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蒲江90後殘疾青年拼多多賣水果年銷上億,扶貧助農也是好生意

2020-12-23 騰訊網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孫冰 | 北京報導

90後的四川蒲江青年楊添財6歲時因患上肌肉萎縮而漸漸不能走路,他一度封閉自己長達7年。2015年,在家人的鼓勵下,他與患有聽力障礙的青年吳雲一起開始嘗試在電商平臺賣水果,創業自救。2018年8月,兩人聯合創辦了殘疾人電商品牌「一起走吧」,吸納不少殘疾人進入團隊。2019年,「一起走吧」品牌僅在拼多多平臺上的銷售額就達到了1.23億元。

楊添財銷售的水果很多都來自於四川大涼山地區,這裡是我國貧困人口比較集中,脫貧扶貧難度最大的「三區三州」之一。楊添財和團隊不僅幫助貧困地區的鄉親們銷售過去走不出大山的水果,幫助他們實現脫貧增收,也讓自己本來暗淡的人生實現了逆襲。

而未來,他不僅希望能夠幫助到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也希望用自己的經歷鼓舞那些和自己一樣曾被命運擊敗的人,重新振作起來,實現人生價值。一個不能雙腿行走的人,一樣可以「走出」精彩人生路。

從自閉少年到創業明星,從賣房借債到年銷過億

「我曾經非常自閉,長達七年時間,連門都不願意出。」楊添財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專訪時說。1994年出生的楊添財6歲時患上肌肉萎縮,逐漸不能行走的他從初二開始只能輟學在家,變得渾渾噩噩,一度沉溺於網路遊戲。

2015年,楊添財在縣殘聯領導的鼓勵之下,開始嘗試電商創業。「電腦不只用來打遊戲,你懂網際網路,可以做電商運營。」父親也鼓勵他。楊添財所在的蒲江縣一直以水果供應鏈聞名,他的父親也是做水果「代辦」(採購供貨)的,父親覺得懂網際網路的楊添財很適合做電商,不用出門,在家就可以做。

於是,父母負責採購供貨、打包發貨,楊添財負責線上運營,初期一家人的小生意發展得還不錯。但是,很快這種家庭小作坊的模式就遇到了瓶頸。父母一度賣掉了回遷房,還跟親戚借錢,以幫助楊添財度過現金流危機。

殘疾人創業不易,後來是當地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幫助楊添財度過了危機。但楊添財不想一直依靠他人的幫忙,他深刻思考了創業頭幾年的經驗與教訓,決定要建立團隊,進行規範的公司化運營。

楊添財(左)和吳雲(右)

在父親的介紹下,楊添財認識了擅長做水果渠道的吳雲。吳雲也是一名患有聽力障礙的殘疾人,他比楊添財大5歲,但兩人很快成為了無話不說的知心好友和互相扶持的創業夥伴。

2018年,楊添財成立了公司和組建了團隊,並開始專注在拼多多平臺上進行水果銷售。當時,拼多多在電商領域剛剛嶄露頭角。「我們之前也做過淘寶和天貓,也考察過京東等其他電商平臺,競爭太激烈了,留給我們這種創業小團隊的機會不多的。於是,我們選擇了拼多多做拼購。」楊添財說。

楊添財是幸運的,以拼多多為代表的社交電商發展迅猛。2018年5月,楊添財與吳雲到成都參加了兩個多月的專業電商培訓;8月回到蒲江後組建了團隊;10月,他們創立的品牌店鋪「一起走吧」在拼多多開始運營。截止到當年12月底,他們店鋪的銷售額就超過3500萬元,線上線下總體銷售額達到了4000萬元。到了2019年,「一起走吧」品牌在拼多多上的銷售額更是達到了1.23億元。

2019年,殘疾人創業品牌「一起走吧」在拼多多平臺的銷售額達到1.23億元

談到了今年的預期,楊添財表示,雖然因為疫情的原因,店銷售受到了不小的影響,但他有信心,今年會再創新紀錄。

做差異化產品,推動「醜蘋果」收購價從一塊漲到三塊

談起今日的成績,楊添財語氣淡然,但背後的艱辛恐怕是旁人難以體會的。生鮮電商雖然是風口,但倒在風口之下的創業者也不計其數,楊添財能夠「挺過來」並不容易。

據楊添財介紹,僅僅在蒲江本地,就有很多經營水果的創業團隊,大家都是什麼熱門就去賣什麼,價格戰很嚴重。「生鮮電商這個領域真的競爭非常激烈,作為創業小團隊,我們一定要做差異化,否則沒有出路。」楊添財說。

楊添財和團隊

楊添財想到了大涼山,這裡因為交通不便,水果運不出來,水果常常滯銷或者收購價非常低。以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為例,這裡是一個深度貧困縣,鹽源醜蘋果是當地很有特色的農產品,過去主要是走線下渠道,沒有多少人在線上做這個產品。

「市場貨對品相要求比較高,鹽源醜蘋果雖然品種也是紅富士,但由於當地的地理條件和種植特點,鹽源醜蘋果的品相不是特別好看,市場接受度不高,賣不上價,但它的味道其實是相當不錯的。」楊添財認為,這個品類性價比好,非常值得拿到電商平臺上試一試。

楊添財為此多次到大涼山考察,這裡因為是貧困人口比較集中的地區,當地的基礎條件非常差,大部分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剩下都是老的老、小的小,勞動力比較少。「真的是條件特別艱苦。」楊添財說,這也堅定了他要做這個品類的決心。

楊添財看到拼多多上有專門的「多多助農」入口,於是通過跟拼多多溝通,上了兩期活動,巨大的流量帶來銷量的暴漲,店鋪從過去每天一兩千件的銷量飆升到到每天一兩萬件。鹽源醜蘋果賣火了。

看到了楊添財的成功和電商平臺的流量扶持,從2018年開始,幾十家,後來有幾百家電商開始跟進,共同打開了鹽源「醜蘋果」的線上知名度和影響力。據楊添財透露,鹽源「醜蘋果」的熱度起來之後,當地收購價也從2018年的一塊多,變成了2019年的三塊多起步。

「鹽源種植戶因為每家地有限,因此每家每年的蘋果產量也就在一兩萬斤左右,如果收購價是一塊錢,意味著一年全家的收入只有一兩萬元,但如果收購價是三塊錢,那就能有五六萬元的收入,這個對他們來說,意義非常大。」楊添財說。

今年10月17日,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拼多多)獲得了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頒發的「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起家於農產品的拼多多,一直在深入探索各種電商扶貧創新模式。自2018年創立「多多大學」以來,拼多多持續展開線上、線下電商課程培訓,已經帶動全國超過10萬名新農人返鄉創業。平臺率先推出的「多多果園」扶貧助農產品,日活躍用戶已經超過6000萬,每天由平臺採購免費送出的扶貧助農水果超過200萬斤。

助人就是助己,幫助他人讓人生更有意義

鹽源醜蘋果成功之後,楊添財和團隊又開始做麻陽冰糖橙。麻陽苗族自治縣地處湖南省懷化市,也是貧困縣,2019年才實現脫貧「摘帽」。和鹽源醜蘋果類似,麻陽冰糖橙過去不被市場認可的原因也是「個頭小、不好看」,過去不要說線上,線下都沒有什麼商家做。

「市場根本不走貨。我們第一年的進貨價都只有幾毛錢一斤。」楊添財說,這也意味著性價比比較高,而且橙子運輸中的損耗比較小,很適合電商。

楊添財的判斷再次正確了。2018年年末到2019年年初,楊添財在拼多多的店鋪共計銷售了1300多萬斤的麻陽冰糖橙,最多一天能賣到七八萬件,平均下來每天也有五六萬件。「現在麻陽冰糖橙的進貨價都漲到了1塊多了。」他說,雖然作為採購銷售方,但楊添財每次看到進貨價上漲都特別高興。「電商的利潤還是可以的,我們和果農都能賺到錢。」

楊添財表示,其實深挖偏遠地區的農產品,打差異化是非常好的創業機會,小眾產品更容易做起來。醜蘋果和冰糖橙現在都是楊添財每年的主打產品,同時也能越來越多的幫助貧困地區的農民增收致富,這讓楊添財非常有成就感。

在今年的疫情期間,由於線下渠道中斷,很多地區的農產品出現了滯銷。楊添財也銷售了湖南蘆柑、四川黃桃等小眾產品。「沒打算賺錢,只要不賠錢我們就賣,也很想出一份力。」他說。

不過,楊添財也在探索更多的新品類和更新的銷售方式。前一陣,楊添財還邀請了一位遼寧的抖音帶貨網紅一起又去了大涼山,為「醜蘋果」做直播帶貨,效果非常好。

「我們在進山的路上遇到了一位老奶奶,她背著幾十斤的醜蘋果到通往瀘沽湖景區的路上去賣。我們到她家發現,她家果樹上的蘋果很多都已經掉到了地上,她跟我們說起來就一直在哭。我們後來在直播中幫助她賣了3000多件,共計一萬多斤,基本上把她家今年的蘋果都賣完了。」楊添財說。

談到接下來的發展規劃,楊添財說除了繼續把公司做好,他還打算做殘疾人的就業創業培訓,甚至做創業自媒體,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更多的人,希望能夠帶給更多人鼓勵和幫助,讓其他朋友少走彎路。

楊添財收穫了很多榮譽

楊添財先後獲得了第十一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2020年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全國殘疾人崗位精英職業技能競賽拼搏獎、新農人獎、感動成都十佳市民、成都市殘疾人自強模範等等諸多榮譽。

「我做電商,不是為了賺了多少錢,而是為了體現自己的價值,能夠幫助別人。我知道說這話,沒有多少人會相信,但心裡真的是這樣想的。我們賣出的每一件水果收穫的都不是錢,而是在證明著我們的價值。」楊添財說。

實際上,楊添財早就在做針對殘疾人的免費培訓,目前已經帶動了50多個殘疾人就業創業。楊添財非常想告訴更多的人,困惑和迷茫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用積極樂觀心態對待生活。「我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在這個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創造人生價值。」他說。

責編:姚坤

(版權屬《中國經濟周刊》雜誌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相關焦點

  • 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廣德福亮相拼多多扶貧助農直播間 新電商助力...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扶貧助農自然也是食博會的重要主題之一。  10月16日,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主任廣德福,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廳長顧幸偉,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主任馬洪濤一同走進搭在食博會會場的扶貧助農直播間,向全國的網友推薦精選自三區三州地區的扶貧農特產品。
  • 90後靠自熱火鍋創業到年銷過億,拼多多成為重慶扶貧的起爆劑
    但就是這麼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小火鍋,卻讓90後的廖雪峰看到了創業的商機。經過一番打拼,自創的火鍋品牌猛味在眾多產品中有了一席之地,雙11期間,在拼多多平臺上銷量近40萬盒,銷售額180萬元左右,同比提升80%。猛味企業也是重慶市重要的電商之一,越來越多的電商企業在拼多多平臺找到發展機遇。重慶也重視起電商助農的進一步發展!
  • 33萬拼多多消費者見證湖南新化縣長助農直播首秀,帶動扶貧助農店鋪...
    「歡迎大家多多支持,多多下單,支持我們的扶貧產品」,直播中,左縣長還向拼多多消費者推薦了「黃精」「白溪豆腐及豆製品」「新化糯米水酒」等新化當地特色農、副產品,讓拼多多平臺消費者感受這座千年古鎮風韻的同時,拼單扶貧助農。
  • 湖南衛視攜手拼多多「直播賣貨」跨屏助農
    此次電視直播以扶貧帶貨為全新內容模式,多種渠道聯合打通,將新時代下直播帶貨這一火熱的新興購物方式與愛心助農完美結合。在2個多小時的「直播帶貨」活動中,超1億觀眾通過湖南衛視、拼多多、芒果扶貧雲超市、芒果TV和快樂購全程參與,活動帶貨1.02億元,「賣空」了十五個縣。
  • 湖南日報社社委搭檔扶貧幹部直播助農,吸引62萬拼多多消費者圍觀
    (攝影:潘梁平)9月20日,由湖南省委網信辦、湖南省扶貧辦、湖南日報社指導,華聲在線主辦,新電商平臺拼多多全程提供支持的「決戰決勝 全面小康·精準脫貧在三湘」系列助農直播活動在長沙啟動。活動也是拼多多作為農業農村部「2020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戰略合作電商平臺,在全國各地舉行的一系列豐收節落地活動之一。
  • 拼多多 打造全鏈路多舉措扶貧消費新模式
    2018年秋季,湖北秭歸縣臍橙豐收,但交通不便很難運出大山,拼多多得知消息後迅速聯合本地新農人上門進行溢價收購,兩個月內幫助當地農戶銷售2300多噸臍橙,為當地村民創造了1200多萬元的收入。經驗激發了拼多多扶貧小組的靈感,「造節是電商平臺的成熟營銷手段,為什麼不造個節幫助更多貧困縣賣農貨?」通過走訪調研,拼多多扶貧小組鎖定了湖北秭歸、重慶奉節和江西尋烏。
  • 拼多多年貨節推動雪蓮果熱銷,消費扶貧打通「多多農園」最後一公裡
    兩周時間,雲南丘北「多多農園」上線不久的店鋪售出超過30噸雪蓮果,約有七成訂單來自一、二線城市。通過「多多農園」扶貧模式,農民在網店上每賣一斤雪蓮果,收入比原來增加近一倍。這與拼多多探索實踐的農業現代化新路徑和消費扶貧機制息息相關,通過「多多農園」,拼多多實現消費端和原產地直連,為5.3億消費者提供平價農產品的同時,更快速有效帶動深度貧困地區農產品線上銷售,把收購等中間環節的利潤留給農民。
  • 拼多多聯合泰寧縣直播助農:脫貧「摘帽」後縣長首播,66萬網友圍觀
    7月4日,福建省泰寧縣縣長王勝文做客拼多多「愛心助農」直播間,為當地的網紅景區和特色產品代言、帶貨。7月4日,福建泰寧縣縣長王勝文做客拼多多直播間,為當地網紅景區、特色產品代言,這也是泰寧縣脫貧「摘帽」後,縣領導首次通過電商直播帶貨。
  • 電商助農有多厲害?Q1拼多多農村網店訂單數已超10億筆
    網紅、縣長幫帶貨,平臺\直播成扶貧助農殺手鐧受疫情影響,很多農村地區的特色農副產品遭遇「賣難」,部分農民甚至有返貧風險。然而,電商、直播帶貨等為村民們解了燃眉之急。4月初,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聯合京東發起「買光湖北貨」行動,湖北貨線上成交額整體比2019年同期增長106%;拼多多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農村網店在拼多多上賣出的農產品訂單數超過10億筆,同比大增184%,接近2019年全年近七成水平。
  • 從澳大利亞回到中國新疆 90後姑娘拼多多賣棗年銷3000萬
    90後新疆姑娘趙閆的人生一分為二。前半截,她是名校畢業、揣著澳大利亞綠卡,足蹬高跟鞋的澳大利亞媒體記者;現在的她,早已習慣了防風沙的勞動服和便於工作的馬尾辮,乍一看,就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13團小村莊裡的地地道道的農民。這位拼多多頭部店鋪的年輕主理人,說話幹練、眼神堅定,小小的身軀裡醞釀著大能量。「大寶!
  • 90萬網友圍觀拼多多「科技助農」直播團 「長壽鄉」蕉嶺賣出百萬農貨
    全天的拼多多直播間累計近90萬網友圍觀,直播間主推的產品蕉嶺黑木耳售出近萬單,帶動線上線下銷售富硒農產品430多萬。「這次活動最大的特點是,通過直播平臺,讓我們的長壽鄉富硒產品真正走出大山,很多訂單都是發到省外。」蕉嶺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湯超宏表示,受此次活動的啟發,將會把直播帶貨的形式常態化。
  • 拼多多為什麼這麼土?
    數據顯示,2019年,拼多多農(副)產品成交額1364億元,農(副)產品年活躍買家數達2.4億,成為中國最大的農貨上行平臺。可以說,土地和農業是紮根在拼多多的基因裡:抗疫助農直播、百億補貼、多多果園、多多農園、春耕節……從創立至今,拼多多一直都在不斷踐行做好農產品上行的理念。近日,拼多多參與的豐收節再次印證了自己的「腿上有泥,腳上有土」的底色。
  • 敬酒、抽獎、寫詩……廣安區長拼多多「花式」直播助銷檸檬超6萬斤
    4次敬酒,3輪抽獎,2句祝福詩,1次邀約……劉永明在直播間「拼」了。4月25日下午,四川廣安市廣安區人民政府區長劉永明走進拼多多直播間,為廣安檸檬代言,不到一個小時便吸引了約130萬網友圍觀點讚,帶動檸檬在拼多多、四川電視臺公共鄉村頻道愛心助農入口、當地電商中心等平臺熱銷6萬多斤。
  • 副州長率「助農天團」走進直播間,60萬拼多多網友熱捧臨夏扶貧尖貨
    赤松茸、花椒、胡麻油……8月16日,「絲綢古道 臨夏優農」公益直播助農活動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舉行,臨夏州政府副州長李明海攜州下轄七縣一市8位領導幹部共9人,組成「消費扶貧助農天團」走進拼多多直播間,向全國消費者展示並推薦了多種當地特色農產品,助力消費扶貧。
  • 助農有「數」
    拼多多有一個創新扶貧助農模式「多多農園」,即實現消費端「最後一公裡」與原產地「最初一公裡」直連。2019年7月,「多多農園」工作小組走進瀘水市下轄的老窩鎮老窩村。經過近一個月調研,選擇了適應高山峽谷地理特性的晚熟沃柑,與當地上百年種植歷史的香櫞套種,他們還首次在怒江大峽谷裡,引進了水肥一體智慧滴灌農業高科技設備。
  • 廳長代言縣長帶貨 拼多多助力四川涼山脫貧攻堅戰
    「為了扶貧拼了!」「直播助農,為愛下單」……直播間內,網友們的留言不斷刷屏,現場成交量也不斷上升。四川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四川省商務廳與涼山州人民政府聯合拼多多舉行涼山深度貧困縣電商直播消費扶貧活動,這是「電商+直播+深度貧困縣」的一次有益嘗試,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促進深度貧困縣消費扶貧的創新實踐,也是首個省級組團組織動員省市縣合力走進直播間代言農特產品,打造了脫貧攻堅「涼山消費扶貧模式」。
  • 涼山鹽源消費扶貧活動月啟動 拼多多持續助力「三區三州」明星農貨...
    鹽源縣「電商扶貧蘋果專場直播」同期開啟,鹽源縣委常委、副縣長廖流波,鹽源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吳簫與鹽源致富帶頭人、蘋果種植戶一同進入拼多多直播間,向平臺消費者推介鹽源蘋果。 消費扶貧一頭連著扶貧產業,一頭連著消費市場,是緩解扶貧產品滯銷賣難、促進扶貧產業持續發展的有效舉措。
  • 小燈泡成就大生意,95後小鎮青年入駐拼多多一年銷售破億元
    年輕的95後小鎮青年易國華,頗有經商天賦。入駐拼多多後,第一個雙十一的營業額就達到980萬,全年完成破億元的銷售額。這次偶然,是幸運也是機遇。疫情以來,中山燈飾外貿訂單直線下滑,線下的門店全部面臨重新洗牌的風險。期間,平臺註冊地為中山古鎮的燈飾照明店鋪新增超過5000家。
  • 阿里設立10億愛心助農基金 拼多多拿出5億設立專項補貼農民電商
    新消費時代,通過近兩年的扶貧和下沉市場的探索,阿里、京東等電商品牌也在幫助線下農戶探尋更多的銷售渠道。這一次,在這樣的特殊時期,幾大電商平臺也都紛紛開啟了愛心助農項目,一方面幫助農戶打開銷路,降低損失。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滿足部分消費者的需求。
  • 從銷售端到生產端:拼多多如何用網際網路賦能中國農業?
    從「賣得好」到「種的好」,拼多多正一步步讓網際網路滲透到農業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這家「起家於農業、立命於農業」的平臺,對「網際網路+農業」有著超脫於其他網際網路公司的深刻理解。早在2018 年,其就推出了「拼農貨」計劃,並投入了 100 億元營銷資源,協助 500 個產地的農產品賣向全國;同年,拼多多還成立了「多多大學」和「扶貧專項組」,開展關於供應鏈生產和銷售環節改造的工作,基於拼多多的平臺、技術、資源,與農民一起去改變傳統農業生產、流通和銷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