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更有情懷,這三座古厝都是泉州石獅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20-12-23 夢想的划水者

早在今年3月的時候,泉州石獅市公布了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其中古厝就佔了5處。這五座古厝中的三座都是華僑回鄉所建,均歷經百餘年滄桑。如今,這三處文物保護單位有的已修繕完畢,有的還在進一步修繕中。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蔡松柏、吳景重、王起沃三座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古厝,一起感受這些古大厝的滄桑變化,探尋古厝主人的舊日故事,了解大厝的後人們保護古蹟、留住鄉愁、傳承閩南人「愛拼才會贏」精神的感人作為。

「松柏」居裡的俠義情

走進了一座古色古香的紅磚大厝。這就是聞名四鄉的蔡松柏古厝,也稱「松柏」居。

蔡松柏古厝是一座傳統的閩南紅磚建築,建於民國初期,至今已有近100年歷史。古厝坐南朝北,呈三落五開間帶左護厝格局,皇宮起、燕尾脊,包括石埕、門廳、櫸頭、正廳、廂房、天井等,建築面積550平方米。整個古厝是磚石木構造,外牆下半部由青石砌成,上半部由紅磚砌成,屋內由杉木構造,用的是穿鬥式梁架。建築保存較好,磚雕、石雕、木雕、泥塑等雕工精美,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蔡松柏古厝

據介紹,蔡松柏先生早年旅菲,業成後回鄉建造了這座大厝。蔡松柏為人仗義,經常熱心幫助落難的同鄉人,據說,當年如果泉州南門外晉南片區華僑遇到什麼事端,總是會請蔡松柏出面調解。直到青陽另外一位僑領名叫莊仔含發跡後,才由他們倆一起出面調停。蔡松柏去世後,出殯當天,許多同鄉以「半路跪拜」的方式送他最後一程,場面感人。

據悉,蔡松柏的兒子蔡雷示也是一位善良正直、俠肝義膽之人,在民國時期曾任祥芝鄉鄉長。他經常幫助鄉親,尤其是幫助那些有青壯年的家庭逃避抓壯丁,深得鄉裡百姓感念。

蔡松柏古厝全景

2018年,蔡松柏先生的後人對大厝進行了一番修繕。他們藉助近年來古浮村打造「慢生活休閒村」的契機,打算把大厝打造成一個中西結合的休閒場所,有咖啡館、會所、客棧等,讓遊客到古浮來遊玩時還能體驗到特色閩南文化;或是建設成古浮村的文化中心,陳列古浮村的一些歷史遺物,傳承鄉村文化等。

東璧古厝裡的「兄弟之情」

位於永寧鎮院東村的吳景重古厝,也是一座旅菲華僑所建的紅磚建築。該古厝建於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又稱「東璧古厝」,至今已有120多年歷史。古厝坐北朝南,其名字「東璧」中的「東」來源於院東的「東」,「璧」取自於吳景重的號「璧雍」的「璧」。

吳景重古厝

有意思的是,東璧古厝與松柏居,一個在南,一個在北,其建造結構及裝飾工藝、材料卻極為相似。古厝也是皇宮起、燕尾脊的建築風格,三落五開間帶右護厝,由石埕、門廳、櫸頭、正廳、廂房、天井等組成,建築面積330平方米。古厝外牆亦是下半部石砌,上半部紅磚,屋內杉木構建,穿鬥式梁架。古厝建築保存較好,屋內屋外的石雕、磚雕、木雕等裝飾精美。

吳景重古厝

該古厝是早年旅菲的吳景重回鄉所建。據了解,吳景重與結義兄弟寶蓋塘後村人黃五倫在菲合開一家源興商行,經營大米、食油、杉木等。有些積蓄後,便合議分別回鄉「起大厝」(建房子)。黃五倫先回塘後建起大厝後,吳景重再回院東建造同樣的一座大厝。但天有不測風雲,房屋的框架建好後,室內還未裝飾,吳景重突發疾病去世。然而,黃五倫先生沒有忘記結義兄弟之情,沒有忘記和吳景重一起打拼的日子。他每年春節都會把吳景重生前股份的分紅如期匯到東璧古厝。至今,這份感人至深的結義兄弟之情仍在吳景重的家族裡傳頌著。

說起古厝的重修,儘量恢復古厝的原貌,包括後花園、果園、書房。同時還要把上一輩人勤儉節約、樂善好施、愛拼才會贏的精神傳承下去。

王起沃古厝的 「重教崇育之情」

王起沃古厝

王起沃古厝位於湖濱玉湖社區,也是一座典型的皇宮起、燕尾脊結構的傳統民居。古厝始建於1900年,坐北朝南,呈三落五開間帶護厝格局。王起沃古厝整體布局巧妙,由石埕、門廳、櫸頭、正廳、廂房、後軒、學堂和花園等組成,護厝帶二層梳妝樓及四倒水亭,內涵豐富。包括後花園,整厝佔地面積達1700多平方米。屋內屋外的石雕、磚雕、木雕、泥塑等裝飾精美,且雕刻細膩,名人題刻、楹聯等內容豐富,具有突出的文化內涵和鮮明的地方建築特色。

王起沃古厝

王起沃是石獅早期「下南洋」的代表人物,他秉持誠信經營、拼搏奮鬥的精神,譜寫了令人敬佩的創業傳奇,被譽為菲律賓「大米王」。王起沃於1900年回到家鄉興建大厝,歷時10年建成。2019年7月,熱心公益的王起沃孫女王清照女士,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修繕祖父故居,恢復故居原有的布局和陳設,使故居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得以完整保留,並整體無償捐贈給石獅市人民政府,命名為「王起沃紀念館」,成為石獅市博物館目前唯一一個分館,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

恢復原貌的王起沃古厝,向我們講述了王家歷經百年的滄桑變化。古厝裡的「上學堂」,彰顯著王家流傳百餘年的重教崇育之道。王起沃先生一生崇德向善、重視文化,踐行「惟善為寶、讀書積德」的家訓。在王家大厝竣工之後,他用大厝的埕頭「三間仔」辦私塾,並延聘了私塾老師王奎章和萬超然,為本村十多名男、女學童免費教授中英文課程。後來又投資創辦了當時極有名的「湖東學堂」,即今石獅新湖中心學校的前身。王清照的父親王顯榮博學多才,也十分重視教育的傳承。他曾在此教授英文,所教學生達到一百多人。後來,王顯榮的孩子們也曾在此處為村裡的孩子授課。據王起沃紀念館負責人介紹,這座古厝紀念館以後將不定時在「上學堂」中開設公益課程和宣講活動等,延續百年古厝中的馨馨書香。 

王起沃古厝裡的上學堂

早期,每一個下南洋閩南人的艱苦創業經歷都是一部部血與淚的歷史。即便如此,他們那心繫祖國、關愛家鄉的桑梓之情卻不會改變。不論是回鄉起大厝,或是辦學重教,或是幫助鄉鄰,都是一份份沉甸甸的赤子之心。此次石獅將三座華僑古大厝公布為「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不僅是對古建築的保護,更是對華僑那種拼搏精神、桑梓之情的保護與傳承。

對此,不知道各位看官還知道哪些關於這些古厝的故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知道的故事。

相關焦點

  • 福州古厝有了「司法保護」
    位於福州市臺江區的這座古厝,歷時約兩年後終於得以化解一起牽涉其中的糾紛。這是福州司法保護古厝的新案例。近年來,福州探索文化遺產司法保護的新模式,推進古厝保護。據福州市臺江區人民法院介紹,汀州會館為臺江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臺江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使用和管理。
  • 盤點泉港的文物保護單位
    2000年泉港區成立,翌年12月被公布為第一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黃素石樓 樓內頂二層,用大方木樑隔為房間;每根屋簷邊的大柱都是上下相連,兩層只用一根,工藝高超。 近代詩人、書法家黃朝棟題寫聯對:「戶對帽山山不老,門迎芹水水長流;十二欄杆時得月,萬千氣象始登樓」。 1992年11月,被惠安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泉港區成立,翌年12月被公布為第一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 中國四大名樓裡,竟然有三座,都不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我們的國家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幾千年的文化和歷史,古代人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的精神和物質財富,最近,我在小編這裡查了一些資料,發現在中國四大名樓中,有三個並不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機構,這三個名樓代表著「文物古蹟」。
  • 留住每一座古厝的故事
    通過歷史建築普查,福州摸清家底,因地制宜地保護修復,讓古厝既留住文化記憶,也融入現代生活。 如今,福州展開新一輪古厝保護提升工作,隨著保護範圍不斷擴大、管理機制不斷創新,這座城裡越來越多老宅子、老街區綻放出新光彩。 東南並海、襟江帶湖,福州自建城至今,2200多年歲月留下了許多底蘊厚重的古厝。
  • 泉州泉港土坑村,閩南古厝隱藏著劉氏家族百萬身家背後的故事
    劉氏一族在這荒原野地開拓創業,至此下傳的明清兩朝代代皆有入廷為官者。這些才俊榮歸故裡後,皆建造顯赫的府第。從明永樂至清乾隆年間,土坑村中共建有40多座的古大厝,聚集成一處宏偉壯觀的古民居群。歷經數百年的風吹雨打和歷史變遷,土坑古民居倒塌毀壞近半,現存有27座,中間一條100多米長古街,以青石板鋪設。
  • 福建晉江這座傳承鐵血書生報國情的500多年古厝將恢復原貌
    10日上午,莊銘通照常來到位於晉江青陽街道民俗文化區的莊用賓故居,這座閩南古厝有著500多年歷史。在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期間,莊銘通幾乎天天來到這裡,參與房屋隱患排查。在他眼中,古厝不僅具有文物價值,更是良好家風家訓的傳承地。
  • 《福州古厝》展現文化遺產保護與活化的福州範本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科教頻道11月9日至11日連續播出三集紀錄片《福州古厝》,展現精彩各異、歷史厚重的福州古厝以及保護這些古厝的動人故事,用影像生動闡釋了習近平總書記「保護好古建築、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保存歷史文化名城無形的優良傳統」的重要論述。
  • 福建晉江這座500多年古厝將恢復原貌,鐵血書生報國情得到傳承
    記者發現,房屋內沒有任何的雕梁畫棟,整座房屋呈現給人的是一種簡樸又不失大氣的格調。 在這座古厝裡,莊用賓的故事代代流傳。據《五店市講古》書裡記載,明嘉靖年間,濱海百姓遇倭寇來襲,只好往泉州城躲避,但守城官兵不肯接納。當時莊用賓參與南門守衛,見成群難民痛哭城外,就以全族人口的生命擔保,親自督於南門,放逃難百姓入城。百姓感激不盡。
  • 福建泉州十八景之一,被譽為閩南建築大觀園,紅磚古厝的傑出代表
    閩南建築的傑出代表,除了土樓,另一個就數那些獨具特色的紅磚古厝了。紅磚古厝又叫「皇宮起」,是福建四大民居形式之一,自五代以來,閩地的先民們將獨具閩南特色的建造技藝發揚光大,留下了眾多古厝遺蹟。泉州作為古厝的重要發源地之一,至今保留著眾多聞名全國的古厝群,而位於泉州南安的蔡氏古民居,更是其中傑出的代表。
  • 福清全鏈條推進古厝保護:守護歷史 不容「厝」過
    福清還同步開展文物普查摸排,已完成海絲遺蹟、革命遺址、明代海防遺蹟等專項普查。在城市建設過程中,福清還將文物本體、保護範圍及建控地帶納入「多規合一管理平臺」,建立文物保護「提前預警」制度。形成合力 精準「修護」如何激發社會力量,形成古厝保護合力?福清從各個層面進行探索。
  • 第44屆世遺大會推遲,「五一」想來福州文化遊,別錯過這4座古厝
    世遺大會之所以選擇在福州舉辦,就是看中了福州這座擁有7000多年歷史文化積澱和22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福州是福建的省會城市,這裡留下了眾多的歷史文化保護區、文物古蹟,如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等歷史文化街區保存都是比較完整的,擁有「海濱鄒魯」之美譽,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泉州傳統村落之惠安西頭:書香古厝湧動文化氣韻
    有別於閩南沿海村莊,坐落於惠安縣淨峰鎮的千年古村——西頭村地靈人傑,民風淳樸,濃厚的書卷味讓這座傳統村落自帶文化氣韻。西頭村至今保留著40餘座紅磚古厝,大部分為明清建築。雖一族一姓,但村裡仍分布著多座古宮廟,白蓮寺、萬善宮、文安宮……以民間信仰為核心的宗教文化頗具閩南特色,將族人凝聚一起,賦予了他們從善向上的力量。西頭歷朝歷代人才輩出,尤其文官武將層出不窮。在歲月長河中,小小的村落已不知不覺積攢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至今,西頭1.8平方公裡的土地上仍保存著43座古厝,這些古厝多為明清建築,它們連成一片,厚重典雅。
  • 福州古厝又要全國出名了!
    作為閩越國故城遺址級文物保護單位 新店古城遺址公園一期已全面啟動 未來五四北新店板塊將再迎重磅配套三坊七巷起於晉,成於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坊巷內保存有200餘座古建築,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15處,是不可多得的「明清建築博物館」,是中國都市僅存的一塊「裡坊制度活化石」。
  • 福州這些古厝,想把故事說給你聽
    這裡有眾多古厝,它們的雕梁畫棟,巧奪天工,讓每一位遊覽福州的遊客沉醉於這裡的閩都文化與人文風韻。 鄢家花廳作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是福州歷史文化的重要坐標之一。鄢家花廳位於安民巷47號至48號,約建於清乾隆年間,光緒和民國年間均有修繕,保留至今。花廳是三坊七巷中保存最完好的建築之一,裝飾十分精美。
  • 福建香火旺盛的一座寺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因此從這個角度看,這座廟也將具有很強的價值意義,更成為地方城市發展中非常突出的廟宇,畢竟從多個歷史層面來看,這座廟的發展潛力很大,也是福建的代表性廟宇。開元寺國內有許多廟宇都叫開元寺,但從各方面來看,許多廟宇都因發展歷史的不同,尤其是在古時形成的價值觀念,不同城市間廟宇的表現形式差異很大,而像這座廟宇就是福建非常重要的廟宇景區,它坐落在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西街,是一座非常具有歷史感的廟宇,因為它始建於初唐。
  • 坂埔古厝:閩南「皇宮起」建築博物館,紅磚古厝見證古代宗法制度
    閩南民居營造技藝,起源於曾為世界第一大港所在的泉州,曾作為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而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福建多個地區,將房子稱之為「厝」,自五代以來,閩地的先民們將獨具閩南特色的建造技藝發揚光大,留下了眾多古厝遺蹟。
  • 旅順有13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連市目前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個,其中有13個在旅順,這在全國縣區級是名列前茅的。大連地區第一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蘇友誼紀念塔是和人民英雄紀念碑同期入選第一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旅順13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半部中國近代史的生動的寫照。下文的排列順序參照兩個方面:一是確定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間的先後;二是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
  • 蔡芳本:古厝茶坊
    古厝茶坊是咱們老泉州值得記憶的一個地方,也是泉州人無法從記憶中抹去的一個地方。我更是永遠記在心中,而且時時走入其中。  這座在泉州只是普通的古大厝,能成為泉州的記憶,證明它是不一般的。  20世紀90年代那場大拆大建的風暴中,這座古大厝居然倖存了下來,這是個奇蹟。作為一個奇蹟,還因為這座古大厝打造了一個茶館,取名就叫古厝茶館。
  • 泉州鯉城:探尋常泰古韻 聆聽對山厝敘
    常泰的老屋古厝就像曾經遺落的芳華,在長街窄巷裡留有餘香,一路走來,於鬱郁春光中,於綠樹掩映中,卻又在工業氣息的背後,與你隔世重逢。蔣氏家廟 常泰街道黨工委供圖蔣氏家廟 常泰街道黨工委供圖蔣報企故居沿著鄉間小道,穿過一座座老屋古厝,在村道的拐角處,聳立在我們面前的是這座躲在幽靜村莊裡的番客厝,堂皇美觀、中西合璧,蔣報企故居2001年被公布為泉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保護閩南古厝 留住美麗鄉愁
    原文連結:《保護閩南古厝留住美麗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