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211」工作沒著落,2020應屆畢業生找工作到底有多難?

2020-12-16 每日人物社

疫情的不可抗力將今年畢業生的就業難度推向高峰。2020年高校應屆畢業生——一個多達874萬人的巨大團隊,成為被推倒的一張骨牌。

這個群體裡,211大學的學生佔總大學生比例約3.11%,985的學生只有1.66%。他們的教育履歷已經領先於874萬人中的絕大多數,但這依然無法保證他們得到一份相對滿意的工作。

那些名校應屆生,不僅要承受找工作帶來的挫敗感,更要不斷自我消解巨大的落差感。

文 | 史千蕙

編輯 |楚明

運營 | 小翠

1

應屆生陳玲從來沒有想過,輪到自己畢業的時候,工作會這麼難找。她在一所財經類211大學讀研,金融專業,本科畢業於一家東部省份的211大學。「找不到工作」這件事,從不在她想像範圍內。

在得出這個結論的時候,陳玲已經投遞了將近150份春招簡歷。在這150份裡,進入面試的數量是5,拿到offer的數量是0。而在此時,2020年的春招已經開始兩個月了。

與陳玲的處境類似,正在英國讀人力資源管理碩士的Maggie也正在為春招焦頭爛額。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顆粒無收」。不過,有一件事能讓她略感寬慰:在Maggie加入的一個多達100人的校園招聘群裡,人人都在哀嚎「沒找到工作」。她發來了一張聊天截圖,每個人的暱稱後面寫的畢業院校,都是一些響噹噹的高校名稱,不是985,便是211,這些暱稱刷屏著同一句話:筆面試不斷,offer沒有。

▲應屆畢業生的群聊。圖 / 受訪者

計算機專業的韓梅梅年初結束了她在美國的6年學習。從過年回國開始,不可抗力便將韓梅梅從一個待入職的應屆生,變成了一個無限期推遲入職的應屆生——這都是因為她把工作找在了新加坡,又把入職日期定在了2020年的4月。

她是在微信上看到那則壞消息的。1月22日,韓梅梅所在的一個群聊裡,朋友@她,問道,你新加坡的工作籤證辦好了嗎?

在那張朋友發來的新聞截圖裡,新加坡駐華大使館宣布將停止接收籤證申請。而那個時候,韓梅梅的籤證申請才剛剛遞交——就在幾天前,她剛填完一大堆申請表格,正在家裡享受高考以來最輕鬆的一個假期,等待著新生活的開啟。

在搞清楚了這的確是真新聞而不是謠言後,韓梅梅連著打出了5個問號和6個感嘆號,這是她內心的真實反應。

這個春天,由於新冠疫情,所有的高校都無法如期開學,原定於2月開始的畢業生雙選會也統統被取消或改為線上舉行。隨著第一季度GDP一起縮水的,是招聘名額:根據智聯招聘發布的《春季求職競爭周報》,僅節後復工的第一周(2月3日-7日),企業招聘需求同比下降了七成,約四成的企業表示會減少招聘規模及預算。

黑天鵝在空中盤旋。陳玲,Maggie,韓梅梅,連同他們所屬的2020年應屆生——一個多達874萬人的巨大團隊,成為被推倒的一張骨牌。

對於男生王康來說,找工作原本是明年才要考慮的事情。目前,王康在上海一所211大學讀法學專業,前年秋天才開始攻讀研究生。

按照王康輔導員的說法,明年的應屆生還受到此次疫情影響——由於被疫情耽誤了實習,王康和他的同學們擔心輪到自己找工作時,拿不出好看的簡歷。王康原本已經確定了3月開始在南京一家律師事務所的實習,但直到現在,他的實習也沒能開始——而實習轉正,恰好是法律專業學生找到心儀工作的好方法。他盤算了一下時間線,現在是4月,即使是以樂觀主義的態度來預測,也得到8月才能開學,這意味著一回到上海,就得立刻投入秋招的進度中。他感到了焦慮,「到現在還沒有實習經歷,挺吃虧的」。

迎面壓下來的不僅是最現實的焦慮,更有巨大的落差感。

6年前的夏天,當陳玲面對厚厚一本志願填報指南時,幾乎沒怎麼猶豫,就選擇了金融作為今後的專業。在當時看來,這是一條坦途。根據《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的統計,2014屆本科畢業生中,從事金融業的畢業生月薪為4291元,是所有文科專業中排名最高的。而在就業率和就業滿意度的相關統計中,金融專業也榜上有名。經過了4年的努力學習,陳玲取得了保研資格,選擇了保險專業作為碩士的方向。

同樣在6年前,韓梅梅決定直接去美國讀大學。她的本科和研究生都申請了專業排名靠前的私立大學,這意味著更大的一筆學費開銷。韓梅梅粗略估算了一下,6年來的學費和生活費,加在一起,大概在250萬元人民幣。這個數字,都是為了更好的教育,以及那背後更長遠的目標:一份更高薪、更易得的工作。

比她們小一歲的Maggie,高考去了一所一本學校,讀聯合培養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這是她喜歡的專業,也是她認準的就業方向。大學四年,她靠自己找到兩份500強公司的實習——這是整張簡歷中,最讓她驕傲的一欄。

根據統計,211大學的學生佔總大學生比例約3.11%,985的學生只有1.66%。而Maggie和韓梅梅碩士所在的大學,2020年的QS世界排名分別位於前100名和前30名。他們的教育履歷已經領先於874萬人中的絕大多數,但這依然無法保證他們得到一份滿意的工作。

▲2020年4月,中關村科學城開啟雲招聘。圖 / 視覺中國

2

按照陳玲的說法,春招本不該如此艱難。往年的春招,是沒找到工作的應屆生們「撿漏」的機會,也是持有offer的應屆生們尋求更好工作的機會。

但今年的一切都太特殊了。在種種作用力之下,被挑揀的對象變成了學生。

簡歷篩選是第一關,也通常是應屆生們感受重錘的第一關。

春招剛開始的時候,Maggie投遞了一家頭部網際網路公司海外招聘的崗位,在電話裡,她用了很多正面形容詞,來形容被拒之前,她對那家大廠的印象:多元文化,年輕,活力,包容……總之,「印象極好」。

簡歷發出後,如石沉大海。接下來的事如單戀者的一廂情願與不斷受挫:「在整個招聘過程當中,我們沒有互動,只有我去看他,他也沒有給我發郵件,也沒有給我發簡訊,也沒有任何的通知。在我等了很久沒消息之後,有一天我突然想起來我可以去網上刷一下,發現那個流程灰掉了,告訴我『流程已結束』,非常冷冰冰的『流程已結束』。我就覺得給了我冷漠的當頭一棒。」

那是Maggie第一次感受到「被拒絕」。事實上,這也是她迄今為止唯一一個連筆試都沒進的失敗經歷。「我開始想,什麼鬼公司,為什麼不要我,真氣,憑什麼,我的簡歷怎麼了?」

這份怒氣讓Maggie開始失眠。在某一個輾轉反側的夜裡,她一下投了很多份簡歷,其中包括了一些她「完全看不上眼」的公司——這個行為讓她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接連收到騷擾電話和垃圾簡訊,但在這些跨越8小時時差響起的夜半來電裡,沒有一個電話來自「讓我興奮的崗位」。

從過年到現在的每一天,陳玲都會花4到5個小時找工作。由於不知道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是什麼,她投遞的崗位各式各樣:有專業對口的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也有她沒接觸過的網際網路和電商公司。為了顯得適配,她需要花大量的時間修改簡歷,為每一家公司和每一個崗位的具體要求做一些微調——4到5個小時的大部分時間,也用在了這件事上。

Maggie認為她已經為春招,「做了非常多的前期準備」。從一年前開始,她關注了十來個發布春招信息的公眾號,還參加了一個可以突擊訓練三天的訓練營,是付費制的,需要交4元(這也是她為春招花費的唯一一筆錢)。

訓練營讓她後知後覺地明白了一件事,原來,幫人找工作是一門生意。「首先給你修改簡歷,然後給你培訓筆試,接著給你培訓面試,要交很多錢。」這門生意真實有效,甚至能舉出童叟無欺的例子:一位和Maggie同級的碩士同學,「入手得比較早」,花了2萬塊錢,現在收到了一家500強外企的offer——這是她身邊為數不多的已經找到工作的例子。

在訓練營待得越久,Maggie越發現,生意無處不在。「職業規劃」機構為了美化學生的簡歷,會和一些公司合作,一手收錢,一手向學生發放大廠實習的入場券。Maggie簡歷上其中一份500強實習經歷,在機構裡明碼標價1.5萬元。一名「職業規劃師」在看了她的簡歷後,問她這份實習是怎麼找到的。「我就是實習生投遞簡歷,然後正常地進去的。」「哦,那你蠻厲害的。」

Maggie自己學的就是人力資源管理,在此前的實習中,她接觸過校招的工作。如果站在HR的立場上,「很多學生是沒有實習經歷的,可能對於這些人來說,幫他撐門面,可以迅速地給他增加第一印象吸引力,這對他們來說是有用的。」

這樣的生意究竟是否會傷害公平,沒有人去追問。人們默契地遵循著自己認同的規則,彼此心知肚明。

▲某簡歷代寫網站給出的套餐價格。圖 / 網絡

3

被告知簡歷通過,僅僅是一個好的開始。儘管考試的時長遠遠不及投遞簡歷和等待的時長,筆試和面試卻是最重要的兩關。

在參加過10家公司的考試後,陳玲偶爾會感到恍惚,因為那些千奇百怪的筆試題,和各式各樣的面試招數,有時會讓她忘記自己學的到底是什麼專業。

她發來幾張銀行筆試題的圖片:「兩個同事在午休期間聊天,領導一出現他們就噤聲了,最有可能是因為什麼?」「小明與小郭是好朋友,時常聯繫小郭。最近小郭發現小明有一段時間不聯繫自己了,你覺得最可能的原因是什麼?」「雖然不太情願,但朋友向小李借錢的時候,小李還是會借給對方,這是因為什麼?」

▲陳玲做過的筆試題。圖 / 受訪者

線下面試時,有時會有拼七巧板和搭積木的環節——在知乎,這兩門保留節目被列在了「你在面試時見過最奇葩的事情是什麼」、「面試的時候你最鄙視什麼樣的面試官」和「什麼時候你覺得自己被面試官套路了」三個問題的回答區。

不過,由於今年統統改成了線上面試,「才藝展示」環節只能通過其他方式來進行了。陳玲的一個同學就遇到了「唱歌跳舞」的終面:自己錄像,然後上傳。而根據陳玲的歸納,地產行業通常會在終面考即興演講,銀行偶爾會考辯論,「要吵起來,但不能真吵起來」。

面對這些奇怪的筆試題和面試環節,陳玲能給出合理化的解釋。腦筋急轉彎式的筆試題是心理測驗的一種,七巧板和積木是為了考核臨場反應,而辯論是為了考驗邏輯和「是否容易情緒過激」。

就像所有的應試一樣,校招面試也有套路可循。陳玲總結了她應對不同崗位時,不同的自我介紹話術:如果要面試中後臺,就說自己「嚴謹踏實」,如果要面試營銷崗位,就說「熱情開朗」——至於是否能真實地概括自己的性格,那不重要,反正「人的性格不就那幾種」。

諸如此類的小招數,被寫在公眾號的推文裡,陳玲貼在筆記本電腦屏幕旁邊的「小抄」上,也被一些「訓練營」拿來當成葵花寶典一樣的秘訣傳授。在Maggie參加的價值4元的訓練營裡,「規劃老師」告訴學生,當群面開始後,一個case被下發下來,你得立刻根據題目判定自己應該展現出怎樣的一面:是積極參與、大膽表達?(如果你很自信的話),還是目光沉穩地點頭、贊同別人的觀點?(如果你一時半會無法得出結論的話)。前者自然會讓面試官記憶深刻,但後者也會留下「擅長合作」的好印象。

Maggie將這些可以快速習得的技能命名為「身外之物」,她覺得這些都沒什麼用。在企業實習的時候,帶她的老闆會跟她分析,哪些人用了可以一夕之間就掌握的小技巧,而哪些人沒有。

老闆的觀點一度讓她欣慰,她覺得只要自己有實力,一定可以被看到。然而,當自己成為候選人,坐在桌子的另一邊時,事情又不一樣了。在一次求職中,Maggie和一個「極普通一本」畢業的男生同場面試。男生表現欲很強,技巧也豐富,某種程度上,甚至顯得有些攻擊性。Maggie看在眼裡,暗自揣測對方一定「參加了極多的培訓,做了極多的練習」。這讓她有點厭惡,甚至想,如果我是面試官,我一定不會要他。

但男生後來拿到了offer。Maggie轉念一想,可能在HR看來,他的攻擊性、表現欲和鋒芒畢露,也是某種可以吸引眼球的人設,「能讓人看到他對於職位的渴望。」

▲2020年3月,一位應屆生正在進行網上面試。圖 / 視覺中國

4

現在是4月底,2020年的春招即將結束。Maggie眼看著她關注的十來個公眾號,近期標題的風向從「還有X天入口關閉,再不投就沒機會了!」,到「XX大廠停止招聘」,再到「XX暑期實習全面啟動!」——她說,有一種「大勢已去」的感覺。

看清了形勢後,她反而輕鬆了。儘管經歷各不相同,但這種從焦慮到釋然的心情軌跡,卻是不少畢業生共通的。

韓梅梅最初不敢讓家人知道自己工作可能落空的事,但她的父母也看新聞。面對著誰都無法改變的事實,父母也不忍心催她。她的心態又逐步恢復了平靜。在這個比往年都更加漫長的假期裡,她拼了好幾個樂高玩具,刷完了好幾部50集以上的電視劇,開始寫小說,並且加入了一個女性互助的志願團隊,負責寫代碼。

放棄在新加坡的工作,轉而在國內找工作,也是一條路。但對於韓梅梅而言,那是萬般無奈後的下下策。

在新加坡的工作籤約之前,她已經推掉了美國一家創業公司的offer。那家公司給她開出了極具誘惑力的薪資,並且承諾了股權,但考慮到工作籤證不好拿,在權衡了一個多月後,她還是拒絕了。

但那份工作邀約成為她心中的一道準繩,用來劃定理想工作的門檻:7萬美元底薪,再加上年終獎和股票。工作彈性自由,即使加班,也不會超過晚上10點——而國內的程式設計師崗位,即使能夠給到應屆生這樣的待遇,在韓梅梅看來,也是「拿命換錢」。

陳玲在深夜發來了微信,「累了,面不動了,心好累,戰線拉得太長了」。從去年9月起,她就開始找工作,一共投遞了500多份簡歷,拿到了10多個offer——它們均來自2019年的秋招。

10多個offer。這個數字看起來令人心安,但陳玲卻傾向於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從去年秋招開始,她一共投了500多份簡歷,面試地點遍布安徽、江蘇、浙江、上海和北京。如果要計算投入產出比,屬於陳玲的比例是1/50——一個比她預期要低得多的數字。

陳玲注意到,即使拿著一樣的、甚至更好的簡歷,自己也沒有同專業的男生好找工作。她猜想,這是否是因為性別歧視。根據她去年秋招的經驗,「如果招的人少,就只要男的;如果招的人多,就考慮一下要女的。」

由於改成了視頻面試,今年春招,陳玲無法和自己同組的候選人私下交流,也無法看到別人的簡歷,有關性別歧視的猜測也無法明著提出來。

陳玲就讀的學校,人稱「全國最大櫃員培訓基地」。也是因為如果籤了銀行,十有八九要從櫃員做起,陳玲對手頭的銀行offer並不滿意,「本科畢業去銀行,我現在研究生畢業了還去銀行?我讀書是為了躺著進銀行嗎?」

Maggie認為自己是一個唯心的人。感到迷茫的時候,她去微博「求籤」。投出簡歷之後,得去轉發錦鯉。如果簡歷通過了,還得再次轉發「還願」。每當她覺得一份理想的工作就在眼前時,她會刻意地「在生活的小事中嚴格地要求自己的品格」,比如撿起路上的垃圾然後扔到垃圾桶裡,比如更加勤快地洗碗和打掃衛生,由此可以「讓上天受到我的感召,來幫我」。

當春招接近尾聲的時候,正是暑期實習開始的時候。以「喪」為主題詞的招聘群,又開始活躍起來。Maggie發現,曾經在簡歷篩選環節就否定了她的那家網際網路大廠,又在招聘了。她想,這一次,還是要試一試。

▲ 2020年4月8日,合肥,前來求職的大學生在招聘臺前諮詢擇業。圖 / 視覺中國

(文中陳玲、韓梅梅為化名)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侵權必究。

想看更多,請移步每日人物公號

相關焦點

  • 211畢業生工作沒一年,直接被公司裁員!2020年畢業生就業更難?
    211畢業生工作沒一年,直接被公司裁員!2020年畢業生就業更難?最近幾年應屆畢業生人數越來越多,就業的競爭壓力之大,畢業生的感受是最明顯的。不過,就業壓力大的原因,除了畢業生人數增多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經濟處於下行周期,不少大公司都在縮小開支,想著怎麼在寒冬之中活下去,所以用工量大大減少不說,不少在職的老員工也面臨著被裁員的危險,不少較為知名的網際網路公司都正在裁員中。
  • 985、211高校的畢業生,除了好找工作,還有什麼獨特優勢?
    985、211高校的畢業生,除了好找工作,還有什麼獨特優勢?學生考大學的時候,人人都想考上985、211高校,因為這是國內好大學的代名詞,考上這樣的大學很多人覺得最大的優勢就是好就業,學生不用為找工作的事情而發愁,其實這並不是最大優勢,除了好找工作以外,985、211高校還有這幾大獨特優勢,讓人羨慕不已。
  • 考上1本/211/985有多難?請讓數據告訴你
    考上1本/211/985大學到底有多難呢?本文就通過數據來說明一下。各省市區具體情況如下:三、高中畢業生考入211的數據以2018年為例,211(全國只有116所211大學)錄取率,最高的北京為13.99%,最低的廣東為2.74%,全國平均值為5.01%。
  • 大學生找工作,來看看985畢業生的分析
    說到工作,有的學生大四就就進入實習期,如果表現優秀,經過多方面的考慮,會被實習單位正式錄用。有很多學生是畢業了才開始找工作,要準備自己的簡歷,要了解和收集意向單位的資料,在各個招聘會上奔波。有校外招聘就有校內招聘,有的學校會聯合社會企業組織校園招聘,以此來促進學生就業,來提高就業率。很多學生不了解二者招聘的區別?常常疑問:到底哪個更好呢?
  • 在山東,要考上985或者211大學,到底有多難?老師透出實情
    山東理工大學確實不能算是好大學,但是如果你是山東考生,就知道在山東考好大學到底有多難?也就會知道山東理工大學這類大學,收了多少高分考生,也會明白,為什麼山東省的學生出去的都是「學霸」,為什麼山東的「考研基地」全國最多。
  • 2020應屆畢業生找工作,勞動合同要看清,不然吃虧了都不知道
    時間過得很快,一下子就來到了6月底,2020年應屆畢業生也準備返校,辦理相關的畢業手續,有的畢業生在這個時候,已經在找工作面試當中,當然,也有部分應屆畢業生,已經找到工作,準備去公司入職,在入職的時候,畢業生首先要和用人單位一起溝通的,就是籤訂勞動合同,那麼,在和企業籤訂勞動合同時
  • 雙非考生想靠考研逆襲到211或985名校讀研,這條路到底有多難?
    雙非考生想靠考研逆襲到211或985名校讀研,這條路到底有多難?近幾年考研是大部分本科生普遍關注的問題,而關於研究生和讀研的話題時常霸佔熱搜榜。對於211和985名校是大多數考生夢寐以求的高等學府,但是高考考上的人不多,很多人為了讀取名校就選擇了考研這條路。雙非名校的考生想通過考研這條路來改變現狀,也想借著自己的努力成就未來。然而不久之前南郵研究生自焚事件讓導師的師德問題擺在大眾考生的面前,也曾有考生控訴考研名校在研究生錄取時存在性別歧視,更有某些研究生學術造假使得更多的大眾對考研產生了懷疑。
  • 2021屆高校畢業生909萬,寫些關乎你畢業找工作的事
    12月1日在京召開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會議中透露出2021屆高校畢業生總規模將達909萬人,同比去年將會增加35萬人,也是我國應屆畢業生人數首破900萬大關。換言之,只要疫情不徹底清除經濟不可能復甦到2020年之前的情況,而徹底清除的時候沒人說的清除,所以很多大學生並沒有自主挑選工作的機會。二.考研和專升本的選擇是對是錯正是因為就業壓力激烈的原因國家出臺政策2020年研究生擴招18.9萬、專升本擴招32.2萬,2021年或將繼續保持擴招態勢。
  • 2020年高校應屆畢業生儘量不要錯過校招,校招與社招有不小的區別
    校招選擇社招可能找不到好的工作這才開學,就要找工作,是不是太急了?這不還有春季招聘會呢,就算春季招聘會沒有合適自己的工作,還有社招在等著自己,完全不用慌,相信存在這樣心態的高校應屆畢業生不在少數,只是這種心態是不太可取的,我讀大四那年,也有不少的同學錯過秋招後,就想著在春招中找到令自己滿意的工作,結果發現不合自己的心意,最後選擇了社招,跟著不少有經驗的人競爭崗位,找到一份非常不滿意的工作,但也無可奈何,而一些同學在校招中拿到了不錯的崗位。
  • 雙非女碩士當不上小學老師,學歷受鄙視,找工作沒人要
    最近看到的一則消息:一位雙非女碩士,四處找工作碰壁,學歷被用人單位鄙視,找工作也沒有人要,簡直太難了!就連小學老師這個工作崗位,也無情地拒絕了她。是現在的社會太「勢利」了嗎?大家都只把目光投向那些985、211,覺得只有這些重點大學出來的畢業生,才是最優秀的。可是,大家卻忽視了一點,任何大學,都有優秀生。普通大學畢業出來的學生,也有能力很強的同學,再說了,進入單位以後,拼的是綜合素質呀!
  • 2020年高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名出爐,這兩所211高校進入前五
    2020年已經過去了一大半,在上半年中,中國經過了一個很艱苦的時期,但是最終挺過來了,現在也是步入了經濟發展的正軌。而由於疫情的影響,2020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是很大的,畢竟疫情下很多公司虧損甚至倒閉,留給應屆畢業生的工作崗位也是進一步減少,讓就業難這個問題也是雪上加霜。
  • 「985/211」大學畢業生當兵,有4方面優勢,學生和家長鬚知
    大學畢業生參軍入伍的時候,有4個優先原則優先徵集報名,優先體檢和政審,優先審批和定兵,優先安排和使用。現在有不少重點大學的學生都選擇參軍入伍,其中,重點大學的學生參軍入伍的時候會優先徵集。二、「985、211」高校畢業生參軍入伍,選擇直招士官,立功更容易。
  • 985和211大學本科畢業生,畢業後最喜歡做什麼?
    大多數本科生畢業之後,都會走向職場找工作。但是,對於211大學本科畢業生和985大學本科畢業生而言,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人,都會在本科階段的學歷教育結束之後,選擇繼續深造,繼續求學。在每年的考研大軍中,211大學本科畢業生和985大學本科畢業生,是考研的主力軍。
  • 44萬湖北畢業生,去哪兒找工作
    「真的要找工作了嗎?」不能返校的日子裡,秦帆和同學們在網上常這樣問來問去。這個春招,武漢大學2020屆漢語國際教育的碩士秦帆最先感到的是措手不及。如果沒有這次疫情,她和班上大部分同學此刻應該在紐西蘭、韓國和加拿大等國家,剛剛開始漢語教師志願者工作。但二月開始,原定的機票一再延期,直至現在,出國徹底無望。
  • 985畢業生感嘆:996工作模式月薪卻只有一萬,讀了985混成這樣
    高學歷在很多企業都是一張通行證,就算你有再強的能力,如果達不到企業學歷要求,也會被拒之門外。但是現在985和211本科畢業生一抓一大把,並不是每位都能找到自己適合的工作。一位985本科畢業生就在網上分享了自己的工作。這位網友說自己是農村出身,為了能有更多的選擇,在學校刻苦學習,最終考上了985院校。
  • 985畢業生和留學生之間還有鄙視鏈,進來了解
    2020秋招已經全面拉開,中金、四大、快消、網際網路大廠等歷來受留學生偏愛的企業都已經進行到網申/筆試,再後知後覺的國內畢業生也開始找工作了。 但佛系的留學生們竟然還秉持著觀望和試水的態度,結果就是「我TOP 30美碩/英碩/澳碩,竟然秋招零Offer??」
  • 應屆畢業生找工作關注啥?領英報告:首選僱主品牌,近半數認同適當...
    事實上,持續幾個月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各行各業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對今年應屆生找工作應聘的正常程序也有一定的影響。3月25日,領英發布了2020年應屆畢業生求職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報告指出2020年應屆畢業生擇業時最看重僱主的品牌情況,對工資的重視程度較往年有所降低,由於受疫情的影響,在被調查的畢業生中近半數認同適當延長擇業時間。
  • 中國學歷真相:非985、211真的沒前途了嗎?
    能達到985和211的人數就更少了,今年我國應屆畢業生人數874萬,211畢業生佔比3.11%,985畢業生佔比只有1.66%。985、211畢業生佔比總結一下,站在鄙視鏈頂端的985和211以及研究生少之又少,非985、211的雙非大學生甚至沒有本科學歷的人才是沉默的大多數。為什麼說「沉默」?
  • 211應屆畢業生就要辭職?現在的年輕人!
    211應屆畢業生就要辭職?現在的年輕人!A4複印紙兩面打?211應屆畢業生就要辭職?無語!據今夜有風客戶端文章,有個叫做風波惡的211畢業生程式設計師,到一家中小網際網路企業工作,因為主管讓他A4複印紙兩面打,果斷辭職了。這事也是讓人覺得詫異,按照風某的思維,是覺得這個企業沒有格局。可能覺得制度太多,企業文化不對,或者說太摳門,主管太逼逼。
  • 考不上985/211,就找不到好工作?誰說的!
    這幾天在後臺,有同學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今年真的好難找工作啊,雙非的姐姐一直在投簡歷,那些985院校的人應該沒這麼發愁吧?可以我現在的成績,考985完全就是做夢,將來找工作要怎麼辦啊?」很多同學都有這樣的顧慮:人人都知道985 211好,可考上的終究是少數,大部分學生衝不進名校,又被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嚇到,以為自己進入普通一本、二本高校就前途無望了。但事實是,面臨巨大就業困境的不僅是雙非院校的學生,那些以往看起來光環滿身的名校生,也面臨著同樣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