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人臉照片2毛一張暗中交易!人臉識別安全如何保障?

2020-12-26 電子發燒友

戴口罩人臉照片2毛一張暗中交易!人臉識別安全如何保障?

張慧娟 發表於 2020-04-07 08:30:00

疫情下口罩成為標配,相關科技企業找到現實痛點並迅速推出解決方案,實現了戴口罩情況下的人臉識別/測溫、打卡/通行等解決方案。但與此同時,一些用於打卡考勤或在社交平臺發布的戴口罩的面部照片,正在被偷偷搜集並在網上進行兜售。 

日前有媒體爆料,有賣家聲稱其手中有幾十萬張戴著口罩的人臉照片,2毛錢一張,十萬張以上有優惠!這些照片來源,「一半是從網絡上爬(蟲)的,一半來自於現實世界。」對於來自於現實世界的照片,該賣家表示「就是打卡獲取保存下來的,而且都是年後(拍)的,時間很新,你肯定在網上找不到。」 

這些大量照片的潛在買家是誰或是可能被用於何種用途?據追溯,「這些戴口罩人臉圖片被買走大多是用作訓練算法的精準度,做戴口罩人臉識別的算法模型,肯定需要海量的戴口罩的人臉信息不斷訓練」,該賣家稱,「口罩佩戴識別算法源碼加上數據集一共1000元,單要人臉數據集的話也是1000元,都在網盤裡,隨時可發連結。」 

細思極恐。

人臉識別高速普及背後的隱憂

從2015開始,人臉識別技術經歷了從快速落地到多領域應用的井噴式發展,可以說是人工智慧領域最為成熟的技術應用(沒有之一)。隨著在高鐵票務、門禁與安防、智慧型手機、金融與行動支付等方面對人臉識別的規模化使用,人臉識別技術正在向更多行業滲透,業內人士評估在中國市場一年已近30億規模。 

但是,一方面是快速普及應用,另一方面是時有發生的安全漏洞及相關信息洩露事件。 

去年,國內安防領域某人工智慧企業被曝發生大規模數據洩露事件,超過250萬人的數據被獲取,有680萬條數據疑似洩露,包括身份證信息、人臉識別圖像及圖像拍攝地點等。 

同樣引起關注的還有紅極一時的AI換臉短視頻應用軟體「ZAO」,從走紅到「涼涼」只經歷了短短幾天。還有杭州市的「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將具體技術應用場景拉到法律框架下進行審視。 

此外,還有照片「騙」開人臉識別的智能快遞櫃和小區門禁系統,甚至,還有某國外AI公司聲稱使用3D面具突破了手機APP中的人臉支付…… 

這些事件,從不同層面折射出快速普及化的人臉識別背後的多種隱憂。

人臉識別安全如何保障?

日前在一場以「

口罩人臉識別、智能測溫,AI助力抗疫裝備升級

」為主題的直播活動中,就「人臉識別落地主要挑戰」發起了一項調研,根據調研結果來看,36%認為是個人隱私問題,33%表示對數據安全隱患存在擔憂,27%認為技術本身有待繼續提升,4%則對人臉識別使用的必要性存有疑問。

 

國內人臉識別應用火熱的背後,隱私和安全的擔憂其實一直存在。由於人臉識別系統存在多種被攻擊的可能,例如早期被照片、合成視頻仿冒攻擊,以及近來引起關注的3D面具攻擊方式。同時,人們擔心數據遭到洩露,會被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就像一把雙刃劍,人臉識別技術的使用成本、應用邊界以及整體系統/網絡的安全性都決定了它能否真正發揮出該有的價值。比如在實際的應用中,一些商家限於成本制約,採用了低成本、抗攻擊能力弱的方案,就很容易被破解。或者,在落地應用中,如何恰到好處地應用人臉識別技術,既不過度採集,又不過度使用,需要在隱私、安全、便捷三者中找到恰當的平衡。這些都是人臉識別技術進一步普及中需要考慮到的因素,要得到人們的認可和信任,還需多措並舉。 

在的這場直播活動中,與會嘉賓就人臉識別的安全性分別發表了各自觀點。 

OPEN AI LAB產品總經理孫健峰提到,

隱私保護和數據安全

是他所看到的人臉識別落地的挑戰之一。從技術的維度,他認為

採用聯邦學習進行算法訓練

是當前的一個解決思路。即:無需把前端隱私數據傳到後端,而是基於這些數據在前端的算力上訓練出小的參數模型,並且把這個模型貢獻到集群中心,通過成千上萬的小的終端獲取到足夠好的綜合算法,再把這個算法下發到前端,這樣既保證了足夠好的準確性,同時保障了隱私和數據安全,這將是未來的一個發展趨勢。 

百度AI技術生態部高級產品經理吳延宇談到了人臉識別技術未來需要提高

活體檢測的能力

。針對高仿模具、高仿面具,還有一些成本很高的矽膠做出來的人像,對於這種級別的攻擊,人臉識別如何去抵禦,或是如何輔助硬體和一些策略去

抵禦攻擊

,這方面還有待提升。 

智慧眼公共安全技術部經理/公共安全產品總監王飛認為,

現階段最需要立法的支持

,規範在商業公司或是非政府行業的應用,相對高涉密的還需要在安全方面探討技術以外的挑戰。吳延宇也呼籲相應

行業標準規範的陸續出臺

,包括軟硬體規範、接口規範、架構規範、交付標準規範等等,這樣才能保證整個行業進一步蓬勃發展。 

當然,除了對抗攻擊的技術升級、算法方面的優化等,方案中硬體平臺的有力保障是根本。Arm中國安全技術市場總監王駿超告訴,根據人臉在本地設備還是伺服器端比對驗證,分為本地人臉識別和遠程人臉識別兩種,

遠程人臉識別認證系統

主要由客戶端、伺服器端、安全傳輸通道組成,需要解決從人臉特徵採集、數據加密存儲、數據傳輸到比對驗證環節的安全。

本地人臉識別

要求人臉特徵採集和加密存儲及比對需要在可信執行環境(TEE)中完成,遠程人臉識別需要在TEE中對人臉特徵數據加密後傳輸到伺服器進行比對。

他認為,人臉特徵採集階段,需要提供攝像頭傳感器到TEE的安全通道以防止採集階段人臉信息洩露,採集到人臉特徵後在TEE中進行加密存儲到本地或者傳輸到伺服器端。本地比對時需要在TEE中進行,

3D人臉識別需要CPU多核TEE或者CPU+專用計算單元

(一般是DSP或者AIPU)實現,需要保障CPU和計算單元之間交互的安全性以及計算單元使用的內存與非安全應用內存隔離。在構建安全的人臉識別解決方案方面,Arm中國可提供包括支持人工智慧安全的AIPU IP,以及基於TEE的一棧式方案。 

結語

之所以出現人臉照片被洩露的事件,究其根本原因,還是AI現階段在深度學習基礎上對於數據的極度依賴性。正因為這些照片信息對於算法優化升級的價值所在,才吸引了買賣雙方不惜冒險進行交易。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張鈸在談到人工智慧崛起的三大因素(數據、算法、算力)時曾表示,深度學習興起之後,學界將目標轉移至數據,提出「讓數據說話」。這種(對數據的)強調對深度學習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但也有「很大的不足」:過分強調數量的重要性,會導致按照大數據建起來的人工智慧系統面臨不可信、不可靠、不安全、不易推廣的挑戰。他鼓勵人工智慧研究者,學習人類神經網絡的結構,結合腦科學以改進深度學習模型,同時將知識驅動與數據驅動結合起來克服現有的一些不足。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預計未來4-5年人臉識別市場規模將保持年均25%的增速,2022年市場規模將達到約67億元。 

在歡呼聲與質疑聲中成長的人臉識別技術,在可以預知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可能都將在這樣的冰火兩重天中前進。這既是當前人臉識別技術所處的發展階段所決定,同時也說明,人工智慧離真正的普及、普惠,還有相當長的路需要跋涉。 

註:文中所提到的戴口罩人臉照片被交易事件來源於中新經緯,張鈸院士觀點引自澎湃新聞。 

本文由電子發燒友網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添加微信號elecfans999.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2毛一張」戴口罩照片,口罩竟然也阻擋不了人臉數據洩露
    據媒體報導,有賣家在網上以兩角一張的價格售賣幾十萬張戴著口罩的臉部照片。這些照片部分是「網絡爬蟲」從網上搜集到的面部照片,另一部分則是人們上班打卡或進出小區門禁時拍的面部照片。買家買這些照片,主要用於訓練算法的精準度,也有可能用於申請信用貸款,甚至註冊公司。
  • 你戴口罩的人臉照片正被搜集販賣,2毛錢一張,要多少有多少
    你戴口罩的人臉照片正被搜集販賣,2毛錢一張,要多少有多少戴口罩的照片被人搜集販賣 0.2元一張你可能都想不到,自己打卡考勤或者發在社交平臺上戴著口罩的臉部照片,正被一些人搜集並在網絡上兜售,而且只要2毛錢一張
  • 疫情防控戴口罩,人臉識別還有效?
    但在現階段全民戴口罩的出行倡議下,人臉識別能否還能夠發揮效用?   特別是在機場、火車站、社區園區等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戴上口罩無法進行人臉驗證,摘下口罩進行驗證又面臨交叉感染風險。   這也使得戴口罩下的人臉識別成為了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話題。
  • 戴口罩的日子裡,iPhone還能完成人臉識別嗎?
    隨著佩戴口罩成為了在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做好防護的重要措施,但由於口罩遮擋住了面部,不少iPhone用戶也遭遇了手機無法進行面部識別的煩惱,繼而又出現了不少如何讓iPhone學會認識戴口罩後機主面容的「偏方」。
  • 一張口罩「封印」半張臉?百度人臉識別可快速「驗明正身」
    如今,口罩就像外出必備的保護傘,在AI的加持下,它不再是「刷臉」通行的障礙物,能讓你在公司、校園、小區等場景中暢通無阻……近日,沒有被口罩「蒙蔽雙眼」的百度AI將口罩檢測及戴口罩人臉識別技術應用於百度公司園區的人臉閘機和AI測溫系統中,員工均可在佩戴口罩時刷臉識別身份,保障安全、高效復工。
  • 疫情加速百度人臉識別變革:戴口罩也能準確識別,迅速上線
    傳統的人臉識別算法,已經無法hold住這種大面積遮擋情況,主要難點有三:一張口罩「封印」半張臉,直接丟失大量臉部特徵;短期內無法收集大量戴口罩人臉圖像,算法訓練難度大;如此模型,百度視覺算法團隊是如何完成的呢?接下來我們一一解密。戴口罩人臉識別之難:如何快準狠「三座大山」怎麼翻?首先是第一個難題,丟失了大量臉部特徵,如何進行檢測。
  • 戴口罩為何也能人臉識別
    通訊員 屈嘯在人來人往的珠海拱北海關,監控視頻的畫面顯示,不管是戴口罩還是沒有戴口罩,都不影響系統對每一張人臉進行精準識別。眾所周知,人臉識別依賴臉部的多個特徵點,戴口罩會遮蓋住大部分特徵,導致識別率降低。
  • 嘴部圖片+口罩,真能解決人臉識別的難題嗎?
    與此同時,其所具備的接觸性傳播特質讓現金交易變得不再那麼安全,因此使用行動支付也成為了更多朋友的選擇。在這兩種條件下,智慧型手機的作用就被極大的凸顯出來,不過口罩的使用卻讓依賴人臉識別進行解鎖及支付等功能的產品,面臨著一個較為尷尬的局面,畢竟戴著口罩識別率慘不忍睹,但不戴則面臨著不小的健康風險。
  • 手持身份證的人臉照片5毛一張!你的人臉信息被出賣了
    「要的話五毛一張打包帶走,總共兩萬套,不議價。」一位賣家用微信語音對記者說。他還發來兩套手持身份證的人臉照片截圖。「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一些網絡黑產從業者利用電商平臺,批量倒賣非法獲取的人臉等身份信息和「照片活化」網絡工具及教程。
  • 疫情當下,戴口罩是否可以通過人臉識別認證
    口罩成了全民出門的必備,廣泛應用於機場,車站,醫院,寫字樓,園區的人臉識別面臨新的挑戰。在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人們擔憂戴上口罩無法通過人臉驗證,摘下口罩進行驗證又面臨感染風險。在全民戴口罩出行的情境下,門禁、電梯是否可以通過人臉識別認證通行?
  • 戴口罩也能人臉識別了 騰訊小姐姐親自示範
    戴口罩已經成為疫情當下全民標配的動作,戴口罩雖然保障了安全,但對於使用人臉識別的用戶來說就比較不方便了,基於人臉識別的原理,傳統的技術在面部遮擋的情況下是無法進行有效識別的,針對這一問題目前騰訊優圖已經通過AI技術實現了人臉識別,根據官方顯示這套AI系統可以對戴口罩的員工進行有效的人臉識別
  • 百度大腦開放戴口罩人臉識別AI能力 不摘口罩刷臉通行保障復工
    為助力復工復產期間的疫情防控,百度大腦宣布正式開放覆蓋全產品形態的口罩檢測相關AI能力,包括「口罩佩戴檢測模型」和「戴口罩時的人臉識別算法」等,全力支持合作夥伴和開發者相關抗疫項目的開發和落地。該技術方案也已最先落地在百度公司園區,員工均可在佩戴口罩時刷臉識別身份,保障安全、高效復工。
  • 美國研究:佩戴口罩嚴重影響人臉識別準確率,黑口罩尤其嚴重
    澎湃新聞記者 張唯佩戴口罩會嚴重影響人臉識別算法的準確率。當地時間7月27日,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發布的一項初步研究結果得出上述結論。在測試了89種商業人臉識別算法後,NIST發現,在一對一識別任務中,算法識別戴口罩人臉的錯誤率高達5%至50%。
  • 如何識別戴口罩的人臉;AWS 推出基於 Linux 的開源作業系統;
    詳情:https://aws.amazon.com/cn/blogs/aws/bottlerocket-open-source-os-for-container-hosting/1、如何識別戴口罩的人臉?中國科學報報導了如何識別戴口罩人臉的技術。
  • 戴口罩也能解鎖iPhone?NO,人臉識別信息採集是大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從1月底開始就有網友開始「訓練」自己的手機,通過反覆【嘗試帶口罩解鎖 – 匹配失敗 - 輸入密碼 – 再次嘗試解鎖】的方式,直到手機記住戴口罩的自己。當然,這種方式的成功率並不高,在喚醒屏幕後直接調出密碼界面,直接輸密碼可能效率更高。
  • iphone戴口罩也能人臉識別了?手機終於認識「不要臉」的我了
    眾所周知,自iPhone X開始,蘋果手機取消了指紋識別,不少iPhone用戶也遭遇了手機無法進行面部識別的煩惱,於是廣大網友開始嘗試如何讓iPhone學會認識戴口罩的自己。現在,不少iphone用戶表示自己的手機已經可以識別戴口罩的自己,或者有機率識別解鎖帶著口罩的自己,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 Fawkes騙倒人臉識別廠商,100%保護人臉照片隱私安全
    人臉識別技術越來越方便的同時,也會給用戶安全帶來巨大威脅。各種人臉洩露,造成信息不安全。如何保障人臉識別信息安全,已成為許多人工智慧企業亟需解決的問題!2020 年初,一家名為Clearview AI的公司,非法抓取Google、Twitter、Facebook和YouTube 上的人臉照片,創建超 30 億張照片的面部識別資料庫,並通過出售算法牟利。
  • 美國研究:佩戴口罩嚴重影響人臉識別準確率,黑口罩尤其嚴重
    在測試了89種商業人臉識別算法後,NIST發現,在一對一識別任務中,算法識別戴口罩人臉的錯誤率高達5%至50%。他們還發現,相比藍色口罩,人臉識別算法識別佩戴黑色口罩的人臉更易出錯。而且,口罩遮住鼻子的面積越多,算法識別人臉的難度就越大。
  • 蘋果回應戴口罩解鎖iPhone 解鎖成功只是個例 人臉識別功能足夠安全
    蘋果回應戴口罩解鎖iPhone 解鎖成功只是個例 人臉識別功能足夠安全 2020-04-14 08:03:54 來源:環球網  |  作者:佚名大部分安卓的旗艦機還好,大不了不用人臉,改用指紋解鎖,但自iPhone X開始,蘋果手機取消了指紋識別,如果想要保護隱私,最方便的還是人臉解鎖。早在一個月前,就有網友表示,iPhone已經認識戴口罩的自己了。直到前些天,我突然也發現自己的iPhone 11Pro可以在我戴口罩的情況下解鎖手機,雖然得找一些特定的角度,但至少已經可以解鎖了。
  • 戴口罩的人臉識別?被誤解了
    2020年2月4日,曠視 AI 測溫正式在北京上線試運營,和所有新落地的新技術一樣,我們在應用中也在不斷聽取用戶意見。過程中,我們也聽到了很多群眾有了「AI測溫」等於「口罩識別」的誤解,這裡我們也想和大家分享下這個技術的原理以及開發這個技術的初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