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布謠言也是犯罪?散布謠言觸犯什麼罪?

2021-01-04 趙偉律師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的規定,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規定了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和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對於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嚴重擾亂社會秩序,構成犯罪的,會被定罪處罰。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處罰。

法妞網友諮詢:

散布謠言有什麼罪?

趙偉律師解答:

散播謠言分很多種:

捏造並散布虛偽事實,損害他人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給他人造成重大損失或者嚴重情節(刑法221條.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

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是他人受到刑事追究(刑法243條.誣告陷害罪)。

侮辱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刑法264條)

投放虛假危險物質罪.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刑法291條)

趙偉律師補充:

需要把握以下幾點:一是,在主觀上是出於故意,是為了擾亂社會公共秩序而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等。如果行為人主觀上不是出於故意,則不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如對道聽途說信以為真從而傳播的,或者由於認識判斷上的失誤,出於責任心向有關部門報錯了險情、疫情、警情的,不能作為違反治安管理行為進行處罰。應當明確的是,無論行為人是否實現其擾亂公共秩序的目的,不影響對行為的認定。二是,在客觀方面表現為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行為。所謂「散布謠言」,是指散布沒有事實根據的謊言,迷惑不明真相的群眾,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

趙律師結語:「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是指編造火災、水災、地質災害以及其他危險情況、傳染病傳播的情況以及有違法犯罪行為發生,或者明知是虛假的險情、疫情、警情,而向有關部門報告的行為。

相關焦點

  • 散布疫情謠言是什麼違法行為?造謠疫情怎麼處罰?
    導讀:「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想必這句話大家都不會陌生,針對個別網民在網絡上發布不明真假的消息,甚至惡意編造疫情謠言,這些都是涉嫌違法犯罪的行為,大律師網小編建議大家通過地方政府等正規渠道發布的消息去了解疫情,做到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以免觸犯法律,下面,一起來了解,散布疫情謠言是什麼違法行為?造謠疫情怎麼處罰?疫情期間造謠怎麼舉報?
  • 編造散布網絡謠言 該當何罪?
    編造散布網絡謠言 該當何罪?散布謠言只是玩笑嗎?絕對不是!散布謠言 要擔責勿傳謠 勿信謠1散布謠言,你可能承擔行政責任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2散布謠言,你可能承擔民事責任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條人格權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權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 重慶:疫情防控典型案例⑧編造、散布謠言
    典型案例1、1月23日,王某某(女,35歲,沙坪垻區人)在朋友圈散布謠言稱「重慶沙坪垻、江北區、渝北區開始管制」。同日,劉某(男,26歲,銅梁區人)在微信群散布「江北盤溪、石馬河地區已被警方封鎖」謠言。經查,王某某、劉某均系道聽途說後,為博人眼球,編造、散布謠言,製造恐慌,二人分別被南岸、江北警方行政拘留。
  • 80後女子散布謠言為「雲聯惠」洗脫傳銷罪名被起訴
    關於謠言,大家並不陌生,總有那麼一些人,為了引起他人關注,博取眼球或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利用廣大網民的從眾、獵奇心理,散布虛假不實信息,製造緊張氣氛,消費大眾焦慮的行為,給社會秩序帶來嚴重危害,尤其是在網絡時代,謠言的危害會被成倍放大。
  • 普法| 散布這則謠言的新羅男子被處罰了
    謠言猛於虎謠言信息的傳播既加重了群眾的恐慌情緒又破壞社會的正常秩序所以,如果在微信上散布謠言後果可是很嚴重的近日,新羅一男子在未經核實的情況下,在社交平臺上轉發「月山小區有人拐賣兒童」的不實信息,造成了不良影響。
  • 散布疫情謠言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認定
    謠言發生後,需要及時闢謠、廣泛科普等方式來應對,一些主流媒體推出了實時闢謠平臺(如騰訊·較真查證平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實時闢謠」系統和丁香園「肺炎疫情實時動態」平臺),對廣泛傳播的謠言第一時間回應、判定並給出科學解釋。依法查處涉及疫情謠言的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也是及時闢謠強有力的表現形式。
  • 散布謠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呢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很多人以為網絡是非法之地,就雖已散不真實謠言。認為網絡上發謠言不會查到,那就是發布謠言者的無知。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散布謠言、傳播謠言應該承擔哪些法律責任?一、謠言的法律界定的什麼謠言,指的是沒有相應事實基礎,卻被捏造出來並通過一定手段推動傳播的言論。網絡謠言,是指通過網絡介質(例如郵箱、聊天軟體、社交網站、網絡論壇等)而傳播的沒有事實依據帶有攻擊性,目的性的話語。二、散布謠言需要承擔哪些責任對於網絡上散布謠言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主要分為三種責任:一是民事責任。
  • 江西撫州:散布謠言!南城這2名女子被處罰
    經查,吳某音對其散布謠言的違法行為供認不諱。民警對其進行嚴肅勸誡,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之規定,對其進行了行政處罰。吳某音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違法行為,並表示自己將認真反思、真誠悔過。
  • 【普法課堂】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尚不構成犯罪的,應如何處罰?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有新聞曾報導一些人在網絡上編造、散布謠言,人為製造恐慌。那麼,在疫情防控等特殊時期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等信息的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應如何處罰?請看本期推送的法信·疫情防治法律問答系列㉗。
  • 網絡散布謠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網絡散布謠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網絡謠言是指通過網絡介質(例如郵箱、聊天軟體、社交網站、網絡論壇等)而傳播的沒有事實依據帶有攻擊性、目的性的話語。網絡造謠、傳謠的犯罪成本很低,只需要守著電腦和手機敲一段話,再貼一張以假亂真的圖片即可,但為此付出的法律代價卻不輕。
  • 疫情防控期間 昆明警方嚴打散布謠言哄抬物價等違法犯罪行為
    雲南網訊(記者 趙崗)1月27日,記者從昆明市公安局獲悉,為了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維護全市社會治安持續穩定,依照相關法律、法規,昆明市公安機關在疫情防控期間將對拒絕接受強制隔離治療,散布謠言,謊報疫情,虛假宣傳,哄抬物價等違法犯罪行為依法嚴厲打擊。
  • 研究生翻牆瀏覽網站並在微信群散布謠言 被罰兩百
    原標題:西安警方:一研究生翻牆瀏覽網站並在微信群散布謠言,罰兩百  2018年9月11日
  • 隴西公安對散布謠言者「零容忍」!
    隴西公安對散布謠言者「零容忍」! POLICE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引發廣泛的社會關注,一大批醫療專家冒著生命危險馳援抗疫第一線,相關部門積極發布各種信息穩定社會情緒,全國人民群策群力,一切都在向好發展,但有些人為博取關注,散布謠言
  • 哄抬物價、散布謠言、隨意丟棄醫療廢物?重罰!
    疫情發布以來,有人為博取關注編造疫情謠言,有人道聽途說轉發不實信息,疫情面前,謠言更加可怕。對於謠言的編造傳播者,法律是如何規制的呢?造謠者需要承擔行政責任。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25條的規定,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 法律小貼士丨散布疫情謠言會受到怎樣的處罰?
    大家好,在疫情防控過程當中,有一些網民在未經核實的情況下,發布、轉發不實信息,甚至惡意編造傳播疫情謠言,造成不良社會影響。那麼,散布疫情謠言會受到怎樣的處罰呢?「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 又有4人散布疫情謠言被行拘!貴州警方提醒:編造疫情謠言或被判刑
    1月23日至1月28日,貴州公安機關已經查處10餘起散布疫情行為,依法對10餘人進行行政處罰。1月26日-1月28日,又有4人因為散布疫情謠言被警方行政拘留。貴州警方提醒:散布疫情謠言沒有造成嚴重後果予以行政處罰是輕微處罰,編造疫情謠言,嚴重擾亂社會秩序者,依法可被追究刑事責任甚至判刑。
  • 微信:對散布疫情謠言的帳號進行限期或永久封禁處理
    新京報快訊 據微信安全中心消息,1月25日,微信安全中心發布《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謠言專項治理的公告》。公告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正在全國各地持續傳播,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與此同時,各類「網傳」、「聽說」類謠言信息也不斷刺激著大家的恐慌情緒。
  • 【案例通報】警方依法打擊處理一名網上散布謠言人員
    【案例通報】警方依法打擊處理一名網上散布謠言人員 2020-09-04 1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甘肅初中生發帖涉散布謠言被拘 律師將作無罪辯護
    甘肅初中生發帖涉散布謠言被拘 律師將作無罪辯護 2013年09月21日 07:45 來源:北京青年報
  • 什麼樣的行為能被界定為「散布謠言」?如何把握對謠言的法律規制?
    但與此同時,不乏別有用心之人惡意散布謠言,製造恐慌,給疫情防控工作和公共秩序帶來極大幹擾。如何從多角度認識謠言現象?面對紛繁複雜的信息,如何正確地界定謠言,進而作出精準的司法幹預?「散布謠言」一詞在我國現行法律法規中多次出現。然而,什麼是謠言呢?新華詞典的解釋是:沒有事實根據的消息。何謂沒有事實根據?其判斷標準是什麼?具體的界定卻非常模糊。當「謠言」作為法律規範用語被普遍使用的時候,並沒有一個具體和明確的法律解釋。進一步地說,這些法律規範並沒有在反映謠言傳播規律的基礎上,構建起科學的規制體系,在嚴密性、嚴謹性以及過錯與力度的相當性等方面還顯得比較簡陋和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