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晉江這座500多年古厝將恢復原貌,鐵血書生報國情得到傳承

2020-12-21 騰訊網

10日上午,莊銘通照常來到位於晉江青陽街道民俗文化區的莊用賓故居,這座閩南古厝有著500多年歷史。在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期間,莊銘通幾乎天天來到這裡,參與房屋隱患排查。在他眼中,古厝不僅具有文物價值,更是良好家風家訓的傳承地。

今年68歲的莊銘通是經晉江市文管辦選聘的莊用賓故居文物管理人。疫情防控期間,為了避免人員湧入,古厝大門緊鎖,正上方紅匾金字「狀元」二字在陽光的照射下格外醒目。據說,這是莊用賓的曾孫莊際昌在明萬曆四十七年中進士,且在會試、殿試皆第一而懸掛的。門兩邊的對聯寫著「忠孝高門過者必式,君親大義凜然如生。」

在三落院內,梁枋間依次懸掛著「狀元」「會元」「一門忠孝」「萬古綱常」「鄉會魁選」的金字牌匾。通過這些牌匾,可以尋找當年莊家的風採。記者發現,房屋內沒有任何的雕梁畫棟,整座房屋呈現給人的是一種簡樸又不失大氣的格調。

在這座古厝裡,莊用賓的故事代代流傳。據《五店市講古》書裡記載,明嘉靖年間,濱海百姓遇倭寇來襲,只好往泉州城躲避,但守城官兵不肯接納。當時莊用賓參與南門守衛,見成群難民痛哭城外,就以全族人口的生命擔保,親自督於南門,放逃難百姓入城。百姓感激不盡。另外,莊用賓發現官兵怯弱,不敢與賊戰鬥,遂出資招募鄉人三百,組織敢死隊,以守衛南門,數次逢賊來進攻,英勇作戰,取得勝利。盜賊大怒,竟往城外挖掘了莊用賓父親的墓,把屍骸搶去。

莊用賓與其弟莊用晦領鄉兵直馳賊營,斬殺多名賊寇,搶回父屍。賊起大隊追來,在殿後的莊用晦被殺死。當時的地方官把莊用賓兄弟英勇抗倭的事跡上報朝廷請功,贊其「在國忠臣 在家孝子」,朝廷派員來覆核其事,被莊用賓拒絕,直到四十多年後,即明萬曆三十二年,莊用賓的兒子莊鳳章(當時的太學生)表奏其父跡,才由朝廷追贈莊用賓太僕少卿、莊用晦世襲百戶,詔贈「一門忠孝」「萬古綱常」的牌匾。時人蘇浚、李光縉為撰《忠孝殊思論》褒揚。

「莊用賓故居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房屋安全隱患,我得多上心。」打開邊門,莊銘通走進古厝開始巡查,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哪裡磚瓦破損,哪裡木頭腐壞,他都要仔細過目,做好相關記錄。

據介紹,莊用賓故居建於明代中葉,為五開間三落大厝,建築面積912平方米,宅院坐北朝南,磚木結構牆體,硬山式屋頂,抬梁式和穿鬥式混合的木結構房屋。其中,二落和三落正廳採用抬梁減柱法在現存明代民居建築中比較少見,具有典型的明代閩南建築風格。2012年併入五店市建築群,被省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莊銘通介紹,為了更好地保護古厝,他每天都按市文物保護中心設置上牆的「莊用賓故居文物安全風險點」提示牌上的風險點進行逐一細緻巡查檢查,牢記熟知每塊牌上記錄的風險點防範措施、應急處置措施、易發生的事故類型等。及時發現安全隱患,及時消除隱患並整改到位。

莊銘通說,建造這座古厝還有個有趣的故事。相傳莊用賓要建造此屋,三次帶銀兩往內山購買杉木,但每回都因看到當地遭災,便把帶去的銀兩賑濟給貧苦百姓,空手而歸。後來,當地百姓的生活有了改善,便每家都自發選上一根上好的杉木送給他,以示報答,這才蓋成這座宅院。正因為木料質地特好,所以莊宅成為當今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建築。至今在晉江還流傳著「莊方塘救萬民」的傳說,可見對莊用賓的愛戴。於是莊用賓去世後,被祀奉在青陽鄉賢祠中。

如今,這座經歷500多年的古厝即將啟動修復工程。晉江市文保中心主任吳金鵬說,莊用賓故居的保護修繕工程設計方案已經省文物局批覆同意和晉江市文旅局核准,莊用賓故居定性為保護修繕工程,將採用不落架揭瓦修繕,並對後期改建的部位進行恢復。修補殘損構件、補配缺失的構件,對殘損進行修補,恢復其原貌,儘可能保存與延續其歷史風貌。

莊用賓(公元1504年—1578年),字君採,號方塘,晉江青陽人。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與潘湖黃光升同榜第八名進士,累官刑部員外郎,浙江按察司僉事。

莊用賓在仕途上並非一直春風得意。他為人剛正忠直,清廉無私,嫉惡恨奸。

來源:晉江經濟報 石獅日報

相關焦點

  • 福建晉江這座傳承鐵血書生報國情的500多年古厝將恢復原貌
    10日上午,莊銘通照常來到位於晉江青陽街道民俗文化區的莊用賓故居,這座閩南古厝有著500多年歷史。在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期間,莊銘通幾乎天天來到這裡,參與房屋隱患排查。在他眼中,古厝不僅具有文物價值,更是良好家風家訓的傳承地。
  • 有故事,更有情懷,這三座古厝都是泉州石獅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早在今年3月的時候,泉州石獅市公布了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其中古厝就佔了5處。這五座古厝中的三座都是華僑回鄉所建,均歷經百餘年滄桑。如今,這三處文物保護單位有的已修繕完畢,有的還在進一步修繕中。他每年春節都會把吳景重生前股份的分紅如期匯到東璧古厝。至今,這份感人至深的結義兄弟之情仍在吳景重的家族裡傳頌著。說起古厝的重修,儘量恢復古厝的原貌,包括後花園、果園、書房。同時還要把上一輩人勤儉節約、樂善好施、愛拼才會贏的精神傳承下去。
  • 晉江這個街區千年歷史,因五家店鋪而得名,130座古厝完好保留
    在我的旅行中,多次去過廈門和泉州,在距離泉州西街十幾公裡遠的晉江,有一處五店市傳統文化街區,是一處欣賞閩南紅磚古厝的好去處。在福建省晉江市,每個周末,傳統的木袋木偶戲都會在青陽山下上演。咿呀婉轉的曲調在紅磚古厝間迴蕩,也讓這片有著千年歷史的街區,多了一份獨特的韻味。五店市傳統街區稱得上是一座地地道道的天然建築博物館,這裡的街道不寬,但卻遍布著130多座獨具閩南特色的傳統建築。走在街巷當中放眼看去,四周都是成片的紅磚紅瓦,讓人印象深刻。
  • 福建古厝其義厝—— 用三國故事雕刻傳承家訓
    福建古厝其義厝—— 用三國故事雕刻傳承家訓 2020年08月24日 09:1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福建福清市:古厝保護性開發 應擇善而從
    福建福清市:古厝保護性開發 應擇善而從 2020年12月04日 09:17   來源:福建日報
  • 鄉村振興2020田園報告——古厝村落:穿越與重生
    但我們碰巧趕上福建省南平市巨口村裡一處20多年的違章建築即將拆除。在農村,宗族間血脈相連,情感上更為親近。作為侄子輩的吳美忠,非但沒有幫助表叔,還要代表村委會與其溝通,促使其同意拆除。這對吳美忠來說,壓力著實不小。
  • 福州古厝又要全國出名了!
    是福建史上最高規格最具影響力的國際盛會 福州古厝 將迎來向世界舞臺展示的關鍵契機! 福州對古厝的保護工作尤為重視 2019年7月29日,市委、市政府 召開福州古厝保護工作部署會 部署了我市古厝保護和文化傳承
  • 《這安全隱患存在多年 為何不能恢復原貌?》後續報導
    《這安全隱患存在多年 為何不能恢復原貌?》 溫州日報記者 張琳日前,溫州日報報導《這安全隱患存在多年
  • 福州古厝:遠行人的桃花源
    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攝  福州多古厝,福州多故事。  東南並海,襟江帶湖,自公元前202年無諸在閩地構築冶城,2200多年來,福州不僅譜寫了一幕幕波瀾壯闊的歷史篇章,產生了無數名垂青史的風流人物,也留下了許多底蘊厚重的歷史建築。  馬鞍牆、龍舌燕尾屋脊、青瓦雨簷、灰塑脊獸……福州的傳統建築獨樹一幟。
  • 晉江五店市,古代的紅磚大厝,現代的商賈雲集
    五店市位於晉江市區的繁華地段,就在晉江老城的青陽街道。五店市起名源於五家商鋪形成的集市,當時有五家蔡姓為了方便行人,在此開了五家飯店,而聲名遠揚,而被稱為「五店市」。以後逐漸成為集市和商旅中途暫息的驛站,歷經1300多年的發展,逐漸成為晉江老城的核心區。
  • 這座古厝將煥發新生
    東關寨新寨是座古堡式建築,與閩西的土樓有異曲同工之妙。它始建於清乾隆元年(1736年),距今有280多年的歷史。我們平時常去的是東關寨新寨哦,今天重點了解一下舊寨。東關寨舊寨坐落在距新寨不到300米的一塊山坡地上,四周青山環抱,視野極好,並且與新寨前後呼應,相映成趣。
  • 走進福州古厝大型採風活動啟動 探尋古厝之美
    旨在尋訪古厝之美,深入講述福建故事,展示福建之美,全面助力世界遺產大會的順利召開。同時,凝聚社會各方力量,關心關注福建乃至全國古厝現狀與其保護利用情況,助推古厝保護工作發展。2019年,人民日報重刊習近平總書記的《福州古厝序》中,對福州開元寺有這樣的介紹。福州開元寺,建成已一千多年,不僅是福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寺院,還有一件世間罕見的珍寶——大鐵佛。這是佛教文化從中原延向東南沿海盛行的象徵,更是中國歷史全盛時期冶鐵鑄造業的代表遺存。
  • 第44屆世遺大會推遲,「五一」想來福州文化遊,別錯過這4座古厝
    目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WHC)對外發布,鑑於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最新事態發展,原定於2020年6月29日至7月9日在福建福州舉行的第4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將推遲舉行。世遺大會之所以選擇在福州舉辦,就是看中了福州這座擁有7000多年歷史文化積澱和22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
  • 再讀《福州古厝》序(札記)
    2002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為福建人民出版社《福州古厝》一書撰寫了序言。2019年6月8日,人民日報將這篇900餘字短文重新發表。時光轉眼間又在深刻的變革中過去了一年。我國在積極落實17個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同時,於2017年1月發布《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基於全新的高度,系統總結和強化中華文化在延續和發展中華文明、促進人類文明進步中的重要作用。
  • 留住每一座古厝的故事
    劉美虹攝 核心閱讀 2200多年歲月,在福州留下了許多底蘊厚重的古厝。通過歷史建築普查,福州摸清家底,因地制宜地保護修復,讓古厝既留住文化記憶,也融入現代生活。 如今,福州展開新一輪古厝保護提升工作,隨著保護範圍不斷擴大、管理機制不斷創新,這座城裡越來越多老宅子、老街區綻放出新光彩。
  • 福州私藏這麼多「書香古厝」,你Pick誰?
    福州,一座有著2200多年建城史的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孕育了海納百川 底蘊深厚的閩都文化
  • 福建泉州十八景之一,被譽為閩南建築大觀園,紅磚古厝的傑出代表
    閩南建築的傑出代表,除了土樓,另一個就數那些獨具特色的紅磚古厝了。紅磚古厝又叫「皇宮起」,是福建四大民居形式之一,自五代以來,閩地的先民們將獨具閩南特色的建造技藝發揚光大,留下了眾多古厝遺蹟。泉州作為古厝的重要發源地之一,至今保留著眾多聞名全國的古厝群,而位於泉州南安的蔡氏古民居,更是其中傑出的代表。
  • 《福州古厝》展現文化遺產保護與活化的福州範本
    一、擦亮金字招牌,古厝彰顯中國傳統文化的厚重和生機   古建築是一個民族、一座城市的生動面孔,也是生活在歷史之中的一部分人的共同記憶和身份憑據。紀錄片《福州古厝》聚焦的有福之州,城中有山,山中有城,而城中那些連成波濤的馬鞍牆、精巧雅致的半邊亭、飛簷灰瓦、角葉垂蓮……無不訴說著福州這座城市的獨特個性。
  • 閩北大地:古厝帶著鄉愁記憶醒來
    光明日報記者 高建進7月4日上午,由福建省南平市海峽旅行社組織的40多名遊客走進國家級生態鄉鎮——南平市延平區巨口鄉,這是「五一」假期之後,這裡迎來的首批團客。領略古厝土厝風採,感受鄉村文藝氣息,眾多遊客在此流連忘返。
  • 上海六院福建醫院落地晉江 市民點讚:就醫更方便
    晉江新聞網12月2日訊  昨日,晉江市2020年「十大市民關注事件」評選活動正式啟動,不少市民、網友積極參與,紛紛推薦今年以來晉江發生的大事、好事、喜事。其中,上海六院福建醫院落地晉江備受市民關注。  「有了上海六院的加入,老百姓就醫更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