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崇明島才知道,為何江蘇上海擁有最低等級的長江洪災風險!上海郊區有個崇明島,就在長江入海口正中間,中國第三大島。這個島只有1400年的歷史,是長江裡的泥沙沉澱形成的, 公元600多年才浮出海面。
崇明島1000多年來的自然災害只有「風潮」記錄(颱風+潮汐),從來沒被長江中上遊的洪水淹過。而且這個島每年都在擴張,泥沙還在繼續沉澱,專家預計50年後北部會和江蘇省的陸地連到一起。
江蘇省除了最西面的南京鎮江揚州很早以前就出現在亞歐大陸上,再往東其他沿江城市以及上海,都和崇明島一樣,是幾千年前這麼一點點因為泥沙沉澱才浮出海面,然後連接到大陸上的。所以江蘇是全國出名的平原省份,很多城市是純平原。
因此,不光是崇明島,長江尾部的南通市區,海門,啟東,蘇州的太倉,上海寶山都沒被長江水淹過。這裡以前反覆發大水的無錫市區,蘇州市區,崑山,湖州,嘉興,乃至上海市區,都遠離長江,都是被進入河道的太湖水淹的。因為太湖特別特別淺,江南又特別愛下梅雨。
事實上,長江中上遊無論怎麼發洪水,只要洪水一進入江蘇東部的長江,威力會被它本身的地貌化解,很難形成災情。這裡最有名的1991年大水災,是因為下了56天的超長梅雨導致太湖水外溢所形成。可見,並不是處在長江尾部,就代表著江蘇上海擁有最高等級的長江洪災風險。
實際上,上海和蘇南蘇北沿江,最大的自然災害和挑戰是地質沉降問題,因為地緣特徵導致土質鬆軟。上海因為太多高樓,造成每年地面都要沉降5毫米。無錫蘇州因為太多挖井的,同樣面臨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以前連續討論了好多年,一直是當地報紙的頭條,不過不是全國性新聞,外省的一般不知道。此外也造成了地鐵通道比其他地方難挖,容易塌陷。
其次就是颱風和太湖水災,颱風一般到了這裡都是尾端,破壞力不大。太湖水災也隨著各種人工河的挖掘,緩解了很多。至於長江水災,地震什麼的,歷史有記載以來就和江蘇上海沒關係。
以上觀點你有異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