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全球範圍內新能源汽車市佔率的大幅提升,讓資本市場再一次對新能源行業產生了信心。這對於近兩年面對融資困難的造車新勢力無疑是巨大的利好消息。8月初,理想汽車成功赴美IPO,而小鵬汽車也已經完成美股存託憑證上市在即,頭部新勢力似乎約定成俗般的在加緊IPO步伐。
近期,坊間傳出威馬汽車準備登陸科創板的消息,儘管具體融資金額與時間信息還不能確定,威馬汽車官方也表示「關於市場傳言,公司不予置評」,但威馬的確有實力並且也處在IPO的最佳時期。
首先和理想、蔚來、小鵬不同的是,相較於前三者,威馬的入門級產品定位在市場中註定有著更強的吸引力。尤其在國內,威馬首款車型EX5補貼後15萬元級的售價,正處在銷量最大的細分市場當中。這也奠定了威馬在市場端的數據,要比定位偏高的競爭對手們更為華麗。更重要的是,威馬的產品定位雖然走親民路線,但技術研發卻並未落得下風,其在5G、自動駕駛、V2G反向充電領域均有布局,並且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另一點不同之處,在於威馬在資金鍊上的底氣。根據啟信寶數據顯示,威馬目前共完成7輪融資,其中有三輪融資公開披露了融資金額,合計約為170億元。威馬創始人沈輝更是公開表示威馬擁有穩定的現金流管理,憑藉累計融資的近230億元,即使D輪融資不如意,也可以穩健運營很多年。
所以如果威馬投身科創板,融資或許僅僅是威馬為了在頭部新勢力的IPO競爭中不落下風,科創板的更大意義,或許是為威馬的未來發展指明方向。按照科創板的企業分布狀況,其準入對象基本為國內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製藥等符合國家戰略、擁有核心技術的科技創新企業。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方面均有有著不錯成果的新勢力企業,顯然也符合這一發展方向,若威馬能夠成為汽車企業成功登陸科創板的「第一人」,其走勢也將對整個行業起到示範作用。
蔚來創始人 李斌
從另一方面來說,儘管威馬「不差錢」,但新勢力造車燒錢幾乎已經成為行業的「潛規則」。蔚來創始人李斌曾公開表示200億元只是造車門檻,如此來看威馬的230億帳戶就算再如何運營,也很難有突破性的規模變化。競爭對手的IPO、恆大恆馳這種重資攪局者的出現,迫使威馬也需要IPO來保持在規模上不掉隊。
如果說7月份相繼出現重大危機甚至是倒閉的二線品牌博郡、拜騰、賽麟,是迫使頭部造車新勢力們不得不IPO的負面例證。那麼當下在股市中如日中天的特斯拉,或許稱得上是推動理想、小鵬上市的最大積極因素了。
就在上周四的8月20日,特斯拉在美股盤中價格超過美股2000美元,相比去年最低點的211美元,特斯拉完成了一年內飆升9倍的令人誇張的股價上漲。儘管今年面對疫情有過不小的波動,但從整體趨勢來看,特斯拉飆升的增長勢頭仍未有停下的跡象。而在此前兩天,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的身價也已經隨著股價水漲船高,成為全球第四大富豪。同為以技術創新為主要產品力,尤其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方向上有著高度一致性的國內新勢力們,顯然無法忽視這種誘人的資本注入。
新勢力們扎堆IPO,說其中沒有效仿特斯拉的原因,恐怕沒人相信,但是否做了IPO就能成功,這背後恐怕沒有那麼簡單。
經過十多年在市場中的摸爬滾打,特斯拉的技術儲備與其對新能源市場的需求判斷遠高於其他新勢力車企。或者說馬斯克在創立特斯拉時便已經抱著顛覆傳統汽車行業的思維,才讓特斯拉在新能源市場還未完全打開時,便擁有了可以媲美燃油車的銷量。也正因為此,特斯拉已經連續4個季度實現盈利,這為特斯拉一年內的股價大漲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
其次,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的市值攀升,不僅源於其汽車板塊業務,兄弟企業SpaceX、Boring Company等同樣為馬斯克打造的出行生態鏈同樣做出了重要鋪墊,其技術含量與覆蓋廣度,大大提升了投資者的信心。而特斯拉作為整套出行鏈中的核心元素,其股價的攀升也早已不局限於單車產品本身,反而更像是一種投資市場對於未來出行板塊的現象級的押寶。畢竟2010年上市的特斯拉,在資本市場中從未遇到過真正的對手,這也意味著直到真正具有競爭意義的蔚來上市的8年間,特斯拉和馬斯克都可以將更多精力投入在自身的產品與營銷層面。
回頭看看國內,2018年9月12日,蔚來汽車在美國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正式登陸資本市場。今年5月以來,蔚來的股價從3.18美元一路漲至14.30美元,大漲350%。今年7月30日,理想汽車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發行價11.50美元,首日開盤價直線上漲37%至16美元,盤中漲幅曾一度超過50%。特斯拉所帶來的行業利好,的確為新勢力們打開了最佳上市窗口期,卻也把國內新勢力帶入了全新的資本競爭當中。蔚來、理想在上市初都有著快速攀升,但如何保持上升勢頭,並持續吸引投資人注資,國內新勢力企業似乎還沒有找到好方法。如何打造自身的營銷特色和生態圈將成為新勢力在更大的資本市場中最大的課題。
如今的中國造車新勢力局面日益明朗,以蔚來、威馬、小鵬和理想組成的新時代「F4」已經實現了穩定的量產與交付,同時,新產品的規劃與兌現也基本能夠完成。至此,當年混亂的新勢力百強爭霸也基本落下了第一階段的帷幕。隨著幾家車企的IPO,新階段的競爭也將不單限於產品的「掐架」,而是將轉入更多維度的決策當中:諸如蔚來賴以生存的專屬服務,在更大的市場中需要如何實現成本與滿意度間的均衡;新勢力間的差異化將要如何打造;營銷與渠道決策上將出現怎樣的改變。至於群雄逐鹿下,混亂的新能源市場最終將一家獨大,還是多點開花,就讓我們在這些新勢力全部上市後,進一步觀察吧。
註:部分圖片來自於網絡,若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原創文章歡迎轉載,需註明來自一號汽車。如發現非法轉載,我們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