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技術突破:中芯國際到底行不行?

2020-09-05 數智社

近日,華為被美國制裁,臺積電無法為華為代工,導致麒麟高端晶片成為絕版。

在高端晶片代工方面,目前只有臺積電一家獨大,擁有7nm製程技術,連英特爾都要俯首稱臣。14nm以上晶片,都需要依靠美國技術,所以目前沒有一家企業能站出來幫華為。

華為被卡住脖子的同時,我們期望有一家自己的企業能站出來。而中芯國際是內地擁有最先進晶片製造技術的公司這時,中芯國際就被推了出來。業界、媒體、資本也普遍看好。

與此同時,求人不如求己,華為也開始招兵買馬準備自己幹晶片。

在當初大陸晶片設計普遍落後的大環境下,華為海思硬是殺出一條血路,成為世界一流,所以在自力更生這件事上,華為是很在行的。

中芯國際到底行不行?

畢竟中芯是目前國內晶片製造最領先的企業,我們就來看看深耕了20年的中芯國際到底行不行。

1) 從資本市場來看

中芯國際港股一直表現平平,直到中興、華為相繼被美國制裁後,投資者們開始對內地晶片市場開始抱有期待。7月16日,抱著全國人民的期待,中芯國際正式登陸科創板,根據招股書披露,中芯國際此次科創板IPO約40%資金用於12英寸晶片SN1項目(中芯南方一期)。

從市值來看,中芯國際授予海通證券超額配售選擇權。若超額配售選擇權全額行使,則發行總股數將擴大至19.38億股,募資額高達532.3億元,名副其實的「募資王」。按27.46元/股的發行價,中芯國際的發行市值約為1959.66億元。若超額配售選擇權全額行使,發行市值將擴大至2029.09億元。

中芯國際港股

這表明在國內高端晶片被制裁後,市場還是挺看好中芯的,畢竟有部分需求會轉移到內地市場,而中芯也最有希望成為高端晶片製造的挑戰者。

有了這波融資之後,至少在內地,中芯是最「不差錢」的了。但是與臺積電相比,已經準備試產3nm工藝製程,臺積電原本計劃在6月試產,投資了近1.5萬億臺幣,約500億美元。而三星更是在1月份已經公布,成功開發了3nm製程。

2) 從技術來看

中芯目前擁有量產28nm晶片的能力,目前中芯國際最先進的製程工藝為14nm,但創造營收只佔1%,並且有使用美國技術。由此延伸出來的性能接近7nm工藝的N+1工藝正在落地,以及正在研發的更先進的N+2工藝。

根據2019年中芯國際的報表,28nm和14nm營收佔比4%,40/45nm佔比17%,55/65nm佔比27%,0.18um佔比39%。

這個數據意味著中芯國際96%的營收是28nm或以下的工藝貢獻的,主要是40、55、180nm工藝節點貢獻的。中芯國際要知道,28nm可是2015年就量產了,到去年4年了,佔比還這麼低。

與行業龍頭相比,中芯技術層面落後至少5年。近幾年技術也是不斷在拉大差距的,不只是缺乏先進光刻機的影響,內部研發能力差距也在不斷拉大。

光刻機為重要組成,但從國外引進已經希望渺茫,國內光刻機技術要想突破,只能彎道超車,就像當年ASML超車日本光刻機一樣

3) 從內部管理來看

中芯內部則是一直不太平。創始人「張汝京」為業界大佬,早期為了募集資金,引入眾多股東,導致股權混亂,意見難以統一。此後頻繁換帥,張汝京2009年因與臺積電糾紛離職,而內部一臺系和大陸派也意見不合。芯內爭的背景原因,可能根據各人的視角觀點而有所不同,但本人所作的披露,應有相當的代表性,其中有些論斷可能是主觀的,或是難以證實的,但是正因它們有代表性,所以在此不避臆斷之責,有話直說了。

中芯內部2019年前薪資待遇也是比較低的,一線工程師不到15萬元,博士年薪也不到30萬。而臺積電年薪至少為50萬。2019年中芯整體人才流失率也達到了22%,臺積電為5%。

在生活成本較高的上海,薪資低、工作壓力大,人才容易被網際網路和金融行業吸引。

而另一方面,大陸半導體企業弘芯和泉芯, 2019年起從臺灣挖走了上百名工程師,均是以兩倍以上高薪挖走。

目前來說,中芯通過內部管理和技術市場走向2.0時代,開始著力技術突破。

綜合來看

中芯成立初期,也是有過世界三大晶片代工廠的輝煌,2005年差距最小的時候,技術差三星半年,差臺積電一年。在外部針對以及內部管理問題雙重影響下,如今只能排第五,市場佔有率4.4%。

全球十大晶圓代工企業營收排名

市場的看好只是短期的,從長期來看,還是需要中芯實質上的技術突破以及市場份額的增加,以此形成良性循環,才能繼續被市場看好。

與此同時,華為已經從上海以三倍薪資挖走了許多晶片人才,華為有急切的內部需求來驅動晶片製造事業的發展,大家也很期待華為的表現。

相關焦點

  • 從長遠上看,中芯國際想突破晶片技術,到底行不行?今天算明白了
    在華為的先進晶片生產沒有受到美國卡脖子的時候,我相信絕大部分人根本就不會在意中芯國際是否在晶片生產方面取得了突破,也不會質疑他們的能力到底行不行,但現在卻不一樣了,由於美國發出禁令,我國華為的一些先進晶片可能會絕產。
  • 中芯國際晶片技術突破,華為晶片有望提前迎來轉機
    中國媒體《珠海特區報》10月12日消息稱,中國知名晶片代工廠中芯國際官宣了FinFET N+1先進工藝的晶片流片和測試,該代工藝技術非常接近7mm。不過據國外媒體報導的消息,光刻機巨頭荷蘭阿斯麥ASML公司近日談到中芯國際等中國客戶的需求,通過對美國法案進行了解,財務長表示向中國客戶出口DUV光刻機無需申請出口許可證,最先進的EUV光刻機將在2021年出貨。到時候,EUV光刻機無疑將給中芯N+1工藝再次帶來突破。
  • 沒有ASML的光刻機就不行了?中芯國際正式確認,華為晶片有救了
    華為作為我國優秀的國產企業巨頭,今年其自主設計研發出的麒麟晶片在晶片製造過程中遭遇了美國技術的「卡脖」。目前為止,最為先進的且可為華為代工的晶片加工設備、技術都與美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華為只要想進行晶片的生產以及製造,都很難避免用到美國的技術而受到管制,這也就是為什麼華為會在未來出現再無麒麟晶片可用的尷尬。
  • 中芯國際突破14nm製造技術,讓中國芯加速發展
    對於晶片這一個領域,很多人應該都有了一點的了解,因為今年在晶片領域出了很多事件,美國今年在技術上對華為做了一些小動作,限制他們的發展,這樣也使得很多人提問,難道我國真的不行,真的沒有能力去生產一些晶片嗎?
  • 2nm晶片技術突破,中芯國際10nm晶片不需要光刻機
    2nm晶片再傳好消息!中芯國際不甘落後,國產晶片也迎來新突破本文原創,禁止搬運和抄襲,違者必究!中芯國際不甘落後,國產晶片也迎來新突破」的那些事兒。我們都知道,中國半導體行業比國外發達國家的起步要來得晚一些,所以在國產晶片、國產光刻機技術以及半導體新材料製造等等相關領域。在沒有過多可以借鑑的經驗的情況下,走得也會相對緩慢很多。這是中國半導體行業一直以來沒能迅速崛起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 中芯國際在晶片工藝製造方面再次突破!7nm晶片或有希望
    中芯國際在晶片工藝製造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據悉,中芯國際現在已經可以小規模生產性能接近7nm工藝製造的晶片!要知道,雖然中芯國際目前製作的晶片不是真正意義的7nm晶片,在實力方面會有一些差距,但能夠達到這個級別已經非常不易了!
  • 沒有EUV光刻機也行,中芯國際另闢蹊徑,7nm晶片有望突破
    ,不僅國產晶片設計研發,紫光展銳、達摩院和華為海思等眾多國產企業,已接二連三地傳出晶片設計研發成功的好消息,而且在晶片製造上,一直被寄予厚望的中芯國際也實現了重大突破。不過,中芯國際在晶片製造過程中所需的設備卻嚴重匱乏,特別是製造高端晶片所需的設備——EUV光刻機。這種光刻機目前只有荷蘭的ASML公司能夠製造出來,它可以說是製造主流晶片市場上所需的7nm晶片,乃至5nm、3nm晶片的關鍵設備。正因為這樣,在2018年中芯國際就曾向荷蘭的AMSL公司申請,購買一臺EUV光刻機,但是直到現在ASML公司依舊沒有完成交付。
  • 國際晶片巨頭併購,成三足鼎立之勢,中芯國際突破,期待四駕齊驅
    然而,就在近日,作為國產晶片巨頭的中芯國際因在半導體晶片上面的技術得到突破後,第一款N+1工藝製程的晶片終於迎來破冰。我們都知道,這N+1工藝製程的晶片,在技術方面的水平相當於對標臺積電的7nm工藝製程晶片。那麼,接下來中芯國際的突破,會不會讓如今國際晶片的局勢有所改變呢?
  • 中芯國際喜訊不斷,國產7nm晶片又獲得突破,14nm勇破大關!
    導讀:中芯國際喜訊不斷,國產7nm晶片又獲得突破,14nm勇破大關!隨著國產科技企業的不斷努力,我國的晶片巨頭企業中芯國際也傳來了一大消息,中國7nm晶片正在與高通等國際晶片水平縮小差距,而14nm的晶片生產工藝也再一次的突破量產的大關;據悉,中芯國際的14nm工藝晶片良品率已經達到行業標準,這也就意味著中芯國際所生產的晶片良品率已經達到了95%。
  • 穩了,強壓之下中芯國際率先突破,國產8nm晶片最快年底試產
    不過面對美國的重壓之下,國內半導體企業中芯國際另闢蹊徑率先做出突破,一種不需要依賴頂尖光刻機的晶片技術問世。實際上這種技術已經不是首次出現,早在2019年中芯國際就用FinFET技術實現14nm晶片的量產,而這次N+1在今年的9月18日正式宣布突破技術限制,這意味著中芯國際將成為大陸首個突破到10nm工藝內的廠家,這絕對是讓人慶賀的事情。
  • 華為轉單中芯國際14納米晶片?產能有限,或可助力技術突破
    4月17日,海外媒體援引供應鏈人士消息稱,華為正將公司內部設計晶片的生產工作,從臺積電逐步轉移到中芯國際來完成。當天,A股半導體晶片板塊表現強勢,整個半導體板塊漲幅為3.09%。據澎湃新聞記者了解,自從去年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後,華為就一直在積極構建本土供應鏈,中芯國際在華為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去年第四季度,中芯國際14納米製程貢獻了1%的收入,這些收入部分來自華為的訂單。有報導稱,華為旗下半導體部門海思半導體在2019年底就安排部分工程師,聯合中芯國際設計和生產晶片,資源方面也逐漸向中芯國際傾斜,而不再完全依賴臺積電。
  • 中芯國際——國產晶片代工的崛起
    2018年美國頒布了一條對中興的禁令,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銷售部件、軟體和技術,時限長達7年。禁令一下達,中興甚至是連與高通、英特爾等商業夥伴通話交流都不行,令人驚愕。從晶片的產業可以分為設計與製造兩大部分,目前,我國在設計領域的水平還行,一直都有研發突破,但是中國最大的短板在製造
  • 中芯國際3nm晶片取得突破,只差EUV光刻機
    中芯國際3nm晶片取得突破自從臺積電無法向華為供貨之後,國內大陸的中芯國際就被很多國人視為了華為最大的希望,因為中芯同樣是一家出色的晶片代工廠。雖然就整體實力而言,中芯國際離臺積電還有一定的差距,但難能可貴的是,中芯一直在向前進步。那麼目前中芯國際的晶片工藝技術到底處於什麼水平呢?還要多久才能追上臺積電的腳步?
  • 中芯國際——晶片黑馬!"中國芯"指日可待
    華為禁令生效已經過去一個月的時間,大家除了關心華為手機的未來,相信中芯國際這個名字也是聽到過多次。作為一家晶片代工企業,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是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片製造企業。
  • 中芯國際7納米晶片新進展,國產晶片技術有突破?繞過EUV光刻機
    不需要EUV的光刻晶片造出來了!近日中芯國際傳來消息,據去年14納米晶片成功量產之後,可以媲美7納米的N+1晶片已經開始試產了。中芯國際是中國大陸工藝最為先進的一個代工廠,可以說是全村的希望,一舉一動都受到市場的關注。
  • 華為和中芯國際陷入困境:晶片製造技術如何突破重圍抓住機遇?
    近日,又有消息稱中國最大的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陷入發展困境。小小的晶片,是怎麼難為到華為和中芯國際的?可以看出,雖然中芯國際的發展速度夠快,但仍與國際先進水平差了3個身位。要想自救,別無他法,只有把晶片製造拿回來。正如餘承東說的一樣,「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要實現基礎技術能力的創新和突破,贏取下一個時代。」
  • 國產晶片的突破:所有IP全自主國產,中芯國際先進位程迎來突破
    7nm 製程迎來新突破最新消息,中芯國際被曝 7nm 先進位程晶片取得了重大突破,其首款「N+1」工藝晶片流片成功。「N+1」是中芯國際對其第二代先進工藝的代號,其與現有的 14nm 工藝相比,性能提升了 20%,功耗降低了 57%,邏輯面積縮小了 63%,SoC 面積減少了 55%,也被稱為「國產版」的 7nm 晶片技術。
  • 中芯國際迎來好消息!不止7nm晶片突破,14nm良品率突破到95%
    中國在晶片半導體方面的技術發展時間並不是很長,對比美國、英國與日本這些發達國家來說可能資歷還是尚淺,但是依舊無法阻止中國的晶片半導體行業的崛起,這不,中芯國家迎來好消息!不止7nm晶片突破,14nm良品率突破到95%。
  • 九成晶片可替代?中芯國際正式官宣新突破,晶片國產化指日可待?
    中芯國際官宣了,光刻工藝新突破,晶片國產化指日可待。千億造芯項目爛尾,7nm光刻機被抵押,於是不少人說,我們造芯缺的不僅僅是光刻機,還有其他種種,難道中國芯就迎不來突破和希望嗎?而近日中芯國際的一次官宣,似乎給國內半導體行業打了一針"興奮劑"。
  • 國產7nm晶片取得重大突破!中芯國際喜訊不斷,14nm良品率突破大關
    9月15日,當美國對華的晶片禁令正式生效之後,「中國芯」便成為中國科技領域的一個絕對的心臟病問題,直到這個時候,我們的國人似乎才意識到,中國的晶片產業真的是落後著世界一大截,不過在各方的不懈努力之下,近日根據中芯國際給出的消息,國產的7nm晶片已經取得了巨大突破!14nm晶片良品率突破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