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是有組織犯罪的高壓線

2021-01-07 最高人民檢察院

2018年11月30日,經福建省漳浦縣檢察院提起公訴,「阿澤團隊」涉黑案宣判,主犯獲刑二十年。蔡壇彬 攝

「黑惡勢力正在和我們爭奪未成年人。」

深耕刑事檢察一線30年的檢察官桑濤,曾經被一個15歲孩子的絕望眼神刺痛。

宣判的法槌聲像一盆冷水,澆滅了孩子心底所有的僥倖。他站在法庭上,猛地抬起頭,緊緊盯住帶他「入行」的黑老大。抽菸酗酒、輟學、猥褻婦女、打群架……在「入夥」黑社會不到兩年的時間裡,許多與他的單純年紀並不相符的行為竟反覆上演。他心如死灰,早已被「黑幫」文化洗腦,滿心認為自己獲刑後會被全社會拋棄。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桑濤立刻和公安機關開展社會調查,尋找他走上犯罪歧途的「病根」,一次次和心理諮詢師一起為他解「心結」,安排親情會見讓他重新觸摸生活中的溫暖,看著他們一家人隔著鐵窗哭成一團……時光如白駒過隙,他終於樹立了生活的信心,揚起風帆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我心心念念想要守護的未成年人,怎能被黑惡勢力團夥拉入深淵?」許許多多如桑濤一樣的檢察官,暗暗下定了決心。

未成年人涉黑惡犯罪現象暗流洶湧。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數量在連續多年下降後有所反彈。全國公安機關已在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中打掉2954個涉黑組織、9814個惡勢力犯罪集團。其中,近20%有未成年人參與,7%左右的涉案人員為未成年人。

在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決勝之年,面對黑惡勢力氣焰囂張的挑釁,檢察機關如何破局?

有組織犯罪把未成年人作「擋箭牌」

「只要不碰『八大類』,天塌下來都不怕。」你也許想不到,這是一個涉未成年人黑惡犯罪團夥供出的「座右銘」,也是許多類似犯罪團夥的真實寫照。

「八大類」是什麼?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姦、搶劫、爆炸、放火、投放危險物質、販賣毒品。根據刑法規定,對於這八類之外的其他犯罪行為,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無需承擔刑事責任。

一些黑惡勢力團夥由此打起了這塊「免死金牌」的歪主意,專門利用刑法關於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瞄準了未成年人的年幼無知,肆無忌憚地伸出黑手,坐收漁翁之利。

——未成年人成了黑惡勢力實施犯罪的工具。司法機關在辦案時發現,未成年人在有組織犯罪中所佔比重不小,有的甚至成長為骨幹分子。福建省漳浦縣「阿澤團隊」涉黑團夥橫霸一方,通過「夜店看場」、充當「黑保安」等非法方式牟取暴利。這個涉黑團夥中,有26名涉案未成年人,佔總人數的三分之二,其中7人未達刑事責任年齡。

——未成年人淪為黑惡勢力犯罪的「擋箭牌」。有一些犯罪組織想方設法拉攏未成年人加入,以規避刑事處罰。安徽省靈璧縣一個惡勢力犯罪團夥,通過引誘、強迫等手段在多所中學「招收」70餘名未成年人,強迫未成年少女坐檯、賣淫。案發後,該團夥特意安排20餘名不滿16周歲的成員主動投案,幹擾公安機關辦案。

——未成年人常常受到黑惡勢力的侵害。據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九檢察廳透露,在一些組織、強迫賣淫犯罪案件中,未成年女性被害人所佔比例較大。比如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檢察院辦理的吳某某等13人組織、強迫賣淫,強姦,聚眾鬥毆,非法拘禁,敲詐勒索案,10多名未成年被害人中,有3人系未滿14周歲的幼女。

「作為社會中相對強勢的成年人,這些犯罪分子非但不參與保護未成年人,還將處在弱勢地位的未成年人拖入犯罪的泥潭,理應招致全社會最強烈的譴責。」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教師趙晨光認為。

「從國內打擊情況看,為逃避刑事處罰,黑惡犯罪組織成員呈低齡化發展趨勢。」公安部刑事偵查局二級巡視員童碧山介紹,從境外黑社會犯罪的發展規律看,招募、吸收未成年人成為組織成員,教唆、引誘他們實施犯罪也是黑社會組織的慣用手法。

黑惡勢力批量培養破壞者

一組統計數據引起了最高檢的高度重視——「以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為例,2017年至2019年,全國檢察機關每年受理審查起訴未成年人數分別為84人、428人、552人。」

未成年人涉黑惡犯罪雖然看似總數不大,佔同期犯罪比例不高,但數量逐年增長,2018年、2019年比上年分別增長了410%、29%。未成年人參與犯罪組織的問題不容忽視,最高檢第九檢察廳立即深入分析原因。

「未成年人心智還不成熟,社會閱歷淺,法治意識淡薄。不少未成年人尤其是輟學未成年人,易受不良友伴和環境影響,在尋求刺激、好奇的心理下,主動加入犯罪組織尋求歸屬感和安全感。」第九檢察廳副廳長李峰談到,在犯罪組織的策劃、煽動下,加上年輕氣盛、放縱任性,一些未成年人實施犯罪往往不計後果,嚴重影響社會秩序。

「不少成年人利用未成年人易於控制和指揮的特點,有意誘騙、吸引、強迫未成年人加入犯罪組織。」李峰表示,與未成年人主動加入犯罪組織相比,成年人拉攏、迫使未成年人參與犯罪組織的性質更加惡劣,危害性也更大。

「甚至是一條烤魚,都能讓孩子們找到所謂的『歸屬感』。」福建省上杭縣檢察院檢察官袁其鋒發現,居然有未成年人被高利貸催收團夥的「老大」請吃了一次夜宵烤魚,被敬了一杯酒,就以為受到了尊重,頗具尊榮感。在這樣的誤導下,有的孩子以為暴力催收是正當職業,甚至高興地告訴父母「找到工作啦」,還介紹同學、堂兄弟一起「衝鋒陷陣」,最終一起受審。

「未成年人犯罪有自身性格、人格、心理等因素,但根源在於外部社會環境的誘導、煽動,導致其走上違法犯罪道路。」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塗龍科更在意不良外部環境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侵蝕,他認為這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導火索。

而令桑濤憂心忡忡的是,一些犯罪的成年人,在未成年時就劣跡斑斑。「年少時誤入歧途會給未成年人的身心帶來惡劣影響。」他遇到過一個未成年男孩,被成年人帶去參與輪姦,刑滿釋放後過了一段時間,又因涉嫌強姦罪在看守所裡與檢察官再次相見。

「各國研究表明,年齡越小的涉罪未成年人,未來的重犯率會越高。」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教授宋英輝指出一種更令人擔憂的可能性——這種拉攏、脅迫未成年人犯罪的行為,本質上是在培養社會秩序的破壞者,而且相當於不斷地批量培養犯罪分子。如果涉罪未成年人不能得到及時的幫教和矯治,容易出現反覆實施犯罪的情況,對社會秩序會造成很大的潛在危害,因此要特別關注對涉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讓他們能夠順利回歸社會。

未成年人是有組織犯罪不可觸碰的高壓線

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全國檢察機關共審查起訴黑惡勢力犯罪案件28091件173235人,其中涉未成年人7277人。很多犯罪團夥把未成年人作為「擋箭牌」,一旦案發,就讓他們出去自首頂罪。

一些沒有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的未成年人被抓獲後,通常只能批評教育,不承擔刑事責任。辦案機關對這些未成年人抓了放、放了抓,來回反覆,十分無奈。宋英輝說,「這些成年人將未成年人作為犯罪的工具,霸佔未成年人犯罪後獲得的收益,甚至還會虐待未成年人。」

這幕後的成年人怎能逃脫法律制裁?

在2020年的全國檢察長會議上,最高檢明確提出:「對成年人拉攏、迫使未成年人參與犯罪組織的,一律從嚴追訴,從重提出量刑建議,並且要作為一條司法檢察政策落實。」

法學專家紛紛表示對這條政策的贊同,認為最高檢此舉展現了堅決遏制黑惡犯罪向未成年人蔓延的決心,也體現出檢察機關對未成年人保護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有利於推動加強未成年人全面綜合司法保護。

令出即行,各地檢察機關的司法理念有了明顯轉變。記者採訪了一些基層檢察官,他們普遍反映以前辦理類似案件時,幾乎沒有刻意考慮對利用未成年人犯罪進行從重處罰,只繃緊了對未成年人依法懲戒和精準幫教的「一根弦」,而現在要繃緊「兩根弦」,另一根就是對拉攏、迫使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年人從嚴從重處罰的弦,確保這一政策落實到每一個司法案件中。

以前被黑惡勢力爭奪的未成年人,被這條司法檢察政策套上了「金鐘罩」後,如今成了黑惡勢力眼中「燙手的山芋」。

「未成年人是有組織犯罪不可觸碰的高壓線。」李峰說,對於犯罪組織裡的成年人而言,這條高壓線絕對不能觸碰,只要觸碰,就必然受到嚴厲的懲罰,違法成本將明顯上升,這一政策有望讓案件數量大大減少;對於未成年人來講,這條高壓線也是保護網,保護他們免遭此類犯罪侵害;對於社會來講,這條高壓線也是預警線,各職能部門加強協調聯動,有利於促進未成年人保護社會治理,從源頭防範有組織犯罪向未成年人群體蔓延。

值得一提的是,最高檢這條司法檢察政策的範圍,有望進一步拓展。「成年人利用未成年人實施黑惡犯罪,只是拉攏、迫使未成年人參與有組織犯罪的一個重要方面。」李峰透露,接下來,最高檢將指導各地檢察機關結合辦案情況,不斷調整司法理念,堅持對拉攏、迫使未成年人參與有組織犯罪的零容忍,實現對這類犯罪嚴厲懲處的全覆蓋。

司法機關凝聚合力斬「黑手」

斬斷伸向未成年人的「黑手」,是司法機關的共識。「兩高兩部」雷厲風行,凝聚合力全面推進。

今年4月23日,最高檢召開「依法嚴懲利用未成年人實施黑惡勢力犯罪」新聞發布會,發布「兩高兩部」《關於依法嚴懲利用未成年人實施黑惡勢力犯罪的意見》(下稱《意見》)。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和司法行政機關將加強協作配合,對嚴懲利用未成年人實施黑惡勢力犯罪形成打擊合力,偵查、起訴、審判、執行各階段都將全面體現依法從嚴懲處。

司法機關各司其職,阻斷黑惡勢力向未成年人群體的滲透。

《意見》要求,公安機關要嚴格掌握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適用條件,及時提請逮捕。檢察機關要加強立案監督,符合逮捕條件的堅決逮捕,符合起訴條件的堅決起訴,並提出從嚴處罰的量刑建議。人民法院要嚴格掌握緩刑、減刑、假釋的適用,嚴格掌握暫予監外執行的適用條件。充分利用財產刑、資格刑,禁止從事相關職業等。

《意見》明確認定「利用未成年人實施黑惡勢力犯罪」的五種行為、應當從重處罰的九種情形和五類人員。九種情形中包括組織、指揮未成年人實施嚴重暴力犯罪的,利用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的未成年人的,為逃避法律追究讓未成年人頂罪的,利用留守兒童、在校學生實施犯罪的,等等。「這些都是利用未成年人實施黑惡勢力犯罪的常見、多發、性質尤為惡劣的情形。」最高檢檢委會副部級專職委員萬春說。

不僅如此,《意見》還進一步要求,如果黑惡勢力犯罪集團實施了上述認定行為,就算未成年人並沒有加入黑惡勢力,或者沒有實際參與、實施黑惡勢力違法犯罪活動,黑惡勢力中應當從重處罰的五類人員即便有自首、立功、坦白等從輕減輕情節的,一般也不予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這是一個給黑惡勢力的明確信號——如果還想動未成年人的歪腦筋,將堵住一切關於『從輕發落』的幻想。」桑濤說,這一要求凸顯司法機關嚴打的決心,「只要敢拉攏未成年人進黑社會,可能會後悔一輩子。」

一些媒體也注意到此次《意見》打擊力度的與眾不同,評論員們普遍認為,《意見》將那些想要「鑽空子」的不法分子繩之以法,以嚴法重治斬斷伸向未成年人的「黑手」,讓未成年人免遭黑惡勢力引誘、利用和荼毒,給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多一重「保護屏障」。

與黑惡勢力進行「拉鋸戰」

黑惡勢力嘴邊常掛「江湖義氣」,卻是打著「交情」的名義不分對錯。「老大讓他殺人,他幾乎毫不猶豫。」一些未成年人被所謂的「江湖義氣」吸引,為兄弟兩肋插刀,鑄成大錯,讓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片區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部負責人王亮感到非常痛心。

「我們始終在與黑惡勢力進行一場場『拉鋸戰』。」王亮這樣形容自己的工作。他說,如果沒有把未成年人保護好,有的孩子就可能被所謂的「江湖義氣」吸引,主動向犯罪團夥靠攏,最終淪為犯罪團夥的「馬前卒」。

因此,在這場不能輸的「拉鋸戰」中,除了在黑惡勢力與未成年人之間架上不能觸碰的高壓線,同時也要對誤入歧途的孩子們及時挽救,避免他們自暴自棄。塗龍科認為,被裹挾參與黑惡勢力犯罪的未成年人,雖然破壞了社會秩序,實施了某些違法犯罪活動,但也是黑惡勢力的受害者。

令人矚目的是,除了依法嚴懲利用未成年人實施黑惡勢力犯罪,《意見》的辦案理念也十分注重對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最大保護。

「被黑社會性質組織、惡勢力犯罪集團、惡勢力利用,偶爾參與黑惡勢力犯罪活動的未成年人,按其所實施的具體犯罪行為定性,一般不認定為黑惡勢力犯罪組織成員。」《意見》堅持對未成年人的特殊、優先保護原則,要求「教育為主、懲罰為輔」,謹慎處理涉黑惡犯罪的未成年人。

《意見》還要求,對被黑惡勢力利用的未成年人,要配合有關部門及早發現、及時挽救。對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的未成年人,要通過落實家庭監護、強化學校教育管理、送入專門學校矯治、開展社會化幫教等措施做好教育挽救和犯罪預防工作。要加強重點青少年群體的法治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範意識和法治觀念,有效預防未成年人被黑惡勢力利用。

處事者以盡心為急。檢察官袁其鋒對如何做好辦案的「後半篇文章」有一番經驗之談,他辦理過一個未成年人涉黑惡犯罪團夥案,17人黑社會組織中有10名參與非法要債的未成年人,僅一年左右時間就實施了多達38起違法犯罪活動,在當地引起不小震動。檢察機關將罪犯繩之以法後,還讓當地的未成年人犯罪數量同比下降50%以上。

袁其鋒在辦案時發現一系列問題:民間放貸市場混亂,未成年人充當非法高利貸的「打手」;個別網吧長期容留未成年人上網,成為涉案未成年人聚集窩點;個別學校落實九年制義務教育不力,對輟學人員不管不問……針對上述問題,上杭縣檢察院及時向有關部門發出3份檢察建議,引發專項整治。

「近九成涉案未成年人作案年齡為16歲至17歲,團夥化趨勢明顯,一人涉多罪現象突出,近10%屬於再犯罪,90%原生家庭存在問題,絕大多數文化程度為初中及以下,有一部分初中輟學後又無正當職業,存在監管盲區。」此後,袁其鋒撰寫2014年至2018年7月間的專項調查報告,引起了當地政法主管部門的重視,促成公檢法、團縣委、婦聯、教育局等十餘部門建立聯動機制,形成各界共同關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工作合力。

保護未成年人,不只是一家之事,宋英輝十分關注司法和行政、專業社會力量的銜接。「如果是未成年人家庭監護存在缺陷,要加強相關監督、支持;如果孩子過早輟學,要向有關行政部門提出建議,助其重回校園;如果家庭條件特別困難,還可能涉及到救助問題。」宋英輝告訴記者,「辦案的同時要找到根源,向有關部門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要考慮綜合治理的問題。」

最高檢:正積極提出立法建議

從國際上看,對於成年人教唆、引誘或迫使未成年人參與犯罪的行為,各國家、各地區多持從嚴打擊的態度,也是國際通行的保護未成年人的基本原則之一。

在美國密西根州,招募、誘使、招攬或脅迫不滿17周歲的未成年人犯重罪的,最高可能面臨該重罪的頂格懲罰,如誘騙未成年人實施謀殺罪的,最高終身監禁。而德克薩斯州刑法典規定,意圖脅迫、誘使或招攬兒童積極參與街頭犯罪團夥的活動而被定罪的,將被視為三級重罪,最高可處以1萬美元的罰款和10年監禁。如果再犯,那麼將被處以二級重罪,最高可處以1萬美元的罰款和20年的監禁。

「通過刑罰手段重點打擊組織、利用未成年人實施犯罪的成年人很有必要,可考慮在刑法總則部分增加相關規定,以有效預防未成年人墮入犯罪團夥,體現刑法對成年組織者的嚴厲刑事政策立場。」趙晨光說。

實際上,我國法律對從重處罰利用未成年人犯罪也有一些規定。如刑法第29條規定,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刑法第347條第六款規定,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從重處罰;刑法第358條第二款規定,組織、強迫未成年人賣淫的,從重處罰……

「這種拉攏、迫使未成年人參與犯罪組織的行為,應該和一般的教唆犯罪有所區別,有必要推動完善立法。」宋英輝還建議,可以通過限制減刑、對後果特別嚴重的加重處罰等方式,從立法上加大打擊力度。

令人期待的是,記者了解到,目前最高檢正在積極向全國人大有關部門提出建議,將「利用未成年人實施惡勢力犯罪、利用未成年人實施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從重處罰」寫入法律。

未成年人司法中的「領頭羊」

依法嚴懲利用未成年人實施黑惡勢力犯罪,是最高檢未成年人檢察工作打出的組合「必殺技」之一。李峰提出,這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特殊保護、優先保護」的司法理念,從長遠看,對於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可能帶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用「必殺技」來形容近年來蓬勃發展的未成年人檢察工作並不為過。自從2018年底,最高檢成立中央政法單位中唯一的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廳級內設機構——第九檢察廳,此後的幾番「大動作」多次登上微博熱搜。

「沒完沒了」推動「一號檢察建議」落實,積極推進侵害未成年人強制報告制度,性侵害未成年人教職工入職查詢制度,探索建立罪錯未成年人分級處分制度,對涉及不特定未成年人的公益訴訟……最高檢諸多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舉措給公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宋英輝評價道:「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在整個未成年人司法中起到了『領頭羊』的作用。檢察機關開展未檢工作並非一時興起,而是將它作為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來不斷完善、建設。」

最高檢公布的一個典型案例作出了示範樣本。福建寧德16名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被拉攏、招募吸收加入黑社會組織,未被追究刑事責任,經幫教後考入中專、中職學校8人,繼續在初中部學習2人,就業6人。

未成年人工作,其實大多數是要在案卷之外下功夫。勠力同心,無問西東,每一項未檢工程的進步,離不開每一位有情懷的未檢人的擔當——「未成年人的事情,一定要有人管。」在桑濤心裡,為了未成年人保護可以「打雞血」,忙得不可開交也不覺得累。他說:「今天,我們檢察機關多一分呼籲,多一分力量,明天才會有更多的人來關注未成年人司法保護。」

正如宋英輝所說,未檢機構是未成年人司法保護中體系性、專業性建設最強的,被各界寄予厚望。隨著一條條「高壓線」架起,一個個「必殺技」練成,可以預見,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將邁向新的臺階。(檢察日報 胡玉菡 )

相關焦點

  • 未成年人涉黑惡犯罪逐年遞增,有犯罪組織以教唆吸毒等方式引誘
    最高檢4月2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兩高兩部」《關於依法嚴懲利用未成年人實施黑惡勢力犯罪的意見》。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委會副部級專職委員萬春介紹,未成年人涉黑惡犯罪雖然從整體上看人數總量不大,佔同期犯罪比例不高,但數量逐年增長。
  • 發現侵害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這些機構組織及人員應當及時報案或舉報!
    而早在2013年10月,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司法部發布的《關於依法懲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見》中,也出現了有關單位和人員強制報告的相關內容:對未成年人負有監護、教育、訓練、救助、看護、醫療等特殊職責的人員以及其他公民和單位,發現未成年人受到性侵害的,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
  • 大同警方破獲一起組織未成年人賣淫案 抓獲6名犯罪嫌疑人
    >山西法制報大同訊(王文革 通訊員關稼偉)近期,大同市公安局恆安分局成功破獲一起組織、強迫未成年人賣淫案,成功解救了三名未成年失足少女,成功抓獲6名犯罪嫌疑人。 8月中旬,恆安公安分局刑警大隊接到舉報,犯罪嫌疑人張曉某與張文某多次以威脅、引誘的手段逼迫張某(未成年)賣淫。接報後,恆安公安分局領導高度重視,責令刑事偵察大隊成立專班對案件展開調查。經過大量走訪摸排部署,專案組在大同市平城區正德廣場日租房內將組織未成年賣淫犯罪嫌疑人張曉某及張文某抓獲。在大同市恆安新區F區將涉嫌強姦犯罪嫌疑人王某抓獲。
  • 中國發布丨全國檢察機關起訴校園暴力犯罪案件6962人 未成年人組織...
    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九檢察廳廳長史衛忠介紹,檢察機關堅持嚴厲打擊侵害未成年人重大惡性犯罪。對陝西米脂縣趙某砍殺學生案、遼寧葫蘆島韓某駕車衝撞學生案、浙江省杭州莫煥晶放火案等案件,檢察機關依法快捕、快訴,提出死刑量刑建議,被告人均被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 青少年犯罪的判刑年齡是多少,未成年人保護法有哪些內容
    在對未成年人犯罪具體量刑時,不但要根據犯罪事實、犯罪性質和危害社會的程度,還要充分考慮其犯罪的動機、是否初犯、偶犯或者慣犯,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情況,以及犯罪後有無悔罪、一貫表現等情況,決定對其從輕還是減輕處罰,使判處的刑罰有利於未成年犯罪改過自新和健康成長。
  • 建立防控機制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自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展以來,駐馬店市驛城區人民檢察院共受理未成年人涉黑涉惡案件5件63人,其中涉黑案件1件26人、涉惡案件4件37人,佔同期未成年人刑事犯罪總量的15.79%。近年來,在未成年人犯罪數量持續增長的同時,犯罪手段升級、危害加重,未成年人涉黑涉惡犯罪愈演愈烈。未成年人涉黑涉惡犯罪的主要特徵具有:共同作案性。
  • 關於未成年人犯罪防治的思考
    針對上述未成年人犯罪問題,我國在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方面的教育挽救措施明顯不足。在一般性預防和對不良行為的矯治時,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從各個角度進行了規範,但多各機關職責重疊交叉,傾向於從宣傳教育的角度開展工作,傾向於「只教不幫」,並不能解決未成年人成長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在案件處理機制中,對未成年人案件處理手段過於簡單化、單一化。
  • 組織未成年人砸傷手腳再實施「碰瓷」廣東一惡勢力犯罪集團8人受審
    自2019年下半年起,以被告人雷某、鄒某為首要分子,被告人龐某、郭某彬、王某為重要成員,被告人鄧某華、彭某、張某泉為組織成員的惡勢力犯罪集團,拉攏利用未成年人黃X琳、王X宇、陳X楊、董X城、董X琴(均為未成年人,另案處理),採用先將團夥中一人手指或者腳趾砸傷、再僱乘他人摩託車故意摔倒、而後假裝摔傷需要就醫的「碰瓷」手段勒索被害人錢財,在廣東省鶴山市、中山市、佛山市順德區、江門市江海區
  • 關於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調查報告
    【摘 要】 未央區作為陝西省西安市新的行政中心區,隨著經濟社會快速反應發展,各類刑事犯罪案件不斷上升,其中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也隨之攀升,且危害較大。未央區檢察院堅持教育、感化、挽救的原則,立足檢察職能,組織專人對受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進行調查分析,有針對性地探索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方法和途徑,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有「新武器」
    如何有效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政府、家庭、學校、社會的責任有哪些?沒有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的「問題孩子」如何矯治教育?歷經3次審議,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12月26日通過了修訂後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將從2021年6月1日起實施。
  • 未成年人犯罪,跟家庭教育有很大關係
    近年不斷發生的未成年人犯罪、甚至殺人事件,一次又一次的刷新著我們的認知。沒有一個孩子是帶著罪惡來到這個世界的,未成年人犯罪為什麼這多,究其原因如下:一,家庭的影響。很多未成年罪犯都是父母長期不再身邊,或者即使在身邊也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嚴重缺失,並且本人性格也比較怪異,同時有的家長在平時不能正面去教育孩子。
  •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面臨的挑戰及應對措施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情況及特點   2006年至2016年十年,我院共受理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98件120人。在120人未成年犯罪中,涉嫌共同犯罪22人,在校生9人,我院作出不起訴決定7件7人。涉及的罪名有故意傷害、盜竊、搶劫、搶奪、強姦、聚眾鬥毆、尋釁滋事、詐騙、組織賣淫、故意殺人、破壞電力設備等。
  • 調查稱未成年人犯罪低齡化顯著 14歲犯罪比例上升
    報告顯示,我國未成年人犯罪低齡化現象顯著,未成年人犯罪時的年齡以14歲、15歲、16歲的居多,其中14歲未成年人犯罪比例明顯上升;除傳統罪名外,未成年人犯罪還出現了新的罪名。  「我國社會發展正處於一個社會轉型和價值多元化的新階段,社會矛盾明顯,在一些領域還十分複雜,未成年人犯罪形勢依然嚴峻。
  • 近年來未成年犯罪頻發,我們將如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據此,在我國,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擔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只對八種較為嚴重的犯罪承擔刑事責任。已滿16周歲的人對所犯的所有罪行承擔刑事責任,因此我國的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滿14周歲而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的一部分,關押於少管所。
  • 關於未成年人犯罪問題的調查報告
    據統計,我院審理的69起少年犯罪案件中,有40餘起與網吧、娛樂場所有關,佔總數的60%,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三、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對策與建議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導致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社會、學校、家庭和未成年人自身,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互相配合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 對14歲以下未成年人犯罪作出法律規範
    ,實施電信詐騙、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非法控制計算機數據信息系統等犯罪案件明顯上升;未成年人犯罪團夥化甚至組織化現象日趨明顯,一些犯罪組織、黑惡組織有意識拉攏、控制未成年人實施違法犯罪;低齡未成年人實施重大惡性犯罪引起社會高度關注,如沅江12歲男孩弒母案等。
  • 廣東擬封存未成年人輕微犯罪記錄
    為了讓輕微犯罪、有悔改之意的未成年人重新融入社會,今年初《刑法修正案八》作出規定,犯罪時不滿18周歲、被判處5年有期徒刑以下的人,在入伍、就業時不用報告曾受過刑事處罰。   廣東希望在此基礎之上更進一步。昨日,省檢察院檢察長鄭紅要求,廣東各地公訴部門應該探索建立未成年人輕罪犯罪記錄封存制度、對未成年人或在校青少年犯罪的檔案要嚴格保密,建立犯罪記錄限制公開制度。
  • 張偉:關於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調查報告
    目前,未成年人再犯罪率正逐年遞增,有效遏制有犯罪前科的未成年人重新違法犯罪已成為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這裡所指的「未成年人重新犯罪」是指初次和重新犯罪時均未成年或是初次犯罪未成年而重新犯罪時已成年的犯罪嫌疑人犯罪的情況。由於這類案件日益增加,已成為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個特殊現象,有關部門應給予關注。
  • 遏制未成年人犯罪 刑責年齡該降低嗎?
    2019年10月,「大連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孩」案件發生後,對於降低未成年人刑責年齡的討論一直不絕於耳。今年省人代會上,不少代表也談到這一問題。16日,分組審議中,多名代表就此展開熱烈討論。有代表建議,從國家立法層面將未成年人犯罪的定罪年齡降至12歲。也有代表持反對意見,認為降低刑責年齡並不能根治問題。
  • 低齡未成年人犯罪刑責再調整,是什麼導致越來越多未成年人犯罪?
    最近幾年,低齡未成年人實施嚴重犯罪的案件時有發生,「湖南沅江12歲男孩弒母事件」、「廣西13歲少女肢解同窗好友」、「湖南隆回一留守男孩殺害73歲老婦」等等,這些低齡未成年人的犯罪引發了廣泛的社會關注。根據之前的刑法規定: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無需承擔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