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新10nm來了,能逆轉臺積電?

2020-09-15 慧聰電子網

今天,英特爾發布新品Tiger Lake,這也是去年英特爾發布首款10nm製程處理器Ice Lake後新一力作,被視為向全球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挑戰。



不過,英特爾目前在CPU、GPU都面臨新對手積極搶攻市佔率。據了解,英特爾10nm製程的計劃,實際上已延宕4年,未來是否委由臺積電的先進位程予代工生產,還有待觀察。只是臺積電已於月前宣布2021年啟動亞利桑那州設廠計劃,未來貼近客戶代工服務,將更具優勢地位。


英特爾日前宣布將延遲7nm製程6個月時間,並延長1年時程才有可能進行生產流程,導致英特爾股價重挫逾16%,也讓臺積電更加穩固先進位程領先優勢。臺積電甚至有可能取得英特爾晶圓代工業務外包的訂單,臺積電股價因此飆漲、突破400元新臺幣大關。


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稱英特爾為「700磅大猩猩」,貼切形容該公司在半導體產業的強大地位。但經過10年,臺積電在晶圓代工領域、甚至是先進位程封裝技術,已不容對手忽視。


據國際調研機構IDC數據顯示,英特爾在2017年於筆電處理器市佔率達92%,同期間競爭對手AMD市佔率表現還沒超過7%。但在蘇姿豐於2014年接任AMD執行長一職後,不僅讓這家公司一掃頹勢,2019年委由臺積電7nm的Ryzen 3000 處理器,獲得市場熱烈迴響,甚至直接挑戰英特爾市佔率,截至2020年上半年,英特爾市佔率下滑至80%,AMD上升至近20%。


據半導體效能測試網站《Tech Centurion》數據指出,臺積電N7+達1.158 億個電晶體,贏過三星的9530 萬個,即便以沒導入EUV 技術的10nm製程,也有6030 萬個,遠勝三星的 5180 萬個。


雖然英特爾10nm製程,每平方釐米電晶體達1.008 億個,遠超於臺積電、三星,但英特爾在製程微縮技術卻落後這2家廠商,導致7nm製程研發時程受阻,失去了多年以來的競爭優勢。不過,英特爾營收仍穩佔全球第一,且遙遙領先今年首次擠進前十的華為海思


在中美科技產業競爭下,美國國會擬編列預算228億美元,扶持美國半導體產業,英特爾這類IDM模式半導體廠,預計成為美國政府大力資助對象。


加上美國整體的半導體產業技術仍獨步全球,顯示英特爾只要站穩腳步加強研發,則「700磅大猩猩」仍將有他的優勢存在。

相關焦點

  • 英特爾新一代10nm可媲美臺積電5nm?
    但是,如果以電晶體密度為標準的話,英特爾三年前推出的14nm製程所能達到的電晶體密度已經與三年後臺積電、三星所推出的10nm的電晶體密度相當,而英特爾的10nm工藝雖然比臺積電、三星要晚,但是它的電晶體密度卻達到他們的兩倍,並且在鰭片間距、柵極間距、最小金屬間距、邏輯單元高度等指標均領先於臺積電和三星的10nm。
  • AMD和臺積電笑醒,英特爾陷入僵局,10nm延遲,7nm又延遲
    英特爾早在17年就開始預研發7nm晶片,直至今日英特爾7nm製程難產至少要2021年才能實現上市。在英特爾一度陷入僵局後,英特爾或許選擇外包給代工廠而臺積電有望拿下英特爾訂單。英特爾的最大競爭對手ADM早已經在產品上應用了7nm晶片,英特爾在今年可能會推出大量10nm晶片。
  • 英特爾10nm的前世今生
    英特爾就是一個例子,憑藉其10nm製程技術,他們制定了雄偉計劃,以至於不得不推遲使用這種製程的大批量生產,改變其路線圖,甚至重新考慮其戰略的某些方面。英特爾在10nm製程上取得了進步,但是臺積電和三星在7nm、6nm、5nm和更小的製程節點上一點點精進,我們不禁在想英特爾現在究竟什麼位置?
  • 英特爾10nm工藝不緊不慢,難道不怕被AMD和臺積電超越嗎?
    儘管英特爾過去是作為半導體工藝的領軍企業,但是這幾年顯然在半導體工藝方面已經被臺積電領先了不少,7nm工藝臺積電已經成功量產了一年多,而下一代5nm晶片下半年就要上市,而英特爾這邊最新的10代酷睿CPU還是採用老舊的14nm工藝製造,只有個別移動版CPU採用了10nm工藝,且產能和產品數量仍然十分有限
  • 跳票數年,英特爾10nm終現身
    比如10nm延期之後,英特爾無法使用14nm工藝去生產10nm製程架構就是典型的例子。 如今,英特爾10nm終見曙光,彼時的三星、臺積電早就有10nm,並已開始量產7nm。當然,各家工藝技術不同,沒有直接可比性。 英特爾表示,自家14nm、10nm、7nm分別相當於臺積電的10nm,7nm、5nm。
  • 前沿科技|跳票數年,英特爾10nm終現身
    重新定義電晶體架構,節點內性能提升超過15%有時,好事如同正義,雖會遲到,但還是會來。比如10nm延期之後,英特爾無法使用14nm工藝去生產10nm製程架構就是典型的例子。 如今,英特爾10nm 終見曙光,彼時的三星、臺積電早就有10nm,並已開始量產7nm。當然,各家工藝技術不同,沒有直接可比性。 英特爾表示,自家 14nm、10nm、7nm 分別相當於臺積電的 10nm,7nm、5nm。
  • Intel公布的10nm超級Finfet,超級在哪裡?比臺積電5nm還強?
    相應的臺積電的M0和三星的M1,在他們的10nm加強版裡使用的是雙重曝光,在7nm EUV裡則直接用的EUV光刻機做的,直到第四層金屬才開始使用的四重曝光技術,相比英特爾的複雜工藝而言,製程整合的難度低了不少。英特爾利用DUV光刻機+四重曝光在10nm製程獲得了與臺積電,三星使用了EUV光刻機的7nm 同樣的最小金屬中心距!
  • 英特爾與臺積電展開合作,6nm晶片要來了?
    根據最新消息,英特爾已經與臺積電達成新的合作協議,其向臺積電預定了高達18萬數量的6nm晶片。這樣一來,此前傳聞英特爾將會在2021年大規模使用臺積電的6nm製程工藝的消息是真實的了,並且還有消息表示英特爾還將於2022年進一步使用臺積電的3nm工藝代工。
  • 英特爾面子保住了!臺積電來幫忙,首發酷睿i3
    ,但是這幾年在新製程新工藝的壓力下逐漸力不從心,反而是臺積電這樣的專業代工廠優勢顯著,其5nm工藝在各方面性能指標上已經明顯超過了英特爾當前的14nm,很多人也都覺得英特爾應該找臺積電代工了,畢竟憑藉英特爾的進度,想要做到7nm工藝也得到2022年了。
  • 英特爾再放狠話!10nm晶片並不落後:可媲美臺積電7nm晶片
    、三星、intel,其中臺積電更是憑藉先進晶片製造工藝,獲得了全球超50%的晶片代工市場份額;如今臺積電也率先實現了5nm晶片量產,同時三星也隨即表示稍後就能量產5nm晶片,但對於Intel而言,依舊停留在10nm晶片製程,但就在近日,有媒體報導,Intel中國零售銷售集團總經理唐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用工藝製程的數字來命名晶片,確實會給很多網友們帶來誤解,因為晶片技術是一個多維度技術
  • 英特爾:再等半年!酷睿遊戲本快能用上10nm了
    換句話說,下半年如果你想買一款能流暢駕馭更多遊戲的輕薄本,第十一酷睿+MX450的組合也許就是唯一的選擇。用於遊戲本的第十一代酷睿處理器的平臺代號為Tiger Lake-H,我們可以將其視為Tiger Lake-U的滿血版,10nm+工藝、Willow Cove微架構和Xe核顯保持不變,通過將TDP從15W調高到35W換來了更高的默認和睿頻加速頻率
  • 中芯14nm到N+1,英特爾才10nm,中芯要追上英特爾了?
    眾所周知,作為全球最知名的晶片企業英特爾,在晶片製造技術上真的是落後了,現在才實現10nm技術,而臺積電、三星已經實現了5nm晶片的製造。也正因為英特爾的落後,所以今年intel的日子不太好過,AMD找臺積電代工後,搶走了很多intel的市場,然後蘋果推出M1晶片,也要替換掉intel。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近日有人表示,中芯國際已經實現了14nm,接下來就是N+1工藝,達到了接近7nm的水平,說不定中芯都要追上英特爾了,甚至還要超過intel了。
  • 臺積電的7nm是假的?連I家的10nm都不如!臺積電:你有臉說我?
    近日,高通(以ppt的形式)發布了使用三星5nm工藝製造的X60基帶晶片,不僅如此,臺積電的5nm工藝也將在今年下半年投入量產,產品諸如蘋果A14、華為海思的新一代麒麟晶片等。然後我們看看那個曾經的霸主英特爾……主力的工藝還是14nm,10nm只能做做低功耗晶片。
  • 英特爾10nm為何遲遲不能量產,到底是食之無味還是「暗藏殺機」
    我們本以為10代桌面級旗艦會用上10nm製程,但是沒想到依然是14nm工藝,很多主流PC玩家I粉都失望到了極點,也傷透了情懷。實際上,由於開發新架構和改進新工藝需要很長時間和精力,Intel的10nm工藝CPU進展依然緩慢。為了應對銳龍系列CPU,只能繼續在14nm工藝上繼續開發新架構Comet Lake,也就將核心數堆到10個。
  • intel表態:我的10nm晶片與臺積電、三星7nm大致相同
    眾所周知,目前全球三大晶片製造技術最強的廠商就是臺積電、三星、intel了。至於其它的像聯電、格芯等,和這三大廠商比起來,還是差了點。而這三大廠商之中,如果僅從工藝製程來看,明顯臺積電最強,三星次之,英特爾排第三,畢竟臺積電已經實現了5nm,而三星稍後也會有5nm,英特爾才10nm。不過很多也人表示,其實英特爾是太耿直了,它的10nm其實與臺積電、三星的7nm工藝是一致的,只是叫法不一樣而已,英特爾也完全可以說自己的10nm是7nm。
  • intel表態:我的10nm晶片與臺積電、三星7nm大致相同
    眾所周知,目前全球三大晶片製造技術最強的廠商就是臺積電、三星、intel了。至於其它的像聯電、格芯等,和這三大廠商比起來,還是差了點。而這三大廠商之中,如果僅從工藝製程來看,明顯臺積電最強,三星次之,英特爾排第三,畢竟臺積電已經實現了5nm,而三星稍後也會有5nm,英特爾才10nm。
  • 別糾結臺積電已5nm,英特爾才10nm,其實這都是數字遊戲
    全球首款5nm的晶片已經發布了,那就是蘋果的A14,接下來是華為的麒麟9000系列,再是聯發科、高通的新款晶片,反正預示著臺積電的技術,以及手機晶片已經真正邁入了5nm時代。但讓人很是遺憾的是,大家心目的晶片領域的老大哥intel,前不久才姍姍來遲的發布了10nm的晶片,相差臺積電僅僅2代,所以大家都認為intel是徹底落後了。當然,從工藝來看,intel確實似乎落後了,但大家也不用糾結臺積電的5nm、英特爾的10nm,其實所謂的XXnm,很多時候只是數字遊戲。
  • 別糾結臺積電已5nm,英特爾才10nm,其實這都是數字遊戲
    但讓人很是遺憾的是,大家心目的晶片領域的老大哥intel,前不久才姍姍來遲的發布了10nm的晶片,相差臺積電僅僅2代,所以大家都認為intel是徹底落後了。當然,從工藝來看,intel確實似乎落後了,但大家也不用糾結臺積電的5nm、英特爾的10nm,其實所謂的XXnm
  • intel太笨了,要向臺積電學習,把10nm說成7nm,7nm說成5nm
    因為從最直觀的工藝來看,臺積電進入7nm時,英特爾還是14nm,現在臺積電進入5nm了,英特爾還是10nm,說要明年才進入到7nm,這落後一代半是妥妥的了。因為intel完全可以把自己的10nm稱為7nm,把7nm稱為5nm就行了,但它偏偏老老實實的把相當於臺積電的7nm做10nm,把相當於臺積電的5nm叫7nm,太實誠了。
  • 跳票數年,英特爾10nm終現身:SuperFin重新定義電晶體架構,節點內...
    換言之,在SuperFin技術的加持下,英特爾推出的10nm工藝效能可以等同於7nm。  有時,好事如同正義,雖會遲到,但還是會來。  本周二,英特爾的頂級工程師們罕見揭開「跳票」已久的Tiger Lake 10nm CPU微架構面紗,後者將出現在9月2日發布的產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