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宣 澤
日前,隨著一份全新綱領性規劃文件的出爐,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迎來了一片沸騰。在全球汽車行業百年大變局的背景下,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再次迎來了「換道超車」的新機遇。
這份文件,正是10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下稱《規劃》),這項「頂層設計」為未來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方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是8年前,在新能源汽車的「萌芽」期,國務院制定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正是在這份文件的指引下,我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蓬勃發展,一舉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累計推廣車輛超450萬輛,份額佔全球50%以上,成為了世界新能源汽車業的「半壁江山」。
而在階段性的目標完成後,新《規劃》在過往發展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前瞻性地調整了未來新能源產業的新航向。老《規劃》和新《規劃》在頂層設計上的無縫續接,也使我國新能源產業的轉型實現平穩過度。
那麼,新《規劃》到底有哪些變化呢?總體布局上,其明確了「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在技術路線選擇等方面的主體地位,更好發揮政府在標準法規制定、質量安全監管等方面作用。引導新能源汽車產業有序發展,推動建立全國統一市場,提高產業集中度和市場競爭力。」
具體來看,其主要提出了四點要求,分別為:一要加大關鍵技術攻關,鼓勵車用作業系統、動力電池等開發創新;二要加強充換電、加氫等基礎設施建設;三要鼓勵加強新能源汽車領域國際合作;四要加大對公共服務領域使用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支持。
新的方向指引已經明確,那麼,作為市場主體的各大新能源造車企業,誰又將在新航向的篤定前行中受益呢?
近年來,異軍突起的恆大汽車無疑是其中之一。仔細梳理恆大新能源汽車近年的發展脈絡,你便會發現其中所蘊含的「遠見」,此前其諸多的布局與新《規劃》的方向和要求不謀而合。而隨著《規劃》的落地,其發展將更加順風順水。
首先,《規劃》中指明的關於新能源車關鍵技術攻關方面,恆大汽車早已走在的前面。比如,動力電池技術攻堅方面,恆大引進了國際頂尖科學家、韓國SK電池研究院原院長李浚秀及其團隊,並新建了智能製造基地用於生產電池。在車用作業系統方面,恆大正與百度等科技巨頭進行合作研發。恆大汽車對於新能源車核心技術的研發和創新正在加速推進。
其次,《規劃》提出的加強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恆大汽車也早已提前布局。去年7月28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與恆大集團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了「國網恆大智慧能源服務公司」,雙方各持股50%。合資公司將聚焦社區停車庫車位的智慧充電服務,基於智慧能源服務系統,在不增加社區供電容量、保證居民生活用電的情況下,利用用電低谷進行有序充電。
第三,《規劃》鼓勵加強新能源汽車領域國際合作,事實上,恆大造車模式本身就是國際合作的「結晶」。房地產發家的恆大在汽車行業相當於從零開始,正因為此,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選擇走了一條別人沒有走過的路——通過收購、兼併、入股、合作等方式迅速掌握汽車全產業鏈的生產資源,建立世界級造車「朋友圈」。正是通過國際併購與合作,恆大已在整車製造、3.0底盤架構、三合一動力總成等關鍵領域掌握了核心技術,並與全球四大工程技術龍頭、15位國際頂級汽車造型設計大師、前110大零部件龍頭汽車戰略合作,充分保證了恆馳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最後,《規劃》總體布局中提出了推動建立全國統一市場,提高產業集中度和市場競爭力。這恰恰與恆大汽車的未來目標不謀而合。在去年舉行的恆大新能源汽車全球戰略合作夥伴峰會上,恆大明確提出了雄心勃勃的發展目標——用三到五年成為全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無疑,立志發展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新能源汽車企業已經深深刻在了恆大汽車的未來願景中。
當然,這些布局與目標並不是空口而談。事實上,從去年發布至今,恆大的造車計劃正在緊鑼密鼓的推進中。
8月3日,恆大汽車集團在上海和廣州同時發布了恆馳系列的六款車型,從恆馳1到恆馳6的六款車型實現了A到D所有級別車型的全覆蓋,初步形成了恆馳家族完善的產品矩陣。這也一舉刷新了車企歷史上新車發布的速度。
8月7日,恆大汽車的上海、廣州的生產基地正式對外亮相,兩大基地均按照工業4.0標準建設,首期規劃年產能為20萬輛,投產後將能實現每分鐘生產一輛車。
8月27日,恆大汽車的渠道戰略也浮出水面。其計劃快速籌建恆馳汽車展示體驗、銷售、維保修售後服務三大中心,包括36個恆馳展示體驗中心、1600個恆馳銷售中心、3000個自建及授權維保修售後服務中心。
一系列強有力的舉措正在加速推進恆大新能源汽車的量產進程。放眼全球,新能源汽車依然是最熱門的投資領域,也是關乎一家企業或一個國家未來競爭力的戰略高地。誰都未曾想到,異軍突起的特斯拉,其股價市值一路狂飈,甚至一舉超越了全球最大的傳統汽車公司豐田,給全球的新能源企業留下了無限的想像空間。
對於絲毫沒有歷史包袱的恆大新能源汽車來說,未來的成長潛力同樣不可估量。無論在產品規劃數量和工廠產能布局上,恆大都已經超越了現在的特斯拉。然而在市值上,兩者卻出現「倒掛」,恆大汽車目前市值僅相當於特斯拉的1/18,仍處於窪地水平。不過,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隨著恆馳量產,加上A股創業板上市,恆大汽車股價也將迎來飆漲的催化劑,市值更有望看齊特斯拉。
總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出爐,將加速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做大做強。而像恆大這類有著技術優勢和產能優勢的龍頭車企,也將在新一輪的競爭中高歌猛進、極大受益,並為整個行業的可持續成長做出新的貢獻。
本文圖源來自恆大新能源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