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熱文《網際網路大廠的廁所難題》中,描述了網際網路公司員工的如廁難題。通過不同人的敘述,如廁難,不僅帶給人無窮的生理煩惱,還讓人在狼狽中平添倦怠。在大廠的管理視角下,「廁所是效率的敵人」,不少大廠正竭力把效率遊戲延伸進廁所空間。此前,廁所一度是不少員工的「摸魚聖地」,但大廠管理的花式操作,正讓員工的「如廁自由」變得岌岌可危。
討論「廁所自由」,無法避開現實的廁所難題。網際網路大廠的辦公地點,多位於高大的寫字樓內。從建築功能的實現來說,廁所太少,難以滿足人們如廁需求,而坑位太多,顯然擠佔建築使用面積,不利於空間的高效利用,這就像大樓電梯的數量,要根據大樓的高度、面積確定。同時,廁所是建築標配設施,在大樓設計階段,要用前瞻思維規劃廁所空間,體現人性化的追求,滿足未來人群工作所需。
許多建築在使用初期,不存在廁所空間緊張情況,但隨著大樓人員增加,廁所的擁擠便會初步顯現。網際網路大廠業務拓展迅速,員工增多後,辦公空間便會狹窄,樓內如廁所一般的公共設施便會顯得緊缺。即便企業從廁所使用效率出發,通過小程序預約或計時器督促加速廁所空間的流轉,但如果不正視資源緊張的現實,單純在管理手段上加碼,便無益於問題改善,最終員工依舊承受折磨,更反襯出企業人性化管理的缺失。
如廁難要耗費員工更多精力,不少員工對去哪上廁所要反覆衡量,甚至有的人以狼狽的方式如廁。有人看完報導,從單純的可笑,轉而陷入悲涼,對那些被如廁問題困擾人群而言,無法體面地如廁,也會傷及個人自尊。
建築設施上下連通,一旦整體投入使用,廁所的空間格局、排汙管道等的改動便存在難度。但如廁之難,卻能通過企業努力得以改善。比如,企業可以考慮:在現有建築內,是否有足夠空間為廁所改造讓步;能否擴展辦公空間,分散人群,這樣人們對公共設施的使用才不會緊張侷促。如廁難問題解決後,企業被廁所排隊耽擱的效率也能彌補回來。此外,工位過密會使員工活動空間受限,工作環境惡化。人多了之後,其他公共設施的共享,均會面臨緊張問題。
在輿論場的呈現中,文章中的廁所難題,超越了文字層面的戲謔傷感,折射出網際網路大廠「效率至上」的旗幟下,員工們的精神生存面貌。在漸次鋪開的文字圖景下,該文有更豐富的蘊含,呼喚如廁自由的人們,也有更隱晦的訴求。網際網路的工作節奏自帶加速,廁所或許是員工難得的「自留地」。廁所空間並不優雅舒適,待久了腿還會麻,但如廁作為生理行為,以及如廁環境的隔絕密閉,恰恰是企業嚴苛規章不能插足、無法越界之處,這才「成就」了所謂的「摸魚聖地」。藉此有的員工能夠稍得喘息,獲得支配時間和身體的片刻自由,這是一處暫別工作壓力的空地,是撕破連續工作密布的縫隙。
「廁所自由」是員工無奈之下的「隱形抵抗」,蘊藉了員工平日壓抑的心緒:我上個廁所,還要管那麼寬嗎?現實中,不排除有人帶薪如廁、摸魚偷懶,但更多的人則在廁所中,短暫娛樂,釋放壓力,就像下班後,進家門前在車內稍息片刻,然後重新調整狀態,繼續應對來自工作生活的壓力。如今,這些在廁所中獲得愉悅的人們,其所珍視的「廁所自由」,既受制於廁所空間的緊張,還要被企業管理侵蝕,文章字裡行間並無明顯怨懟,但員工對現實的無奈,被效率驅使的無力,則躍然紙上。
網際網路行業的競爭即便殘酷無情,但企業管理並非不能溫情脈脈。文章披露的網際網路大廠如廁之困,和網際網路大廠的光鮮形象反差劇烈。如廁過程中的不堪之處,是對該行業某些現象的間接嘲諷。一直以來,網際網路大廠給予員工較高的薪酬福利,令社會其他「打工人」心生羨慕。但近些年關於網際網路行業「996」工作制在內的諸多討論,說明高薪酬並不一定代表高幸福感,工作帶給員工巨大的身心壓力,並且企業並未預留釋放壓力的空間,這不是高額薪酬能夠完全補償的,此類現象值得企業和社會關注。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