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必看】為防止喜歡《許興華數學》的朋友失聯,敬請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備用公眾號《許興華文摘》:
【幾點說明】公眾號《許興華數學》誠邀全國各地中小學數學教師、教研員和數學愛好者熱情投稿!來稿時請注意以下五點:(1)來稿請註明真實姓名、工作單位、聯繫方式(無具體工作單位和真實姓名的投稿,一般都不會採用)。
(2)來稿一般要求同時用word文檔和PDF格式的電子稿件(防止不同版本的Word打開時出現亂碼)。另外,也接受少數著名教師的手寫稿(手寫稿必須清晰可讀)。
(3)每篇文章請認真審查覆核,防止錯誤發生,來稿文責自負。如有抄襲,則有可能被舉報並受到有關著作版權部門的追責。
(4)投稿郵箱:chinamatha@163.com;或投稿到QQ郵箱: 81983781@qq.com.
(5)本公眾號對優秀作者和名師一般會附上「作者簡介」,以讓廣大讀者更好地了解作者的研究成果和方向,以便進一步學習作者的相關數學思想或解題方法。
【來源】初中數學綜合題的教與學。
【編者按】本文既適合高中生,也適合初中生閱讀。故在此轉載。並向作者劉護靈老師表示感謝!
開篇:學問學問,就是邊學邊問,邊問邊學。沒有問題,或者提不出問題,或者害怕提出新問題,或者只會短時間的按照已有的模式套路解決已有的問題,而不能解決暫時無套路的新問題,正是應試教育的悲哀,也是為考而教的不足,泯滅的可能是學生個人甚至民族的創造力。
有些社會補習機構把數學解題學習異化為「記模型」「練模型」「套模型」的應試訓練,表面上可以對付平時的考試(因為平時的考試出題時沒有像出中高考題需要數位專家長達1月以上的出新題的過程),由此帶來學生的思維固化。基於此,筆者在2016年申報了一個課題《在科雅育人的理念下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思維》,在2018年結題,但是研究並未結束。本公眾號當時就為這個課題而建設。現在繼續開展這個課題的研究。
出發點:數學教學離不開解題教學。但解題教學要在解決問題中實現數學育人的功能。
「a + m·b」型的最值問題是近幾年中考考查的熱點更是難點. 當m值為1 時,即可轉化為「a + b」之和最短問題,就可用我們常見的「飲馬問題」模型來處理,即可以轉化為軸對稱問題來處理.而當 m 取任意不為1 的正數時,若再以常規的軸對稱思想來解決問題,則無法進行,因此必須轉換思路.此類問題的處理通常以動點 P 所在圖像的不同來分類,一般分為 2 類研究. 即點 P 在直線上運動( 胡不歸) 和點 P 在圓( 阿氏圓) 上 運動. 先來看看何為「阿氏圓」. (阿波羅尼斯(約前 262~約前 190),古希臘人,數學家.他的著作《圓錐曲線論》是古代世界光輝的科學成果,阿波羅尼斯圓即來源於其中的幾何問題.)這個軌跡最先由古希臘數學家阿波羅尼斯發現,故稱阿氏圓令人好奇的問題1:如何在ggb或幾何畫板中,直接作出阿氏圓?那麼如何證明這個點P的軌跡是一個圓?
對於初中學生,需要用兩次角平分線定理,但學生可能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難。
對於高中學生,可以建系利用解析幾何的方法來證明。
所以這個內容是放在高中才學的,但是現在部分省市有時中考也考阿氏圓(其實不應該啊)。
例1:如圖1,在Rt△ABC中,∠ACB=90°,CB=4,CA=6,⊙C半徑為2,P為圓上一動點,連結AP、BP,求AP+1/2BP的最小值.(1)嘗試解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下面給出解題思路:當A、P、D三點共線時,AP+PD最小,即最小值為AD的長根號下37.反思1:在CB上取點D,使CD=1這個是怎麼想到的?本質是什麼?實際上,構造△PCD∽△BCP,把1/2BP轉化為PD是關鍵所在.(2)自主探索:在「問題提出」的條件不變的情況下,(3)拓展延伸:已知扇形COD中,∠COD=90°,OC=6,OA=3,OB=5,點P是弧CD上一點,求2PA+PB的最小值——.套路總結
(看看,本來沒有套路,研究的人多了,總結出套路來了。)
(總結出套路沒什麼不對,解析幾何的「建,設,限,代,化」不是也是套路嗎?根據皮連生教授廣義教與學的理論,學習解題步驟就是掌握一種高級規則)
阿氏圓基本解法:構造相似
結論:
1.到兩定點的距離之商為定值的點的軌跡是阿波羅尼斯圓。
2.到兩定點的距離之和為定值(比這兩點之間的距離要大)的點的軌跡是橢圓。
3.到兩定點的距離之差為定值(比這兩點之間的距離要小)的點的軌跡是雙曲線。
4.到兩定點的距離之積為定值的點的軌跡是卡西尼卵形線。
筆者曾經以2017年廣州中考第24題的變式研究,探討過胡不歸的問題,論文得到了海珠教師論文比賽一等獎。北大原校長蔡元培: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這八點!
高中數學競賽50講:第13講 證明不等式的常用方法與技巧一
蔡老師奧林匹克不等式證明文章兩篇
教育部緊急通知: 2020高考考試範圍有重大調整! 數學或有6套卷, 古詩文背誦篇目各省要求不同!
三角函數背景下導數命題賞識
一道高中數學錯題的分析及改正
謹以此文紀念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丁石孫先生
高中數學:競賽題中的一道無理函數最值問題的十種求法
教育部辦公廳 | 2020高考全國卷大變:將有「過渡試卷」&「真實試卷」!附考試說明&歷年考試表
高中數學:利用等和線妙解一類向量問題
南寧三中高二上學期數學第四次周測試卷
【注】以下連結來源於公眾號《初中數學綜合題的教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