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託資訊那麼多,聽聽歐耶怎麼說評論|熱點|學院|問答
本屆摩博會上,輕騎鈴木發布了三款新車型,有備受矚目的大貿DL1050,外觀惹人非議的酷道155,還有基本上不被摩友關心的悍道150。
我們今天主要聊一聊其中排量最小的這款車,悍道150。
01參數配置:
車輛名稱:QS150
發動機:單缸風冷四衝程
實際排量:149.5ml
最小離地間隙:200mm
最大功率:8.5kw/8500
最大扭矩:11.8nm/5500
整備質量:131kg
零售價:7980元 標準款/8480元 經典款
02網友評論:
又一款窮人摩旅神器。
鈴木質量很好,皮實耐用。
悍道再弄一款155的發動機。
我家的125騎二十多年了,發動機還很棒。
整了半天都是拉客車加農用車,妥妥的摩託下鄉。
悍道150是國際擋麼?要是垃圾循環擋的話就討厭了。
幾年前輕騎鈴木就喊著要出漢堡人200,結果還是沒影子啊。
悍道150回來把貨架一拆,改個圓形後視鏡,能騎出cb1000r的感覺。
悍道為啥不用新的155發動機呢?哪怕貴一點也行啊。悍俊的發動機運行品質真的不是很好!有點遺憾。
用QS150的車架稍加放大,再配套ST250的那款發動機(輕騎的GS250發動機),當前市場形勢下,想不大賣都難。
03歐耶菌:
估計悍道這款車是在座的各位朋友都不太會選購的一款車,已經有眼尖的網友發現這款悍道150與復古風格屆的老大哥CB1100有幾分神似,起初我是不信的,直到我找了一張它與悍道同顏色的照片來對比,這一看不要緊……我已經回不去了!
圓燈圓表,帶著閃亮的後貨架,鍍了鉻的圓形後視鏡,大面積裸露出來的發動機,經典的雙槍後減震……我在描述的真的是CB1100,而不是它下面的這個小東西。
車本身挺好的,我之所以斷言在座的多數人不買它,並非因為質量或者價格的原因,主要是這個車太實用,適合買回來就下地幹活,或者跑個外賣閃送什麼的。
兩車有點「像」很委婉地表達出了——如果你沒有30多歲,根本就駕馭不住這款車的氣場,此車的外形甚至讓部分老大哥懷疑它是不是循環檔的。
說它是摩託車下鄉也毫不為過,畢竟連官方的宣傳標語也是突出了它的上山下鄉能力。
這麼一款與時代格格不入的太子車,為什麼在摩博會上如此高調地現身?它背後反映的可能是豪爵鈴木與輕騎鈴木在分家產的事實。分的誰的家產?鈴木的。
一定有很多摩友覺得這個車與豪爵鈴木之前所推出的GN125系列如出一轍,就外形與車輛實際功能來說,這兩車沒任何區別,而且悍道150可以看成是GN125的加量不加價豪華增強版。
雖然排量與動力上的增幅你很難感受出來,但車架強度的加強與離地間隙的提高倒是實打實的。
龍頭上下加粗了
然而現在已經沒有豪爵鈴木的GN125了,那是國三過渡到國四時,豪爵的新款GN125悄然上市,並且車上沒有了鈴木的鬼畫符,轉而代之的是豪爵自己的商標。
這在當時算是引起了一陣軒然大波,各路媒體都竊竊私語豪爵到底想幹嘛?現在看來算是水落石出了,豪爵的「去」鈴木化,不止是換個商標以自強這麼簡單。
此話怎解?
早些時間已經傳出了豪爵要代工極客颯250的傳言,近期越看越真切。
豪爵鈴木為吃掉這款單缸250付出了的,或許就是被去掉了鈴木商標的這些小排量車型。GN系列就是很好的範例,尤其是其作為豪爵鈴木品牌的開朝元老,為豪爵的口碑立下過汗馬功勞。
極客颯155一直都由輕騎鈴木生產,到了250突然傳出要由豪爵鈴木來生產,確實令不少人意想不到。雖說豪爵似乎有生產鈴木250cc車型的大部分生產線,再生產單缸250也許並不需要過多投入,可豪爵鈴木與輕騎鈴木畢竟是兩家完全不同的公司。
它們最大的不同在於幕後的老闆不同,最大的相同在於無論賣多少臺「鈴木」,日本鈴木都掙錢。
由誰向誰換東西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由鈴木協調一下,這樁「生意」進行得會很輕鬆。
我們簡單對比一下悍道與沒有了鈴木的豪爵GN125,滿屏幕都在流露出GN125已經沒有必要再生產的事實。
GN125:我口碑傳萬家!
悍道:我是合資SUZUKI。
GN125:我品質穩定可靠!
悍道:我新款發動機馬力大。
GN125:我最高配置僅需8480元!
悍道:嘿巧了,我和你一樣。
GN125:我前身是正統鈴木啊!
悍道:你自己看吧。
看起來豪爵馬上就要輸掉農用車市場神車的寶座了?
這倒也不會,怎麼說豪爵十來年間所打造的銷售網絡並非輕騎短期內可以突破的,外加品控、質檢等諸多需要時間來檢驗的系統,輕騎能做到豪爵的幾成也很難說。
還有就是口碑的積澱,畢竟豪爵不僅是GN系列,別的車型賣的也很好啊。
04總結:
150cc的太子車本來就不多,合資車就更罕見了,所以在選購方面確實是沒什麼建議,喜歡就可以買,頂著鈴木的商標質量沒理由差。
農用機的設定可能會讓你在周末,與那些騎國產拉風小跑車的朋友一同外出時,有一丟丟的「差異化」的感覺,但這丟「差異化」在它們修車時,你肯定可以找回來。
最後,如果覺得文章寫的不錯,拜託大家點讚在看加轉發支持我們,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