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HO中國將要改嫁,潘石屹會退出江湖嗎?
經過一輪又一輪的傳聞與闢謠,潘石屹的「賣賣賣」最終還是水落石出。SOHO中國3月11日晚間最新披露公告承認,該公司目前確與海外金融投資者進行洽談,探討戰略合作的可能性,相關洽談可能會就公司的全部已發行股份作出全面要約。
接盤者是誰?轉讓價多少?公告沒有說,記者致電SOHO中國時,得到的答覆也是以公告為準。但是,坊間傳說的是黑石集團,轉讓股價是每股6港元,總價是40億美元。由此,潘石屹和妻子張欣持有的SOHO中國63.93%的股權,也將絕大部分都轉讓給黑石集團,保留極少部分以示「紀念」。
這也就有了比較正式的答案了,為什麼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其他企業和企業家都在積極支持抗疫、提供各種贊助,而潘石屹卻紋絲不動,甚至在輿論鋪天蓋地的情況下,也只在口頭上予以支持,行動上毫無反應,原來是在醞釀股權轉讓事宜,是擔心此時做出捐贈行為,會影響到企業的轉讓價格。
也許,這也就是個人利益與整體利益之間的一種選擇吧。雖然不能因此就認為潘石屹做錯了什麼,但是,就公眾的接受度來看,潘石屹此舉,顯然是不得分的。至於失分多少,就要看公眾的承受能力了。不過,既然已經到了出讓企業絕大部分股權的程度了,輿論和公眾的評價,可能對潘石屹來說,也就不會考慮太多了。股權轉讓以後,他也可能會徹底退出江湖,成為一個「消失」了的公眾人物。
留給公眾的疑問是,潘石屹在將絕大部分股權轉讓給國外投資者以後,還會不會像王古那樣留在企業,扮演「實控人」的角色呢?應當說,概率不是很大。原因就在於,黑石集團是一家海外機構,且以投資和併購為主要目標。收購了SOHO中國的股權後,一定會按照黑石集團的戰略,對SOHO的發展戰略進行調整,並對管理層進行同步調整,不可能按照潘石屹的思路去做。即便不會馬上全部改變,時間也不會長。
相反,當年王石轉讓萬科股權時,是有某種默契的。尤其華潤是央企,在獲得萬科股權後,承諾由王石繼續執掌,扮演「實控人」角色。因此,雙方玩得很開心,王石減股不減權,華潤不管有效益。要不是華潤管理層發生變化,以及「野蠻人」入侵,王石在萬科的地位會十分鞏固。
也正因為如此,潘石屹轉讓絕大部分股權後,給人的感覺似乎是要全面退出江湖,保留在SOHO中國的股權,也更多像是在表達紀念的含義,而不考慮其他方面的影響和作用,更不會留下多少股東的影子。但是,從潘石屹近一段時間以來在海外密集註冊公司的情況來看,他似乎又不像是要全面退出江湖,而有在國外大顯身手的感覺。
天眼查數據顯示,從2019年12月18日至2020年1月14日,潘石屹一個月內註冊了7家公司,且公司股東均為註冊在境外的公司,註冊資本從150萬元至2億元不等。除了天津潤石的經營範圍涉及科研開發之外,其他6家公司的經營範圍出奇一致,涵蓋企業管理、經濟貿易諮詢、機動車公共停車場服務、出租辦公用房等。7家新成立公司背後100%控股的大股東均為香港、臺灣公司,也查詢不到實際控股人的蛛絲馬跡。
這感覺又隱藏了一些什麼東西,讓人無法想像出潘石屹到底想幹什麼,為什麼會出現一邊轉讓SOHO中國股權,一邊又在海外大量註冊公司。聯想到近年來SOHO中國大量在海外置辦資產,又讓人常常感到,潘石屹退出江湖的可能性不大,轉移投資方向和目標的概率更大。一定程度上,潘石屹與李嘉誠有異曲同工之處。
當然了,潘石屹通過轉讓SOHO中國的股權,以及在海外大量置業和註冊公司,也不代表他不會用這樣的方式「隱居」,用這樣的方式讓自己過「神仙」生活。因為,從這些年的情況來看,潘石屹並不是一個很有情懷的人,但卻是一個很有情調的人。用情調來支配自己的晚年生活,或許也是潘石屹的一種的選擇。而且,潘石屹的情調,經常夾雜著講一些高調的話,並以此吸引眼球。
可能會帶來潘石屹較多失分的,是此次疫情防控中的表現,實在與輿論和公眾的要求相差太遠。特別密集在海外註冊公司的行為,會讓很多人感到,他要「逃跑」,帶著SOHO中國轉讓獲得的財富,一起「逃跑」到海外。真的如此,如果潘石屹想再回國來發展,可能就不會那麼容易了,會像加入了外國國籍的明星一樣,回國掙錢,需要有所約束。
從總體上講,潘石屹讓GOHO中國改嫁,是明眼人看不清,也看不懂。但不懂的人則可以看得清、看得懂,且道理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