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國內用戶可以無障礙使用谷歌翻譯app的消息佔據科技媒體頭條,其中不乏「谷歌翻譯重返中國」的言論。實際上,這種觀點存在過度解讀的傾向,谷歌翻譯一直在北京設有伺服器並開放網頁翻譯功能,所以談不上是「重返」。此次app更新只是將伺服器接口轉移到國內,用「一次拖沓了 7 年的產品優化」來表述似乎更加妥當。聯想此前谷歌幾次三番有意為難國內用戶,不禁讓人懷疑傲慢是谷歌對待國內用戶的常態。
被很多人忽略的一個基本事實是,即使在 2010 年穀歌宣布退出中國之後,谷歌網頁版翻譯translate.google.cn也始終是可以正常訪問的。據知乎網友分析,國內用戶之所以無法在手機上正常使用谷歌翻譯,是因為該app調用的接口translate.google.com在中國已經停用,並且在退出中國後的 7 年中,谷歌始終沒有修正這一線路故障,才導致國內用戶無法正常使用app。也就是說,一些媒體吹噓的「谷歌翻譯app重大更新」,不過是改了幾行代碼:「if 用戶來自中國 then 調用.cn 的數據接口」。依照谷歌的技術能力,我們很難相信在過去 7 年中它都沒有發現這一BUG,這次拖延的更新可能是谷歌有意為之。
其實,很多谷歌系產品的中文用戶都正在遭到明顯的區別對待。在一些谷歌的功能和服務上,一旦用戶選擇使用簡體中文,就會被強制進入一套與其他語言體系完全不同的規則當中,甚至連部分功能選項都會被閹割。當然,這已經是谷歌對中文用戶的一種「恩賜」,有些谷歌產品有意避開中文用戶。例如,谷歌中國團隊去年推出一款名為Gboard的輸入法,目前支持超過 120 個國家或地區的語言,包括藏文、蒙文、維吾爾文,但卻偏偏不支持中文。面對谷歌的有意排斥,國內仍時不時傳出谷歌回歸中國的聲音,難免有幾分熱臉貼了人家冷屁股的意思。
即使是谷歌在中國維持運營的業務,國內用戶也處於其中「二等公民」的地位。 2011 年前後,谷歌網盟廣告Adsense悄無聲息的發起一場針對大陸個人站長的清洗活動,中槍的大都是非盈利網頁或者個人博客的運營者,甚至不乏長期的谷歌粉和谷歌吹。有用戶就此歸納出谷歌的霸權主義:「沒有理由,不許辯護,直接宣判,上訴即駁回。」不過打臉的是,在一浪高過一浪的討伐聲中,傲慢的谷歌最終服了軟,解禁了部分中國站長的Adsense帳號,間接承認對國內用戶的不公正對待。
(用戶控訴谷歌的霸權行徑)
不過,從這次優化谷歌翻譯app的舉動來看,谷歌似乎有意改變對國內用戶的差別對待。對此,有知乎網友在專欄文章中調侃道,國內不止谷歌翻譯這一種只能用網頁版而不能用app的跛腳應用,別忘了還有谷歌地圖這個難兄難弟,「不知道谷歌何時能想起來,也將地圖app那幾行代碼改了,再賞賜給國內用戶,估摸著又能霸佔好幾天科技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