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如何保護隱私和個人信息?(律師信箱)

2020-12-18 人民網

新華社發

圖片源自搜狗

陳律師:

我經常被陌生電話騷擾,有些電話還精準地知道我的住址、工作單位和購買記錄等個人信息。請問《民法典》對此有什麼規定?

深圳讀者李格

李格讀者:

您好。關於您提出的個人信息和隱私被侵害的問題,以下是相關解答。

近年來,隱私和個人信息洩露的問題頻出,個人的權益難以獲得保護。為此,《民法典》在人格權編中規定了涉及隱私權和個人信息權益的相關內容,明確了自然人在隱私和個人信息上應該享有的權益。

■自然人享有隱私權

《民法典》規定自然人享有隱私權。隱私是指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上述規定意味著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或當事人同意外,有權要求其他組織或個人不得實施侵擾私人生活安寧的行為,不得窺探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等。

具體而言:自然人可以禁止他人通過電話、簡訊、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自己的生活安寧。自然人還可以禁止他人通過進入、拍攝、竊聽、窺視、處理等方式,實施對私密活動、私密空間、私密部位、私密信息的侵害。發生侵害自然人安寧或私密空間、活動、私密信息的事件時,自然人可以提供證據證明其違法行為,向人民法院申請採取責令行為人停止有關行為的措施,還可以請求損害賠償。

比如有店家經常發促銷信息或售樓部經常打電話售賣房屋,也不提供退訂服務,又或者非法定情形下未經許可進入私密空間進行拍攝等行為發生時,自然人向法院提交對方實施侵害隱私權的證據,法院可以依法要求行為人停止侵害隱私權的做法,同時還可以依據侵權責任要求侵權方進行賠償。

■個人信息有三重權益

為適應網際網路時代對人格利益保護的需要,《民法典》採取概括和列舉的方式,明確個人信息的概念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如果上述信息具有較強私密性的,通過隱私權進行保護。

自然人在個人信息上有三重權益:

一是除自然人或監護人同意、合理處理公開信息或維護公共利益和自然人合法權益的免責事由外,不得處理個人信息;二是自然人可以依法要求信息處理者提供個人信息查閱、複製、更正、刪除的功能或服務;三是信息處理者不得洩露、篡改自然人的信息,未經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並且還需要採取技術措施,確保個人信息安全,在洩露等事件發生後即時告知自然人和主管部門。個人信息不屬於人格權,因而其不能適用人格權禁令,只能在侵權行為危急人身和財產安全時,要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

比如網站作為信息處理者非法處理個人信息,或者拒絕提供用戶的個人信息查閱、複製、更正和刪除功能或服務的,或是對個人信息的安全保障措施不達標、個人信息洩露事件出現後不告知等情況發生時,用戶可以依據侵權責任編的規定,要求網站承擔侵權責任並賠償損失。

■如何保護自身權益

一方面,在遇到侵害隱私權和個人信息權益的事件發生時,應當採取錄音、拍攝等方式進行取證,並及時報告有關管理機關,積極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

另一方面,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提高保護隱私和個人信息的安全意識,通過維護好身份證件、不隨意公開自己的個人信息、不隨意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不隨意丟棄有個人信息的內容等方式維護自身隱私和個人信息安全。

(上海市匯業(長沙)律師事務所律師陳騫)

相關焦點

  • 民法典如何保護隱私和個人信息?
    民法典如何保護隱私和個人信息?(律師信箱)陳律師:我經常被陌生電話騷擾,有些電話還精準地知道我的住址、工作單位和購買記錄等個人信息。請問《民法典》對此有什麼規定?深圳讀者 李 格李格讀者:您好。關於您提出的個人信息和隱私被侵害的問題,以下是相關解答。近年來,隱私和個人信息洩露的問題頻出,個人的權益難以獲得保護。為此,《民法典》在人格權編中規定了涉及隱私權和個人信息權益的相關內容,明確了自然人在隱私和個人信息上應該享有的權益。■ 自然人享有隱私權《民法典》規定自然人享有隱私權。
  • 個人信息安全漏洞怎麼堵?由《民法典》出臺看公民隱私和個人信息保護
    今天我們要討論個人信息保護相關話題。今年的「兩會」,律師代表車捷提出了個人信息保護的相關建議。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網際網路、雲計算、區塊鏈等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和商業業態,個人信息保護變得非常重要。雖然現在的法律體系對於個人信息保護有一些規定,但主要散現於部門法中,這次是將其法典化,統一體現在《民法典》中。個人信息保護已經成為全社會都非常關注的話題。
  • 《民法典》構建數字時代個人信息和隱私保護的民法基礎
    《民法典》以「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專章方式,對隱私權和個人信息定義、保護原則、法律責任、主體權利、信息處理等問題作出規定,開啟隱私權及個人信息保護的新時代。我國雖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創設性推行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的「二元制」界分,但尚未對「隱私」定義及外延作出界定,使得隱私權保護實踐仍存多項「未解之謎」。
  • 民法典規定的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
    民法典人格權編的第六章名為「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本章總結我國既有立法經驗(如《網絡安全法》)和學界通說確立了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的基本規則。我國立法機關也正在起草個人信息保護法,未來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將與民法典之中的規則配合起來,全面保護個人信息。
  • 「網絡普法」民法典如何保護個人信息?
    為回應社會需要,《民法典·人格權編》第六章專門規定了「隱私權與個人信息保護」。那麼,《民法典·人格權編》將如何保護個人信息?1 什麼是個人信息?由於個人信息是可識別到個人的信息,必然與隱私難分彼此,在單獨識別(直接識別)的情形尤其如此。對於這個問題,學說與實踐均無法迴避。《民法典》第1034第3款也規定:「個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適用有關隱私權的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由此產生個人信息能否獨立成為權利的爭論。
  • 【雜誌微閱讀】《民法典》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相關規定給銀行...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經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標誌著我國民事權利保護進入法典時代。此次《民法典》保留了《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條的內容,並多達11次提及「隱私權」或「隱私」,可謂濃墨重彩。
  • 程嘯:我國《民法典》個人信息保護制度的創新與發展
    同樣,我國《民法典》在規定個人信息保護問題時,也始終關注多種利益的協調,否則在《民法典》中也不會對個人信息的合理使用、侵害個人信息的免責事由等作出規定。事實上,個人信息的權益的名稱如何對於自然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對於該權益的性質、內容和保護方式加以明確,而正是後者決定了這種權益究竟是權利還是利益,如果是權利,究竟是效力多強的權利。
  • 民法典保護個人隱私和信息
    橫村法庭員額法官許佳瑞:民法典保護個人隱私和信息       隨著網際網路高速發展時代的來臨,我們與網絡的關係越來越緊密。在為工作生活帶來無限便捷之餘,個人信息被隨意抓取濫用、「鍵盤俠」們隨意發動人肉搜索行為、網絡KOL利用自身意見領袖身份進行網絡暴力、知名人士遭遇AI換臉等新的侵權方式屢屢出現。
  • 民法典編纂專家程嘯接受南都專訪談個人信息保護:
    民法典和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內容將如何協調?對此,南都記者專訪了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副院長程嘯。A  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 聯繫密切但不可互相替代南都:在「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章節,專家學者對哪些問題討論比較多?程嘯:一個是個人信息的範圍問題。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一直在根據各方面的意見不斷做出完善。
  • 民法典來了|程嘯:《民法典》與個人信息權益保護
    由此可見,個人信息的保護並非一個單純的禁止他人使用或排除他人侵害的問題,而是需要在自然人的權益保護與信息自由之間進行協調。顯然,這與隱私權主要是禁止他人侵害隱私,不存在對隱私進行使用的規範路徑有所不同。二、我國個人信息保護法律的發展我國最早對個人信息收集、利用和保護加以規範的法律是刑法。
  • 顧雷:數字經濟時代《民法典》對於個人信息的法律保護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民法典》在個人信息保護和隱私權保護方面增加了哪些新規定?  顧雷:1987年《民法通則》及其他民事單行法並無個人信息的概念。2017年《民法總則》第110條雖將個人信息保護納入自然人的人格權範疇,對個人信息和隱私保護有所涉及,例如總則部分第111條自然人的個人信息法律保護條款,第127條數據、網絡虛擬財產保護的法律適用規定,但大多停留在原則性規定,未作進一步規定。
  • ...保護」私人生活空間的安寧該如何維護?《民法典》禁止騷擾電話
    生活在個人信息電子化管理的大數據時代,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安全如何受到保護?私人生活空間的安寧又該如何維護?《民法典》對這些問題作出了回應。湖南通程律師事務所律師萬傳洪表示,民法典第四編人格權編,就公民的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設立專章予以規定,對隱私的含義作出了清楚的界定,明確了對個人信息和生活安寧的保護,是此次民法典編纂的亮點之一。
  • 個人信息被侵害了?別怕,可通過三種途徑維權|弄懂《民法典》
    身處網絡時代,信息傳遞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化。個人信息更容易被獲取,增強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意識成為大家的共識。面對被「曬」的隱私,誰來維護我們日常生活最基本的安全感?【案例】近日,成都一名新冠肺炎女性患者個人信息被洩露,遭到了大量網絡暴力。12月7日,成都郫都區報告兩起本土確診病例,患者為一對夫妻。次日,他們的孫女趙女士也被確診患上新冠肺炎。
  • 《民法典》4大亮點解讀:見義勇為是否免責?個人信息如何保護?
    03 數位化時代,個人信息如何保護? 一毛錢,丟在地上都沒有人撿,但就是一毛錢,可以買到我們的個人信息。 事實上,這個事件不僅僅是銀行從業人員的規範問題,更涉及到了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可以說,這次中信銀行事件把公民個人信息保護,再一次推向了大眾的視野。 號稱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直接明確規定了,個人信息權益保護的基本規則,而這也正是《民法典》的一大亮點。
  • 「典」亮我們的生活丨「個人隱私」不可侵擾
    有法官表示,民法典頒布之前,我國對隱私權保護的立法較為零碎和散亂,法律中僅出現「隱私權」的用語,其內涵、範圍、效力和保護方式等未有詳細規定,從審理的相關案件看,相關規定不夠完備和周密。司法實踐凸顯了加強隱私權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為回應社會關切和人民需要,民法典從第1032條到第1039條,用專章對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作出了規定。
  • 每日一「典」丨關於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有哪些規定?
    它將如何影響水利工作?   「浙江水利」微信公眾號現   推送民法典涉及水利工作有關條文,   為大家學習民法典提供參考。   民法典   關於自然人隱私權和   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   總則   第五章 民事權利   第一百一十一條 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
  • 【巾幗普法】民法典如何保護個人信息?
    為回應社會需要,《民法典·人格權編》第六章專門規定了「隱私權與個人信息保護」。那麼,《民法典·人格權編》將如何保護個人信息? 1 什麼是個人信息?
  • 《民法典》正式實施 企業濫用個人信息將被嚴格約束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民法典》正式實施,企業濫用個人信息將被嚴格約束每個人從出生到離世,都離不開《民法典》的保護,企業法人被置於《民法典》的約束之下。多位律師認為,《民法典》突出對企業法人的要求,也將加強企業對合規的重視。數九寒天,全國大規模降溫,北方各地的樓房上掛上了「冰溜子」。
  • 《民法典》正式實施,企業濫用個人信息將被嚴格約束
    規範企業收集個人信息行為 《民法典》不僅將改變物業企業的工作方法、充分調動物業公司的責任意識,也將改變網際網路等公司利用科技優勢和大數據優勢過度收集個人信息的行為習慣。
  • 民法典這樣說(律師信箱)
    湖南讀者劉智劉智讀者:關於您提出的問題,《民法典》對此作了明確規定。因沉默既非明示,也非默示,故由此推定視為行為人意思表示時,須遵從嚴格的條件,為此,《民法典》第一百四十條第二款規定只有在下列情況下,沉默才可以視為意思表示:一有法律規定時沉默可以視為意思表示的直接法律規定首見於現行《民法總則》第一百四十條,在此之前的《民法通則》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lt;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