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部門提示預付卡消費存四大「陷阱」

2021-01-08 中國質量新聞網

預付消費有風險 單方毀約可維權

工商部門提示預付卡消費存四大「陷阱」

洗車卡、遊泳卡、瑜珈卡、健身卡……每個人翻開錢包,都能找到一堆消費卡。但花錢辦了卡沒享受到應有的服務,想要退款可就難了。據順義工商分局統計,今年以來就接到了有關預付費的投訴42件,工商部門調解成功36件,為消費者挽回了經濟損失39925元。

預付費卡投訴逐年上升

消費者謝女士於2016年1月在順義區馬坡鎮一幼兒水育館購買了一張遊玩鑽石卡,服務項目為嬰幼兒遊泳和歡樂淘氣堡各消費100次,價值4980元。辦卡時寶寶八個多月,遊了兩次後孩子不適應,就一直未使用此卡消費。直至今年7月,謝女士想要帶孩子到店玩淘氣堡時,卻發現該店已將歡樂淘氣堡項目私自拆除。店長不同意謝女士提出的退款要求,表示只能按照歡樂淘氣堡10元一次的價格退1000元給消費者,遊泳可以繼續使用。後謝女士投訴到順義工商分局牛欄山工商,按照規定,由於該投訴中商家不能按照辦卡時的約定繼續提供服務,且雙方對於退款無約定,因此應當按照有利於消費者的計算方式退回預付款。最終,經過調解,經營者向謝女士退還了4800元。

順義工商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憑藉消費便捷、優惠力度大等特點,預付費模式被廣大消費者所青睞。而對於商家而言,預付式消費卡利於穩定客源,能迅速回籠資金。因此,生活中的「卡」是越來越多,而相關的消費投訴也逐漸上升。

預付費消費存四大「陷阱」

工商部門表示,預付費消費雖然方便、優惠量大,但是消費者要提防四大「陷阱」。

陷阱一:錢款「打水漂」。商家以極其優惠的條件吸引消費者辦卡,之後以營業場所變更、撤銷等為由攜款逃跑,或由於經營不善一走了之。這類現象在美容美髮、保健養生等服務行業中居多。

陷阱二:表裡不如一。商家甜言蜜語哄騙消費者買卡消費,辦卡之前將服務內容和服務承諾說得天花亂墜,消費者一旦辦好卡,服務質量和標準隨即降低,得到的是另一種待遇。

陷阱三:合同不規範。辦卡時,大多數商家不主動提供書面協議及合同。有些商家的合同文本中含有不公平、不合理的格式條款,與消費者籤訂協議時也不作任何提醒,一旦用卡時發生問題,均以「本公司擁有最終解釋權」等理由加以拒絕。

陷阱四:辦卡容易退卡難。有些消費者在購買消費卡後,發現無預期效果或其他原因要求退卡,商家均以「一經售出,概不退款」為由拒絕退卡。

工商部門提醒,在選擇預付費卡時,要儘量選擇證照齊全、規模大、信譽好、經營時間長的企業;選擇預付卡種類時要做到理性消費,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選購預付卡,切忌貪圖便宜,一次性交款投入太多;籤訂辦卡合同時,不要輕信商家的口頭承諾,服務約定要落實到書面合同上;辦卡時勿忘索要發票、保留書面證據,以備發生消費糾紛時維權有據。

北京晨報記者 陳琳

通訊員 門怡

相關焦點

  • 預付卡「消費陷阱」亟待監管填平
    日前,市民徐女士等4名身陷預付卡陷阱的消費者,終於在寧波市海曙區法院的一紙判決下如數收回了預付卡內的餘額,挽回了損失。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寧波市海曙區首起在消保委支持下勝訴的預付卡群體起訴案件。按說,商家由於自身原因而導致商店「關門」,之前消費者預付卡裡的錢應該及時退還給消費者,但一些無良商家不但不及時退還,反而能拖則拖,能騙則騙,甚至「溜之大吉」,致使「預付卡」消費成了吞噬廣大消費者切身利益的「消費陷阱」。
  • 預付卡消費坑人套路多 如何避免被坑風險?工商來支招
    不過,要在這些場所消費,帶上錢包也許還不夠,往往還需要辦理一張預付卡。有的消費者少則投入數百元,多則投入數萬元……預付卡消費存在哪些風險?今(6)日,渝北區工商分局發布《預付卡消費風險及防範規避指南》,幫你避開預付卡的各種陷阱。  記者獲悉,僅渝北區工商分局回興工商所,去年就接到預付卡類消費投訴98例,佔投訴總量的21.7%。
  • 【關注】關於單用途商業預付卡消費預警提示的公告!
    四大陷阱  廣大市民購卡充值消費須謹慎  單用途商業預付卡指從事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業等企業發行的僅限於在本企業或本企業所屬集團或同一品牌特許經營體系內兌付貨物或服務的預付憑證。為此,區商務局提醒廣大消費者,在選擇預付式消費時,要謹慎理性,提高消費安全防範意識,謹防四大消費陷阱:  一是服務項目和質量與開卡時的承諾不一致。商家起初以高折扣吸引消費者,當消費者付款辦了卡後,服務卻大打折扣,甚至出現「貨不對板」的現象,當消費者對有關服務項目或質量的要求與商家產生分歧時,往往是「交款容易退款難」。
  • 警惕預付卡消費潛在的法律風險
    故消費者接受儲值卡消費產品或服務時宜謹慎,警惕商家服務「打折」或「縮水」;商家關店走人或轉手他人;商家未取得合法經營資格;極少數商家純屬詐騙等潛在的法律風險。  中國商業聯合會發布《單用途商業預付卡行業報告(2015)》顯示,去年我國預付卡消費規模達8000億餘元。然而在方便生活、提供優惠的同時,不少發卡企業卻頻頻爆出斂財「跑路」、霸王條款等坑人「陷阱」,「小店老賴」現象頻生。
  • 預付卡消費「陷阱」要小心~
    今年,面對更為複雜的經濟社會背景,截至7月底,我區已接到預付卡類信訪投訴1400餘件。熱線投訴頻頻發生,各種預付卡「打水漂」現象迭出,消費者更需提高警惕,理性認識。對於這種「層出不窮」的消費現象,濱濱有話說~什麼是單用途商業預付卡?
  • 充錢容易退卡難 如何提防預付卡消費陷阱
    退卡難、商家跑路、誘導消費、服務縮水......中國商報記者了解到,預付卡消費的陷阱很多,「掉坑」的消費者也不在少數。但與此同時,許多消費者也只能自認倒黴。在遭遇預付卡」危機」時如何利用法律手段維權,在維權過程中又是否面臨困難呢?中國商報記者進行了探訪。
  • 預付卡消費存風險 消費者選擇請謹慎
    東光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提示預付卡消費存風險,消費者選擇請謹慎
  • 慎辦預付卡 避免入陷阱
    本報訊(記者方素菊)近期,我省各地消費者協會接受消費者關於預付消費的諮詢和投訴呈上升趨勢。為此,省消協發布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要慎重辦理預付卡,避免落入消費陷阱。 省消協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預付消費主要集中在娛樂健身、美容美髮、餐飲住宿、維修服務等行業。
  • 2017年度五大消費熱詞出爐 共享單車、預付卡消費等上榜
    在此,工商部門提示廣大消費者:要選擇具有資質的正規網站,儘量避免接受陌生網站的服務;網上付款要儘量選擇第三方支付平臺等正規支付方式,並保留好付款信息;理性消費,不要輕信超低折扣信息,建議最好與航空公司、酒店等服務提供商核實確認後再下單預訂;注意保存行程單、預訂單、服務承諾等電子或文字消費憑證,發生糾紛後及時向相關部門反映。
  • 預付消費亂象引關注 主管部門全面排查預付卡風險
    預付消費的亂象和風險隱患引發相關主管部門的重視。《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商務部獲悉,商務部辦公廳4月16日印發《關於做好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將進一步加強對發卡企業的服務和管理,並將全面排查風險隱患,建立異常發卡企業名單制度。
  • 工商部門以信用監管規範預付式消費
    近期,各地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充分發揮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作用,針對利用預付式消費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企業,及時將其受行政處罰信息錄入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有效規範了預付式消費活動。目前市場上預付式消費糾紛頻發,嚴重侵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影響社會和諧穩定。
  • 充錢容易退錢難,預付卡消費是「餡餅」還是「陷阱」?
    充錢容易退錢難,預付卡消費是「餡餅」還是「陷阱」?周女士在原美容中心辦理了預付卡充值消費後,雙方形成了消費服務合同關係。在合同履行過程中,舊老闆洪某將店鋪轉讓給新老闆尹某,雙方約定由尹某為原美容中心的會員繼續提供相應的預付卡服務,應認定尹某承繼了原美容中心在案涉消費服務合同項下的相關義務。
  • 預付卡:「餡餅」還是「陷阱」
    預付卡:「餡餅」還是「陷阱」——預付式消費管理之我見□ 黃厚林 樊文華 王 樂近年來,預付式消費已成為我國以美容、美體、美發、健身、餐飲、汽車養護、教育培訓等為代表的服務行業通用的消費模式。二、預付式消費市場無序的原因當前,市場上流通的大量預付卡屬「三無」產品(無備案、無存管、無監管),任何人都可以發放,導致市場無序。究其原因,主要在於以下幾個方面:(一)法律法規缺失。
  • 【小心被忽悠】打開錢包看看,你辦的預付卡有幾張?!
    怎樣規避商業預付卡消費的陷阱?如何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商家「跑路」消費者遭忽悠 「我剛辦了一張卡,只用了一兩次,理髮店就關門了。」談起自己的遭遇,市民衛女士氣憤不已。
  • ...者委員會「中秋」「十一」消費警示:避免消費陷阱 謹慎辦理預付卡
    紅網時刻9月25日訊(通訊員 文杰 鄧君梅 彭健)中秋、國慶雙節來臨,節日消費再度升溫。而隨著消費習慣的改變,禮券、儲值卡、預付卡、分期消費等消費形式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與之相關的消費投訴也越來越多,甚至引發群體事件。
  • 預付卡成消費投訴重災區
    衝著折扣或贈品,消費者願意先支付一定金額來辦理預付卡。利用這種消費心理,一些商家發卡泛濫,卻監管不力,預付卡已成為消費者投訴的「重災區」。據市工商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本市12315熱線受理的預售服務類申投訴案件達5479件,佔工商受理消費者申投訴總量的4.7%,申投訴量在各類案件中位列第五。市消保委的數據也顯示,去年該委已累計受理有關預付卡「霸王條款」的消費投訴5000多起。
  • 預付卡消費 如何安全又實惠
    預付卡是陷阱還是確實能帶來實惠?「跑路」事件頻發的背後,存在哪些漏洞與監管缺失?日前,本報記者在北京、山東兩地展開調查。  商家「跑路」,預付成「白付」  北京去年涉及預付卡的投訴90%與商家關門跑路有關,美容美髮、洗車、健身成「重災區」  家住山東濟南的徐銘最近很窩火!
  • 預付卡消費預警:美容美髮行業「高危」
    ●格調造型  自2014年以來接到投訴4起,消費者均反映格調造型大融城店關門停業,預付卡餘額無法消費也無法聯繫負責人。經江北區商務局調查核實,格調造型原註冊企業信息為重慶王兵美容美髮有限公司,現該公司已註銷了工商登記,區商務局工作人員經多方努力無法聯繫上該店負責人,已建議消費者向公安機關報案。
  • 預付卡陷阱投訴多 應給商家戴「緊箍咒」
    ,應在各級商務部門備案,並交付一定風險押金。  預付卡成第三大投訴類型   西安市消費者協會近日發布了2016年受理的全市消費投訴情況,其中商業預付卡類的投訴就達到58起。預付卡維權已成為中老年保健品類,房屋購買、裝修類之後第三大投訴類型。   「目前預付式消費已遍及眾多行業,如:美容美髮、吃飯就餐、健身、遊泳、洗車、兒童遊樂場等。
  • 【老徐說法】預付卡消費法律提示
    兩會期間黑龍江團五位代表互動探討,預付卡消費領域檢察公益訴訟問題。代表們表示:「對於老百姓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有必要規範行政監管,強化司法保護,推動立法完善,促進社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