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肺炎疫情,
使「公筷公勺」和「分餐制」
再度進入大家的視野。
餐廳公筷公勺配備情況如何?
不同菜系有哪些有趣的小差別?
跟著小布去世博源的餐廳實地看看吧↓
;
火鍋
​
商戶:哈尼石鍋魚
亮點:特色服務一舉兩得
火鍋一直在煮沸,還有必要使用公筷嗎?當然!因為火鍋食材煮沸需要持續一定時間才能起到消毒的作用,所以同樣應該使用公筷公勺。
小布在這家魚火鍋店內看到,和很多火鍋店類似,每桌都有一個專門放置公筷公勺的容器,逢4人以上用餐,會主動多提供一套公用餐具。
聚會吃火鍋免不了在一個鍋裡涮菜、舀湯,這家魚火鍋店自創立以來,就有一項特色服務——分魚分湯。初衷是為了讓顧客品嘗到魚肉和魚湯的鮮美,但疫情當前,這項服務似乎也有了特別的意義。
粵菜
​
店鋪:尚一湯
亮點:分享美味更方便
響應世博源面向全體餐飲商戶發起的「公筷行動」,門店的每張桌子上都放置了醒目的宣傳桌卡。
店裡招牌的廣東燉湯,平時主要以 「一人一盅」的形式出售,每盅配備一隻小湯杯。非常時期,尚一湯不再延續「一人一湯杯」的做法,即便同桌其他顧客沒有點燉湯,也會主動提供一隻湯杯,方便顧客之間分享。另一道招牌的海鮮燴飯,端上桌後,服務員也會主動徵詢顧客是否需要按位拆分。
日料
​
店鋪:鍋物新語
亮點:超長公筷夾生魚片
日本料理雖然在加工上與中餐接近,但一直實行著更嚴格的「分餐制」,即一人一份,每人使用許多小碗小碟小盒,對公筷公勺的需求較小。
店長告訴小布,過去只有火鍋形式的壽喜鍋會配備公筷公勺,但現在生魚片等單點菜品,也加上了公筷。為方便顧客和私筷作區分,店裡專門選擇了更長更粗的深色木筷用作公筷。
為避免汙染,原本會事先擺好的餐具,也改為顧客入座之後再擺臺。
福建菜
​
店鋪:莆田餐廳PUTIEN
亮點:5種公用餐具隨菜搭配
福建菜最大的特點是「重湯」,有「無湯不成席」之說,因此一直以來,店內所有含湯汁的菜,都配備了公用餐具,約佔菜單的七八成,現在這個比例達到了100%。
每道菜上桌時,都會搭配一件公用餐具,餐具含刀叉勺共5種尺寸,根據菜品需要附加。例如,最大號的勺是滷麵專用;第二大的勺使用頻率最高,能搭配店內一半以上菜品;最小號的勺適用於蝦苗拌頭水紫菜等小菜。
每桌必點的特色海蠣煎也有變化。過去由服務員統一用披薩刀切開,現在會多跟上一把小刀,由顧客自己選擇如何切分。
本月15日,鮮甜肥美的莆田哆頭蟶就要上市啦,店長告訴小布,到時候蒜蓉做法會配分羹,蔥姜做法會配公筷。
泰國菜
​
店鋪:泰島·普吉天堂
亮點:有「一人份」也有「大鍋份」
實現每一道菜跟一件餐具的,還有這家泰國餐廳。店內其實長期使用公勺公筷,響應疫情防控,最近在數量上做出升級。例如,原先只配備一把公勺的芒果鮮蝦沙拉,會視每桌顧客位數,提供相等數量的公勺。
招牌的冬陰功海鮮湯,有「一人份」也有「大鍋份」。店長告訴小布,疫情發生以來,主動要求服務員分餐的顧客也越來越多了。
​
相比使用公筷公勺,其實分餐制更能切斷疾病傳播途徑。但受到服務成本提高、與傳統飲食習慣不符等因素影響,推廣面仍有待進一步拓展。在此背景下,各種形式的「一人食」似乎迎來了新機遇。
小布在世博源走訪中就發現,不少餐飲商戶在疫情期間首次推出「一人食」套餐,銷量還不錯哦~
公勺公筷,病菌走開!
小餐桌帶動「大文明」,
你常去的餐廳用上公筷公勺了嗎?
文字:張詩歡
攝影:朱泉春
編輯:張紫薇
你在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