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靠自熱火鍋創業到年銷過億,拼多多成為重慶扶貧的起爆劑

2020-12-04 資訊動態說

說起自熱小火鍋,我們自然都不陌生。一個獨享也好,加上三五好友聚餐也好,豐富的口味總能滿足大多數人的味蕾。最重要的是,價格實惠,囤一堆貨也不會覺得心疼。

但就是這麼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小火鍋,卻讓90後的廖雪峰看到了創業的商機。經過一番打拼,自創的火鍋品牌猛味在眾多產品中有了一席之地,雙11期間,在拼多多平臺上銷量近40萬盒,銷售額180萬元左右,同比提升80%。

猛味企業也是重慶市重要的電商之一,越來越多的電商企業在拼多多平臺找到發展機遇。重慶也重視起電商助農的進一步發展!電商行業步入飛速發展期,對提升農民收入、助力脫貧攻堅都起了良好推動作用。

酸辣算是重慶的名片了,當地的火鍋、酸辣粉都揚名國內外。再加上,自熱火鍋具有便利等優勢,方便消費者在辦公、旅途等多種場合食用,因此在拼多多平臺上銷量猛漲。雙十一購物狂歡節期間,連帶著重慶市的網絡零售額暴漲到121.4億元,同比增長22.9%。

廖雪峰表示,除了平臺的大力扶持,產品的品質很重要!因此在原材料選擇上堅持採用最好的,品質過關,消費者滿意,平臺也會對優質的品牌進行百億補貼。這樣下來,商家可以獲利,消費者也能獲得優惠。

對比此前人才湧現都市的現象,現在社會發展的趨勢是振興農村經濟發展,共同實現一體化。隨著社會大力支持電商發展,越來越多人才選擇返鄉自主創業,通過電商領域找到發展的機遇,讓家鄉農特產品賣得遠賣得好的同時,帶動全村人一致富奔小康。

在擁抱新電商,助農扶貧的道路上,平臺扶持是必不可少的。而在2月份的政企合作中,拼多多和重慶市就已經達成了合作關係,在今後的合作中,兩者更要強強聯手。

拼多多將持續發揮新電商平臺消費者優勢、技術優勢及營銷優勢,為重慶電商行業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助力更多優質的品牌打出名聲,藉助農產品上行促進消費扶貧活動的深入發展!

相關焦點

  • 四川蒲江90後殘疾青年拼多多賣水果年銷上億,扶貧助農也是好生意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孫冰 | 北京報導 90後的四川蒲江青年楊添財6歲時因患上肌肉萎縮而漸漸不能走路,他一度封閉自己長達7年。2015年,在家人的鼓勵下,他與患有聽力障礙的青年吳雲一起開始嘗試在電商平臺賣水果,創業自救。
  • 從0開始到月銷千萬,普寧90後小夥拼多多賣女裝逆襲
    從0開始到月銷千萬,普寧90後小夥靠拼多多賣女裝實現小目標「2020年的目標是賣1個億。按照目前平臺的發展速度,問題不大。」阿林(化名)給自己的拼多多女裝店鋪設了一個小目標,到今年年底銷售額突破1億元。時間調回到半年前,當時1億元對阿林來說還是一個想都不敢想的數字,「那時想著店鋪能維持下去就行。」入駐拼多多一年多,阿林實現了銷售額從0到月銷千萬的增長。
  • 拼多多 打造全鏈路多舉措扶貧消費新模式
    對此,拼多多開啟「綠色通道」,聯合本地新農人上門進行溢價收購,確保農產品產銷對接。2018年秋季,湖北秭歸縣臍橙豐收,但交通不便很難運出大山,拼多多得知消息後迅速聯合本地新農人上門進行溢價收購,兩個月內幫助當地農戶銷售2300多噸臍橙,為當地村民創造了1200多萬元的收入。經驗激發了拼多多扶貧小組的靈感,「造節是電商平臺的成熟營銷手段,為什麼不造個節幫助更多貧困縣賣農貨?」
  • 自熱火鍋電商數據:「一人食」爆紅,自熱火鍋日銷超400萬
    而在線上,一人經濟更是掀起了「自熱火鍋」行業的瘋狂。據京東超市的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一人食類食品」銷售額同比增幅超過60%,其中「自熱火鍋」的銷量就十分驚人。雙十一當天,天貓的「自熱小火鍋」實現了爆發式增長,賣出了453萬份。這種既能代替方便麵,又能滿足「一人食火鍋」的產品,受到了眾多年輕人的追捧。截至2019年底,「自熱火鍋」行業已有超過300個品牌。
  • 拼多多首屆「火鍋節」:「火鍋皇后」何永智直播為重慶火鍋代言
    在直播間,她操著一口爽朗的重慶普通話,將小天鵝火鍋、洪崖洞打造等掌故娓娓道來。據她講述,重慶火鍋最開始是「下裡巴人」的生活所需,與碼頭文化相關,「很多窮人,一鍋火鍋要吃幾個月,每天加一點料,什麼都能往裡面煮」。改革開放後,火鍋逐漸在重慶城區流行開來,也成為重慶最亮眼的一張名片。
  • 看中太陽能燈飾生意 中山95後小夥拼多多上年銷過億
    易國華原以為,與姐姐、姐夫合夥創業只是做點小生意,賺些小錢。結果,2019年初,他們經營的好明居太陽能燈飾(以下簡稱好明居)登陸拼多多後,易國華看著銷售數字從每月幾萬元到幾十萬元、幾百萬元,再到幾千萬元,先是有點懵,接著激動、興奮,最後開始憧憬,「未來,我們能做成一個品牌嗎?」好明居在拼多多嶄露頭角是因為一款太陽能燈。
  • 弘遼科技:淘寶和拼多多哪個是新手創業最佳選擇?
    原標題《弘遼科技:淘寶和拼多多哪個是新手創業最佳選擇?》我們生在最好的時代也在最壞的時代」,這句話放在電商行業似乎也很吻合。10年前,在淘寶上開店買家還僅僅是一二線城市辦公室白領和學生。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今淘寶和京東日趨成熟,半路殺出的拼多多又攪得電商市場不得安寧。在這樣龐大的消費人群面前,各個平臺都有自己的一套玩法,一套規則,競爭異常激烈。很多類目產品甚至到了拼刺刀,互相血刃的地步,令新進入的電商創業者眼花繚亂,不知如何選擇,這是壞的一面。
  • 從澳大利亞回到中國新疆 90後姑娘拼多多賣棗年銷3000萬
    90後新疆姑娘趙閆的人生一分為二。前半截,她是名校畢業、揣著澳大利亞綠卡,足蹬高跟鞋的澳大利亞媒體記者;現在的她,早已習慣了防風沙的勞動服和便於工作的馬尾辮,乍一看,就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13團小村莊裡的地地道道的農民。這位拼多多頭部店鋪的年輕主理人,說話幹練、眼神堅定,小小的身軀裡醞釀著大能量。「大寶!
  • 普寧90後小夥拼多多賣女裝逆襲:月銷千萬,今年要賣1個億
    「2020年的目標是賣1個億。按照目前平臺的發展速度,問題不大。」阿林(化名)給自己的拼多多女裝店鋪設了一個小目標,到今年年底銷售額突破1億元。時間調回到半年前,當時1億元對阿林來說還是一個想都不敢想的數字,「那時想著店鋪能維持下去就行。」入駐拼多多一年多,阿林實現了銷售額從0到月銷千萬的增長。
  • 太陽能戶外照明市場火爆 廣東中山95後小夥拼多多上年銷過億
    易國華原以為,與姐姐、姐夫合夥創業只是做點小生意,賺些小錢。結果,2019年初,他們經營的好明居太陽能燈飾(以下簡稱好明居)登陸拼多多後,易國華看著銷售數字從每月幾萬元到幾十萬元、幾百萬元,再到幾千萬元,先是有點懵,接著激動、興奮,最後開始憧憬,「未來,我們能做成一個品牌嗎?」好明居在拼多多嶄露頭角是因為一款太陽能燈。
  • 上海店寶寶:現在開一家拼多多網店怎麼樣?
    日前,拼多多CEO陳磊在出席全國脫貧攻堅獎表彰大會的會後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披露,目前拼多多有不到7000名員工,每天發送的日均包裹數已超7000萬個,約佔全國三分之一。十一長假前後,受益於整體社會消費提速,拼多多日訂單量峰值成功過億單。增量需求中很大一部分與農產品相關,在此帶動下,拼多多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
  • 拼多多日單量過億,「由淘入拼」是網際網路新能源革命?
    據新華網報導,「農產品上行提速,拼多多日訂單量峰值過億。」拼多多成立剛剛五年,日訂單就已經過億,顯然以拼多多為主的新電商旋風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悄然來襲。經歷滄海風雲時代變遷,「淘」與「拼」的模式之爭也在不斷進化。
  • 弘遼科技:中國郵政攜手拼多多發力農村電商,農民創業熱潮襲來
    原標題《弘遼科技:中國郵政攜手拼多多發力農村電商,農民創業熱潮襲來》 弘遼科技了解到,9月19日,中國郵政與拼多多達成戰略合作關係,雙方將在農產品進城及扶貧助農相關領域發揮各自優勢,全面推進農產品產銷對接合作。
  • 我是拼多多上最會賣馬桶墊的人
    在拼多多日化、百貨、家紡等類目,其實早已湧現出一大批草根出生的頭部商家,其中有年銷過億的農民企業家,還有月銷數千萬的工廠主。這些農村青年在改變命運的同時,也帶動了身邊人的就業,幫助家鄉實現了振興。更有甚者,已不滿足於賣貨,還希望能打造出一個自己的品牌。
  • 借勢直播帶貨,許昌假髮商的拼多多創業路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丁洋濤 文圖)他是80後,從一個傳統商場老兵,切換成靠電商平臺直播帶貨的商家,許昌蘭姬假髮電商負責人周東峰僅用了不足一年的時間。離開熟悉的舒適區後,他帶領著同樣是電商「新人」的主播團隊,一路摸爬滾打,在許昌這座「頭頂時尚之都」,找到了抱團取暖、安身立命的新行當。
  • 拼多多扶貧遭黑衣人蓄意抹黑,網友拿出三點證據,兇手無地自容
    最可恨的是,對拼多多下手的同時,黑手也伸向了這家電商的扶貧大業,讓拼多多扶貧的良苦用心,在不明真相的群眾心裡,打上了大大的問號前端積聚的需求再反饋給後端農民,從而形成「有產就有銷,豐產能豐收」的局面。二、精簡流通環節眾所周知,以往農貨想要銷出去,往往要經過一道販子、二道販子,而價格也在一次次的轉手中水漲船高,到了消費者手中可能翻了幾番。
  • 拓展發製品內銷市場 許昌假髮商的拼多多創業路
    他是80後,從一個傳統商場老兵,切換成靠電商平臺直播帶貨的商家,許昌蘭姬假髮電商負責人周東峰僅用了不足一年的時間。離開熟悉的舒適區後,他帶領著同樣是電商「新人」的主播團隊,一路摸爬滾打,在許昌這座「頭頂時尚之都」,找到了抱團取暖、安身立命的新行當。
  • 自熱火鍋大數據:廣東人最關注,90後女性吃得最多
    自熱火鍋大數據:廣東人最關注,90後女性吃得最多 2020-12-18 16: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原產地直發」受追捧 90後丹東小夥在拼多多賣草莓年銷千萬元
    作為拼多多丹東草莓商家之一,26歲的董希望最近非常忙碌,「經常處理訂單和回復客戶到夜裡兩三點,隔天一早還得趕往倉庫盯打包、發貨」。今年是董希望經營拼多多店鋪的第二年。「年初受疫情影響,草莓生意很不好做,但是之後形勢好轉,再加上平臺助推,入冬以來我們的訂單量不斷攀升,預計店鋪今年的銷售額將超過1000萬元。」董希望表示。
  • 村主任電商創業年銷過億,致力打造國產第一收納品牌
    「羊主任」卸任後,一腳踏入了「塑料製品的電商王國」。台州塑模產業萌芽於20世紀50年代,於80年代初具規模,在90年代成為區域經濟的支柱產業。如今,塑料日用品產量佔中國市場70%的台州既是全國規模最大、集聚度最高的模具生產基地和全球塑料製品加工基地,也是拼多多塑料日用品的主要貨源地。台州與拼多多都不缺少塑料製品的創業者,但思路新、行動快的林利敏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