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奶粉是很多媽媽頭疼的問題。作為母乳不足的補充或替代品,作為出生後頭一年的主要營養來源,如何選擇適合寶寶的奶粉至關重要。
研究了幾年的奶粉,深知奶粉的知識很多很雜,評價的維度也很多,每個方面都有很多學問,為了給大家掰開了揉碎了講明白,咱們每次就單獨講一個方面。
今天呢,咱們先來聊聊大家很關心的「大包粉」「生牛乳」等問題,也就是奶粉的乳基原料和生產工藝。
BTW,如果你不是學習型的寶媽,建議直接拉到文末看第4部分的結論。
乳基原料,奶粉的主要成分
很多媽媽在購買奶粉時,經常會問是鮮奶生產的還是大包粉?其實,你問的這個,就是奶粉的乳基原料。
奶粉的乳基原料是配方奶粉所有強化成分的載體,主要有液態和固體粉末的兩類。液態的通常是生牛乳、脫脂牛奶等;固體粉末的通常有脫脂乳粉、乳固體等。
一些奶粉的科普,會建議「買奶粉看配料表,前幾位是液態奶的更新鮮。是粉類的是大包粉,不新鮮,幹法工藝問題多。」
但其實,這裡存在某些誤解。我分析完100款奶粉後,就發現了很多問題。比如,有的液態奶,不一定比大包粉新鮮。
為什麼呢?
這裡,就涉及到了奶粉的生產工藝。
溼法or幹法,各有各的好
我們先來說說奶粉的工藝,再來解答上面的那個問題。
奶粉的生產工藝,有溼法、幹法和乾濕複合這3種。3種方法各有各的優缺點。
| 溼法工藝
上圖是溼法工藝的流程,其實簡單的可以概括為:液態奶和各種營養成分混合後,通過加熱噴霧乾燥等技術,製成了奶粉。
優點是混合均勻,容易溶解。並且,溼法工藝要求生牛乳在擠奶後2小時內進行降溫處理,並送到奶粉廠儘快加工。所以,溼法工藝的工廠,一般會安排在有奶源的地方。(但也有一些用還原奶生產的情況,就不一樣了)
| 幹法工藝
幹法工藝流程比較簡單,簡單來說就是乳粉+各種營養成分,混合後就變成配方奶粉了。
好處在於沒有加熱的過程,一些熱敏營養素不會被破壞,營養保存得好。但缺點是有可能混合不均勻,另外我們無法得知原料乳粉的生產時間。
由此可見,幹法工藝的原料就必須是乳粉,不可能是含水的液態奶。(也有部分產品給我們「驚喜」,後面繼續說)
除了這兩種,還有一種是乾濕複合工藝,這個才是奶粉市場的主力。
| 乾濕複合工藝
乾濕複合法是目前奶粉的主要生產方式,目前市面上大概佔比60%以上。我整理的101款奶粉裡,有66款是乾濕複合工藝。
乾濕複合工藝是結合了全部的溼法和部分幹法工藝,先將耐熱的營養成分混合到液態奶中,然後高溫噴粉,成奶粉後,再加入怕熱的營養成分,混合均勻就ok了。總結就是「前溼法,後幹法」
乾濕複合工藝具備幹法和溼法兩者的優點,當然,成本也更高。
大包粉or液態奶,不一定能看出生產工藝
配料表排在前幾位的原料類型,並不一定能看出來生產方式。也就是說,生牛乳≠溼法工藝;乳粉≠幹法工藝。
誠然,給大家一個明確的建議,大家確實會更好選擇。但是,如果為了給出指導建議而告訴你錯誤的內容,那我寧願不給。
這是因為,
| 液態奶≠更新鮮
寫著生牛乳原料的,並不一定是立刻加工、一次成粉的。我發現幾款奶粉,配料表是液態奶,用的卻是幹法工藝。如果你只看配料表,那可能就選錯了。
比如愛他美卓萃、諾優能、1897、能立多
幹法的原料必須是奶粉,為啥原料會是液態奶呢?
客服的回覆是,先用生牛乳做成了奶粉,然後再進行幹法工藝生產的。
但是,所有的奶粉最開始的源頭不都是液態奶嗎?
| 用乳粉為原料的溼法,可能還不如幹法
之所以很多文章建議選擇溼法或乾濕複合,主要的觀點是「奶粉罐上的時間是奶粉的生產時間,而幹法生產,無法得知原料大包粉的生產時間。」
這個說的確實是大實話,但是,有的溼法生產的奶粉,可能還不如幹法。因為,有的奶粉是用乳粉兌水成復原乳後,再用溼法生產。比如啟賦、雅培經典恩美力1段
和用乳粉生產的幹法相比,這種方式進行了兩次加熱,反而更不新鮮。
所以,生牛乳or乳粉,並不能看出來生產工藝。單獨看原料或者生產方式,都不靠譜。
那你可能會說,
我該怎麼選乳基原料?
我的建議是
無論幹法、溼法,安全都沒問題
我們測過100多款奶粉,主要是從正規途徑購買的大品牌,無論是什麼工藝、什麼原料生產的,安全都沒問題。
給寶寶買奶粉,無非就是安全和營養。與其糾結原料和工藝,倒不如購買研發能力強、品控質量高的大品牌。
如果你確實很在意新鮮度,那我對生產日期相近的奶粉,新鮮度進行個排序,僅供參考。
這個比較的前提是生產日期接近,如果相差甚遠,則不適用
購買奶粉,品牌是否可靠、營養是否適合你家寶寶、是否添加了不良成分等會更加重要,這個維度,建議最後考慮。
BTW,奶粉包裝上不會標註生產工藝,那怎麼判斷呢?
國產奶粉或正規進口的國行奶粉,可以在奶粉備案網站查詢(查詢頁),輸入奶粉名稱,就可以知道是什麼工藝啦~
好了,關於奶粉原料和工藝的內容今天就聊到這兒,奶粉系列會持續發布,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