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網易雲音樂官方消息,該平臺已經與環球音樂集團達成數年期的全新戰略合作可以獲得環球音樂曲庫授權。雙方還將共同探索在音樂產品、服務和宣發層面更多創新領域開展更深入廣泛的合作。環球音樂是全球最大的唱片公司,擁有泰勒斯威夫特、比莉艾利什、愛莉安娜格蘭德、賈斯汀比伯等藝人的作品。擁有的港臺藝人包括張學友、陳奕迅、孫燕姿、張惠妹、張國榮、鄧麗君和王菲等多位知名藝人的作品。那為什麼環球音樂會選擇與網易雲合作?
其實在雙方的合作訊息中,專門提到了:「基於網易雲音樂獨有的社區氛圍,在傳統的流媒體服務之外,此次環球音樂的曲庫合作延展到了全新的社區產品——Mlog,以及其他豐富多樣的音樂使用場景。」我想大概這就是兩家合作的原因。
前幾年,網易雲的灰歌單,成為大眾熱議的話題。「得版權者得天下」是曾經輿論的風向,但經過多年摸索之後,發現並不完全是這麼一回事。版權固然重要,但是版權的價值,並非簡單的「擁有並收聽」的過程,聽眾,特別是對於沒有經歷過唱片時代的年輕聽眾來說,「擁有很多歌」並不完全吸引人,「給與他們聽歌的意義」顯得更為重要。
網易雲音樂曾經在版權受限的情況下,依然維持了極高的活躍度和傳播量,原因就在於社區裡各種評論,各種原創音樂、歌單乃至電臺內容,都可以深刻的影響其主要受眾——年輕人的內容消費傾向。對於有時間,又追求樂趣,生活中充滿多樣性的年輕人來說,他們不僅要聽歌,而且也希望在音樂這個大文化中的自我表達。而他們的表達,又會成為更多人聽歌的理由。
簡單來說,擁有興趣社區不僅意味著擁有用戶黏性,而且還意味著,擁有了海量UGC的二次創作內容,這些內容產生的傳播,能夠極大的延展版權內容本身的生命力。而這,才是版權價值最大化的唯一方式。
目前音樂平臺基本上是走兩條路:憑藉版權優勢吸引流量,再通過流量探索各種變現手段。或者先通過社區運營籠絡年輕人的歡心,再持續補齊版權存量短板,同時發展版權增量。
網易雲音樂顯然是後者。由於有多年社區經驗,對於音樂消費者的喜好、行為有充足的了解,當版權帶來的「灰歌單」問題逐漸消散,其在艱難時期摸索出的音樂宣發能力,以及在年輕人心智中的品牌優勢,加之優質的社區氛圍都在放大存量的版權音樂的價值。
與此同時,這些年網易雲音樂從社區的UGC中,又重新挖掘出許多新的音樂人,他們或者將老歌重新進行高質量的演繹,要麼創作出全新的歌曲,形成了一個全新的音樂創作良性生態。這種生態的持續建立,又反過來幫助網易雲音樂得到了版權方的認可。
例如,去年網易雲音樂找來尤長靖、錢正昊、焦邁奇、蔡程昱、沈以誠、朱星傑、火箭少女101賴美雲,開啟了翻唱經典華語歌曲的「青春重置計劃」,將S.H.E的《中國話》、林宥嘉的《神秘嘉賓》等十餘首發行了十年左右的歌曲,用當下年輕音樂偶像的聲音進行翻唱,以圖重新挖掘這些歌曲的價值。結果出乎意料的不錯,截至去年9月,「青春重置計劃」5個月間累計播放即達到8億次,評論超過54萬,分享量超過300萬。多首歌曲上線幾日,播放量即突破千萬。
而在這個過程中,網易雲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幫助版權方推歌、打歌的平臺,更是可以為其挖掘新的音樂人與音樂形式,使其真正成為一個線上的Livehouse,在與聽眾的不斷互動中,積累經驗與數據,實現音樂的精準觸達的破圈。
環球音樂為作為全球最大唱片公司,其旗下不僅擁有歐美樂壇的 &34; 音樂人,還擁有華語樂壇旗幟性音樂人,其華語音樂曲庫更是擁有很多的典藏內容。在活躍的社區中,這些經典IP的價值將擁有更廣闊的放大空間。
其實不管是音樂還是其他文藝作品,其經典程度,往往離不開被重新演繹的頻度。在一次次被重新演繹和再創作的過程中,這些經典歌曲也在不斷煥發新的生命。新一代音樂消費群體更加分眾化,不同圈層的精品音樂,不同圈層的音樂偶像,會得到不同群體的賞識。
那些新的音樂人,通過翻唱和改編老歌,不僅使存量版權得以煥發新的光彩,他們自己也會得到更大眾化的認同。而這些來自不同圈層的音樂人,帶來的不同類型的新音樂,也會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形成 &34; 的良性互動,並在最後,成為新的歌曲傳播價值鏈。
此次合作,網易雲有豐富的社區經驗讓環球音樂價值得到最大化,而網易雲也彌補了「版權」這個缺點。說實話,我還挺喜歡用網易雲音樂的,在裡面你可以翻開999+的評論,發現網友評論的言語好沙雕,又好有才,且評論也可能是一個個小故事,你可以細細品味。那麼,你們喜歡網易雲是因為什麼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