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淺出理解阻抗匹配!

2020-12-15 電子工程專輯


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是指信號傳輸過程中負載阻抗和信源內阻抗之間的特定配合關係。一件器材的輸出阻抗和所連接的負載阻抗之間所應滿足的某種關係,以免接上負載後對器材本身的工作狀態產生明顯的影響。對於低頻電路和高頻電路,阻抗匹配有很大的不同。


在理解阻抗匹配前,先要搞明白輸入阻抗和輸出阻抗。


輸入阻抗是指一個電路輸入端的等效阻抗。在輸入端上加上一個電壓源U,測量輸入端的電流I,則輸入阻抗Rin就是U/I。你可以把輸入端想像成一個電阻的兩端,這個電阻的阻值,就是輸入阻抗。


輸入阻抗跟一個普通的電抗元件沒什麼兩樣,它反映了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對於電壓驅動的電路,輸入阻抗越大,則對電壓源的負載就越輕,因而就越容易驅動,也不會對信號源有影響;而對於電流驅動型的電路,輸入阻抗越小,則對電流源的負載就越輕。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如果是用電壓源來驅動的,則輸入阻抗越大越好;如果是用電流源來驅動的,則阻抗越小越好(註:只適合於低頻電路,在高頻電路中,還要考慮阻抗匹配問題),另外如果要獲取最大輸出功率時,也要考慮 阻抗匹配問題


無論信號源或放大器還有電源,都有輸出阻抗的問題。輸出阻抗就是一個信號源的內阻。本來,對於一個理想的電壓源(包括電源),內阻應該為0,或理想電流源的阻抗應當為無窮大。但現實中的電壓源,則不能做到這一點。我們常用一個理想電壓源串聯一個電阻r的方式來等效一個實際的電壓源。這個跟理想電壓源串聯的電阻r,就是(信號源/放大器輸出/電源)內阻了。當這個電壓源給負載供電時,就會有電流 I 從這個負載上流過,並在這個電阻上產生 I×r 的電壓降。這將導致電源輸出電壓的下降,從而限制了最大輸出功率(關於為什麼會限制最大輸出功率,請看後面的「阻抗匹配」一問)。同樣的,一個理想的電流源,輸出阻抗應該是無窮大,但實際的電路是不可能的。


阻抗匹配是指信號源或者傳輸線跟負載之間的一種合適的搭配方式。阻抗匹配分為低頻和高頻兩種情況討論。我們先從直流電壓源驅動一個負載入手。由於實際的電壓源,總是有內阻的,我們可以把一個實際電壓源,等效成一個理想的電壓源跟一個電阻r串聯的模型。假設負載電阻為R,電源電動勢為U,內阻為r,那麼我們可以計算出流過電阻R的電流為:I=U/(R+r),可以看出,負載電阻R越小,則輸出電流越大。負載R上的電壓為:Uo=IR=U/[1+(r/R)],可以看出,負載電阻R越大,則輸出電壓Uo越高。再來計算一下電阻R消耗的功率為:


P=I2×R=[U/(R+r)]2×R=U2×R/(R2+2×R×r+r2)

=U2×R/[(R-r)2+4×R×r]

=U2/{[(R-r)2/R]+4×r}


對於一個給定的信號源,其內阻r是固定的,而負載電阻R則是由我們來選擇的。注意式中[(R-r)2/R],當R=r時,[(R-r)2/R]可取得最小值0,這時負載電阻R上可獲得最大輸出功率Pmax=U2/(4×r)。即,當負載電阻跟信號源內阻相等時,負載可獲得最大輸出功率,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阻抗匹配之一。此結論同樣適用於低頻電路及高頻電路。當交流電路中含有容性或感性阻抗時,結論有所改變,就是需要信號源與負載阻抗的的實部相等,虛部互為相反數,這叫做共扼匹配。在低頻電路中,我們一般不考慮傳輸線的匹配問題,只考慮信號源跟負載之間的情況,因為低頻信號的波長相對於傳輸線來說很長,傳輸線可以看成是「短線」,反射可以不考慮(可以這麼理解:因為線短,即使反射回來,跟原信號還是一樣的)。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如果我們需要輸出電流大,則選擇小的負載R;如果我們需要輸出電壓大,則選擇大的負載R;如果我們需要輸出功率最大,則選擇跟信號源內阻匹配的電阻R。有時阻抗不匹配還有另外一層意思,例如一些儀器輸出端是在特定的負載條件下設計的,如果負載條件改變了,則可能達不到原來的性能,這時我們也會叫做阻抗失配。  


在高頻電路中,我們還必須考慮反射的問題。當信號的頻率很高時,則信號的波長就很短,當波長短得跟傳輸線長度可以比擬時,反射信號疊加在原信號上將會改變原信號的形狀。如果傳輸線的特徵阻抗跟負載阻抗不相等(即不匹配)時,在負載端就會產生反射。


為什麼阻抗不匹配時會產生反射以及特徵阻抗的求解方法,牽涉到二階偏微分方程的求解,在這裡我們不細說了,有興趣的可參看電磁場與微波方面書籍中的傳輸線理論。


傳輸線的特徵阻抗(也叫做特性阻抗)是由傳輸線的結構以及材料決定的,而與傳輸線的長度,以及信號的幅度、頻率等均無關。例如,常用的閉路電視同軸電纜特性阻抗為75Ω,而一些射頻設備上則常用特徵阻抗為50Ω的同軸電纜。另外還有一種常見的傳輸線是特性阻抗為300Ω的扁平平行線,這在農村使用的電視天線架上比較常見,用來做八木天線的饋線。因為電視機的射頻輸入端輸入阻抗為75Ω,所以300Ω的饋線將與其不能匹配。實際中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到,電視機的附件中,有一個300Ω到75Ω的阻抗轉換器(一個塑料封裝的,一端有一個圓形的插頭的那個東東,大概有兩個大拇指那麼大)。


它裡面其實就是一個傳輸線變壓器,將300Ω的阻抗,變換成75Ω的,這樣就可以匹配起來了。這裡需要強調一點的是,特性阻抗跟我們通常理解的電阻不是一個概念,它與傳輸線的長度無關,也不能通過使用歐姆表來測量。


為了不產生反射,負載阻抗跟傳輸線的特徵阻抗應該相等,這就是傳輸線的阻抗匹配,如果阻抗不匹配會有什麼不良後果呢?如果不匹配,則會形成反射,能量傳遞不過去,降低效率;會在傳輸線上形成駐波(簡單的理解,就是有些地方信號強,有些地方信號弱),導致傳輸線的有效功率容量降低;功率發射不出去,甚至會損壞發射設備。如果是電路板上的高速信號線與負載阻抗不匹配時,會產生震蕩,輻射幹擾等。


當阻抗不匹配時,有哪些辦法讓它匹配呢?第一,可以考慮使用變壓器來做阻抗轉換,就像上面所說的電視機中的那個例子那樣。第二,可以考慮使用串聯/並聯電容或電感的辦法,這在調試射頻電路時常使用。第三,可以考慮使用串聯/並聯電阻的辦法。一些驅動器的阻抗比較低,可以串聯一個合適的電阻來跟傳輸線匹配,例如高速信號線,有時會串聯一個幾十歐的電阻。而一些接收器的輸入阻抗則比較高,可以使用並聯電阻的方法,來跟傳輸線匹配,例如,485總線接收器,常在數據線終端並聯120歐的匹配電阻。(始端串聯匹配,終端並聯匹配)


為了幫助大家理解阻抗不匹配時的反射問題,我來舉兩個例子:假設你在練習拳擊——打沙包。如果是一個重量合適的、硬度合適的沙包,你打上去會感覺很舒服。但是,如果哪一天我把沙包做了手腳,例如,裡面換成了鐵沙,你還是用以前的力打上去,你的手可能就會受不了了——這就是負載過重的情況,會產生很大的反彈力。相反,如果我把裡面換成了很輕很輕的東西,你一出拳,則可能會撲空,手也可能會受不了——這就是負載過輕的情況。


附:阻抗匹配的四種處理方式


當傳輸路徑上阻抗不連續時,會有反射發生,阻抗匹配的作用就是通過端接元器件,時傳輸路線上的阻抗連續以去除傳輸鏈路上產生的反射。常見的阻抗匹配有如下幾種:


靠近輸出端的位置串聯一個電阻,要達到匹配效果,串聯電阻和驅動端輸出阻抗的總和應等於傳輸線的特徵阻抗Z0。

 


在通常的數位訊號系統中,器件的輸出阻抗通常是十幾歐姆到二十幾歐姆,傳輸線的阻抗通常會控制在50歐姆,所以始端匹配電阻常見為33歐姆電阻。


當然要達到好的匹配效果,驅動端輸出到串聯電阻這一段的傳輸路徑最好較短,短到可以忽略這一段傳輸線的影響。


串聯電阻優缺點如下:

   (1)優點

           1、只需要一個電阻;

           2、沒有多餘的直流功耗;

           3、消除驅動端的二次反射;

           4、不受接收端負載變化的影響;

   (2)缺點

           1、接收端的一次發射依然存在;

           2、信號邊沿會有一些變化;

           3、電阻要靠近驅動端放置,不適合雙向 傳輸信號;

           4、在線上傳輸的電壓是驅動電壓的一半,不適合菊花鏈的多型負載結構。


並聯端接又叫終端匹配,要達到阻抗匹配的要求,端接的電阻應該和傳輸線的特徵阻抗Z0相等。



在通常的數位訊號傳輸系統裡,接收端的阻抗範圍為幾兆到十幾兆,終端匹配電阻如果和傳輸線的特徵阻抗相等,其和接收端阻抗並聯後的阻抗大致還是在傳輸線的特徵阻抗左右,那麼終端的反射係數為0。不會產生反射,消除的是終端的一次反射。


並聯端接優缺點

     (1)優點

     1、適用於多個負載

     2、只需要一個電阻並且阻值容易選取

     (2)缺點

     1、增加了直流功耗

     2、並聯端接可以上拉到電源或者下拉到地,是的低電平升高或者高電平降低,減小噪聲容限。



並聯端接為消除直流功耗,可以採用如下所示的AC並聯端接(AC終端匹配)。要達到匹配要求,端接的電阻應該和傳輸線的特徵阻抗Z0相等。



優缺點描述如下:
(1)優點 
1、適用於多個負載
2、無直流功耗增加
(2)缺點 
1、需要兩個器件
2、增加了終端的容性負載,增加了RC電路造成的延時
3、對周期性的信號有效(如時鐘),不適合於非周期信號(如數據)



戴維南端接同終端匹配,如下圖,要達到匹配要求,終端的電阻並聯值要和傳輸線的特徵阻抗Z0相等。



優缺點描述:
(1)優點 
1、適用於多個負載
2、很適用於SSTL/HSTL電平上拉或下拉輸出阻抗很好平衡的情況。
(2)缺點 
1、直流功耗增加
2、需要兩個器件
3、端接電阻上拉到電源或下拉到地,會使得低電平升高或高電平降低
4、電阻值較難選擇,電阻值取值小會使低電平升高,高電平降低更加惡劣;電阻值取大有可能造成不能完全匹配,使反射增大,可以通過仿真來確定。


-END-



#推薦閱讀#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Cadence混合信號仿真教程》

相關焦點

  • 談談阻抗匹配的理解
    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信號源內阻與所接傳輸線的特性阻抗大小相等且相位相同,或傳輸線的特性阻抗與所接負載阻抗的大小相等且相位相同,分別稱為傳輸線的輸入端或輸出端處於阻抗匹配狀態,簡稱為阻抗匹配。否則,便稱為阻抗失配。
  • 阻抗匹配這樣理解就簡單多了
    在低頻電路中,我們一般不考慮傳輸線的匹配問題,只考慮信號源跟負載之間的情況,因為低頻信號的波長相對於傳輸線來說很長,傳輸線可以看成是「短線」,反射可以不考慮(可以這麼理解:因為線短,即使反射回來,跟原信號還是一樣的)。
  • 阻抗匹配及應用設計實戰
    在低頻電路中,我們一般不考慮傳輸線的匹配問題,只考慮信號源跟負載之間的情況,因為低頻信號的波長相對於傳輸線來說很長,傳輸線可以看成是「短線」,反射可以不考慮(可以這麼理解:因為線短,即使反射回來,跟原信號還是一樣的)。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如果我們需要輸出電流大,則選擇小的負載R;如果我們需要輸出電壓大,則選擇大的負載R;如果我們需要輸出功率最大,則選擇跟信號源內阻匹配的電阻R。
  • 阻抗匹配電路的作用,阻抗匹配的理想模型
    阻抗匹配電路的作用,阻抗匹配的理想模型 李倩 發表於 2018-08-29 10:27:29 一、 阻抗匹配電路的作用 阻抗控制在硬體設計中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環節,IC廠商針對其應用一般會向終端產商提供
  • 大神教會你阻抗匹配原理及負載阻抗匹配
    ,為實現信號的無反射傳輸或最大功率傳輸,要求電路連接實現阻抗匹配。阻抗匹配關係著系統的整體性能,實現匹配可使系統性能達到最優。阻抗匹配的概念應用範圍廣泛,阻抗匹配常見於各級放大電路之間,放大電路與負載之間,信號與傳輸電路之間,微波電路與系統的設計中,無論是有源還是無源,都必須考慮匹配問題,根本原因是在低頻電路中是電壓與電流,而高頻中是導行電磁波不匹配就會發生嚴重的反射,損壞儀器和設備。本文介紹阻抗匹配電路的原理及其應用。
  • 阻抗匹配的另一種思路
    RF工程師在設計晶片和天線間的阻抗匹配時是否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根據數據手冊的參數進行匹配設計,最後測試發現實際結果和手冊的性能大相逕庭,你是否考慮過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大的差別?還有,匹配調試過程中不斷的嘗試不同的電容、電感,來回焊接元器件,這樣的調試方法我們還能改善嗎?
  • 阻抗匹配與 RF 電壓
    設計人員通過使用孔徑和阻抗調諧器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然而,並不是任何孔徑或阻抗調諧器都可以使用。 當今的許多應用都需要使用更穩定、可靠的調諧產品,才能完全滿足設計需求。 01阻抗匹配與 RF 電壓 設計人員經常要克服的一個挑戰就是天線上的射頻能源。例如,與天線匹配的阻抗可能會在匹配網絡中生成較高的射頻電壓。
  • RFID系統中阻抗匹配
    其實,阻抗匹配的概念還可擴展到整個電學之中,包括強電(以電能應 用為主)與弱電(以信號檢測與處理為主)兩個大的領域。再進一步,如果去掉阻抗的概念單就匹配而言,則其覆蓋的範圍將更為廣闊,比如:在RFID技術應用 中,技術與需求的滿足涉及到匹配的問題等。本文主要討論阻抗匹配在電子技術中的應用,特別是在無源RFID標籤與讀寫器天線埠阻抗匹配中的應用。
  • 射頻電路阻抗匹配原理
    阻抗匹配   信號傳輸過程中負載阻抗和信源內阻抗之間的特定配合關係。一件器材的輸出阻抗和所連接的負載阻抗之間所應滿足的某種關係,以免接上負載後對器材本身的工作狀態產生明顯的影響。對電子設備互連來說,例如信號源連放大器,前級連後級,只要後一級的輸入阻抗大於前一級的輸出阻抗5-10倍以上,就可認為阻抗匹配良好;對於放大器連接音箱來說,電子管機應選用與其輸出端標稱阻抗相等或接近的音箱,而電晶體放大器則無此限制,可以接任何阻抗的音箱。
  • 為什麼要進行阻抗匹配?
    電子行業的工程師經常會遇到阻抗匹配問題。什麼是阻抗匹配,為什麼要進行阻抗匹配?本文帶您一探究竟!一、什麼是阻抗在電學中,常把對電路中電流所起的阻礙作用叫做阻抗。阻抗單位為歐姆,常用Z表示,是一個複數Z= R+i( ωL–1/(ωC))。
  • 通信系統中射頻與天線阻抗匹配的調試方法
    由公式可以知道,特徵阻抗和介質層厚度成正比,可以理解為絕緣厚度越厚,信號穿過其和接地層形成迴路所遇到的阻力越大,所以阻抗值越大;和介質常數、線寬和線厚成反比。 這種方法由於無法得知PCB板上分布參數的阻抗,只能不停的焊接更換參數調試,導致效率很低,而且並不適合調試接收鏈路的阻抗匹配。 四、是否有更有效的調試方法? 如果我們能知道PCB板上分布參數的阻抗,就可以通過史密斯圓圖進行有據可循的阻抗匹配,減少無謂的參數嘗試。
  • 音箱頭和喇叭的阻抗匹配及連接
    很多人都從功率上來考慮音箱頭(這裡主要指後級)和喇叭的匹配問題,實際上兩者的匹配主要是看阻抗的匹配,這也就是為什麼音箱頭後面接喇叭的輸出傍邊都寫的是阻抗
  • 示波器輸入阻抗匹配問題
    Pico示波器測試輸出阻抗為50Ω的信號時,需要配套一個50Ω轉1MΩ的直通端子最近在一個客戶那裡進行現場測試,發現波形的振蕩比較嚴重,如圖1 紅框所示,從而導致無法進行正確的數據分析。
  • 從阻抗匹配解析射頻傳輸線技術
    人類目前無法控制大氣層,但是可以控制射頻微波傳輸線,只要設法使通信網路的阻抗能相互匹配,發射能量就不會損耗。本文將從阻抗匹配的角度來解析射頻微波傳輸線的設計技術。時,表示沒有反射波存在,電磁波能量能完全傳遞到負載上,也就是傳輸線阻抗完全匹配;當SWR=∞時,表示VO = VR或IO = IR,電磁波能量完全無法傳遞到負載上,傳輸線阻抗完全不匹配。
  • 阻抗匹配在電子技術中的應用分析
    1 引言  阻抗匹配問題是電子技術中的一項基本概念,通過匹配可以實現能量的最優傳送,信號的 最佳處理。總之,匹配關乎著系統的性能,使匹配則是使系統的性能達到約定準則下的最優。其實,阻抗匹配的概念還可擴展到整個電學之中,包括強電(以電能應 用為主)與弱電(以信號檢測與處理為主)兩個大的領域。
  • 原來變壓器可以用來調節阻抗匹配!
    關注、星標公眾號,不錯過精彩內容 來源:志博PCB 阻抗匹配是指信號源或者傳輸線跟負載之間的一種合適的搭配方式。
  • 淺析音響各種pop音及功放的阻抗匹配
    而使能時序可理解為系統供電穩定後由系統主控決定的器件功能使能的先後次序。 對於電源時序來說,由於多數主晶片的音頻輸出在上電和斷電過程中不太穩定,理想的上電次序是系統主晶片先於功放 上電。然後功放  的PVCC 再供電。斷電的理想時序正好相反,為功放 的電源先切斷,然後再切斷主控晶片的供電。 但是通常功放 的PVCC 取自於系統的主電源,該電源一般在開機後最先輸出。
  • 射頻電路中的共軛阻抗匹配介紹
    電壓和功率反射都是由於源或負載中存在不匹配的阻抗條件所造成的。阻抗匹配因此成為包括射頻、數字和模擬電路在內的所有電路設計中的一個關鍵課題。最大功率傳輸首先,讓我們討論從一個源到一負載沒有反射情況下的功率傳輸的情況,即如圖1所示:
  • PCB設計中有關阻抗匹配知識簡析
    阻抗匹配是信號傳輸過程中信源內阻抗和負載阻抗之間特定的配合關係。也是一件器材的輸出阻抗和所連接的負載阻抗之間所應滿足的某種關係,以免接上負載後對器材本身的工作狀態產生明顯的影響。主要用於使傳輸線上所有高頻的微波信號皆能傳至負載點上,並不會有信號反射回來源點,進而提高了能源效益。本文我們將介紹PCB設計知識中有關阻抗匹配的一些研究。
  • PCB阻抗匹配設計技術要求和方法
    摘要:阻抗匹配和降低傳輸線損耗是高速印製電路板(PCB)重要指標,而阻焊層作為PCB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外層傳輸線的阻抗和損耗均有較大的影響。對於高速PCB設計和製造而言,了解阻焊層對阻抗、損耗的影響程度以及如何減少阻焊層對PCB電性能的影響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