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英語的重要性,外界一直存在爭議。本文的主角就對學習英語持保留意見,甚至建議把英語踢出高考。他被稱為「著名中國吹」,「老憤青」和「大粉紅」。他以幽默和諷刺的語氣發表了許多大膽的聲明。他是鄭強教授,是一位活躍於娛樂視頻中的名人,並且是具有許多身份的角色。
鄭強1960年生於福建。後來,他在浙江和重慶的高中和大學就讀。他22歲那年從大學畢業,然後轉入化學研究所工作。三年後,他考上了成都科技大學的研究生。 1990年,他考入四川聯合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並於次年赴日本學習化學高分子材料專業。
鄭強於1995年返回祖國,並在浙江大學任教至今。 20多年來,他一直擔任系主任,發言人,講師,學院院長,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
鄭強在新中國的困難時期長大,親眼目睹了中國的發展,接受過國內外教育,並從事科教產業。他是海歸學者,但他更像是一個充滿激情的演說家,幽默又富有感染力,他的演講在學生中很受歡迎。
他的言論宣揚了愛國主義,但他的批評卻很激烈,他經常被認為是一個激進的人。他還自嘲為「浙江大學易中天」,並認為特立獨行者也值得讚賞。 「英語是一種工具,讓年輕人花太多時間,應該踢出高考」,這是鄭強對英語學習的態度,他認為英語不應該成為學者的標準配置,甚至說中國在青少年教育中誇大了英語的分量,這是中國人缺乏自信而引起的,這種觀點的出現引發了網際網路上眾多網民的熱烈討論。
他沒有否認英語的重要性。他只是認為將英語作為人才培養和選擇的條件已經成為學生和教育界的負擔和資源浪費。把英語等同於出路是不可能的。英語的基本功能應該是交流,它不適合參加高考。顯然,對英語教育的公然批評影響了了大多數英語教育者的利益,也撼動了精英教育父母的熱情。
鄭強很清楚自己講話的後果,但是他仍然必須指出這個問題,這源於他作為教育者的責任和責任。他願意促進中國教育模式的發展。
有興趣的地方就會有競爭。幾千年來,人類有著非常明確的種族邊界和利益集團劃分,爭端將不可避免地停止。 「無國界科學」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理想。那些真正以「無國界科學」為旗幟並為其他國家出賣生命的人,都是那些尋求名利,追求快樂的人。
鄭強對這種學者特別不屑一顧,他還擔心自己培養的學生會移民到美國,放棄他的祖國,並利用他學到的知識來與自己的國家作戰。因此,他告誡廣大學生:「科學有祖國,科學也有深厚的民族烙印。」要永遠心存感激,並熱愛這個腳下的土地。不要忘記你的身份。
鄭強的犀利話語也有些極端,與和諧社會的氣氛並不和諧,但他的熱情和忠誠是寶貴的,也是年輕人所缺乏的。浮華的社會需要這些東西,沒有人可以破壞他的愛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