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腦風暴:地球是一個計算機,人類是計算機中的程序

2020-12-15 老胡說科學

宇宙本身有數百億年的歷史,而最早的人類只是在幾百萬年前才出現在這個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小塊塵埃上(地球)。隨著更進化的人類的出現,出現了科學、技術和創新;我們學會了生火,造輪子,在石頭上雕刻。即使在我們這個相對短暫的存在中,我們也提出了許多問題,即使在哲學的發展和傳播過程中,我們至今也未能回答這些問題。

人們總是渴望知道,渴望理解他們在這個宇宙中的現象。他們想要知道自己的目的,解決他們的存在危機的方法,於是就有了信仰體系。宗教就是這樣一種替代理論,它立即被廣泛接受,使人類成為一切事物的中心,並把一位全能的造物主置於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雖然這一理論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令人滿意的,但直到今天,我們中的許多人甚至畢生都在尋找真理,我們每個人都選擇了不同的道路。作為人類,我們仍然在不斷進化,仍然在努力回答和以前一樣的問題:「我們是誰?」我們在這裡幹什麼?生命是什麼?我周圍的這一切是什麼?這些都是同一個問題的許多變體中的幾個例子,我們為了找到一個可以接受的答案已經爭論了幾千年。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世界已經變成了一個混亂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人們提出不同的現實,討論不同的想法,人們試圖與周圍的一切和諧相處,從混亂中建立秩序,

把地球看作是一臺電腦,把我們人類看作是那臺電腦的一部分

我的意思是,我們人類只不過是一個膨脹的宇宙中一個微不足道的小計算機(地球母親)中微不足道的小程序,而這個宇宙可能是一個無限的宇宙。現在,這是一個思維上的巨大轉變,我們是由一個全能的人創造的,他一直在注視著我們。下面是我的觀點:

進化:就像人類的進化一樣,計算機也從圖靈機進化成了經典的計算機,現在又變成了利用量子特性的計算機。

從我們「發現」火併發明輪子的原始自我,我們顯然已經走了相當長的路。我們建立了已經衰落的文明,我們經歷了一次復興,目前正處於另一次復興的邊緣。我們正在探索未知,現在我們從月球跳到火星。我們一直在研究浩瀚宇宙中微小的物體。我們不時地取得一些突破。今天,我們已經取得了足夠的進展,我們可以說,今天出生的任何一個孩子都可以想像自己的壽命可以達到150歲,我們正在尋找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方法。

就像我們人類在我們短暫的存在中進化並走了這麼遠一樣,量子計算機是經典計算機的進化繼承者。它們可能有不同的功能,但沒有人仍然試圖在石頭上雕刻或在樹葉上寫字。作為人類,我們也經歷了從為生存而狩獵,到為休閒而狩獵,再到反對任何形式的動物虐待,以及談論畜牧業是如何威脅氣候的。

與艾倫·圖靈發明的原始計算機相比,與我們在過去幾十年看到的、現在躍上量子計算機的情況相比,很明顯,這一趨勢有一個上升的梯度。就像最初的圖靈機器,它是革命性的,但卻佔據了整個房間來,今天的量子計算機也是革命性的久,當它們達到最佳狀態時,我們將看到更多的新種類的計算機,它們與人類的進化一起執行不同類型的任務。

經典的計算機是二進位的,只能處理很有限的信息。現在我們有了量子計算機,利用連續自旋、疊加和糾纏的量子特性,我們希望能解決我們甚至沒有的問題,包括我們為全人類的存在而思考的問題。他們會做出假設,形成比我們所能理解的更高層次的排列組合問題,利用量子特性。

類似地:地球是一臺計算機,它保持在一個穩定的環境中,而我們人類是計算機的計算和處理單元,是計算機的軟體,利用周圍環境作為硬體和外部支持來優化我們的輸出。

我們認為我們正在按照我們的人類結構建造計算機,把這些過程命名為機器學習或人工智慧。我們有沒有想過,也許,這也是我們的結構,我們是一個更先進的計算機。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可能有一天會發現,我們當時製造的電腦,正是我們在數百萬年前被更先進的生物創造出來,並被儲存在這個宇宙的某個角落裡。

就像計算機的硬體和軟體需要一個適當的環境,如量子計算機是如何保持在一個穩定的環境下保持正常工作,太陽系,甚至整個星系也是我們需要的環境。在大氣環境中,我們人類,在我們的大腦中運行軟體並在我們的環境中執行它們,利用我們周圍的生態系統來優化我們的結果。也就是說,我們利用氧氣,即我們周圍的「自然」資源來更有效地工作,就像在計算機中可用的處理單元的類型決定了計算機的效率,我們為它創造最佳的條件。

為了優化我們的生活,我們對周圍環境資源的利用可能會產生某種結果。也許氣候變化和我們在這個星球上的負擔是不可避免的和自然的過程,就像電池和硬碟驅動器和固態硬碟隨著時間和使用的惡化。比如,當這些東西用壞了,就需要把它們替換掉,然後從這裡移到火星,或者其他星球,然後再移到另一個星球。

也許整個宇宙是一個由外部控制的計算機集體,這甚至可以解釋宇宙的不斷膨脹。

如果在宇宙之外有一套不同的屬性來控制系統,而這些屬性使得創建計算機並運行它變得不可能,因此需要建立這樣一個環境,我們現在稱之為宇宙。

什麼是進化?什麼是適者生存?即更好的基因保留,通過時間的考驗,而壞的基因則被淘汰,我們不斷地調試程序或軟體來防止錯誤,甚至可能使程序效率低下或無用的。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突變。

如果你想進一步研究這個系統的理論,例如就像計算機上的電晶體如何在0和1之間交替,我們有清醒的狀態,也有睡眠狀態,我們甚至有量子那樣的疊加狀態。按照自然規律,按照晝夜節律,一半的人是醒著的,另一半人是睡著的。但是當我們遇到問題時,我們會失眠睡眠,直到我們克服這個障礙。我們總是在這個系統中,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工作來保持它的運行。

在這個系統中,我們可以看到每個人的功能是不同的。我們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目的,以保持系統的內部可持續性,防止它崩潰。

計算機地球的建立是為了回答生命中最偉大的問題:生命,宇宙,一切!也就是說,它是用來理解我們周圍發生的事情,來回答生活的目的。

我們基本上是在幫助某個人實現量子計算機的進步所希望達到的目標。

由此,也許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我們生活的目的是找到目的。但不是為了我們自己,而是為了別人。我們基本上是在幫助那些剛剛起步的人實現我們希望通過量子計算機的進步實現的目標。

對於這個星球上許多無私的人來說,我想這是一個值得接受的理論。因為這意味著我們一生都在為一項事業服務,幫助另一群人。

但如果你考慮這樣一個理論,其他的問題也會出現,如果我們只是在一臺電腦裡,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只是在試圖在地球上重建生命,但是以一種更好的方式?如果是這樣的話,這是否意味著所有的原始生物都要滅絕,以便為更新的、更高級的生物鋪平道路?既然是我們人類,也許可以被認為是一種自然的力量,也許這也可以被歸類為一種自然的進化過程?

如果這些人造電腦有一天也能變成人類,也就是說,我們能在我們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發現我們自己存在的秘密和宇宙的存在。我們一直試圖讓機器模仿人類的行為。

也許我們並不是想讓電腦達到人類的水平,而是我們在努力學習的過程中發現了電腦的品質,我們只是在塑造我們自己。也許我們擁有的這種明顯的生命形式只是任何一臺電腦的一個組成部分。

像這樣的話題需要持續不斷地討論,這些話題在人類中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文藝復興必須再次發生並使地球發生革命。

我們中許多人已經知道,發展停滯不前,在半個世紀前登上月球之後,直到最近,我們才作了進一步的努力,人類需要前進,而坐在靜止的運載工具中也許會使我們在太空中前進,直到我們真正採取行動之前,它都不會幫助我們在進步方面取得更大進步。

我想讓人們知道,各種各樣的想法,不管它們在個人看來是多麼的糟糕,都需要被表達出來並被討論。我們相信對稱,認為一切都是二元的,但隨著量子計算機的出現,我們接受了疊加和糾纏。我們的思維過程也以類似的方式進化。我們對其他維度的感知能力來自於同樣的局限,我們可能有一天會通過進化來克服它。

很明顯,我們不能確定任何事情的真相,我們需要承認我們的局限性,我們需要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僅僅因為某件事被廣泛接受,並不意味著它就是正確的。

相關焦點

  • 宇宙是一個巨大的程序,人類實際上是計算機模擬
    許多物理學家、宇宙學家和技術人員相信,宇宙實際上是一個巨大的程序,當涉及到真實世界時,我們是計算機模擬程序的產物,過著虛擬的生活。谷歌雷·庫茨韋爾,機器智能的大師,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我們的宇宙可能只是宇宙中另一個科學實驗。宇宙是一個巨大的程序,這是真的嗎?
  • 科學家詭異新理論:人類生活於計算機模擬程序中
    不過,最近有許多物理學家、宇宙學家開始慢慢接受並宣揚一種關於世界存在的理論猜想,即宇宙並不是真實存在的,人類都生活於一個巨大的計算機模擬世界中,而我們一直以來把這種虛擬的電腦程式看作是真實的世界。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我們也在模擬,而且我們運行的計算機模擬程序,並不僅僅是在遊戲中,也應用於各領域的研究工作中。科學家們從不同的層級來模擬整個世界的各個方面,從亞原子到整個社會,再到整個星系,直至整個宇宙。這些模擬程序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動物、植物的生長特點和生活習性,更好地了解行星、恆星和星系的形成方式和過程。模擬程序還可以根據特定的法則來模擬人類社會。
  • 科學家匪夷所思新理論:人類生活於計算機模擬程序中
    不過,最近有許多物理學家、宇宙學家開始慢慢接受並宣揚一種關於世界存在的理論猜想,即宇宙並不是真實存在的,人類都生活於一個巨大的計算機模擬世界中,而我們一直以來把這種虛擬的電腦程式看作是真實的世界。埃隆-馬斯克和其他一些倡導者認為,我們完全都是虛擬的人類,我們也許只是某種巨型計算機中處理的信息流,就像我們所玩的電腦遊戲中的虛擬角色一樣。我們的大腦也是虛擬出來的,它們對應的是虛擬傳感器的輸入設備。從這一點看,沒有任何可以逃離的矩陣;我們所生存的空間,也是我們唯一的生存機會。對於這種匪夷所思的理論和可能性,我們為什麼要相信?
  • 計算機專業難嗎,怎麼學計算機專業
    計算機專業難不難學,怎麼學有效?不知道的考生看過來,下面為你精心準備了「計算機專業難學嗎 怎麼學計算機專業」僅供參考,持續關注本站將可以持續獲取更多的資訊!  計算機專業難學嗎  學習計算機不僅有心理上的困難,而且在學習過程中也會遇到困難。
  • 量子計算機和可控核聚變,哪一個對人類未來的影響更大?
    如果要說在可以展望的未來最值得期待的科技是什麼,那麼無疑是量子計算機和可控核聚變了。客觀地講,這兩種科技都不是那麼遙遠,現在的我們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論和實踐的基礎,要實現它們似乎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今天我們不妨來討論一下,量子計算機和可控核聚變,哪一個對人類未來的影響更大。
  • 你中過幾個?史上20大計算機病毒-計算機,病毒,20中,黑客,木馬...
    1949年,科學家約翰·馮·諾依曼聲稱,可以自我複製的程序並非天方夜譚。不過幾十年後,黑客們才開始真正編制病毒。直到計算機開始普及,計算機病毒才引起人們的注意。1.Creeper(1971年)最早的計算機病毒Creeper(根據老卡通片《史酷比(Scooby Doo )》中的一個形象命名)出現在1971年,距今以後42年之久。
  • 計算機發展史AND電腦程式運行機制
    嵌入式計算機, 它是數量最多的一類計算機,應用十分廣泛,一般應用於汽車、電視中的微處理器,飛機、火車、家用冰箱、洗衣機等。2.電腦程式一個應用程式可能由數萬或幾十萬上百萬行代碼組成,而計算機中的硬體只能提供最簡單的低級指令
  • 頭腦風暴:你有思路,我有想法,加起來就是創新
    教育心理效應:頭腦風暴效應:叉叫「腦力激蕩」,是指讓擁有不同專業與背景的人對同一題目進行解讀、分析,從而互相設想,使思想進行撞擊,以求得新創造、新構思的方法。中國人稱這種心理效應為「諸葛亮會」。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他們的主要學習方式是模傷,但如果能讓他們也參與頭腦風暴,那將會對他們的智能產生巨大的激蕩,從面產生不可估量的思維力。
  • ImageNet挑戰賽中超越人類的計算機視覺系統
    一直以來,計算科學家一直在為建立世界上最精確的計算機視覺系統孜孜不倦地努力著,但取得進展的過程卻一直如馬拉松競賽般漫長而艱辛。近期,微軟亞洲研究院視覺計算組實現的突破讓他們成為了這場競賽的最新領跑者。該團隊所開發的基於深度卷積神經網絡(CNN)的計算機視覺系統,在ImageNet1000挑戰中首次超越了人類進行對象識別分類的能力。
  • 計算機的產生和早期發展,從機電計算機到電子計算機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關於計算機的知識。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和人類發明的輪子、槓桿、熱機、工具機以及電話、電視等,延長人的四肢與感官功能的技術工具完全不同,計算機延長了人腦的功能,它在一定程度上物化井放大了人類的智力。智力究竟是什麼?幾千年來人類一直在探索這個謎。
  • LOL:微信小程序「頭腦風暴」中關於LPL的問題,你能回答出多少?
    微信小程序最近可是著實火了一把,除了跳跳棋,另外一個火爆的程序就是「頭腦風暴」了,頭腦風暴中的遊戲板塊現在成了LOL玩家的樂園,許多LPL的梗被放到上面,對LPL不太了解的人還真答不上來。面對這些花裡胡哨的問題,你能答出來多少?
  • 超級計算機不可能比人類更聰明
    面對進步神速的計算機科學,人類開始反思自己是否有被取代的可能。然而計算機幾乎不可能懂得人類的語法,更難完整的理解信息間複雜的語義,其「聰明」程度不大可能超過人類。此外,超級計算機也有其人工智慧的一面,例如1997年5月由IBM開發的超級計算機「深藍」戰勝了西洋棋世界冠軍卡斯巴羅夫,成為人工智慧領域的一座裡程碑。2011年新一代超級計算機「沃森」則在美國智力問答節目《危機邊緣》中,以絕對優勢戰勝人類選手,使得計算機達到了可以用人類的方式同人類在廣泛的知識領域進行溝通的能力。
  • 手語、計算機程式語言、進入人類潛意識領域的啟發
    手語是聾啞人士使用的語言,各國文法、表達詞彙方式有所不同,但隨著各種手語的發展,如今有數百種手語在聾啞社會中通用。這裡先拋開手語統一為一種國際語言的發展過程。手語是一種意會語言。計算機程式語言是程序設計的最重要工具,它是指計算機能夠接受和處理的、具有一定語法規則的語言。要進入人類潛意識領域有所作為。首先我們要將人類自己的身體看作一臺比較特別的超級計算機。
  • 頭腦風暴是什麼?如何正確的進行頭腦風暴?
    「頭腦風暴」應該很多人都聽說過,但是同樣的很多人不曾使用過,對他大概就是「只看過豬跑,但是沒吃過豬肉的狀態」。那麼到底「頭腦風暴」究竟是什麼呢,他的存在是否有意義,對於我們的生活有何意義呢?頭腦風暴是什麼?「頭腦風暴」的最初,大概很多人都不會想到,他曾經是精神病理學上的一個名詞,還是一個針對精神病患者神經錯亂時用的一個詞。
  • AlphaZero學會控制量子計算機
    許多人知道,量子計算機是一種基於量子物理使用量子邏輯進行通用計算的設備。不同於電子計算機,量子計算用來存儲數據的對象是量子比特,它使用量子算法來進行數據操作。一個系統一次可以存在多個狀態。當翻譯成計算機語言時,這意味著量子計算機可以一次執行多個計算,這大大提高了計算速度。
  • ENIAC計算機你了解嗎?世界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研製歷程困難重重
    用算盤取代算籌是中國古代計算工具發展的一大貢獻,而最初計算機的製造,則源於歐洲。一般認為,法國數學家帕斯卡製造的「加法器」是計算工具改革的重要一步。因為「這種算術機器所進行的工作,比動物的行為,更接近人類的思維」。帕斯卡的父親是一個會計。父親繁重的計算工作,早就使幼小的帕斯卡立志要設計一種工具來減輕這種繁重重複的勞動。帕斯卡後來發明的計算機是非常簡單的。
  • 馬斯克:人類可能生活在計算機代碼裡,都是虛擬世界裡的一部分
    01虛擬世界馬斯克一檔叫做《The joe rogan experience》節目中,比較全面地闡述了他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他認為人類文明很可能與遊戲一樣,都是虛擬世界裡的一部分,人類很可能生活在計算機代碼裡面,就像《西部世界》一樣,都是計算機設定好的。說實話如果說這句話的是別人,我可能認為這個人他是個假想的瘋子,對他嗤之以鼻,但是說這句話的人是馬斯克,一個可以上天的男人。他的腦袋或許本身就與我們不一樣,他的想像力或許與常人的都不同。
  • 地球終會滅亡,人類制定了重啟計劃,希望能夠延續人類文明
    另外人類在外太空,建立了巨大的空間站,空間站可以容納千萬人生活、居住,人類通過生物醫學、智能化等科技,最大限度地改造自身,現在的人類,壽命從理論上來說,可以無限的活下去,身體的所有器官都可以複製,大腦可以複製到超級計算機上。
  • 人類第一個程式設計師是女性,你知道嗎?計算機的冷門歷史
    計算機才不過誕生幾百年,就已經迅速徹底改變了人類的文明,普通人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國家的民生國防社會管理,全都離不開計算機,計算機也已經從簡單的數據運算擴展到雲數據、深度學習等領域。,可是,人類史上第一個程式設計師卻是位女性,有關計算機的冷門歷史你知道多少呢?
  • 計算機幫助人類來到了進化的第四個階段
    Doug Engelbart 是計算機世界中的無名英雄。Engelbart 2013年去世的時候,紐約時報的報導稱他為 「Computer Visionary Who Invented the Mouse」 ,但他所作的貢獻和成就,遠遠大於滑鼠。在「長期願景比短期目標更重要」這篇文章中提到 Engelb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