,我一直在品牌公司,有點後悔沒有早點加入新技術和網際網路行業。36氪:能給商家或網紅提供哪些幫助?伍學剛:我們其實要做的,就是要幫助商家、幫助新品牌來降低他們從選貨到智能供給的成本,降低做生意的門檻。第一推的時候是個性化推薦,第二個我們會幫商家和網紅做一些預測,哪些東西會好賣。
  • 36氪專訪|呷哺呷哺總裁趙怡:呷哺先走,湊湊發力,未來會更專注下沉...
    近日,呷哺呷哺總裁趙怡接受了36氪的專訪,針對呷哺的瓶頸、年輕化以及未來品牌思路等問題,聊了聊自己的看法。(以下為訪談內容,經36氪編輯整理) 談瓶頸:模式沒有問題,問題出在人和管理上36氪:你一直在提呷哺想做成麥當勞模式,麥當勞無論在南北,品牌力都是差不多的, 呷哺怎麼去解決南方市場遇到的瓶頸?
  • 36氪專訪丨中國全家湃客咖啡負責人:明年要賣1億杯咖啡,還要開設...
    近日,中國全家湃客咖啡負責人陳瑋躍接受36氪的專訪,聊了聊中國全家的咖啡生意經。 以下為專訪內容,有刪節。 開設湃客咖啡館,衍生更多消費環節 36氪:全家為什麼選擇此時推出實體的「湃客咖啡館快閃店」? 全家:第一是品牌宣示意義。
  • 36氪專訪丨阿里犀牛CEO揭秘:大而難的製造業,阿里究竟想做些什麼?
    以下為伍學剛專訪全文,經36氪編輯: 以服裝為切口,以獨立編制招人 36氪:加入阿里的契機和過程是怎樣的? 伍學剛:當時是2016年,我一直在品牌公司,有點後悔沒有早點加入新技術和網際網路行業。 36氪:能給商家或網紅提供哪些幫助? 伍學剛:我們其實要做的,就是要幫助商家、幫助新品牌來降低他們從選貨到智能供給的成本,降低做生意的門檻。
  • 36氪專訪丨犀牛智造伍學剛:做中小商家的「快時尚」供應鏈,犀牛比ZARA更快
    以下為伍學剛專訪全文,經36氪編輯:以服裝為切口,以獨立編制招人36氪:與阿里合作的契機和過程是怎樣的?36氪:能給商家或網紅提供哪些幫助?伍學剛:我們其實要做的,就是要幫助商家、幫助新品牌來降低他們從選貨到智能供給的成本,降低做生意的門檻。第一推的時候是個性化推薦,第二個我們會幫商家和網紅做一些預測,哪些東西會好賣。
  • OPPO竟在廣州鬧市開網紅店?火爆程度不輸文和友,打卡還能漲知識
    而目前,很多品牌為了擴展自己的人氣,也是將自家的線下體驗店打造得更獨特,能在顧客進店的時候帶來新鮮感,甚至讓人流連忘返。例如最近 OPPO 廣州超級旗艦店就引來了不少慕名前來的「遊客」。(年輕人打卡 OPPO 廣州超級旗艦店)既然是超級旗艦店,那就當然不會僅僅是普通的店鋪這麼簡單了。
  • 「新經濟服務」重構想像空間 | 36氪年報簡析
    36氪客戶價值的另一個增量空間,源自其客戶範圍的網狀延伸,根據其業務概述,36氪主要服務初創企業、TMT巨頭、傳統企業、機構投資者、地方政府、個人用戶六大新經濟社群,除了做單獨社群內的品牌營銷、企業服務之外
  • OPPO Reno4系列首銷,廣州超級旗艦店顏值與人氣並存
    6月12日,筆者來到位於正佳廣場的OPPO廣州超級旗艦店,參與了OPPO Reno4系列首銷,久違地享受了視覺和人氣的雙重優質體驗。OPPO廣州超級旗艦店是OPPO旗下繼北京、上海、深圳之後的第四家超級旗艦店。作為OPPO線下最頂級的店面,OPPO廣州超級旗艦店既有前沿的簡潔設計,也有結合廣州特色的元素在內。
  • 36氪專訪|華興資本包凡談新造車:李斌是自上而下,李想是自內而外
    36氪:您跟李想認識這麼多年,怎麼總結他個人的特質?包凡:從投資的角度來看,李想是一位超級棒的產品經理,他很懂人心,能真正站在用戶的角度想問題,而且還能把東西給做出來。最重要的是他知道什麼產品是好的,這一點很核心。
  • AOC首席工業設計師專訪
    今天,AOC首席工業設計師劉彬會來告訴你,榮獲2020年德國紅點設計獎的U2顯示器設計,到底有什麼獨到之處。    劉彬-履歷介紹    AOC首席工業設計師    作品先後獲得5項德國iF、Reddot設計大獎
  • 8點1氪 | 蘋果首席設計官喬納森·艾維正式離職;賈躍亭造車用地被...
    查閱浙江德清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網可見,樂視生態汽車(浙江)有限公司為了建設汽車生態小鎮,斥資4.2億元在浙江德清拿下了兩次土地。(澎湃) 暴風集團收到關注函,因高管離職、業務陷入停頓 36氪獲悉,深交所對暴風集團下發關注函:暴風集團高級管理人員已全部辭職,協助信息披露事務的證券事務代表也已辭職。截至目前,仍未聘任相關高級管理人員和證券事務代表。
  • 36氪專訪|專訪雪球創始人方三文:股價不能解釋一切,投資的核心還得...
    帶著這些疑問,36氪對方三文進行了專訪(以下對話經過36氪整理)。差異化競爭:雪球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儘可能把產業鏈上的錢都掙到」36氪:您是媒體人出身,自己創業和當網易總編輯的感受有什麼不同嗎?36氪:現在回過頭去看,10年前的創業機會也許比現在多得多,為什麼創業會選擇了投資者社區這種形式呢?方三文:我認為任何時代想要創業都不容易,10年前的創業機會也沒有你想的那麼多,「做啥都能成功」是一種倒後鏡現象,這個說法完全不成立。
  • 36氪專訪|萬順叫車:網約車新業態新模式幫助司乘實現共贏
    (原標題:36氪專訪|萬順叫車:網約車新業態新模式幫助司乘實現共贏)
  • 專訪網龍天晴互娛CEO林欣:有趣的人與世界分享樂趣
    林欣表示,天晴互娛作為一個全新的出發點,會讓遊戲業務走得更加健康,更加發展壯大。三大IP產品攜手亮相ChinaJoy網龍天晴互娛今年以「有趣的人與世界分享樂趣」為主題,更加聚焦於玩家與廠商、玩家與遊戲、玩家與玩家之間的聯結和交互,為玩家提供更多的精品遊戲和更好的互娛體驗,發現每個玩家的不同遊戲樂趣。
  • 36氪創始人劉成城:網際網路創業就是走出那「幾秒的混沌」
    36氪創始人劉成城。 (36氪供圖/圖)2015年7月12日,周日,北京發布了高溫黃色警報。當天23點,36氪創始人劉成城在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的專訪後,又趕往下一個目的地,儘管他已經哈欠連天。讀研時,劉成城就在2010年成立了36氪,一開始是個科技資訊媒體,目前有線上融資平臺36氪融資、線下孵化器氪空間及36氪媒體三大業務,公司有230多人。劉成城說他要做的是中國創新創業的基礎設施平臺,讓他的服務像水電煤一樣提供給創業者。目前有26401家創業公司在36氪平臺上,其中2133家正在通過36氪融資。36氪是目前創投圈公認的幾個主流創業平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