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是不是書法的基礎,這爭論由來已久!
這裡的楷書,都半指的的是唐楷,了解書法史的人,都知道,楷書分為兩個階段:魏晉的小楷,唐代的楷書!
唐楷是在魏晉小楷基礎上發展而來,而從宋代開始,楷書(唐楷)逐步成為學習書法入門的首選!
正如蘇軾談到:
書法備於正書,溢而為行草。未能正書,而能行草,猶未嘗莊語,而輒放言,無是道也!
隨時間的發展,唐楷後來又對小楷加以影響,比如元、明、清,甚至到今天,很多人寫的小楷,就建立在顏、柳、歐、趙基礎上,而得魏晉飄逸之氣,少之又少!
關於唐楷,有人奉為圭臬的,也有人認為流於「俗氣」,如姜夔在《續書譜》就說過:
「唐人以書判取士,而士大夫字書,類有科舉習氣,顏魯公作《幹祿字書》是其證也。矧歐、虞、顏、柳前後相望,故唐人下筆,應規入矩,無復魏、晉飄逸之氣。」
堅持這種意見書家不在少數,其中明代文徵明、王寵都有類似的書論!
如何衡量一個小楷是否有「魏晉之氣」:一定要看他有沒有飄逸之氣,而不是法度嚴謹!
比如王寵的小楷《臨樂毅論》,有鍾繇、王羲之、王獻之的風華俊麗、遒逸疏爽之姿,得魏晉小楷筆法精髓,用筆圓轉、淳厚,在古樸中見空靈。
王寵的書風有「空靈之氣」,跟他的淡泊的性格有很大關係,他無意官場,更不受世間繁事所擾,面對明代黨爭,他選擇做一個與世無爭的隱士,潛心詩書,逍遙林下,醉心於書畫與山水之間。
王寵的小楷《臨樂毅論》巧中寓拙,婉綽而疏逸,別有一種韻味,單從小楷而言,文徵明是比不上王寵的,被譽為「明代小楷第一人」!可惜王寵英年早逝,在行草方面稍遜與文徵明。
現代書法家很少見寫魏晉小楷的,尤其中書協的,更是無一人能寫出,這跟書壇浮躁之風有關係,寫小楷多累啊,不如寫狂草來錢快!
比如中書協原楷書委員會主任旭宇老師的小楷,應該說代表中書協最高水平:
可以說:王寵的小楷,得鍾繇、王羲之筆法精髓,直入魏晉,500年少有人能超越
這裡特別向大家推薦王寵楷書《臨樂毅論》高清複製品,採用原大複製,1:1還原了原作神韻,期待您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