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是日常美食,具有高礦物質、低脂肪、低熱量的特點,是人們喜愛的美食之一。豆腐的寓意很多,比如說在我們東北地區戲稱它是「對付」,是說如果誰要是用豆腐來招待客人那就表示有點對付的意思了,而有的地區的習慣把豆腐諧音稱為「兜福」或「得福」,是過年節桌上必備的討吉利的菜。
各地方風俗習慣確實不一樣,在我們當地喜事上沒有上豆腐菜的,只是在辦白事的時候確實有吃「豆腐飯」的說法。家裡有了喪事,守喪期間,需要宴請幫忙的人吃飯,所吃的飯就是「豆腐飯」,這種幫忙人吃的飯是屬於素宴,基本不上什麼酒和肉菜,主要的菜就是豆腐。辦完喪事之後答謝參加葬禮的喪宴也是必須有一道豆腐。後來演變的即使是白事的宴席也是雞鴨魚肉齊全,基本和婚宴沒什麼區別了。
關於豆腐飯的起源很多,很多說法都是一些傳說,但沒有什麼實際的證據,並且各地的說法不一,在我看來,之所以要喪事要吃豆腐飯,一來是因為豆腐白色,所以用豆腐來表示白事的說法。再有古人認為豆腐有驅除瘟疫的作用,所以喪事吃豆腐來去除一些喪事上不祥的東西,這就和老人所說的參加完葬禮要洗臉、洗手是一個道理。
再有就是在佛教信仰中以黃豆為"舍緣豆"的習俗有關,所以,在喪事上吃豆腐飯有祝福逝者,同時希望後人和送葬者好好生活的意思。
各地風俗習慣不同,所以對於「豆腐飯」的解釋也不同,你們那裡有吃「豆腐飯」的說法麼?你認為吃「豆腐飯」代表了什麼意思?歡迎大家留言,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