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批工業網際網路十大雙跨平臺建設現狀如何?

2020-12-24 騰訊網

前言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中國工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1%,佔世界工業總值的22%,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但是工業企業面臨著嚴峻挑戰,在這一過程中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是實現產業轉型的關鍵,因此中國越來越多的廠商通過搭建工業網際網路軟體平臺,以幫助用戶提升生產效率應對市場競爭,加快實現數位化轉型。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本質是通過工業網際網路網絡採集海量工業數據,並提供數據存儲、管理、呈現、分析、建模及應用開發環境,匯聚製造企業及第三方開發者,開發出覆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業務及創新性應用,以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推動製造業的高質量發展。 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各省政府高額補貼的刺激下,國內製造企業、工業軟體服務商、工業設備提供商及ICT四類企業憑藉自身在主營業務的積累,主要從工業知識及信息技術兩個方向切入,構建不同類型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根據《2019年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白皮書》,我國各類型平臺數量總計已有數百家之多,具有一定區域、行業影響力的平臺數量也超過了50多家。去年8月26日,工信部正式對外公示了首批工業網際網路十大跨行業跨領域平臺清單,海爾、東方國信、用友、樹根互聯、航天雲網、浪潮、華為、富士康、阿里雲、徐工10家企業平臺入選。這些平臺屬於國內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發展的標杆,代表著國內工業網際網路發展水平。如今,經過了一年的發展,這些雙跨平臺究竟發展如何呢?

海爾COSMOPlat

COSMOPlat是海爾推出的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全球首家引入用戶全流程參與體驗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海爾利用COSMOPlat將用戶需求和整個智能製造體系連接起來,讓用戶可以全流程參與產品設計研發、生產製造、物流配送、迭代升級等環節,以「用戶驅動」作為企業不斷創新、提供產品解決方案的源動力,把以往「企業和用戶之間只是生產和消費關係」的傳統思維轉化為「創造用戶終身價值」。

在技術創新方面,2019年,海爾COSMOPlat在漢諾瓦工博會上發布了全球首創的智能+5G大規模定製驗證平臺,通過在5G技術上的破壁,解決了行業內因網速而出現的單點配置、無縫銜接等系列難題。今年7月,海爾聯合中國移動、華為打造了全球首家智能+5G互聯工廠,先於行業在5G工業應用場景測試中,輸出5G環境下的智能製造升級解決方案。

目前,海爾基於COSMOPlat的數位化轉型已經取得了突出的效果。用戶全流程參與的大規模定製模式已經在海爾15個智能互聯工廠成功落地,並得到全球的廣泛認可,被世界經濟論壇遴選為「燈塔工廠」。在跨行業應用方面,COSMOPlat已經孕育出了建陶、房車、農業等15類行業生態子平臺,覆蓋全國7大中心12個區域,在20個國家複製推廣。

東方國信Cloudiip

東方國信的工業網際網路發展戰略為「五朵金花」,利用集5G、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於一身的雙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Cloudiip,強化平臺基礎能力、應用能力、生態能力和平臺產業融合能力,助力國家製造業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

在技術創新方面,全面發展平臺在5G+工業網際網路+MEC、大數據+工業網際網路+算法資源能力、標識解析、數據中心、人才培養、安全等方面能力。同時在區塊鏈、工業機理模型、工業算力等方面加大研發力度,以完全自主可控技術助力企業數位化轉型。

當前,Cloudiip覆蓋全球50餘個國家的上千客戶,擁有近萬人的研發及服務團隊、18家全資子公司,在北京、合肥、美國和英國設立四大研發中心,覆蓋行業年產值超萬億元,每年幫助企業創效上百億元,減排千萬噸級,應用於「生產過程優化、企業管理與決策優化、產品全生命周期優化、企業間協同製造、業務模式創新」多個場景。

Cloudiip在大數據、物聯網、網際網路、工業智能等方面取得近200項專利成果和軟體著作權,多次承建省部級工程實驗室及技術中心,榮獲優秀大數據案例及省部級科技進步等多個獎項。

在跨行業應用方面,Cloudiip涵蓋鋼鐵、能源、高鐵、汽車、化工、通用、專用設備等29個工業行業大類,具備近200個可復用的微服務,包括高鐵雲、工業鍋爐雲、冶金雲、水電雲、風電雲、空壓雲、能源管理雲、資產管理雲、熱網雲等10個工業網際網路子平臺,形成工業APP超過300個。

用友網絡-精智

精智平臺的核心是為工業企業提供設計雲、製造雲、服務雲、分析雲、營銷雲、採購雲、財務雲、人力雲、協同雲和第三方SaaS服務,以及開放的生態體系,幫助工業企業事先敏經營、輕管理、易金融、簡IT。

2019年,平臺升級到2.0版本,形容了融合IT、OT、AI及企業核心業務於一體的「製造中臺」。具體而言,精智平臺分為邊緣層、運營層、生態層三層應用場景。在邊緣智能層,精智的核心能力是大幅降低設備上雲成本。

利用IoT雲平臺,通過調度引擎、知識引擎、生態引擎三大引擎,實現設備自發現、驅動自匹配、實例自生成、數據自採集和知識自學習,從而減少現場實施周期,大幅降低設備上雲成本;在運營層,精智的核心成果是實現OT和IT的融合;在生態層,通過精智平臺賦能產業路徑,通過產業加服務加金融加網際網路的方式,真正在生態上賦能眾多的中小型製造企業。

目前,用友精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已匯聚了46萬家工業企業,與28家電商平臺、15家物流平臺、120家金融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完成了在湖南、湖北、江西、貴州、重慶五個省份的區域部署,成為面向工業企業的社會智能雲平臺。在跨行業應用方面,平臺已應用於煤炭、電力、熱力能源、化工、冶金、建材、五金工具、機械加工、汽配、裝備工業等39個工業大類、18個應用領域、46萬家工業企業服務,湧現了眾多優秀實踐成果。

樹根互聯-根雲

樹根互聯由三一重工物聯網核心團隊創業組建,是獨立開放的第三方網際網路高科技企業。

依託對工業網際網路9年的實戰積累,成功打造的工業物聯網平臺「根雲」,擁有五大核心能力:融合工業數位技術、普適中國製造需求、實現廣泛行業賦能、共享全球服務能力、引領工業模式創新。

根雲以N+IIoT,用網際網路和物聯網技術來提能工業應用,通過端到端的價值輸出,為需要物聯應用的工業企業,提供從硬體接入、電信網絡流量購買、機器間通信、雲資源編排、大數據處理到物聯應用開發的打包解決方案。同時,根雲還是樹根互聯對」機器專家+網際網路專家「模式的跨界創新,依靠工業領域積澱的知識與人才,結合網際網路驅動出的雲計算與大數據技術,為機器設備創造了物聯模式下的全新價值。2020年,平臺計劃迭代到根雲4.0版本。

截至目前,根雲平臺可以覆蓋95%主流工業控制器,支持400+種工業協議解析,已經接入各類工業設備超69萬臺,並成功助力產業鏈生態打造了包括鑄造產業鏈、注塑產業鏈、紡織產業鏈、定製家居產業鏈、家用塑料製品產業鏈等在內的20個產業鏈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賦能81個工業細分行業。

航天雲網-INDICS

繼2017年面向全球發布INDICS工業網際網路公共服務平臺,2018年發布CMSS雲製造支持系統等航天雲網核心架構及多款產品,2019年正式啟動中央企業工業網際網路融通平臺、發布航天雲網系統級工業應用以來,2020年航天雲網又重磅發布「新基建」平臺戰略,著力構建基於INDICS+CMSS工業網際網路公共服務平臺的新型基礎設施。

工業網際網路INDICS平臺提供了工業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雲製造支持系統CMSS進一步落實到設備級、產線級、車間級、企業級、跨企業級的應用層面;「一腦一艙兩室兩站一淘金」系統級應用從使用場景出發,為不同角色的用戶設計了不同的功能。

截至目前,平臺接入近80萬臺工業設備,為19個省、地方建設了區域工業網際網路主平臺,為全國用戶提供了2000餘個智能化項目及服務,覆蓋了航天航空、輕工、汽車、電子機械製造、石油石化、能源電力等行業。據統計,相關企業客戶普遍縮減研發設計周期30%至45%,生產效率提高25%至60%,成本降低10%至30%,用工減少30%至60%。

浪潮雲-雲洲

從2017年開始,浪潮就在工業網際網路這個市場上進行布局,並於2018年、2019年接連入選工信部發布的「雙跨」平臺清單。

今年6月22日,浪潮雲洲工業網際網路平臺2.0正式發布,並踐行「1357」戰略。即一個平臺——浪潮雲洲工業網際網路公共服務平臺,面向企業、政府、園區三大客戶,提供質量碼、工業雲、工業PaaS、工業大數據、應用服務五層架構服務,實現對設備、產品、業務系統以及開發者、供應商、客戶、員工的七類連結,提供「質量碼」與「雲ERP」兩大核心服務。

雲洲工業網際網路平臺2.0具有7大核心節點、69個分節點,是全國最大的分布式工業雲,其打造了一個基於5層架構的全堆棧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提供從IaaS到PaaS到SaaS的連續體服務,是浪潮長期以來服務企業實踐,對數據及安全問題的新認識,也是雲洲2.0與此前的最大差異。

目前為止,浪潮已為18個省和73個地市提供工業網際網路服務,服務128萬企業、2000萬個人用戶,連接210萬產品和385萬設備,行業覆蓋航天、船舶、製藥、裝備製造、機械製造、化工、服裝、食品等,為企業的個性化大規模定製、供應鏈協同、智能製造等數位化轉型提供了支撐。

華為雲-FusionPlant

華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FusionPlant,定位做工業網際網路領域的黑土地,聚焦"雲+AI+聯接",聯合行業夥伴和行業Know-How,提供工業全場景的解決方案。

華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FusionPlant聚焦三方面構建能力:

1、華為雲工業智能體:基於大數據平臺,實現數據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運營,聯合合作夥伴為行業構建符合行業業務特點的主題庫;基於華為雲一站式AI開發管理平臺Modelarts,結合對工業各細分行業的業務特點,聯合合作夥伴持續構築,"簡化海量重複操作"、"沉澱專家經驗"、"實現多域協同"的AI模型,實現"提質、降本、增效"的業務目標。

2、聯接管理平臺:構建輕量化、雲原生的邊雲協同業務架構,充分滿足工業生產時延的要求。在邊緣側,實現多來源的數據的採集、預處理和按需轉發,並將雲端業務能力在邊側應用和推理。同時該架構的開放性,也為後續業務能力的持續擴展提供了可能性。

3、工業應用平臺:圍繞工業應用的開發、部署、運行、聚合、集成等各個環節,做好全方位的賦能。使得工業應用更易於開發和維護,實現工業應用數據互通和集成,消除信息孤島。 當前,平臺已服務於石油、化纖、石化、鋼鐵、煤焦化、電子設備、汽車製造、電動車製造等多個行業,幫助中國石油、三聯虹普、石橫特鋼、鑫磊集團、德普特、拓斯達、正業科技等企業加速數位化和智能化轉型。

富士康-Fii Cloud雲平臺

2015年,富士康將物聯網、機器人、人工智慧相關業務單獨拆分,組成工業網際網路業務公司——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工業富聯。工業富聯戰略計劃分為兩大板塊,即打造數位化轉型標杆與構建產業生態。

當下,工業富聯在持續升級雙跨平臺的研發能力、產品業態,提升盈利能力,推進效率提升。在網絡通信、雲計算及科技服務業務三大板塊進行了升級優化,包含打造端到端的智能製造解決方案、推出硬軟整合的場景化解決方案、推出1+N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同時在創新業務方面,孵化打造業績增長新的動能和空間。

工業富聯以「雲計算、移動終端、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高速網絡+機器人及精密工具」為核心,構建了基於傳感器、霧小腦、富士康工業雲(Fii Cloud)與工業應用的四層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架構,積累了多個工業網際網路技術應用案例,包括熄燈工廠改造、智能鋼軌銑刀、智慧城市、安全災害領域應用等。

同時,工業富聯將「三硬三軟」作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核心基礎(三硬是工具、材料、裝備;三軟則是工業大數據、工業人工智慧、工業軟體)。在此基礎上憑藉工業5G和工業網際網路等新興技術的助力,實現工廠全要素及上下遊產業互聯互通,持續打造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並通過平臺實現對外跨行業、跨領域賦能應用。

例如,基於自主研發的「霧小腦」、富士康工業雲平臺(Fii Cloud),工業富聯構建了Micro Cloud(專業雲)體系,工業網際網路賦能產品正式成型。藉助Fii Cloud的共建共享能力,工業富聯與近400家生態鏈夥伴共同打造「富智造雲生態」,致力於為中國製造業智能化轉型升級提供最佳路徑。

此外,基於雙跨平臺的多元部署能力,工業富聯已落地的科技服務項目涵蓋汽車工業、雲計算、軌道交通、水泥、石化、住宅工業、汽車零組件、鋼化們以及廚衛等11個行業。

阿里-supET

supET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依託於阿里雲的雲計算、智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核心技術能力,充分發揮平臺的網絡協同效應,打通研發、生產、供應鏈在內的全價值鏈協作與資源的精準對接,結合工業行業細分市場的特性,提出了「1+N」 模式平臺生態為發展理念,聯合行業內服務商、龍頭企業打造一個產業協同的跨行業跨領域的資源與能力共享平臺。

supET不僅有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一系列先進技術作為底座,也融合了阿里巴巴集團在電商、金融、網際網路等一系列生態領域的資源,這是阿里雲重要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今年6月,阿里雲在2020雲峰會上正式發布「雲上春雷」計劃,升級阿里雲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未來3年新增100萬家企業上雲,培養1000家行業服務商,助力10000家工廠完成數位化改造。當前,阿里雲supET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已孵化出了七個行業級平臺,服務工業企業3.63萬家。

徐工信息-漢雲

漢雲平臺自2016年上線以來,打造了「3+6」應用場景,不斷拓展漢雲的行業實踐,其中「3」是指智能倉儲、智能物流、智能服務,「6」是研發設計優化、智能應用鏈、雲備件、產業鏈協同、生產優化和設備管理。

漢雲平臺通過優秀的底層連接能力,兼容工業現場96%以上的控制器通訊協議。結合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設備運維保養機理模型,應用大數據、標識解析、AI等新技術,服務包含設備智能後市場在內的70多個領域和20多個子行業平臺。

在技術融合創新方面,漢雲一直是領跑行業技術趨勢。首先在行業內率先打造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綜合應用平臺;其次是向機械製造行業,建設了行業首個工業機理模型庫,實現「老工人知識經驗軟體化」;再次是實現與5G技術融合,開展5G+工業網際網路應用探索和落地應用。

最後是在平臺安全方面,加快漢雲平臺安全保障體系建設,率先嘗試將商用密碼在工程機械行業應用。 徐工信息擁有30年服務於大型離散製造業的信息化和數位化服務經驗,500人以上的IO和OT複合型人才團隊,現已在建築施工、有色金屬、高端裝備製造、核心零部件、新能源等70多個行業深耕,賦能客戶已超1200家。

目前,徐工信息漢雲平臺已經服務機械製造、新能源汽車、專用設備、物流、核心零部件等眾多行業,打造設備資產運維、生產製造執行、工藝質量優化、物流運輸調度、後市場服務等能力,建設了20個行業子平臺。

總體來說,經過一年多的發展,目前十大雙跨平臺已成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技術突破、應用賦能的標杆。

尤其是技術創新方面,十大雙跨平臺積極與新興前沿技術融合創新發展,培育形成「平臺+5G」、「平臺+AI」「平臺+區塊鏈」等一批創新解決方案;同時,雙跨平臺還突破一大批平臺創新技術,如設備接入、協議解析、邊緣計算、大數據分析、可視化開發等,培育形成了雲仿真設計、設備預測性維護、產品質量追溯、網絡協同製造、智能產品運維、大規模定製等新模式新業態;此外,在應用賦能方面,目前十大雙跨平臺的註冊用戶數平均達到140萬個,服務工業企業共計超過8萬家,覆蓋鋼鐵、石化、能源、電力等10餘個重點行業,並且還為工業企業提質降本增效帶來了經濟效益。

不過,儘管雙跨平臺總體成績不錯,但平臺發展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對標國際一流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還存在不小的差距:

平臺核心能力還有差距

雙跨平臺在設備接入、機理模型沉澱,數據建模分析等方面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特別是這三個方面能力綜合集成後的解決方案或工業應用軟體的開發能力還不足,在為行業企業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對於高價值解決方案搭建會存在著「力不從心」的情況。

平臺運營模式還需完善

目前雙跨平臺落地過程中,通用化的平臺服務與個性化的用戶需求之間還存在著鴻溝,用戶企業需求往往具有較強定製化屬性,平臺企業的項目制服務需要較高的時間人力投入,平臺企業面臨著項目制服務與平臺化運營的矛盾,運營推廣模式仍需要不斷探索。

平臺開放生態聚合能力還不足

目前雙跨平臺的開發者生態還不夠完善,對於高校、科研院所、中小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資源整合能力還不足,在協同研發、智慧財產權保護、成果共享等方面機制還不夠完善,制約著雙跨平臺對於自身生態能力的培育。

當前,我國的中小企業的數位化水平較低,有超過55%的企業尚未完成基礎的設備數位化改造。此外,行業間整體數位化發展水平差距較大,超過50%的製造企業的數位化尚處於單點試驗和局部推廣階段。一些中小微製造企業發展較為粗放,利潤率較低,無法承受數位化轉型和新技術應用的高昂成本,導致缺乏數位化轉型的動力,這些原因一定程度上影響國內平臺發展進程。針對當前工業網際網路「政府熱、企業冷」,以及很多企業上到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但並未看到實效的現狀,工業網際網路應該高度關注問題導向,工業網際網路需要針對企業生產中的問題來部署,而不是為了追求所謂的「高科技」。相信在這些雙跨平臺的示範帶頭下,發展工業網際網路會探索出一些新思路。

文章來源:數據派THU

相關焦點

  • 一張圖看工業網際網路十大雙跨平臺一年
    去年8月26日,工信部正式對外公示首批工業網際網路十大雙跨平臺清單,海爾、東方國信、用友、樹根互聯、航天雲網、浪潮、華為、富士康、阿里雲、徐工10家企業平臺入選,一時間「聚光燈」全部照向它們,那麼在業內目光注視下,經過一年的發展,雙跨平臺究竟「跨」得怎麼樣?
  • 十大雙跨平臺一年:工業網際網路「跨」的究竟怎麼樣?
    國家級十大雙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發布即將迎來一周年。一年來,十大雙跨平臺的「一舉一動」都廣受業內關注,因為它們屬於國內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發展的「標杆」,代表著國內工業網際網路發展水平。但這個「標杆」能不能常立不倒還得另說。
  • 十大雙跨平臺對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的啟示
    3月20日,工信部印發《關於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加快發展的通知》,提出提升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核心能力,遴選10個跨行業跨領域平臺。這意味著,由工信部發布的我國工業網際網路跨行業跨領域平臺(以下簡稱「十大雙跨平臺」)是一年一度進行的。
  • 工業網際網路雙跨平臺路在何方?
    而跨進這一新階段,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功不可沒」,平臺作為整個工業網際網路體系的核心所在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尤其是雙跨平臺的發展,是平臺體系的樞紐,是平臺的平臺,不僅具有標杆示範引領作用,而且對後續工業網際網路相關工作的開展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那麼何為工業網際網路「雙跨」平臺?根據工信部給出的定義就是跨行業跨領域。
  • 潛力雙跨平臺的進階之路:誰將跨入下一個「十大」?
    ,哪些具有潛力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正在「進階」十大雙跨平臺呢?橫看成嶺側成峰:一張圖看工業網際網路十大雙跨平臺一年其實,除了關注十大雙跨平臺年度「成績單」外,業界更關注今年11月份新十大雙跨平臺的遴選結果。7月10日,工信部發布《工業網際網路專項工作組2020年工作計劃》,提出2020年11月要完成遴選10家跨行業跨領域平臺,發展50家重點行業/區域平臺的工作任務。這一任務的發布,讓業內對今年雙跨平臺的遴選有了新的期待,誰將代替取代現有的雙跨平臺躋身國家級雙跨平臺的行列,誰又將從十大雙跨平臺中「出局」?
  • 潛力雙跨平臺的進階之路:誰將跨入下一個「十大」?
    「 在十大雙跨平臺之下,哪些具有潛力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正在「進階」十大雙跨平臺呢? 」 其實,除了關注十大雙跨平臺年度「成績單」外,業界更關注今年11月份新十大雙跨平臺的遴選結果。
  • 十大雙跨平臺同臺論劍,阿里雲工業網際網路展示四大絕招
    圖:兩化融合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大會現場       10月21日,阿里雲、工業富聯、海爾卡奧斯、樹根互聯、浪潮等十大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企業代表,以登臺演講的方式,展示了各自的解決方案和產品特點。阿里巴巴副總裁、阿里雲智聯網首席科學家丁險峰先生發表題為「工業4.0中國之路的探索」的主旨演講。
  • 計算機行業:雙跨平臺發布一周年 工業網際網路加速推進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新模式新業態白皮書》發布,產業加速落地  在國家級工業網際網路十大雙跨平臺落地一周年之際,8月27日,在工信部信發司指導下,賽迪研究院聯合有關工信部屬單位和2019年十大雙跨平臺企業,編制並發布《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新模式新業態白皮書》。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具備五大新模式和新業態,產業應用更加豐富。
  • 2020雙跨平臺再進5席,工業網際網路已是「巨頭遊戲」?
    原標題:2020雙跨平臺再進5席,工業網際網路已是「巨頭遊戲」?文/智能相對論(aixdlun)作者/陳選濱地理大發現,又名大航海時代或探索時代、新航路的開闢。在這個時期,歐洲的航海家們在王室的支持下,組織船隊向世界各處的海洋航行,探索新的貿易路線和尋找新的貿易夥伴。
  • 科遠EmpoworX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榮列十大潛力雙跨平臺第六位
    科遠EmpoworX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榮列十大潛力雙跨平臺第六位近日,「2020十大潛力雙跨平臺」榜單公布,科遠智慧EmpoworX榮列第6位。國家級十大雙跨平臺發布一年,各平臺在平臺發展、資源匯聚及行業應用都取得不少亮眼的表現。
  • 「十大雙跨這一年」之工業富聯:在逆勢中擴張和增長
    2019年8月26日,工信部發布了工業網際網路十大雙跨平臺,旨在培育一批實力強、服務的跨行業跨領域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有效支撐製造業的轉型。工業富聯在內的十家企業成功入選。一晃,國家級十大雙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發布迎來了一周年。
  • 2019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十大事件
    2十大「雙跨」平臺發布,工業網際網路中國標杆初立8月26日,工信部正式對外公示了2019年跨行業跨領域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清單,這10家平臺分別是,海爾的COSMOPlat、東方國信的Cloudiip、用友的精智、樹根互聯的根雲、航天雲網的INDICS、浪潮雲的In-Cloud、華為的FusionPlant
  • 2020雙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榜單發布,新增五家有何獨特之處?
    2020年要培育出一批獨立經營的企業級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建成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公共服務體系,推動30萬家工業企業上雲,培育30萬個工業APP。2019年8月,工信部公示了十大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而在近日,工信部再次發布2020雙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名單,僅一年的時間,雙跨平臺清單再增五家。
  • 國家級「雙跨」平臺:獻計工業網際網路
    國家級「雙跨」平臺:獻計工業網際網路工業網際網路研討會暨首批國家級「雙跨」平臺鏈青島活動追蹤■此次會議是首批國家級「雙跨」平臺名單公布後首次聚首。圖為位列名單首位的海爾卡奧斯平臺建設的驗證平臺。網絡、平臺、安全被視為工業網際網路三大體系,平臺是其中的核心。為推動工業網際網路發展,2019年國家遴選出首批10大跨行業跨領域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打造工業資源集聚共享、工業數據集成利用、工業生產與服務優化創新載體。此次來青是這些行業大咖繼「雙跨」平臺名單公布後首次聚首。面對青島發出的邀請,這些平臺已躍躍欲試。
  • 工業網際網路概念股走強 海得控制、賽摩智能等3股漲停
    來源:金融界網站金融界網站7月1日訊 工業網際網路概念股走強,拓維信息、海得控制、賽摩智能拉升封板,東土科技、光弘科技、金自天正等跟漲。會議強調,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製造業融合發展,要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加快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加快製造業生產方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變革,夯實融合發展的基礎支撐,健全法律法規,提升製造業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水平。
  • 數量已超過30萬 國內工業軟體現狀如何?
    原標題:數量已超過30萬,國內工業軟體現狀如何?   本輪工業APP全國行活動,對於國內工業APP的發展和推廣有著重要意義,既可以推進全國的工業網際網路布局,又能發掘出更多「隱藏於民間」的工業APP解決方案,這對於國內各大正在謀求轉型升級的傳統工業、製造業企業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
  • 企業雲平臺及工業網際網路應用現狀研究
    另一個是國家發布「新基建」,將5G基站、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以及工業網際網路等技術平臺納入到新一代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為企業深入推進數位化和智能化打造數字基礎。然而,技術應用以及政策支撐都是建立在企業需求之上的,企業有需求、有動力才會採用新技術、新手段。
  • 新基建政策驅動 工業網際網路市場規模有望超萬億
    首推十大雙跨平臺,關注工業網際網路全產業鏈投資價值  我們認為十大雙跨平臺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建設的典型代表,入圍企業將顯著受益於政策扶持。另一方面,十大雙跨平臺是信創產業在工業網際網路領域的具體落地,國產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企業更具競爭優勢。我們首推十大雙跨平臺中的軟體企業用友網絡、東方國信,建議關注建築信息化平臺服務商廣聯達,以及 AI 算法提供商科大訊飛。
  • 中國工業網際網路「雙雄會」海爾美的成數位化新引擎
    海爾與美的,通過各自的工業網際網路,在產業升級、降本提效和數位化進程中都有顯著的變化。兩者的工業網際網路並非個案,而是具有國家使命。從2012年「工業網際網路」概念被提出,到2019年「工業網際網路」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在到今年兩會期間被劃分為「新基建」重點方向之一,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的建設可謂「一路開掛」。
  • 工業網際網路速遞 | 2020年第30期
    案例集收錄了粵港澳大灣區工業數字經濟十大特色案例10個、黃埔區專版案例17個、灣區優秀例集19個,涵蓋了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新興產業,全方位呈現粵港澳大灣區工業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的優秀成果和核心能力,加速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的工業數字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