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孫冰 | 北京報導
90後的四川蒲江青年楊添財6歲時因患上肌肉萎縮而漸漸不能走路,他一度封閉自己長達7年。2015年,在家人的鼓勵下,他與患有聽力障礙的青年吳雲一起開始嘗試在電商平臺賣水果,創業自救。2018年8月,兩人聯合創辦了殘疾人電商品牌「一起走吧」,吸納不少殘疾人進入團隊。2019年,「一起走吧」品牌僅在拼多多平臺上的銷售額就達到了1.23億元。
楊添財銷售的水果很多都來自於四川大涼山地區,這裡是我國貧困人口比較集中,脫貧扶貧難度最大的「三區三州」之一。楊添財和團隊不僅幫助貧困地區的鄉親們銷售過去走不出大山的水果,幫助他們實現脫貧增收,也讓自己本來暗淡的人生實現了逆襲。
而未來,他不僅希望能夠幫助到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也希望用自己的經歷鼓舞那些和自己一樣曾被命運擊敗的人,重新振作起來,實現人生價值。一個不能雙腿行走的人,一樣可以「走出」精彩人生路。
從自閉少年到創業明星,從賣房借債到年銷過億
「我曾經非常自閉,長達七年時間,連門都不願意出。」楊添財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專訪時說。1994年出生的楊添財6歲時患上肌肉萎縮,逐漸不能行走的他從初二開始只能輟學在家,變得渾渾噩噩,一度沉溺於網路遊戲。
2015年,楊添財在縣殘聯領導的鼓勵之下,開始嘗試電商創業。「電腦不只用來打遊戲,你懂網際網路,可以做電商運營。」父親也鼓勵他。楊添財所在的蒲江縣一直以水果供應鏈聞名,他的父親也是做水果「代辦」(採購供貨)的,父親覺得懂網際網路的楊添財很適合做電商,不用出門,在家就可以做。
於是,父母負責採購供貨、打包發貨,楊添財負責線上運營,初期一家人的小生意發展得還不錯。但是,很快這種家庭小作坊的模式就遇到了瓶頸。父母一度賣掉了回遷房,還跟親戚借錢,以幫助楊添財度過現金流危機。
殘疾人創業不易,後來是當地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幫助楊添財度過了危機。但楊添財不想一直依靠他人的幫忙,他深刻思考了創業頭幾年的經驗與教訓,決定要建立團隊,進行規範的公司化運營。
楊添財(左)和吳雲(右)
在父親的介紹下,楊添財認識了擅長做水果渠道的吳雲。吳雲也是一名患有聽力障礙的殘疾人,他比楊添財大5歲,但兩人很快成為了無話不說的知心好友和互相扶持的創業夥伴。
2018年,楊添財成立了公司和組建了團隊,並開始專注在拼多多平臺上進行水果銷售。當時,拼多多在電商領域剛剛嶄露頭角。「我們之前也做過淘寶和天貓,也考察過京東等其他電商平臺,競爭太激烈了,留給我們這種創業小團隊的機會不多的。於是,我們選擇了拼多多做拼購。」楊添財說。
楊添財是幸運的,以拼多多為代表的社交電商發展迅猛。2018年5月,楊添財與吳雲到成都參加了兩個多月的專業電商培訓;8月回到蒲江後組建了團隊;10月,他們創立的品牌店鋪「一起走吧」在拼多多開始運營。截止到當年12月底,他們店鋪的銷售額就超過3500萬元,線上線下總體銷售額達到了4000萬元。到了2019年,「一起走吧」品牌在拼多多上的銷售額更是達到了1.23億元。
2019年,殘疾人創業品牌「一起走吧」在拼多多平臺的銷售額達到1.23億元
談到了今年的預期,楊添財表示,雖然因為疫情的原因,店銷售受到了不小的影響,但他有信心,今年會再創新紀錄。
做差異化產品,推動「醜蘋果」收購價從一塊漲到三塊
談起今日的成績,楊添財語氣淡然,但背後的艱辛恐怕是旁人難以體會的。生鮮電商雖然是風口,但倒在風口之下的創業者也不計其數,楊添財能夠「挺過來」並不容易。
據楊添財介紹,僅僅在蒲江本地,就有很多經營水果的創業團隊,大家都是什麼熱門就去賣什麼,價格戰很嚴重。「生鮮電商這個領域真的競爭非常激烈,作為創業小團隊,我們一定要做差異化,否則沒有出路。」楊添財說。
楊添財和團隊
楊添財想到了大涼山,這裡因為交通不便,水果運不出來,水果常常滯銷或者收購價非常低。以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為例,這裡是一個深度貧困縣,鹽源醜蘋果是當地很有特色的農產品,過去主要是走線下渠道,沒有多少人在線上做這個產品。
「市場貨對品相要求比較高,鹽源醜蘋果雖然品種也是紅富士,但由於當地的地理條件和種植特點,鹽源醜蘋果的品相不是特別好看,市場接受度不高,賣不上價,但它的味道其實是相當不錯的。」楊添財認為,這個品類性價比好,非常值得拿到電商平臺上試一試。
楊添財為此多次到大涼山考察,這裡因為是貧困人口比較集中的地區,當地的基礎條件非常差,大部分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剩下都是老的老、小的小,勞動力比較少。「真的是條件特別艱苦。」楊添財說,這也堅定了他要做這個品類的決心。
楊添財看到拼多多上有專門的「多多助農」入口,於是通過跟拼多多溝通,上了兩期活動,巨大的流量帶來銷量的暴漲,店鋪從過去每天一兩千件的銷量飆升到到每天一兩萬件。鹽源醜蘋果賣火了。
看到了楊添財的成功和電商平臺的流量扶持,從2018年開始,幾十家,後來有幾百家電商開始跟進,共同打開了鹽源「醜蘋果」的線上知名度和影響力。據楊添財透露,鹽源「醜蘋果」的熱度起來之後,當地收購價也從2018年的一塊多,變成了2019年的三塊多起步。
「鹽源種植戶因為每家地有限,因此每家每年的蘋果產量也就在一兩萬斤左右,如果收購價是一塊錢,意味著一年全家的收入只有一兩萬元,但如果收購價是三塊錢,那就能有五六萬元的收入,這個對他們來說,意義非常大。」楊添財說。
今年10月17日,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拼多多)獲得了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頒發的「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起家於農產品的拼多多,一直在深入探索各種電商扶貧創新模式。自2018年創立「多多大學」以來,拼多多持續展開線上、線下電商課程培訓,已經帶動全國超過10萬名新農人返鄉創業。平臺率先推出的「多多果園」扶貧助農產品,日活躍用戶已經超過6000萬,每天由平臺採購免費送出的扶貧助農水果超過200萬斤。
助人就是助己,幫助他人讓人生更有意義
鹽源醜蘋果成功之後,楊添財和團隊又開始做麻陽冰糖橙。麻陽苗族自治縣地處湖南省懷化市,也是貧困縣,2019年才實現脫貧「摘帽」。和鹽源醜蘋果類似,麻陽冰糖橙過去不被市場認可的原因也是「個頭小、不好看」,過去不要說線上,線下都沒有什麼商家做。
「市場根本不走貨。我們第一年的進貨價都只有幾毛錢一斤。」楊添財說,這也意味著性價比比較高,而且橙子運輸中的損耗比較小,很適合電商。
楊添財的判斷再次正確了。2018年年末到2019年年初,楊添財在拼多多的店鋪共計銷售了1300多萬斤的麻陽冰糖橙,最多一天能賣到七八萬件,平均下來每天也有五六萬件。「現在麻陽冰糖橙的進貨價都漲到了1塊多了。」他說,雖然作為採購銷售方,但楊添財每次看到進貨價上漲都特別高興。「電商的利潤還是可以的,我們和果農都能賺到錢。」
楊添財表示,其實深挖偏遠地區的農產品,打差異化是非常好的創業機會,小眾產品更容易做起來。醜蘋果和冰糖橙現在都是楊添財每年的主打產品,同時也能越來越多的幫助貧困地區的農民增收致富,這讓楊添財非常有成就感。
在今年的疫情期間,由於線下渠道中斷,很多地區的農產品出現了滯銷。楊添財也銷售了湖南蘆柑、四川黃桃等小眾產品。「沒打算賺錢,只要不賠錢我們就賣,也很想出一份力。」他說。
不過,楊添財也在探索更多的新品類和更新的銷售方式。前一陣,楊添財還邀請了一位遼寧的抖音帶貨網紅一起又去了大涼山,為「醜蘋果」做直播帶貨,效果非常好。
「我們在進山的路上遇到了一位老奶奶,她背著幾十斤的醜蘋果到通往瀘沽湖景區的路上去賣。我們到她家發現,她家果樹上的蘋果很多都已經掉到了地上,她跟我們說起來就一直在哭。我們後來在直播中幫助她賣了3000多件,共計一萬多斤,基本上把她家今年的蘋果都賣完了。」楊添財說。
談到接下來的發展規劃,楊添財說除了繼續把公司做好,他還打算做殘疾人的就業創業培訓,甚至做創業自媒體,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更多的人,希望能夠帶給更多人鼓勵和幫助,讓其他朋友少走彎路。
楊添財收穫了很多榮譽
楊添財先後獲得了第十一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2020年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全國殘疾人崗位精英職業技能競賽拼搏獎、新農人獎、感動成都十佳市民、成都市殘疾人自強模範等等諸多榮譽。
「我做電商,不是為了賺了多少錢,而是為了體現自己的價值,能夠幫助別人。我知道說這話,沒有多少人會相信,但心裡真的是這樣想的。我們賣出的每一件水果收穫的都不是錢,而是在證明著我們的價值。」楊添財說。
實際上,楊添財早就在做針對殘疾人的免費培訓,目前已經帶動了50多個殘疾人就業創業。楊添財非常想告訴更多的人,困惑和迷茫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用積極樂觀心態對待生活。「我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在這個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創造人生價值。」他說。
責編:姚坤
(版權屬《中國經濟周刊》雜誌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