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三十望子,四十望財,五十望人」,子、財、人具體指啥?

2020-12-11 古言文化

古代,男子20歲被稱為弱冠之年,寓意著男子已經成年,但身體還沒有變強壯,所以稱為「弱」。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不同的年齡對應著不同的生活狀態,自然也會有不同的人生感悟。古人云「三十望子,四十望財,五十望人」,這裡的「望子、望財、望人」具體指什麼?

三十望子

其實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人到30,最希望的就是孩子可以好好讀書,有一天能夠出人頭地。因為古時候人們結婚普遍都比較早,如果二十多歲還沒有結婚,那就要被視為是大齡剩男剩女了。

所以,到30歲的時候,孩子也已經上學。這個時候,父母會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培養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有一天可以出人頭地,成為自己的驕傲。

但古人教育孩子的方法跟我們現在還有些不同。他們不會溺愛孩子,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規範其言行舉止了。主要從忠孝義幾個方面。

百善孝為先,所以古時候的家長首先要讓孩子明白的就是,孝順長輩是第一大善。對父母孝順,對國家忠誠,凡事以國家利益為重。當忠孝兩難全的時候,一定要顧全大義,忠於國家。

其次就是講信用,講義氣。他們認為人無信不立,這是做人最基本的準則;與朋友結交的時候,義氣也是很重要的。古人眼中講義氣的人必須具備這三種特徵:1、正直,有自己的道德底線;2、靠譜,樂於助人;3、光明磊落,言出必行。

古代教育子女的故事也有很多,孟母三遷、孔融讓梨、畫荻教子等。這是值得我們現在的父母學習借鑑的,一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導。

四十望財

人到四十,就已經步入了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孩子漸漸長大,上學結婚都需要錢,老人身體卻一天不如一天。常常需要上醫院。

所以,對於40歲的中年人來說,經濟壓力是巨大的。這個時候就光是孩子的問題就已經足以令人顧此失彼了。如果再遇到家裡的老人有什麼問題,那真的是亞歷山大。

在工作上,40歲也有了一定的經驗,正是做事業的黃金時期,但同時也是最繁忙的時期。養家餬口這四個字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在中年人的頭上。但身體卻在這個時候由強轉弱。

很多身強力壯的人常常會在這個年齡段,因為壓力太大導致身體出現一些意外的狀況。但是作為家庭中堅力量的他們,必須像一個陀螺一樣,即便是疲憊不堪,也絲毫不敢鬆懈。

因為他們深知,這個時候一旦被踢出局,隨之而來的經濟壓力可想而知,肉眼可見的金錢支出與多重重擔壓在身上。對於他們來說,這是一個玩不起也輸不起的年紀。

五十望人

人到50以後,已經是知天命的年紀。有了一定的人生閱歷,也漸漸看淡了一些東西,不會再為個人得失而計較,也不會再執著於那些身外之物。

也正是因為他們經歷了很多,走過的路多了,所以很容易在這個時候回味之前的人與事。曾經覺得父母不夠好,沒有給自己更好的生活;孩子也不夠好,沒有別人家的孩子爭氣。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走過人生的一大半之後,才突然明白,其實並不是父母不願意努力,而是他們也有他們的苦衷。他們也跟我們一樣,迷茫過,讀書不多,機會不多。但他們將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傾注在了孩子身上。

孩子也在慢慢長大之後,走向外面的世界。之前總會擔心他們離開了父母,一個人要怎麼生活。後來慢慢發現,他們離開了你,一樣過得很好,他們有自己的活法,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人到五十之後,慢慢開始學會了理解人,理解每個人的苦衷。而不是像從前一樣,一腔熱血,血氣方剛,看誰不順眼,就嚴加指責。此時的他們在經歷過一些事情後,多了一絲淡然,該放的放,該斷的斷,該忘的忘。

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感悟

「三十望子,四十望財,五十望人」這句話也是在告訴我們,人生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會遇到不同的風景,也會有不同的感悟。年輕的時候沒有時間去觀賞沿途的風景,年老的時候,才能看清自己這一路所經過的一草一木。

不論你現在身處怎樣的階段,都希望你能夠對自己有所期待。人生之路,長短莫論,來此一遭,便值得慶幸!

相關焦點

  • 俗語「三十望子,四十望財,五十望人」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論語中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這句話想必大家都聽過,大意是人到三十歲要學會自立,四十歲的時候能不再被外界事物迷惑,到了五十歲時,能夠懂得順應天理,淡然處之。這時王奶奶就會立刻罵到:「你個小兔崽子,整天給我找氣受,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都快三十了,人都說『三十望子』,你如果連這個30歲有個兒子的任務都完不成,還能指望你『四十望財,五十望人』。」
  • 俗語「人到30望子,40望財,50望人」啥意思?有道理嗎?
    那麼今天咱們就來聊聊俗語「人到30望子,40望財,50望人」它教人每個年齡段該幹什麼。 隨著時間的流逝,大家都在一天天長大,在一天天變老。人的壽命有限,我們在每個年齡段都有自己的小目標,感悟,以及理想,這樣才能見到自身的成長。那麼對應的年齡到底應該幹什麼?這個問題其實我們早就有了答案。
  • 農村俗語:「四十望財三不比,五十望人三不親」,指的是哪三不?
    文/綰九農村俗語:「四十望財三不比,五十望人三不親」,指的是哪三不?在城市中生活久了,總覺得一切來得那麼容易和便利,生活是方便了,心靈上卻多了份空虛和浮躁。記得支書爺爺給我們講了很多很多俗語,讓我這麼多年都記憶憂新的是"四十望財三不比,五十望人三不親"。對於這句話,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二十望妻,三十望子,四十望財」你知道這句農村俗語什麼意思嗎
    今天我就給大家帶來一句流傳至今的農村俗語:「一個人,二十望妻,三十望子,四十望財」你們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你們要是不知道的話,我們接下來就給大家分析分析。"二十望妻"是什麼意思呢?在過去的時候人們結婚都比較的早,二十歲的時候就應該結婚了,二十歲的人就已經成年了,應該把自己的人生大事考慮一下了,到了這個年紀的男孩女孩,對社會的看法也是不一樣的了,這個年齡段的男孩女孩都已經成熟了,已經和小孩子脫離了關係,這個年紀應該早點結婚,趁父母也年輕,可以給自己帶帶小孩,但是在現在的社會,很多二十歲的人都還在上學,還跟個孩子一樣,結什麼婚。
  • 農村俗語30望子,40望財,50望人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
    因此農村人就形成了這樣一句俗語,「30望子,40望財,50望人」。這句俗語就展現了農村人從30歲到60歲之內的奮鬥過程。~~農村人一生奮鬥過程大概是這樣的。從人一生下地到10歲之內,是孩童時代,主要是以玩耍,身體成長的重要時期,並且學習語言和簡單的日常生活常識。
  • 農村老話:「四十望財,五十望人,六十望棺材」,說的有道理嗎?
    晚上一家人閒談時,父親說起大哥,用了一句老話「四十望財,五十望人,六十望棺材」,希望年近40的大哥振作起來,好好賺錢,別把心思都用在玩上了。其實在農村有很多這樣的老話,都是前人總結的經驗教訓,雖然短小精悍,但仔細想起來卻很有哲理。
  • 俗語:「四十望財,五十望人,六十望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就像咱們今天說的:"四十望財,五十望人,六十望棺」這句話你們知道什麼意思嗎?大家看到或許會馬上聯想到這句:「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實則這兩句話有著一定的相似之處,就是告誡人們,人在不同的年齡下,境況完全不同。四十望財,為何會這樣說呢?
  • 農村俗語「男怕三十不立子,女怕四十過生日」啥意思?有道理嗎?
    比如說「不看家中寶,但看門前草」,就簡潔形象的指出,一個人是否能成功,單單看門前是否雜草成堆,就能知道這個人是否懶惰!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這些通俗的句子很少被人提及,這也是無奈,今天小編分享一則俗語,「男怕三十不立子,女怕四十過生日」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俗語:「四十望財,兩不碰,三不動,四不換」,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比如"春雨貴如油""馬無夜草不肥"等,這些俗語都是老祖宗在生活中不斷積累以及總結出的經驗,在現實生活中依然富有哲理,因此流傳至今,一直未被遺忘有深刻的意義,對於我們的生活、工作都有好處,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句俗語"四十望財,兩不碰,三不動,四不換",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古人忠告:「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何意?
    文聖人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十五歲立下學習的志向,並且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成為當時最博學的人,開創了儒家學派。在孔子看來,三十歲的年紀能夠自立,包括精神和物質;四十歲做到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看淡一切,懂得天命所在,餘生才能不後悔。
  • 農村地區,老人常說「四十望財,五十望人,六十望棺材」啥意思?
    過去,女兒堅持走家族道路,「客人繼續走下去」,銀行指的是擁有更多資金、經營某一特定行業的人。它也是指一家從事商品交易的企業,客人不應與這些行家斷絕關係。「女兒總是在回家的路上,」他說,已婚的女兒,除了自己的家,是離女人最近的家。俗話說:「我寧願和乞丐在一起,也不願和正式的父親一起去」。我的嶽母還有一件事要做。這個家庭的母親是最關心的。女兒最想和她談談。
  • 古人講:「酒不顧人、色不顧身、財不顧親」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
    而今天我們就說一下關於「酒、色、財的俗語。古人說的「酒不顧人,色不顧身,財不顧親」是何意思?有沒有道理?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人,有的人貪財,有的人嗜酒,還有的人好色。這些人往往都沒有把握一個度,從而落得一個悲慘的下場。老祖宗說的一點也沒錯,「酒是穿腸毒」。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 古人云:財多身弱,富屋貧人!
    生辰八字算命的命書有云:印為扶生之本,財乃養命之源。財可以說是生命生活的基礎。錢財對於女人而言,代表父親、錢財、下屬等,對於男人而言,還代表妻子、情人等。所以一個男人破財,可能不僅僅是損失金錢,廣義來講,失戀、離婚也是破財的一種,妻子生病可以看作損財的一種,一般稱之為妻財有損。
  • 古人忠告:「人過中年,富不管兩種人,窮不管兩件事」,啥意思?
    等到五十歲左右,距離暮年越來越近,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精力也大不如從前,若不出現意外,這輩子不會有太大的變動,基本就這樣了,該有的已經有了,不該有的很難擁有。孔聖人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眾所周知,古人平均壽命相對短一些,那時候的四十歲,大概相當於現在的五十多,所謂的「四十不惑」,是指不被外界的人和事迷惑,看透生活的本質。
  • 俗語「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五十男人像把土」,古人說的是啥意思
    今天我們要和大家分享的這句俗語,正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關於人生階段的俗語,它就是「三十如狼,四十如虎」。聽到這句俗語的時候,很多人肯定是想歪了,其實這句俗語指的是男人。孔子說「三十而立」,就是說男人在三十歲的時候,有了獨立承擔責任的能力,俗語中的三十如狼,指的就是我們應該承擔起責任,像狼一樣懂得協作精神。
  • 「四十不娶妻,五十不置衣」是啥意思?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四十不娶妻,五十不置衣」這句話蘊藏的深刻道理,這句話其實是對於一個人婚姻以及生命健康意義的探討。生命與長壽四十不娶妻,結婚要趁早眾所周知,一個人最佳的結婚年齡大約都在二十四、五歲至三十歲左右,那麼40歲結婚娶妻是不是晚了點呢?
  • 三十立心,四十不惑,五十看開
    △踏實的方式 方式指的是生活方式,也是處理問題的方式。 戒除了少年無知的衝動,歷練出一種淡定的力量,去應對外界的一切風波,自有四十年的安然。 懂得珍視愛人的關心與信任,感謝朋友的鼓勵與支持。 對喜歡的人珍視與陪伴,對不喜歡的人保持距離與寬容。
  • 俗語「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將近尋死路」,古人忠告句句在理
    而古人對此有更深刻的認識,俗語「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將近尋死路」便是古人驚醒後人擲地有聲的鞭策,那麼古人為何說得這麼嚴重?背後究竟有何深意呢?如今我們衡量一個人的生活水平幾乎都是從其物質財務上來判斷,誰家起高樓,誰家開豪車,誰家就是富貴人家。雖然單憑這一點不能最終說明他人是否幸福,但也反映了物質財富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古今如此。
  • 常聽人說「三十如狼,四十如虎」,有何深意?和現在意思一樣嗎?
    民間總是把「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來形容男女或是專指女主,其實無論是專指前者或者後者,都是人們思路不同導致的。其實大家很少知道的是「三十如狼,四十如虎」還是指中國古代的人們身體年輕力壯,生活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價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