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適應負載調整和動態功率控制實現模擬輸出的高效散熱設計

2020-11-21 電子產品世界

當今典型的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包含許多模擬和數字輸出,用來控制和監視工業及生產過程。模塊化被廣泛採用,並且在輸入和輸出(I/O)方面,它涵蓋了模擬I/O和數字I/O的基本功能。模擬輸出提出了一個特殊的挑戰(如圖1所示),因為需要在眾多不同負載條件下提供高精度的有源驅動設定值。有源驅動器級此時變得尤為重要;損耗應儘量小。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03/410712.htm

需要考慮的因素如下:

u   連接的負載

u   允許的最高環境溫度和內部模塊溫度

u   通道數和模塊尺寸

u   電氣隔離接口

u   精度

在過程自動化中,通常還需要在各個輸出通道之間建立電氣隔離。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要求,例如基於通道的診斷或對HART®信號的支持。魯棒性和容錯性也是必備條件。

由於半導體的發展和混合信號工藝的不斷改進,高集成密度的超小型電路成為可能。模擬輸出通道的功能能夠被完整地集成到IC中。因此,AD5758在5 mm × 5 mm封裝尺寸內集成了DAC和驅動器的基本功能,以及眾多其他模擬和邏輯功能,例如用於診斷的ADC、智能電源管理、基準電壓源、可防止反向和過壓的故障開關、數據校準寄存器以及SPI通信接口。

AD5758(圖2)涵蓋了用於自動化領域所有常見的輸出範圍:單極性0 V至10 V/0 mA至20 mA、雙極性±10 V/±20 mA以及所有子範圍(例如用於過程自動化的4 mA至20 mA)。每種設置都提供20%的超量程範圍。這些值的輸出採用16位解析度。

圖1.隔離式模擬輸出系統框圖。

功率損耗大幅降低

什麼性能使AD5758特別適合溫度和空間受限的應用?損耗主要發生在帶有DC-DC轉換器和輸出驅動器級的電源部分。這正是智能電源管理的用武之地。AD5758具有自適應負載調整或動態功率控制(DPC)功能。DPC在電流輸出模式下激活,並控制驅動特定負載所需的驅動器級上的電壓。根據工作條件,電流輸出的負載電壓(I × RLOAD)僅佔電源電壓的一小部分。電源電壓差必須事先以功率損耗的形式通過串聯電晶體加以耗散。DPC現在將驅動器電壓調節到比實際所需的負載電壓(為輸出電晶體保留裕量)高几伏特,從而將損耗降至最低。只有利用開關穩壓器才能以這種方式進行電壓的有效調節,而該器件已經集成在AD5758中,並可根據負載進行自動控制。即使在開關穩壓器和上遊電源中出現額外的損耗,總體功率損耗的降低仍然非常明顯,尤其對於小負載電阻更是如此(見表1)。這首先使小尺寸設計成為可能,而且電路板也能保持良好的散熱

圖2.AD5758的功能框圖。

表1.輸出電流I = 20 mA且固定電源電壓為24 V時的理論損耗(不考慮DC-DC的內部功耗和效率)

RLOAD
0 Ω
50 Ω
1 kΩ
VLOAD (V)
0
1
20
未採用DPC時的損耗(mW)
48046080
採用DPC時的損耗(mW)
1008050
減少(mW)
38038030

降額設定嚴格的限制

降額定義為在規定邊界條件下的性能降低,類似於功率半導體中的安全工作區(SOA)。由於前面提到的功率損耗和相關的冷卻問題,未採用DPC的輸出模塊受到更嚴格的熱限制。如今,信用卡大小的模塊上具有兩個或四個通道很常見。通常模塊的額定環境溫度最高為60°C。但是,在這些環境條件下,並非所有四個通道都可以驅動非常小的負載,因為在未採用DPC的四個通道中,模塊中的功率損耗會達到3 W,產生的熱量會使元件快速達到其極限值。通過熱降額(圖3),模塊製造商在較高的環境溫度下僅能使用四個可用通道中的一個或兩個,從而大大降低了可用性和通道成本性能。

由於AD5758具有自適應調節功能,其功率損耗僅在很低程度上取決於負載電阻,對於0 kΩ至1 kΩ的負載,其功率損耗始終保持在250 mW以下(表2)。因此,根據輸出模塊的設計,將能實現八個隔離通道,其總體功率損耗<2 W。5 mm × 5 mm LFCSP封裝的結至環境熱阻ΘJA為46 K/W,在200 mW的功率損耗下溫升小於10°C。AD5758的額定環境溫度可高達115°C。這為多通道模塊提供了很大的裕量,無需降額。

表2.I = 20 mA和電源 = 24 V時DPC工作模式下的功率測量值

RLOAD

RLOAD

0 Ω

0 Ω

250 Ω

250 Ω

750 Ω

750 Ω

1 kΩ

1 kΩ

Load Voltage(V)

負載電壓(V)

0

0

5

5

15

15

20

20

PTOTAL(mW)

PTOTAL(mW)

222

222

296

296

509

509

609

609

PLOAD(mW)

PLOAD(mW)

0

0

100

100

300

300

400

400

Power Loss(mW)

功率損耗(mW)

222

222

196

196

209

209

209

209

功率損耗值還包括使用ADP1031進行電源和數據隔離而產生的功耗。

圖3.典型的降額曲線。

電源優化

電源電壓具有不同的要求:

u   邏輯電壓:除了(工作模式取決於單極性或雙極性)驅動器電源之外,AD5758輸出IC還需要一個3.3 V的邏輯電壓為內部模塊供電。這可以利用片內LDO穩壓器產生;但是,為了提高效率並降低功率損耗,建議使用開關穩壓器。

u   隔離式驅動器電源:出於安全考慮,PLC總線與I/O模塊之間始終保持電氣隔離。圖1採用不同顏色顯示了這種隔離,其中包括邏輯(總線)端、電源和現場端輸出的三種不同電位。

因為通常在電路板上也會對這三個部分進行空間分隔,即輸出端朝向正面連接器端子設置,而背板總線(顧名思義)位於背面,所以將隔離、電源和輸出驅動器集成到單晶片中並不明智。

電源管理單元ADP1031(圖4)執行所有功能,並與AD5758搭配工作,能夠在更小的空間需求和功率損耗下實現隔離式輸出模塊的開發(圖5)。

圖4.電源管理單元ADP1031。

ADP1031在9 mm × 7 mm封裝尺寸內集成了四個模塊:

u   反激式轉換器,用於產生正隔離電源電壓VPOS。

u   反相器,用於產生雙極性輸出所需的負電源VNEG。

u   降壓型轉換器,用於為AD5758的邏輯電路提供VLOG。

u   具有額外GPIO的隔離SPI數據接口。

反激式轉換器的優勢是效率高;僅需一個小尺寸的1:1變壓器。反激式轉換器在第一級可產生高達28 V的隔離驅動器電壓。由此生成反相器和降壓型轉換器,它們共用相同的地電位。

在電源管理單元的設計過程中,ADI公司特別加強了電磁兼容性(EMC)和魯棒性。例如,輸出電壓相移,且反激式控制器的壓擺率可調。同時還為所有三個電壓添加了軟啟動、過壓保護和電流限制功能,以實現良好的測量。

隔離式SPI接口基於成熟的iCoupler®技術,可傳輸工作所需的所有控制信號。因此實現了高速數據路徑(四個通道)和較低速率的GPIO控制路徑(三個復用通道)之間的區分。潛在的應用是通過共同的控制信號同步激活多通道模塊或多個模塊中的輸出,回讀錯誤標誌或觸發安全關斷。

圖5.採用ADP1031和AD5758實現完整的4通道模擬輸出。

系統優勢

AD5758和ADP1031的組合提供隔離式模擬輸出的完整功能,僅需兩個晶片。尺寸約為13 mm × 25 mm,通道空間要求更小,僅為目前解決方案的一半。

除了節省空間以外,關鍵功能的集成還使布局更簡潔、電位便於分離並且硬體成本顯著降低。ADI公司的8通道演示設計僅使用一塊六層板,尺寸為77 mm × 86 mm(圖6)。

優勢總結:

u   通過功率損耗優化,使模塊更小且每個模塊具有更多通道

u   無需降額,允許更高的環境溫度

u   減少硬體工作量,從而降低了成本

u   輕鬆實現多通道模塊的可擴展性

u   可靠的設計和更多診斷功能


圖6.隔離式8通道AO模塊。

作者簡介

Jürgen Schemel現任ADI公司現場應用工程師,為自動化、工業4.0和狀態監控應用領域的工業戰略客戶提供支持。他於1996年獲得奧芬堡應用科學大學碩士學位。他最初就職於西門子,從事工業應用的通信技術系統設計。

相關焦點

  • 用於數字IC電源的雙通道線性穩壓器可實現即時輸出調整和動態裕量...
    從LDO穩壓器的角度看,開關穩壓器通常用於在其到達線性穩壓器之前對輸入功率進行預調節。理想情況下,開關穩壓器的輸出應正好有適當的裕量(高於LDO穩壓器的壓差),使LDO穩壓器能夠在最有效的區域內運行,並優化瞬態響應。為了保持LDO穩壓器的適當輸入電壓,必須根據LDO穩壓器的輸出調整開關穩壓器的輸出。同樣,這最好在不需要進行昂貴的硬體修改的情況下實現。
  • 新型數字反激控制晶片輕鬆實現高效高功率密度USB PD快充設計
    USB-PD 這個時候得到大範圍設備支持,得益於它兼容了其他的快充標準,使得在為數碼電子設備充電時不需要必須使用廠家專用充電器材才能為設備實現快速充電,給大家帶來更多的便捷。  大家習慣了小型輕便的充電器,如何在不增加充電器體積的情況下提升更大的功率輸出,並且支持短時間的峰值輸出?這意味著需要更高的頻率設計,從而縮小磁性元件和其它被動器件的尺寸,以及採用支持高效率設計的功率器件。
  • 直流微電網負載均流控制的新策略
    光伏、風電及燃料電池等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 Energy Resource, DER)能量輸出具有隨機性、不連續性,通過組成交流微電網、直流微電網或混合微電網的形式再實現併網,可減緩對主網運行穩定的影響。直流微電網以直流配電方式為主要電能傳輸分配方式,憑藉其高可靠性、高效能和易擴展的特點,在新能源電力網絡、航天系統及商業樓宇等獨立供電系統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戶縣電阻負載廠家大功率假負載
    ALB-DR系列單相交流負載箱(中頻交流負載)採用統一分段式功率投入,能耗式工作模式,強制風冷式散熱,大大保證了恆功率放電的可靠性;內部散熱元件採用乾式電阻,強制風冷式散熱。用新功耗元件自主智慧財產權生產,具有功率密度高,無紅熱現象,過熱自動保護功能,在風機不轉的情況下,也不會發生過熱、燒損的情況,安全壽命長;整機採用模塊化設計,操作簡單,維護方便;可根據客戶要求測試電壓、電流等參數,為大功率交流電源設備提供了科學的檢測手段。單相交流負載箱(中頻交流負載)功能介紹: 1、新裝UPS設備的工程驗收時,檢測UPS設備輸出功率及蓄電池能否達到設計要求。
  • 採用AVR單片機ATMEGA8實現通用外置功率調控裝置的應用設計
    延時長短由外部按鍵輸入設定,不同的延時使可控矽在不同的角度導通,實現不同的功率輸出,由於延時變量可以達到很高的精度,從而實現了功率的精細調控。過零檢測模塊可控矽功率控制電路採用大功率的雙向可控矽對220V交流市電進行控制,其工作狀態相當於一個無觸點的的高效開關。
  • 實現應急電源中逆變器輸出交流電壓適時調節的設計
    模擬控制技術雖然已經非常成熟,但存在很多缺點如:控制電路的元器件多,電路複雜,體積較大,靈活性不夠等。本文設計了一種全數位化的三相PWM逆變電源,利用專用SPWM波形發生器與單片機連接產生逆變驅動信號SPWM波,設計中選用了單片機C8051F020控制和MITEL公司的SA4828晶片作為波形發生器。 逆變電路的結構與工作原理 圖1是逆變電路的構成。
  • 資深工程師談電晶體使用心得(一):用電晶體來實現功率負載的控制
    由於本人所從事行業的限制,基本沒有機會像《電晶體電路設計》書中那樣深入的使用電晶體來搭建電路,而更多的是使用電晶體來實現功率負載的控制,還有配合運放或者其它集成電路來實現一些常見的功能,如擴流、恆流、穩壓等。本文也就正是基於這方面,和大家分享一下電晶體的使用心得,希望能對初學者有一定的幫助,老司機可以直接忽略在下的班門弄斧了。
  • ADDZEST ASP8100BT音頻處理器 大功率輸出動態佳音品絕
    ASP8100BT,數字8代表支持8聲道處理,後面的數字100代表是每聲道100W的功率輸出,最後的BT就是對應支持高清藍牙傳輸。深色調的壓鑄拉絲啞光黑鋁架,正中央面板沿用日本ADDZEST這個系列的鏡面設計產品標識,印有產品信號輸入應用方式以供使用者參考。整臺處理器採用單側面板設計,兩側做了鏤空處理通風導流,後側則是大型的階梯式散熱片,足見產品大功率大電流輸出設計,做足充分的散熱設計工作。
  • DC/ DC變換器自適應模糊邏輯控制器設計
    ) 等策略來改善DC/ DC 變換器的動態特性產生了興趣。模糊控制器的控制不依賴於被控模型的精確程度, 而是依賴於模糊控制規則的有效性。因此模糊控制器十分適用於對DC/ DC 變換器的控制。很多文獻已經探討過模糊控制在電力電子電路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但是模糊邏輯控制器設計在選擇最優隸屬函數和模糊規則庫方面還存在一定困難。筆者針對降壓、升壓和降壓- 升壓變換器, 設計了DC/ DC 變換器自適應模糊邏輯控制器( AFLC ) 。
  • 磁耦合諧振式無線電能傳輸的關鍵控制技術
    有學者設計了一種相控電感電路,通過觸發延遲角的調節可以實現動態實時調諧控制。有學者提出一種利用小型步進電機分別控制安裝在發射端和接收端的可調電感進行調諧控制的方法。通過設計調諧電路和優化算法進行諧振參數匹配,並搭建實驗平臺驗證設計的可行性。
  • 如何設計高精度電池模擬器
    採用全數字控制,控制精度高、響應速度快、輸出調節範圍廣。具有動力電池模擬、精密供饋電雙重功能,廣泛適用於電池組充放電測試、充電樁測試,電動汽車電機、傳動系統、動力總成測試等領域。   系統採用AC-DC、DC-DC雙向變換兩級架構,能有效的平穩母線電壓在突加突卸負載時的波動,從而提高整機輸出的動態響應時間。
  • 直接耦合式寬頻帶功率放大器設計
    O 引言  直接耦合式寬頻帶功率放大器是模擬電路中的一個綜合性設計課題,它涉及信號耦合方式、電壓放大、功率放大、阻抗匹配、負反饋、頻率響應等重要概念和技術。掌握這一課題的設計與調試方法,對全面掌握模擬電路理論與測試技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另外,從應用的角度看,直接耦合式寬頻帶低頻功率放大器在IC設計中具有較現實的工程意義。
  • 基於預測控制的自適應PID控制器設計與仿真
    預測控制的方法有很多種,例如:動態矩陣控制(DMC)、擴展的預測自適應控制(EPSAC)、模型算法控制(MAC)、預測函數控制(PFC)、二次動態矩陣控制(QDMC)、序貫開環最優控制(S0L0),以及廣義預測控制(GPC)等,統稱為模型預測控制(modelDredictive Control,MPC)。
  • 基於參數自整定模糊控制技術實現電機軟啟動控制系統的設計
    ,但是直接全壓啟動時電流很大(6-8倍),傳統的方法採用如Y-△轉換、自耦變壓器及定子迴路串電抗等降壓啟動方法來減小啟動電流,啟動設備的啟動參數一般無法調整,使其負載的適應性較差。 為此我們採用參數自整定模糊控制技術,在運行過程中根據實際偏差和偏差變化率的大小,控制器選取不同的Ka、Kb、Kc以滿足動、靜態性能的不同要求。而且,基於量化、比例因子自調整方法,由於算法簡單高效,控制效果較好,很適合電動機軟啟動這類對控制的實時性要求較高的系統。 如圖3所示,考慮系統控制情況,選電流偏差e、偏差變化率ec為輸入變量、晶閘管觸發角的變化值a為輸出量。
  • 自適應控制的優缺點_自適應控制存在的問題及發展
    MRAC技術在自動機上應用也很活躍,   目前基於神經網絡的自校正控制器的設計迅速發展,並顯示出其在高度非線性和嚴重不確定系統控制方面的巨大潛力。目前自校正控制應用要比 MRAC多得多,除造紙、化工、二氧化鈦窯、水泥工業、礦石粉碎、單晶爐圓筒鍋爐等外,在超級遊輪自動駕駛和船舶自動駕駛克服隨機幹擾,如風、浪、潮流、速度、負載及水深等方面效果也很好。
  • 利用完全可編程平臺實現高效的馬達控制
    環保一直是備受關注的話題,為了實現低碳生活,發達國家的政府以稅費的方式來降低碳排放和能源使用。超過半數的電力用於驅動電動機,因此設計人員不是應該而是必須採用更加高效的電機控制與設計。 本文將介紹綜合運用磁場定向控制(FOC)算法和脈衝頻率調製(PFM)嚴密地控制電機,實現高精度與高效率。
  • 「重大」研究成果:一種強力而高效的無線功率傳輸系統
    因此,這種無線充電的方法僅限於固定功率傳輸應用,這意味著接收功率的設備需要與提供功率的電源保持特定距離,才能使功率傳輸成功。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開發了一種新技術,無論設備與電源之間的距離如何,它都可以實現更高效的無線電力傳輸,從而克服了目前電子設備無線充電的局限性。該重大研究成果論文發表在最近的《自然電子學》上。
  • 適用於帶HART的PLC/DCS系統的完全隔離的4通道模擬輸出電路
    片內動態功率控制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封裝在電流輸出模式下的功耗,對於使用多個電路的高通道數和高密度應用,可以幫助緩和熱管理方面的問題。地址選擇邏輯支持最多堆疊4個電路,在單個節點上提供最多16個通道,讓4個輸出的電源之間保持隔離。板載電子可擦除可編程只讀存儲器(EEPROM)可以存儲校準和標識數據。
  • 實現ADAS不僅要高速響應還要高效率
    新產品包括輸出電壓3.3V、5.0V及可調型系列產品,可支持廣泛的電路類型。其應用包括:ADAS的傳感器、攝像頭和雷達;汽車信息娛樂系統、儀錶盤和BCM(車身控制模塊)等;以及汽車中要求小型、高效和高可靠性的應用。   首先,有助於進一步降低功耗:為了確保高速響應性能,採用以往技術的電源IC需要較大的驅動電流,輕負載時很難兼顧高速響應和高效率。
  • 超高頻RFID讀寫器如何達到最佳的功率
    針對此問題,參考文獻[3]在分析前後兩次讀取標籤數量差值的基礎上,採用模糊控制算法來動態改變讀寫器的發射功率,但該方法只適用於連續、大批量標籤讀取業務,無法滿足間歇性小批量讀取系統的應用需求;參考文獻[4]設計並實現了一種基於STM32和RMU900+的物聯網工程讀寫器,可以在聯網模式下批量調節讀寫器的發射功率,大幅提高系統部署效率及使用過程中的靈活性,但該讀寫器未能引入自適應的控制策略,需要人工值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