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26日,工信部正式對外公示首批工業網際網路十大雙跨平臺清單,海爾、東方國信、用友、樹根互聯、航天雲網、浪潮、華為、富士康、阿里雲、徐工10家企業平臺入選,一時間「聚光燈」全部照向它們,那麼在業內目光注視下,經過一年的發展,雙跨平臺究竟「跨」得怎麼樣?
其中,戰略演進包含平臺總體戰略規劃及升級與創新;平臺發展包含新興技術融合創新能力、平臺服務賦能能力、部省市項目參與情況等內容;資源匯聚包含連接設備數量、投融資情況;行業應用包含服務企業情況、跨行業應用狀況。
從戰略規劃角度來看,十家雙跨平臺對於未來工業網際網路發展布局基本上都是以自身擁有的工業經驗或技術能力為中心,向更廣範圍、更深層次延伸,部分平臺企業如工業富聯的Fii Cloud更是將構建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生態納入總體的戰略計劃中。
從平臺發展角度來看,雙跨平臺企業與5G、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興技術融合方面進行了初步的應用探索,如東方國信在5G+工業網際網路+MEC方面,從5G小基站和接入網組網建設入手,解決工業場景下融合通信問題,打通與數據中心間的通信通道;漢雲5G+工業網際網路研發中心,完成5G物聯網終端原型機研發和5G遙作業系統落地應用。此外,在平臺賦能方面,目前十大雙跨平臺的平均註冊用戶數達到140萬個,服務工業企業共計超過8萬家。
從資源匯聚角度來看,截至2020年4月,十大雙跨平臺工業設備連接數量突破800萬臺/套、工業APP達到5萬個、工業模型數量1.7萬個;雙跨平臺企業在過去一年投融資金額數十億元,如,海爾A輪融資9.5億元、徐工A輪融資3億元、工業富聯出資6000萬元打造全球領先的垂直行業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等。
從行業應用角度來看,目前十大雙跨平臺已覆蓋鋼鐵、石化、能源、電力等10餘個重點行業,東方國信Cloudiip平臺已應用於29個工業行業大類;漢雲平臺已經服務70多個細分領域,打造設備資產運維、生產製造執行、工藝質量優化、物流運輸調度、後市場服務等能力,建設了20個行業子平臺。
總體來看,十大雙跨平臺作為業內工業網際網路的「領頭羊」取得成績可圈可點,但受限於國內數位化發展水平,對於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發展來講仍任重道遠,雖前路漫漫,但業內依舊乘風破浪。
編輯:曹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