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運維︱為安防服務正名

2020-11-20 華為中國政企業務

——本文作者 CPS中安網:羅超

如果說科技圈有風景,那安防的精彩又怎能錯過?

過往,我們慣常聚焦在前端的攝像機之能,後端的兼容並發,又或是量體裁衣後解決方案設計的精良,但卻一直忽視運維服務的存在,或是「有心無力」。如今,隨著行業數位化轉型進入深水區,在保障業務連續運營、創造行業價值循環的目標驅動下,運維服務的重要性開始被廣泛地認識和識別。還好,一切都還來得及。

一番新風景:一場運維服務的高端盛會

華為中國政企服務解決方案銷售部部長高利斌 全面闡述「1+5+N」服務產業體系

11月13日,華為中國政企運維峰會2020在成都成功舉辦,以「品質服務,護航數位化轉型」為主題,峰會期間,華為中國政企服務提出了「智能感知—分析改進—輔助決策」的運維價值主張,以「懂行人」的角色和「1+5+N」服務體系為抓手,加速千行百業數位化轉型;一站式運維方案+統一運維平臺IMOC,推動基礎運維邁向業務運維、傳統運維向智能運維的高階升級。

要把運維服務帶到每一個遠方和每一個角落,安防,自不例外。

安防運維,一個被低估的市場

安防新十年,更好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下,數位技術正在重塑世界。智能已經無處不在並深入影響到社會中的每一領域,驅動各行各業都在數位化升級轉型的浪潮中受益匪淺。華為認為,數位化轉型有三個建設項,體驗提升、效率和效益提升、商業模式創新。而服務是數位化轉型驅動力之一。

聚焦到安防領域,長久以來重建設,輕運維就是安防的「短板」之一。比如:在一個城市中,監控全覆蓋,幾十萬甚至百萬監控攝像機被交付使用,需要保障設備正常運行,在出現故障時,能快速恢復。這就是安防領域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

安防是項目建設型的產業,一個項目,不存在一勞永逸,需長期性的運營維護。為此,好的項目三分靠建設,七分靠運維。而運維服務直接面對用戶,是業務保障的最後一環,類似足球場的守門員,如何守好「底線」,對於項目建設和提升用戶滿意度而言,都可謂是意義重大。

此次峰會為行業帶來新思考,以便我們重新審視安防運維。

「不吹不黑」,就安防運維現狀而言,目前還處於初級階段。

服務方式層面,安防運維無非有三種:

安防生產製造商產品質保:這是最為常見的售後服務,一般質保期在一年到三年不等,只承諾質保期內設備故障免費維修與更換;

工程商的項目質保:以前安防項目建設大多是「甩手掌柜」,工程商一般是藉助於產品供應商的產品質保,加上線路鋪設、系統功能等運行中問題的質保,質保期大多為一年;

運維公司進行維保:此類是專業安防維保公司或具備維保能力的安防工程商承接用戶的防範系統維護,他們帶有服務商屬性。但這類運維公司在安防行業並不太受待見,競爭也是亂象叢生,價格高,收費不統一;技術單一,還存在著無法解決多品牌、多類型、多專業的所有問題等困境。

安防作為一種業務形態,也已深入到千行百業之中,而安平一直是安防最大且最具代表性的子行業。為此,在市場應用層面看,以安平行業為例,有以下難點:

其一,海量對象和複雜數據為運維帶來巨大挑戰。用戶希望通過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提前了解設備及系統的狀態變化,提高管理效率及減少系統的故障發生率,並能實現數據查詢、業務操作、業務流程管理,實現對安防運維的可視化及便捷化。

其二,標準不統一,接口協議不開放是行業「固有頑疾」,這對於系統化的運維管理,無疑是難題。同時,安平行業重建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而在運維投入上卻十分有限,資產缺乏有效管理,運維缺頂層設計和規範流程。

其三,因客戶需求,安平行業大聯網成剛需,這意味著監控點位激增且安裝位置不一。視頻終端數量眾多,視頻質量難以評估,運維過程難以考核。運維以前可能是解決「一點」的問題,而現在則是一條線、多條線和「面」的問題;同時,缺乏流程化的管理模式,就無法將設備故障發現、報修、維修、反饋、統計、考核等形成完整的閉環,也就無法保障系統維護的及時性,而安平重要業務系統不能停滯,設備故障對業務的影響將會很大。

可以看出,安防運維,是一個嚴重被低估的市場,這一市場有所期待:可視化與標準化、與大數據的融合、更加智能高效的運作方式、建立系統化統一的管理平臺、一站式的行業解決方案、打造創新的服務模式,以及加強運維人才培養等。

期許之下,總有破局之道。

安防運維,華為正名

戰安防,華為是後來者,也是善謀者,謀定而後動。

華為說,最好的運維是在自己的領域裡,由正確的人以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為組織創造最具價值的產品和服務。

華為中國政企運維解決方案總監朱勻峰 解讀了華為行業運維方案

戰安防,從安平到千行百業,華為如何布局,又提供了什麼樣的運維服務?

其一,做運維服務與安防領域的「懂行人」,以一站式運維方案+統一運維平臺IMOC應對行業數位化轉型的風起雲湧。

傳統安防過度依賴於運維人員,「發現問題—提交反饋—作出決策」的模式不僅被動,在安平業務規模急劇增長下,降低了用戶決策效率,阻礙業務高效快速地發展與拓張。面對海量對象和複雜數據關係,要懂安平,需做深做透場景,基於需求提供一站式運維解決方案。

解決方案如果沒有服務,並不完整,只是產品包的堆疊。華為以專業運維,給方案以生命,圍繞行業場景化服務需求,不斷提升服務方案的場景化適配。安防運維,平臺化管理極為重要。峰會上華為的IMOC平臺,構建了端管雲和數字平臺的一整套的監控體系,其全棧監控加主動監控方式,能掌控運維全局;預設多視角視圖,看得清,也看得懂;化繁為簡,數據與架構關聯可視。為了更強適配性,適用於安防千行百業,峰會中的華為神農統一運維平臺智能應用管理及行業運維套件正式發布,提供快速構建運維服務的能力。

華為發布IMOC平臺智能應用管理及行業運維套件

其二,化繁為簡,做標準化。

如何從複雜的需求當中,化繁為簡,用標準化服務能力去滿足不同行業需求,這是華為運維服務戰安防,必須跨越的一道「坎」。安防有很多子行業,缺乏標準。華為認為服務的核心價值,就包括了建立行業和細分領域的標準化。華為致力於做一個標準化的工具平臺,可複製性強,吸引更多生態夥伴基於標準化平臺來找出適配不同行業的應用,來共同推進和加速運維服務在千行百業內的升級與迭代。在河南,華為運維服務將產品標準化後,面向夥伴開放,為其做培訓賦能。

其三,產品化,看見看不見的服務。

服務是抽象的,需要產品化來做具體應用,應具像化。可見,安防運維服務要大力推行,標準化和產品化,都不可缺。華為認為運維服務及能力要產品化,讓用戶看得見也摸得著。其中有三個基本要素:運維服務產品的定義、衡量標準、定價標準。

的確如此,安防運維現狀混亂不一,與標準化和產品化,大有關聯。

其四,「1+5+N」,為品質服務「代言」。

華為中國政企服務今年提出了「1+5+N」服務產業體系:「1」為高品質服務產業聯盟,包括各類服務夥伴;「5」是五大類服務產品,分別為:諮詢規劃、行業應用集成服務、運維、雲使能和人才發展;「N」代表了多個行業與多個場景化服務方案。這是一個體系,安防運維服務在這體系之下。過去,流程化與系統化或是奢望,而到現在這已經成為易事,甚至促成安防運維的產業化也猶未可知。

「懂行」的華為一直在做行業,而行業靠渠道、靠夥伴,如何拉動生態夥伴的服務能力提升,打造統一標準的高品質服務,為他們持續帶來效益與價值,這也是華為努力之處。

智能運維,瞄準智能世界

之於運維服務,華為是有初心與藍圖的。回首華為在運維服務上一路走來的歷程,從以個人能力為依賴的基礎運維開始,華為逐漸過渡到標準化、規範化的運維服務上,並幫助千行百業客戶在業務規模逐步擴大、對業務需求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將運維本身變成可視化、自動化的過程,最後成為業務的合作夥伴,從基礎運維邁向業務運維,以智能化、服務化、產品化應對行業數位化轉型的諸多變革。

未來,人類將進入智能世界。華為一直在瞄準智能世界,而建造之路非旦夕之功,所以華為在一步一個腳印地踐行中。運維服務在智能時代的角色,不輕反重,將有更多業務需求,需要智能運維承載。智能運維,將從被動走向主動,以更安全更高效的特點保障業務連續運營;從基礎支撐邁向智慧大腦,實現城市精細化社會治理場景等。

不管是機器視覺還是運維服務,都是華為在智能世界進程中,落子安防的一些具體體現。如此,智能世界似遠,也近。

結語

天機雲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在安防,華為運維服務還有更多絢爛風景。

相關焦點

  • 為華為Mate30正名,盧偉冰「打臉」了!
    為華為Mate30 5G正名,盧偉冰打臉了!而在吐槽榮耀V30降價太快之後,還開始評價華為手機,暗諷華為暢享10e是比紅米8X晚了半年的「年度機皇」,雖然沒有點名道姓,可聰明人一眼看破盧偉冰又在碰瓷,暗諷全面清庫存,不以產品力為基礎,而是利用信息不對稱的品牌溢價行為是註定不會長久的,為了給自家小米10和即將到來的紅米K30 Pro造勢,盧總這一波真的蠻拼的,可好的產品自己會說法
  • DxOMark再出成績,為華為屏幕正名!「周冬雨屏」超越蘋果?
    華為P系列和Mate系列作為衝擊高端的代表產品,近幾年來受到了非常多的消費者關注和購買,畢竟華為這兩個高端系列確實非常出色,不僅設計得很好看,性能配置方面也都很強大,所以P系列、Mate系列吸引了很多高端消費者。
  • 對話華為機器視覺總裁段愛國:大數據時代,安防「碎片化」是個偽命題
    正是因為智慧型手機有一個「應用市場」,我們如今買手機的時候都不關心到底預裝了哪些應用,甚至不希望預裝應用。華為機器視覺就是要像智慧型手機一樣打造的一個行業數位化的智能生態系統。線下場景千千萬,不用一個算法一個硬體。我們就是要釋放開放平臺的力量,最快匯集社會最佳資源,為用戶解決各類問題。
  • 安防市場:海康威視與華為、小米的新廝殺
    比如,國內的華為、小米等智能硬體企業先後入局,都想要在智能安防市場分得一杯羹。不過,和傳統安防企業不同的是,華為、小米的智能安防產品面向的是C端用戶,以AI人臉識別、哭聲識別技術為家庭安全生活保駕護航。 而在智能硬體企業入場後,家庭智能安防市場的競爭也必然加劇。這樣的情況下,國內傳統安防企業自然不願意錯失市場,也紛紛推出自己的智能安防產品,以圖穩固已經有的市場份額。
  • 安防市場:海康威視與華為、小米的新廝殺
    比如,國內的華為、小米等智能硬體企業先後入局,都想要在智能安防市場分得一杯羹。不過,和傳統安防企業不同的是,華為、小米的智能安防產品面向的是C端用戶,以AI人臉識別、哭聲識別技術為家庭安全生活保駕護航。而在智能硬體企業入場後,家庭智能安防市場的競爭也必然加劇。
  • 華為賦能-百科之——智能安防大「解密」
    智能化安防技術的主要內涵是其相關內容和服務的信息化、圖象的傳輸和存儲、數據的存儲和處理等。今年2月份,華為智能安防產品更名為華為機器視覺產品,標誌著其智能安防業務全面升級,成為智能世界實現萬物感知的入口,華為將在做深做透安防行業的基礎上,實現AI賦能千行百業。
  • 聯強國際生態夥伴走進華為 推動智能安防落地
    當安防系統走進智能時代,全棧雲、全智能、全場景的智能安防解決方案又當如何落地應用?日前,聯強國際貿易(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強國際」)組織生態夥伴走進華為,旨在讓更多的生態夥伴加深對華為智能安防產品的理解,推動智能安防真正落地。據了解,共有來自全國14個省份的130名合作夥伴參與了此次活動。
  • 華為偷襲了海康威視「安防珍珠港」
    華為借AI偷襲安防當前傳統安防正處於產業升級的關鍵時期,在AI技術和5G技術為主導的創新背景下,掌握技術的企業將具有相當大的優勢,華為便是「AI+安防」賽道的玩家之一。一方面,以華為雲計算為基礎,為搭建AI安防生態提供技術支持,其推出的好望商城和好望APP為AI安防產品智能化硬體打造了良好的線上平臺,以及通過構建智能視頻雲平臺,實現雲平臺之間的協同,豐富了端對端的產品解決方案。
  • 這一次,華為安防要做分銷市場的NO.1
    3月20日,華為智能安防分銷業務戰略暨新品發布會在線上召開,以下為媒體採訪速記,安防知識網進行了不破壞原意的修改與整理。>Q:華為安防上個月剛剛更名為華為機器視覺,未來安防的業務在機器視覺裡是什麼樣的定位,或者說華為未來是不是會超過安防的定位,這兩者之間的界限是什麼?
  • 華為智能安防:軟體定義+CloudIVS視頻雲,舉重若輕
    華為軟體定義攝像機12月26日,在主題為「輕雲直上 視界大開」的2018華為安防新品發布會·呼和浩特站上,華為軟體定義攝像機+CloudIVS視頻雲相關產品以端、邊、雲協同,發揮業務和平臺合力構築差異化能力
  • 華為冠名2020江西省智慧安防生態圈交流會-贛州站
    【安防展覽網 品牌專欄】江西省安全技術防範行業協會聯合安防展覽網舉辦的「2020江西省智慧安防生態圈交流會-贛州站」將於2020年11月25日在贛州康萊博國際酒店召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為」)冠名本次會議。
  • 華為安防更名機器視覺!一文看懂華為智能安防三大白皮書【PPT下載】
    華為安防昨晚突然官宣:華為安防今後就叫機器視覺。相比AIoT,機器視覺更具體和場景化。從感知到決策執行,通過「感知智能+數據處理與分析+決策執行」,不僅有動作,還有結果;從工業領域延展到非工業領域,安防、自動駕駛、機器人、消費,直到千行百業。更名的華為安防有什麼考慮?
  • 華為獨家冠名湖北省第四屆安防行業嘉年華活動
    【安防展覽網 在線展會】 湖北省公安廳科技信息處指導,湖北省安全技術防範行業協會主辦,安防展覽網承辦的湖北省第四屆安防行業嘉年華將於2020年12月23日在湖北省武漢市世茂希爾頓酒店舉辦,同時舉辦湖北省第四屆安防行業嘉年華線上展。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為」)與湖北省安全技術防範行業協會、安防展覽網達成共識,將冠名本次活動。
  • 三星S20 Ultra拍照排名靠後,外媒曾為其正名!
    考慮到華為目前海外市場無法用谷歌GMS服務,這就給了三星手機撿漏的機會,預計未來三星手機競爭力將會繼續擴大。雖然國內市場跌下神壇,可三星手機在產業鏈還是有話語權的,尤其是打造出1億像素鏡頭之後,在三星S20 Ultra和小米10系列上得到適配,拍照實力有了巨大提升!
  • GeekBench為麒麟990 5G正名,華為是目前安卓第一不是高通
    爭議點主要是圍繞著麒麟990 5G的性能到底有多強,畢竟華為在IFA上再次強調華為麒麟990 5G做到了多個第一,但現在被魯大師的排行榜揭露性能還不如部分驍龍855處理器,就更別提驍龍855 Plus產品了。導致了這兩天網上關於明年華為旗艦手機怎麼和高通,也就是國產其它旗艦比拼的話題比較高漲。
  • 跨時代,華為孕育安防新物種
    在安防之外,近年來圍繞著智慧視頻、機器視覺等領域,國內熟知的科技大咖——華為、阿里、騰訊、百度等紛紛在布局,它們不僅突破了傳統架構的局限,而且基於自身基因正不斷推出創新的產品。   傳統廠商也許會看著新面孔們滿懷羨慕,行業先輩們積攢的30多年經驗,所有的技術、市場、應用和產品像是專門為他們準備的禮物,跨過的山,掉過的坑,趟過的河,可以讓他們少走彎路,同時融合他們自身特有的優勢,使跨界挑戰者快速在行業中站穩自己的位置。
  • 華為哈勃投資思特威,布局CIS加強安防供應鏈
    其產品多應用於安防監控、車載影像、機器視覺及消費類電子產品等應用領域。致力於為客戶提供高質量視頻解決方案,產品遍及安防監控、車載影像、機器視覺及消費類電子產品(運動相機、無人機、掃地機器人、智能家用攝像頭)等應用領域。自2017年以來,思特威科技已連續兩年在CIS產品安防領域全球市場佔有率上保持第一,並在機器視覺、人工智慧應用等新興領域不斷拓展創新。
  • 華為入局安防市場 龍頭海康威視還好嗎
    來源:紅刊財經紅刊財經 侯純編輯 李壯2019年10月28-31日,第十七屆深圳安博會上,華為發布了三款新品。華為智能安防產品線總裁段愛國直言:前八年,華為在安防一直都是小打小鬧。這和華為的模式不太一樣,我認為他做幾年就會退出。」兩家頭部公司如此爭鋒相對,未來究竟海康敗落還是華為知難而退?近年來,全球安防服務行業快速發展。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2181億美元到2020年估計的3150億美元,另外國內安防市場規模約在7600億元左右,其中視頻監控子行業在行業中佔比大約6成左右。
  • 華為進入安防市場,海康威視等前景如何?
    自國家提出建設智慧城市的概念以來,發展智慧城市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城市安防作為智慧城市布局的重要一環,對日常生活的保障作用日益凸顯。尤其是在近幾年,人工智慧技術的成熟以及各種 AI 硬體落地,為安防運維行業創造出新的機遇。
  • 華為機器視覺好望系列安防產品亮相黑土地
    黑龍江安防業界翹首期盼的好望系列產品正式在黑土地上亮相。  從2月25日,「華為安防」官宣更名為「華為機器視覺」,3月20日正式發布好望新品,由南啟程一路往北,終於在年終歲尾冬季開始的時候來到了祖國的最北省份黑龍江。  做為華為機器視覺類別的最新產品,「好望」一詞取自「螭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