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當一個成年人讀繪本的時候,他會用大部分時間去看文字,眼睛在圖片上停留的時間僅有1~2秒,而孩子在讀繪本的時候,幾乎將所有的時間都用在看圖片上。
編輯:邱寫寫
繪本可以說是寶媽們引導孩子的「閱讀第一步」,從嬰兒時期的玩具,到兒童時期走進校園,在這中間,繪本在知識上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
不少寶媽在帶娃讀繪本的時候,為了幫助寶寶認字,會不自覺「指著讀」,這種做法到底適不適合呢?
繪本應該「指著讀」嗎?帶娃看繪本的常見誤區
文萱的寶寶2歲大,前段時間趕上雙十二,文萱在網上的書店買了不少繪本,希望可以藉此培養孩子閱讀的好習慣,為明年上幼兒園做準備。
當天買的繪本,第二天就收到了,於是文萱每天睡前都會帶著寶寶看一會兒繪本。
一開始小傢伙興致勃勃,不知道是真的喜歡,還是只是出於孩子的好奇心理,每天的親子共讀時光都非常和諧。
可是最近文萱開始發現,寶寶的注意力越來越不集中,有時候看著看著就開小差了,整體的閱讀熱情也明顯下降。
這讓文萱完全摸不著頭腦,寶寶的熱情咋這麼快就消退了?
不少寶媽都遇到過類似的問題,有時候我們自己沒注意,習慣性地就給寶寶指著讀,吸引寶寶去看文字,但這卻在無形中削弱了寶寶讀繪本的興致。
繪本應不應該「指著讀」?
美國塔夫茨大學認知神經科學家瑪麗安·沃爾夫,指出人類閱讀的五個階段,與大腦髓鞘的發育有關,絕大部分孩子建立『閱讀腦』需要5~7年的時間。
在5歲以前,寶寶的閱讀能力處於「第一階段」,這個時期的寶寶主要被圖像、聲音所吸引,可以認識一些簡單的符號。一般到6~7歲以後,寶寶才會進入閱讀的「第二階段」,開始關注文字和字形,並理解簡單的故事邏輯。
因此過早地給孩子「指著讀」,不僅無益寶寶識字,還會打亂寶寶原本的看圖節奏,影響寶寶閱讀繪本的興趣,多少有些得不償失。
給娃讀繪本,我們常遇到的誤區
爸媽們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心理是一樣的,我最開始帶家裡老大讀繪本的時候,也經常犯這兩個誤區,繪本讀錯了,真的相當於白讀一樣。
1. 通過繪本教娃識字
處於學齡中前期的寶寶,對視覺的圖案更加敏感,帶寶寶讀繪本,是促進寶寶觀察力發展的重要方式,還可以培養審美和想像力,繪本的意義更多在於圖案。
但是爸媽們總是著急教寶寶識字,因此很多時候,好好的親子共讀變成了「識字課」,寶寶們對文字索然無味,不僅沒學會識字,讀繪本原本的功能也喪失了。
2. 利用繪本闡述道理
處於『第一階段』的寶寶,還不具備抽象思維的能力,比如爸媽們在教寶寶算術的時候,寶寶只能『掰手指』,如果沒有具體的物體參考,寶寶很難理解『2+3』怎麼算。
而在教寶寶讀繪本這件事上,媽媽們總是忍不住想要「上層次」,讓寶寶通過繪本去理解一個大道理。
對這個階段的寶寶而言,讀繪本可不是閱讀理解題,真的沒必要為難寶寶啦,隨著年紀的增長,寶寶每一年對同一繪本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媽媽們不用太著急超前。
繪本到底如何讀才好?
雖然小島不建議媽媽們太早「指著讀」,但這也並不代表指著讀繪本就是錯的,具體的是非對錯,要看你的寶寶處於哪個閱讀階段。
對於3歲以下的寶寶,指著讀可能是不太適合的;而對4~7歲處於「閱讀敏感期」的寶寶而言,具體要不要指著讀,媽媽們可以順從寶寶的意願。
當寶寶明確表示對文字有興趣,開始問文字的意思時,指著讀可以幫寶寶更好地識字。
當然,除了繪本之外,生活中常見的大字廣告牌、書籍的封面等字少且簡單的識字環境,都非常適合媽媽們就地取材,教寶寶識字。
不少寶媽諮詢我適合0~3歲寶寶的繪本,小島給媽媽們推薦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
這套繪本質量非常上乘,印刷清晰、色彩柔和鮮明,紙質沒有任何異味,而且是中英雙語配字,寶寶識字前看圖、識字後看字,一套繪本可以反覆看很久,每一遍都能帶來新感悟。
小島今日話題:媽媽們帶寶寶讀繪本的時候,是指著讀的嗎?
孕育島,一個專業的孕產、育兒團隊,多平臺優質創作者,關注我,孕期營養健康、孩子成長教育,給您專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