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1938年日軍中國駐屯憲兵隊《郵政檢閱周報》的一頁,文件中的一份信件摘抄記錄了日軍在南京的禽獸行為。
89件侵華日軍遺留檔案日前由吉林省檔案館發掘整理後公布。該館研究館員趙玉潔向記者介紹了其中反映日軍南京大屠殺相關史實的檔案情況。
趙玉潔說,吉林省檔案館公布的6件與南京大屠殺史實相關的檔案,其中5件是日軍遺留的原始檔案,1件是刊登在日本報紙上的新聞報導,屬刊行文獻。
第一件
一九三八年二月十九日侵華日軍華中派遣憲兵隊司令官大木繁《關於南京憲兵隊轄區治安恢復狀況的調查報告(通牒)》。
報告記載的是二月一日至十日南京及周邊地區的「治安」恢復情況。分為一般概況、警備保安機關的配置情況、自治委員會活動情況、難民返回情況、居民生活狀況、文化設施恢復情況、民心歸向情況、抗日團體(個人)及中國方面殘兵情況、民心不安現象、影響民心的主要事項、軍隊「慰安設施」情況以及妨礙治安恢復的因素及其對策意見、其他主要參考事項等13個方面。
其中第四項「難民返回情況」,反映出日軍攻佔南京前南京市(不含下關)有100萬人口的史實;報告第九項「民心不安現象」顯示,「駐屯各地的日軍官兵,軍紀風紀渙散、進行各種犯罪活動,給居民帶來不安」。報告第十項進一步反映出搶劫、強姦、放火是造成民心不安的問題所在。第十一項「各地慰安設施情況」記載,日軍在南京、下關、句容、鎮江、金壇、常州、丹陽、蕪湖等地全面設置慰安所,其中南京市慰安婦與日軍兵員的比例數是1:178,下關高達1:200,鎮江十日內利用慰安所的日軍官兵達5734人。
解讀:趙玉潔說,這些檔案可以證實:1、南京市在大屠殺前,人口是100萬。這個數字對澄清日本部分右翼人士堅持南京戰前人口20萬的說法,是一個有力的證據。2、日軍在南京及周邊地區,如此大規模設置和利用慰安所淫虐婦女,是日本軍隊有組織的性暴力行為,舊日本軍的反人道罪行無從抵賴。
第二件
一九三八年二月二十八日侵華日軍華中派遣憲兵隊司令官大木繁《關於南京憲兵隊轄區治安恢復狀況的調查報告(通牒)》。
報告記載了二月十一日至二十日十日間南京及周邊各市縣的所謂「治安」恢復情況。報告項目、內容的設置與前件檔案基本一致,但較前旬在數字上有所變化。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在這份報告的第七、八、九項中寫明「各地受害嚴重,城外牛豬全無,無法耕作」;「城內無工可作,物資缺乏,生活貧困」;「居民對日本軍人的恐懼心仍未去除」,但緊接著在第十項竟又寫道:「在2月11日日本紀元節這天,蕪湖中央治安維持會組織約四千名老幼男女燃放煙花爆竹,在市街上舉行日中親善宣傳活動。」
解讀:這些檔案證明,日本軍隊一邊在南京及周邊地區大肆屠殺、搶劫、強姦、縱火,一邊指導漢奸組成所謂「治安維持會」,迫使中國平民在滿目瘡痍的廢墟上強顏歡笑,宣傳「日中親善」,其欺世盜名的兩面派嘴臉據此昭然若揭。
第三件
一九三八年二月十九日侵華日軍華中派遣憲兵隊司令官大木繁《關於上海憲兵隊轄區治安恢復情況的調查報告(通牒)》。
檔案記錄了一九三八年二月一日至十日以上海為中心的江南地區「治安恢復」情況,報告的項目設置與南京憲兵隊轄區的兩份報告基本一致。
第四件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大阪每日新聞》本社特派記者光本,在大阪每日新聞奈良版上報導了侵入南京的日軍三日內打死8.5萬人的戰況。
他詳細描述,經日軍助川部隊和海軍「掃蕩」後,從下關碼頭最近的一條街到揚子江下遊屍體綿延二三裡遠。
光本還寫道,日軍某部部隊長「在國民政府三樓大廳,率眾三呼萬歲,舉杯致辭稱,我們佔領了一國之都,並趕走了它的政府,掌握了這裡的政權,這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在報導的結尾部分,光本寫道,「城外的掃蕩仍在繼續,看來他們將在廢墟南京城內迎接新年的到來了」。
解讀:這些記錄,赤裸裸地暴露出日軍將中華六朝古都南京夷為廢墟,並以佔據別國首都為榮的強盜行徑。這份由日本戰地記者隨軍採寫的戰況實錄,是日軍在南京實施大屠殺罪行的直接佐證。
第五件
日軍中國駐屯憲兵隊《郵政檢閱周報》。
這是一份形成於一九三八年一月二十九日,經日軍中國駐屯憲兵隊檢查後被認定有違禁內容,有損日軍形象的信件摘抄。寫信人賴某(收信人的兄長)從英國倫敦寫信給湖南省寧鄉縣城側石橋賴文麟。信件寫道:「據昨日報載,日本兵在南京強姦婦女數萬人,甚至連十二歲的少女也被強姦,強姦後被慘殺者不可計數,實在是慘無人道。」
第六件
日軍中國駐屯憲兵隊《郵政檢閱周報》。
這件檔案形成於一九三八年一月一日,德國勞特爾斯泰因(地名音譯,現德國巴符州),是一個署名為智的人寫給天津英租界牛津大道二十七號袁某的信件摘抄。這一信件也是因為內容被日軍中國駐屯憲兵隊認定為違禁,而被摘抄收錄到《郵政檢閱周報》中。信件提到日軍在南京的禽獸行為令人髮指,連尼姑在內,年滿14歲的女子全部被他們的獸慾所害。檔案註明這些信息是根據英國牧師從南京發出的信件刊登在英國報紙上的,「牧師出於人道考慮,多次勸告日軍司令官都無濟於事。」
解讀:以上兩份日軍《郵政檢閱周報》所摘抄的被認定為「違禁」信件,分別寄自英國和德國,說明日軍華中方面軍縱容軍隊在南京大規模強姦婦女,連幼女、尼姑都不放過的殘暴行徑,在當時也激起了國際社會的共同譴責。可以說,其反人道罪行,有違天理,人神共憤!
日軍原始檔案存世稀少
6件檔案彌足珍貴
由於日本在戰敗時下令銷毀反映戰爭罪行的檔案,作為南京大屠殺直接證據的日軍自身形成的原始檔案存世稀少。因此,吉林省檔案館目前整理髮掘出的這些與南京大屠殺史實相關的日軍遺留檔案彌足珍貴。
趙玉潔說,吉林省檔案館此次公布的上述6件反映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相關史實的檔案,全部出自日軍侵華戰爭期間自身形成的真實報告,對揭露和佐證日軍在南京進行屠殺、搶劫、強姦、放火,在南京、上海及其周邊所有佔領區設置慰安所、強徵慰安婦等反人類罪行,具有極高的史證價值,是無可辯駁的鐵證。
侵華日軍其他暴行
「慰安婦」行為禍及東南亞國家
吉林省檔案館公開的日軍侵華檔案顯示,除了中國、韓國、朝鮮外,東南亞一些國家也成為日本「慰安婦」行為的受害者。
據介紹,反映日軍強徵「慰安婦」的檔案共計25件,其中2件是《南京憲兵隊轄區治安恢復狀況的調查報告(通牒)》,2件是偽滿中央銀行電話記錄,另外21件是各地憲兵隊上報的記載日軍強徵、蹂躪、奴役「慰安婦」行為的《通信檢閱月報》《軍人犯罪調查表》等。
根據日軍華中派遣憲兵隊《南京憲兵隊轄區治安恢復狀況的調查報告(通牒)》,蕪湖「慰安婦」人數一旬內增加84人,在109名「慰安婦」中,中國「慰安婦」25人、朝鮮「慰安婦」36人。
「檔案顯示出有日軍的地方就有慰安所,根據已發掘的檔案,在東北地區至少二三十個縣市設有慰安所。在爪哇地區發現日軍慰安所,有力證明了『慰安婦』行為已經禍及東南亞國家。」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主任蘇智良說。
殺害楊靖宇、趙尚志等抗日英雄
在吉林省檔案館最新發掘的檔案中,有4件涉及東北抗日聯軍,記載了楊靖宇、趙尚志、魏拯民等抗日英雄被日軍殺害的情況,以及日軍在東北境內出動軍警對抗聯將士進行鎮壓、圍剿,以及抗日部隊動向等情況。這些反映鎮壓東北抗日聯軍的記載分布在《思想對策月報》、《鐵路沿線治安周報》、《特周報》等檔案中。
在一份關東憲兵隊《思想對策月報》檔案中,記載了通化省曹亞範、韓仁和等率領的抗日部隊活動地點、人數,濛江縣(今吉林省靖宇縣)日軍與抗日聯軍交戰情況,其中特別提到殺害了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指揮楊靖宇。
在另一份關東憲兵隊司令部關於《內地朝鮮民族形勢調查報告》的檔案中,記載了魏拯民犧牲地。檔案顯示,抗聯第一路軍副總指揮魏拯民率領11名抗聯戰士,在吉林省樺甸縣第七區夾皮溝北部附近兩處山寨潛伏時,遭到日軍長島憲兵工作隊突然襲擊,經過一個半小時交戰,魏拯民及7名戰士英勇就義。
根據佳木斯憲兵隊1942年2月5日的《特周報(第五號)》檔案記載,日軍發現被害人身上佩有趙尚志、王永孝的印章,屍體存放在興山鎮警察署。日本憲兵隊推測,趙尚志與日偽警察交戰時被殺害。
日本曾向東北進行多次移民侵略
吉林省檔案館新發掘的一批檔案資料顯示,日本侵略者曾大規模向中國東北進行移民侵略活動,並在移民過程中掠奪土地和各類資源,欺壓中國東北地區百姓,企圖達到永久統治中國東北的目的。
一份形成於昭和十八年(1943年)六月的雞寧憲兵隊《思想對策月報(五月)》,記載了日本侵略者對勃利縣農民土地的強硬「收買」:不僅僱農、佃農、自耕農的土地被侵佔,就連有些有百餘垧土地的大地主也未能倖免,一夜間一無所有。
在日本侵略者殘暴統治下,勃利縣農民的遭遇只是當時中國東北百姓生活的縮影。從1905年到1945年的四十年間,日本在軍事侵略中國的同時,還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向中國東北地區移民,強行佔用中國農民土地和私有財產的行為屢屢發生。
此次公布的10件反映日本移民侵略的檔案資料,涵蓋了日本移民奪佔東北農民土地、欺壓東北農民等方面內容,通過文字、圖表等揭示了日本曾向中國東北多次進行大規模殖民侵略的罪惡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