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七個治理體系 全面提升企業競爭力
王一民 大慶石化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
集團公司2020年領導幹部會議,對推進公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了部署安排。大慶石化按照集團公司新思路、新部署、新要求,以提升企業競爭力為目標,遵循「四化」治企準則,積極構建黨的領導體系、制度管理體系、戰略管理體系、生產經營體系、市場營銷體系、改革創新體系和全面監督體系,推進形成自身特色和優勢,不斷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
構建黨的領導體系。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推進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同頻共振,發揮黨組織在安全環保、提質增效、深化改革等方面的領導作用,把黨建優勢化為發展動力。建立各級班子任期內價值提升評價機制,完善領導班子及成員年度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做到用科學的標準考察幹部、評價幹部。大力弘揚石油精神和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堅持「三個面向」「五到現場」等優良傳統,以文化力提升領導力。
構建制度管理體系。制度是治理之本,是公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基礎,必須從建立完善的制度體系、強化制度執行等方面下功夫,推進位度「廢改立」,加強與集團公司制度的配套細化,突出制度對上銜接、對下指導,做到用制度管人、按標準做事、用流程管事,實現制度流程建立規範、使用高效,不斷提升管理效能和治理能力。
構建戰略管理體系。藉助科研院所、科研人員力量,綜合考慮發展實際、裝置現狀、產業結構、資源利用和外部挑戰,高質量編制「十四五」規劃,堅持專業化發展、差異化運作、品牌化經營,重點解決制約企業發展的關鍵問題,推進轉型升級,堅持做強主業、做大化工、做精煉油,與集團公司總體戰略精準對接。
構建生產經營體系。樹牢「安全是碗、效益是飯」的理念。落實「四查」要求,開展「四查四提升」活動,建立「四級」承包製度,強化安全管理的關口前移、源頭管控,全員參與、綜合施策,夯實安全基礎,帶動思想轉變和管理提升。堅持效益優先,以提質增效為主線,踐行「四精」理念,深化對標管理,建立以財務為中心的效益評價體系,通過轉型升級、成本壓控來盤活資產,通過上下遊協同、內外部統籌來優化布局,實現質量更高、效益更好、基礎更牢、後勁更足。
構建市場營銷體系。堅持市場化運營,以市場為導向,增強市場敏感性,重點解決如何面對市場、怎麼應對市場等問題,找準市場定位,明確目標市場,突出「生產與市場、產品與銷售」的充分結合,做到以銷定產、以產定供、以產促銷,贏得市場主動權。
構建改革創新體系。以三項制度改革為重點,持續優化管控模式、業務結構和資源配置,落實各項改革舉措,增強發展活力;聚焦科技興企,應用前沿技術,將創新驅動與生產實際緊密結合,用科技創新突破生產瓶頸、優化生產運行、改進產品品質,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效率。建設智能化工廠,通過物聯網、數字監控、大數據等技術,提高生產過程可控性。
構建全面監督體系。完善黨委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明確審計、紀檢監察、法律等部門的監督職責,把監督融入業務、融入管理,重點監督各級幹部履職盡職、執行力等方面問題,完善自上而下的監督制度,摸索建立縱向系統化的獎懲體系,開展定期講評和提醒,形成事前、事中、事後的完整監督閉環,提升監督實效。加強機關作風建設,糾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確保機關隊伍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更科學更有效。
全力打造黃河流域煉化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型企業
李汝新 蘭州石化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
集團公司2020年領導幹部會議,擘畫了公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藍圖,對推進世界一流示範企業和世界一流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建設做出了全面部署。蘭州石化提高政治站位,突出戰略謀劃,明確發展定位,全力打造黃河流域煉化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型企業。
突出戰略謀劃,適應煉化行業發展趨勢,全力推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中國石油清潔油品、合成樹脂、合成橡膠、煉化催化劑、潤滑油五大生產基地,打造質量品牌型、環境友好型、創新驅動型的一流煉化企業,為集團公司建設世界一流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貢獻力量。抓好「十四五」規劃編制,邀請國內高水平機構幫助論證產業方向、產業鏈勾畫、產業平臺和產業集群發展,促進蘭州石化長遠發展;發揮煉化一體化優勢,推進轉型升級,突出高端化、品牌化、差異化發展,提升化工產品競爭力,提升潤滑油基礎油品級,打造叫得響的石化產業集群。
突出精準操作、精細控制、精益管理,全力向管理要效益,不斷提升企業運行水平。生產運行中貫穿精準操作,實現執行操作規程不折不扣、嚴絲合縫;專業管理中注重精細控制,實現節點控制執行到位;深化精益管理,實現各類管理資源充分暢通、最大化利用。全員樹立「從我出發抓安全」的理念,讓員工把追求安全生產作為對自己的最大負責、對追求幸福生活的最直接體現。深入落實集團公司「四條紅線」「五嚴五狠抓」「五個不鬆勁」工作要求,嚴格執行勞動紀律、工藝紀律、操作紀律,深化全員、全過程、全天候、全方位的「四全」管理,壓實四級風險防控責任,打牢安全環保根基。建立「四會」經營管理機制,生產經營例會定目標、生產調度會管過程、經濟和運行分析會找差距、績效考核會硬兌現,實現公司各層面工作有計劃、過程有管控、結果有考核、問題有溯源。督促基層管理和專業技術人員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現場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指導工作方面;指導機關處室跟進分析、督促整改、落實提升,實現各項工作計劃、執行、檢查、反饋全過程閉環管理。
突出激發活力,持續推動創新驅動型企業建設,不斷提升科技對效益的貢獻。蘭州石化榮獲過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創造出了很多石油化工行業的第一和獨有技術。在當前煉化產業變革轉型的新形勢下,既要立足於企業現有的基礎和機制,還要利用好集團公司科研院所、國內著名高校的研究資源,建立起公司內外部科技資源充分利用和轉化的運行機制,激勵科技人員追求技術革新。加強前沿技術探索和前瞻,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和技術難題攻關,使科研院所和公司內部科研單位成為重大技術難題攻關的主力軍。加快推進自動化、數位化、智能化建設,實現重要機組、關鍵設備智能化管理,依靠智能化支撐技術,保障安穩長滿優生產;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大力開發高端化、品牌化、差異化產品,把有市場潛力、有發展前景的成果轉化為有競爭優勢的新產品;理順科技體制機制,充分發揮公司內部「兩院」、公司周邊「兩中心」的優勢,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和效益增長點,加快推進黃河流域煉化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型企業建設。
強化風險防控 錘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基本功
劉德 中油財務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中油財務公司作為集團公司資金監控、資金結算、資金歸集和金融服務「四個平臺」,如何在當前金融風險重重疊加、不確定因素多維凸顯的環境下防範化解風險,是服務集團主業和成員企業發展、提高整體資金運作效率的基礎,也是建設具有現代化治理能力的一流財務公司所面對的首要課題。
集團公司2020年領導幹部會議指出,推進公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應緊密圍繞「發展、改革、調整、管理、創新、黨建」12字總體布局,加快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體制機制和制度體系,這一論述適逢其時、意義重大。中油財務於今年4月推進組織機構改革,組建客戶部、票據部和資金運營項目組,旨在科學設計、細化釐清各業務條線的功能職責,並堅持緊扣「發展、改革、調整」6字要訣推進運行效率增速和職能結構完善。下一階段,中油財務致力於發揮「管理、創新、黨建」的驅動引領作用,以合規穩健發展為基礎,以管理牽引、創新驅動和黨建領航為路徑,構建起防範化解風險的制度防線、系統防線和文化防線,築牢風險防控「堤壩」,提升公司治理體系的「韌性」。
發揮管理牽引作用,構建防範化解風險的機制防線。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和制度建設,深入公司治理體系結構,對各業務流程、關鍵崗位、重要環節進行檢查、測試和優化,通過清晰的崗位職責、風險點梳理、操作規範指引、防控體系和問責機制,將員工操作行為排查、崗位制衡和崗外監測等內容落到實處,釐清和解決各治理角色「缺位」或「越位」的潛在風險。加強壓力測試分析及其成果運用,及時根據國際油價波動、資金流動性變化、業務系統風險等要素制定和實施壓力測試方案,將測試結果充分應用於制度制修訂、經營管理決策實施、應急預案完善等各流程環節,不斷健全公司風險治理體系結構。
發揮創新驅動作用,構建防範化解風險的系統防線。提升業務運行和風險實時監測系統自動化水平,完善流動性風險監測覆蓋率,通過對各業務流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對特殊時點、重點機構的防控措施優化升級,統籌提升風險監測、風險分析和重大風險事件預判能力。發揮金融科技賦能作用,建立極端情況下的應急備份系統和動態管理機制,採取雙機熱備、異地災備等手段,最大限度保證各業務模塊在特殊情況下的應急處置能力,發揮科技在風險治理能力提升中的「推進器」作用。
發揮黨建領航作用,構建防範化解風險的思想防線。持續加強黨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領導,明確防控責任主體、重視合規管理,強化黨性意識、法治觀念、合規意識和契約精神,將底線思維融入操作、納入企業文化、貫穿黨員身份認知,通過組織合規管理講座、案例警示、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形成「以制度管人、按制度辦事」的氛圍,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確保各項業務操作不逾底線、不越紅線。
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 驅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劉亞旭 石油管工程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
科技創新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和建設世界一流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的關鍵。直屬研究院作為集團公司「一個整體、兩個層次」科技創新體系中的第一層次,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直接關係著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質量和水平。
直屬研究院治理體系建設應包括戰略規劃、創新組織、科技攻關、創新激勵、對外合作、隊伍建設等內容。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體現為支撐和引領主營業務發展和世界一流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建設的能力和水平。管研院2015年被集團公司確定為綜合改革試點單位以來,通過深化改革,完善了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在治理體系建設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開展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建立了著眼長遠、保障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管理和規劃體系。緊緊圍繞集團公司世界一流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和創新型企業建設,結合石油管材及裝備的發展需求,與國際優秀同行對標,明確了國際一流研究院建設的目標、路徑和階段,完善了石油管工程學科和核心技術體系,努力構建成果、技術、創效、人才「四個高地」和精幹高效、獨具特色的「國際一流」科技創新體系。
完善了「三位一體」、協調發展的科技創新組織體系。依託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質檢中心和兩個成果轉化公司,努力打造原始創新能力強、成果產出效率高的科技創新平臺,權威公正、技術精湛、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質量標準平臺和體制機制靈活、效益顯著的成果創效平臺,創新創效的效率和能力明顯提升。
建立了有利於催生重大成果科技攻關體系。從滿足國家和集團公司需求出發,積極建議設立和爭取國家和集團公司重大攻關項目,新申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個、課題10個。推行完全項目制管理,以項目管理和全成本核算軟體為載體,賦予項目組自主權,明晰了科研人員的創新創效貢獻,調動了科研人員的創新熱情。
建立了科研骨幹創新激勵體系。落實三項制度改革,貫徹「以價值創造者為本」的理念,從創新成果和創效效益的貢獻作為績效分配的依據,分配向一線核心骨幹傾斜,保持技術序列收入高於管理序列,科研人員獲得感、歸屬感、責任感不斷增強。
構建了深化開放、培養國際化人才科研合作體系。搭建了中國管線研究組織(CPRO)、國際焊接中心等5個國內外合作研究平臺;與近10家國際知名科研機構開展實質性合作;利用ISO平臺,提升在國際標準中的話語權;推進了人才的對外開放等,深化了開放、共享與合作。
建立了黨管人才、創新人才脫穎而出人才培養體系。院黨委既要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還要為人才建臺子、搭梯子、抬轎子,用石油精神凝聚形成創新報國的強大動力。率先搭建技術和管理雙序列職級體系,形成大H型人才發展雙通道,設立中青年拔尖人才計劃和青年創新獎,發揮技術序列「裡子」和管理序列「面子」的激勵作用,培養了層次合理、專業配套、素質優良的科技創新團隊。
創新治理體系的建設推動了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加速了創新成果和人才湧現,管研院近三年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集團公司特等獎2項、一等獎5項,發明專利和標準的數量和質量穩步提升,為中俄東線等重大管道工程和長慶、塔裡木、西南等油氣田開發提供了石油管材與裝備領域的技術支撐。一批優秀人才快速成長,新增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2人,集團公司和地方政府人才計劃30餘人,新增省級創新團隊4個。
未來,管研院將按照集團公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統一部署,做好「十四五」規劃編制,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完善創新治理體系,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努力開發新材料、新技術、新產品,解決影響主營業務提質增效等重大技術難題。同時著眼未來,開展具有前瞻性的材料和產品開發,加強新技術應用,為集團公司新能源發展和世界一流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建設下好科技創新的「先手棋」。
強化培訓服務 夯實集團公司人才強企戰略基礎
趙玉建 北京石油管理幹部學院院長
集團公司2020年領導幹部會議提出推進公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的重要行動,是應對風險挑戰的戰略舉措,是提升公司發展質量的現實需求,是現代企業制度在集團公司從建立完善到走向成熟的標誌。遵循現代公司治理理念,發揮體制機制優勢,實施協同共治,助推公司治理走向制度化、科學化、規範化,在集團公司的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式意義。路線已定,幹部是事業興衰成敗的關鍵因素。北京石油管理幹部學院作為集團公司高層次人才培訓的主陣地,深刻感受到肩負的責任和使命,迅速組織學院幹部員工深入學習貫徹會議精神,把集團公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部署要求落實到學院培訓課程體系當中,落實到學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工作當中。
明確定位,強化學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的頂層設計。學院緊密圍繞集團公司發展戰略,開展「上接戰略、下接績效」的有價值的培訓,服務於企業生產實踐。學院堅持開放、創新的辦學理念,推進集團公司黨校、管理幹部學院、遠程培訓學院一體化建設,推動培訓、研發、諮詢一體化融合,聚焦培訓課題研究、實施幹部培訓、開展諮詢服務等培訓教學主業,對標國內外高端培訓機構,建設一流的企業黨校和學院,為集團公司實現世界一流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的發展目標,奠定堅強的人才強企戰略基礎。
明確要求,推出以提升集團公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代表的一系列培訓熱點講座課程。學院把集團公司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戰略部署,形成培訓專題,納入領導幹部培訓的課堂。組織精幹師資隊伍,開展公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問題的專題研究,力求把公司治理理論問題研究清楚,把石油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實踐研究明白,把工作會報告理解準確到位;同時把研究成果轉化為培訓課件,細化教學設計,把專題課程推入集團公司相關領導幹部的培訓課堂。通過高質量的培訓,提高領導幹部對這一重大問題的認識,廣泛凝聚共識,改進實踐,助推企事業單位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取得新進展新成效。學院還結合各石油企業領導幹部培訓需求、熱點問題,開展包括集團公司建設世界一流示範企業的研究、阿米巴經營模式研究、石油石化企業數位化轉型研究、國際國內雙循環經濟格局與中國企業發展研究、新發展理念在國有企業的實踐探索研究、國有企業精神譜系等研究,形成一批高質量的課程,服務於企業改革發展需求。
明確方案,強化推進學院治理體系能力現代化建設。作為集團公司的黨校,堅持黨校姓黨根本原則,把黨的領導和學院治理有機統一,健全完善黨的建設體系和監督體系。學院藉助編制「十四五」規劃契機,圍繞建設央企一流黨校和世界一流企業大學的目標,塑名師、授名課、辦名班、建名校,開展發展戰略、發展定位研究。落實集團公司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戰略部署,制定系統工作方案,指導學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工作全面開展。學院推進位度、體系、流程的系統化建設,開展職能體制的改革完善研究,加大教師員工隊伍培訓,深化教師訓練營、教學論壇等工作,著力提升教師素質能力。學院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價值創造、共治共享理念,按照發展依靠教職員工、發展為了教職員工的思想,激發調動每名教職員工的積極性、活力和創造力,群策群力,共同參與到學院的發展治理之中,實現個人價值和學院價值共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