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新深度融合 打造創意產業融合發展新高地

2020-08-22 涪成會

2020年7月28日下午,四川省高科技產業化協會高級專家工作站常務副站長兼秘書長、綿陽好樂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好樂網)董事長楊純,國禮藝術家、綿陽市非遺燈扎藝術傳承人、原梓潼縣川劇團舞美編導楊世昌,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曲藝家協會會員、巴蜀喜劇藝術家協會副主席、綿陽市戲劇曲藝雜技家協會副主席(曲藝雜技板塊主席)冷波,原某部隊研究室行政主管、花之韻公益藝術團(籌)團長鄧玲,在綿陽匯金之星酒店召開會議,共同商議,組建「綿陽好樂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簡稱:好樂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並達成合作共識,確定管理成員,主任:楊純,副主任:冷波、鄧玲,編導總監:楊世昌。

從左至右:鄧玲 冷波 楊純 楊世昌

隨著人們的藝術素養及生活品位不斷提高,對文化和藝術的需要將日益成為人們生活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藝術是一種沒有國界、富有特殊魅力的語言形式,將為人們的生活和社交活動帶來更豐富、更具感染力的交流空間。

組建好樂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將傳承和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優秀學者、藝術家和文化藝術愛好者們搭建相互交流、溝通、演練和展示的平臺,對文化藝術交流論壇活動組織、舞美設計、展覽策劃、宣傳、營銷及諮詢服務承辦,組織文藝演岀活動,武術體育鍛練,以交響樂、民族音樂、流行音樂、歌舞、魔術、雜技、民風民俗、種類齊全、風格各異的表演,力爭打造成為「立足綿陽、輻射四川、影響全國」的藝術陣地,讓廣大群眾可近距離欣賞傳統文化、品鑑高雅藝術,將會為人們提供各種類型、多種檔次的服務。

好樂網是提供多供貨商、多店鋪入駐,實現平臺自營及第三方商家入駐等多種模式,為生產商、品牌商、批零商、消費商、地面實體店解決採產供銷存配一體化問題,引流並鎖定終端客戶,解決電商推廣難題,是企業進駐大型電商的最佳選擇。好樂網採用最新科技成果+產業循環大系統,以F2B2B2C+O2O+債行的延鏈閉環模型運營,全面支持PC、H5、微信、APP等終端設備,提供一站服務,直接掃碼支付,方便快捷。

相關焦點

  • 文化創新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 創意產業發展春風得意
    從杯子、筆記本、帆布袋等生活小物件由傳統樣式轉向創新設計,到遊戲動漫、影視音樂等網絡視聽產業的迅猛發展;從出版業、博物館、非遺技藝在跨界融合中擁抱新領域,到利用「文化+科技」的融合打造城市數字文創IP……近年來,各具特色的文化創意產品在全國遍地開花,不斷拓展著文創產業的發展空間。
  • 龍華區打造深圳文化創意產業新高地
    本屆文博會,龍華區分會場數量位列全市第三,分會場和配套文化活動數量佔全市六分之一,總計推出上百場文化盛宴。通過一系列創新的發展理念、獨特的文化品牌、強勁的產業實力、豐富的惠民活動,龍華區正奮力打造深圳文化創意產業新高地。
  • 【聚焦】花都將打造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新高地!
    花都數字文化創意園意向進駐企業戰略合作籤約花都成為數字文化產業主力軍廣州市花都區委常委、宣傳部長鄒璇作花都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推介,從優勢、政策、舉措三個方面具體展現了花都全力打造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新高地的決心和實力
  • 麗水「文化+」的融合創新之道
    隨著網際網路數位技術的快速發展,文化產業跨界融合的趨勢逐漸向縱深發展,傳統的文化內容生產、傳播和消費模式也在發生深刻變革。  文化創意所至,碰撞出閃亮火花,也引發無限探索。近年來,麗水積極推進文化與網際網路、大數據、科技、旅遊、生態等領域的深度融合發展,文化科技、文化服務、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創新主體、創新模式不斷湧現,文化產業的附加值和競爭力得以全面提升。  新成果、新創意、新技術、新業態……如今在麗水,文化創新融合正被不斷推向新高度。
  • 朝陽區認定文化事業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
    原標題:朝陽區認定首批文化事業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區 文化事業產業貫通發展 園區治理與城市更新有機融合  文創園不僅專注於發展產業,還深度融入城市,滿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近年來,朝陽區不斷推動文化事業產業融合發展。
  • 文化科技融合發展的八大模式及典型案例
    為總結、分析科技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先進模式,我們對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成都5個典型城市進行了調研,同時結合國內外科技促進創意產業發展的相關資料,梳理出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的主要模式,共分為兩大類型、八大模式。
  • 科技創新賦能文化新業態 國家文創實驗區持續推動「文化+科技」融合發展
    近年來,國家文創實驗區緊抓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機遇,深入實施「文化+」戰略,促進5G、人工智慧、大數據等高新技術在文化領域的創新應用,積極構建以文化傳媒、數字內容、電競遊戲等為支撐的高端產業體系。率先出臺實施「政策50條」,涵蓋品牌提升、文化科技、精品園區等十五個方面,不斷激發文化企業的創新創造活力;出臺全市首個《文化創意企業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指南》,藉助科技手段、資本力量、貿易路徑,突破純文化業態發展的天花板,激發產業內生動力,促進新舊動能轉換,構建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 江蘇鎮江三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創新發展啟示錄
    在文化創意版塊,充分發揮文化創意功能、產業集聚效應,孵化一批園區的文化創意企業,積極搭建文化創意與策劃平臺,大力引進廣告、傳媒、設計製作等文化類企業,使文化創意與園區企業得到創新融合發展。在文化教育版塊,以職業培訓、高端教育為核心抓手,與知名院校共建教育基地,為園區企業不斷培養輸送各類人才,為園區和全市建立急需的人才庫。
  • 「政策+技術」,北京科技與文化深度融合再添新動能
    《措施》與5G獨立組網全覆蓋「雙劍合璧」,將極大促進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和文化產業新格局,推動首都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邁上新臺階。,深刻改造文化的生產、傳播和消費流程,再次重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邊界,壯大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 「科技+文化創意」加速文旅融合 騰訊文旅助力河南打造行業新名片
    數位技術正在加速文旅融合進度。1月8日,在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蘇州峰會上,騰訊文旅攜手文旅客戶、合作夥伴,深度解讀數位技術如何加速重構文化和旅遊產業新格局,利用科技來激活傳統文化和旅遊資源的新產業運營模式,也正在成為行業新趨勢。
  • 六部門印發《陝西省關於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實施意見》
    近日,省科技廳、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省財政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廣播電視局共同印發《陝西省關於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實施意見》,全面提升陝西文化科技創新能力,轉變文化發展方式,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 「科技+文化創意」加速文旅融合,騰訊文旅助力河南打造行業新名片
    1月8日,在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蘇州峰會上,騰訊文旅攜手文旅客戶、合作夥伴,深度解讀數位技術如何加速重構文化和旅遊產業新格局,利用科技來激活傳統文化和旅遊資源的新產業運營模式,也正在成為行業新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下,騰訊文旅以客戶為核心,基於微信、QQ等產品,以及海量C端用戶觸達能力,並依靠支付、安全、文化等經驗優勢,將消費網際網路所積累的能力向產業網際網路輸送,助力文旅深度融合以及數位化發展。騰訊文旅在河南的文創項目,就是很好的例證,為全國「以文促旅」的創新模式發展打造了河南範本。
  • 探索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 小威智能用AI為創意設計賦能
    8月13日,科技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廣播電視總局六部門共同印發《關於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創新能力,轉變文化發展方式。
  • 全省宣貫,河南打造「5G+工業網際網路」融合發展新高地
    9月3日,河南「5G+工業網際網路」融合發展深度行鄭州站現場,來自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和金惠科技的專家給參會的企業代表上了一場精彩的轉型大課,超前的5G創新應用案例讓與會的企業代表耳目一新。省工信廳產業融合辦負責人說,隨著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深度融合應用和加持,工業網際網路不僅能使傳統製造業老樹發新芽,更能開啟數字製造、智能製造的新天地,推動形成全新的生產製造和服務體系。近幾年,通用電氣、西門子、施耐德等全球工業巨頭紛紛部署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我國的三一重工、航天科工、海爾、富士康等一批製造業也紛紛推出自己的平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已成為領軍企業競爭的新賽道。
  • 清遠英德:借力產業園+科技創新 打造茶旅融合發展新格局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網際網路產業的發展,具有千年種茶歷史的英德紅茶麵臨新的機遇,在英德市委市政府的引導推動下,依託英德十多萬畝茶園,大力發展紅茶產業,以茶文化引領,創新驅動為動力,打造智慧茶園和茶旅融合發展格局,借力「產業園+科技創新」模式,助推英德紅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 打造「沉浸式體驗」:文化與科技融合的新業態
    今天,以沉浸式演藝、沉浸式展覽、沉浸式娛樂、沉浸式影視等為代表,沉浸式體驗正成為文化產業創新活力強勁、表現形式豐富的新業態之一,如春雨入夜般滲透到演出場館、文化園區、旅遊景區、文化遺產等不同空間。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沉浸式體驗的特點,那就是「集成創新,跨域融合」。沉浸式體驗,是通過集成大量技術、智慧和創意所創造出來的一種高價值經歷。
  • 文化與科技融合,數字文旅產業已快速到來
    實習生宋秉洪 科技日報記者 過國忠中國電建集團江西省電力建設有限公司在長三角區域全面布局文旅產業,在江蘇常熟打造數字文旅產業基地、在常州建設田園康養小鎮、與蘇州高新區籤訂蘇州高新區數字文旅產業基地項目等文旅項目。
  • 2020 INNO CHINA中國產業創新大會,融合產業與科技構建創新之路
    王金照老師深度解讀信息化培育經濟新動能,並提到數位化技術平臺將成為整個經濟社會資源配置平臺,十四五規劃明確了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題,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格局,強調要把創新放到更加核心的位置上,科技要自立自強,對信息化產業發展具有決定性的指導意義。
  • 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 西影視頻正全力前行
    為促進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推動我省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12月17日,「2020陝西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合作峰會」在西安高新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本次峰會以「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為主題,通過「主會場+五個分會場+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成果體驗與VR雲展館」形式,探索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路徑方法,充分展示陝西文化產業發展成果。
  • 以「文化+」聚力,打造科技文化產業發展新高地
    近日,武漢市2020年第四批科技成果轉化·中科院新材料與智能製造專場籤約活動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成功舉辦,8個來自中國科學院的優秀項目進行了路演;30個中科院與武漢企業合作項目籤約,金額近7億元;13家科研院所150餘項最新成果現場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