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看下面一段話:
外語耗竭了我們多少中國青年學生寶貴的時光,這20年來,我們過度的誇大了外語在中國孩子成長教育當中的分量。實際上是我們民族,極其不自信的顯著表現。
最近,鄭強教授關於英語的演講又火了。火到了什麼程度呢?火到了有人說鄭強教授希望把英語踢出高考。然而回看了鄭強教授的演講,鄭強教授反對的是過度外語,而不是要將英語踢出高考。但不管怎麼樣,有關英語在高考中的地位問題,再一次引發了全民大討論。
其實關於學習英語的討論,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其中還不乏一些名人參與其中。比如網紅大V花千芳提出了「學英語無用論」的觀點,就遭到了王思聰的強烈反對。至於英語是否應該退出高考,新東方英語創始人俞敏洪明確表示:英語如果被「踢出」高考,受害最大的是窮人家的孩子,因為這些孩子需要花更多的錢去上培訓班。當然對於俞敏洪的觀點,很多人是不買帳的。因為俞敏洪本身就是靠著英語培訓,成為了中國最富有的老師之一。如果把英語「踢出」了高考,他的財富就會大幅縮水了。
在英語的學習上,不管是我們的家長還是學生,都有被支配過的恐懼。所以在鄭強教授關於英語的演講火了後,就有不少人支持將英語踢出高考。然而真把英語踢出了高考,會發生什麼呢?
不管是把英語踢出高考,還是像一些網友說的那樣將英語改為選修,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學習英語的人將會大幅減少。在我們的平時生活中,絕大多數人都是用不到英語的。所以即使學習英語的人少了,似乎也不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影響。然而在一些高端領域,就會造成很深遠的影響。
現在我們覺得英語不重要了,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前人在栽樹。儘管英語在被列為高考的考試科目後,折磨了一代又一代人。但誰也無法否認,它造就了很多語言人才。這些人才學成後又做了什麼呢?為我們的大學翻譯出了最前沿的教材,為我們的各項科研領域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同時在英語商業化以後,即使不會英語的人,也能通過各種各樣的翻譯軟體,實現語言的互通。
過去是有人在栽樹,可是將英語踢出高考或者改為選修以後呢?現在可能還看不出來有什麼問題,但十年、二十年以後就會顯現出來。我們的優質高等教育資源還十分稀缺,不管是將英語踢出高考,還是改為選修,為了能夠在高考中取得高分,還會有人學英語嗎?高考是「逐利」的,當一些科目不再重要的時候,自然就不會有人或者很少有人去選擇,更何況學好英語還不那麼容易。
當然這裡也許有人會說,英語不重要了,我們能在其它科目上得到發展。但是現在的世界早已是互通的世界,不可能閉門造車的。或許也有人說,漢語在其它國家並沒有列為必修的科目,其它國家不是也很了解我們嗎?在一定程度上是這樣,但這裡想說的是,我們的高考在當下還過於看重分數,磨滅了很多學生的創造性。為了能在高考中取得高分,真沒多少人會主動去學習英語。
把英語踢出高考並不可取,但是降低英語在高考中的比重是可取的。英語的學習,我們很多人在生活中都用不到,同時在學習英語的這條路上,家長們也是耗費不少。降低英語的比重,不要過度的誇大英語的重要性,給學生們實實在在的減負,自然就能解決英語帶給我們的各種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