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物理系在光學非互易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12-17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9月2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記者今天從清華大學獲悉,物理系劉永椿副教授等人提出基於熱原子碰撞實現高性能光學非互易的方法,實驗實現了同時具有高隔離度(~ 40dB)、寬隔離帶寬(> 1.2GHz)和低插入損耗(< 1dB)的光學非互易。該工作為高性能光學非互易器件的設計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在集成光學和量子網絡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據悉,洛倫茲互易是電磁學中的一個重要定理,它指出將源和觀察點的位置互換,產生電磁場的效果是一樣的。在光頻段,實現光的非互易傳輸,不僅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且在設計隔離器、環形器、定向放大器等多種器件方面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通常情況下,熱原子碰撞會帶來退相干等負面影響,是實驗上需要避免的。該項研究發現對於實現光學非互易來說,原子相干性並非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原子在基態能級之間的布居差起著更關鍵的作用。基於充有銣87原子和緩衝氣體的原子氣室,利用兩束控制光(圖1中的耦合(Coupling)光和開關光(Switching)光),他們實現了銣87原子基態能級的布居數與探測光運動方向的鎖定,使探測光與控制光同向傳輸時被強烈吸收,而與控制光反向傳輸時卻幾乎不被吸收,即實現了探測光的非互易傳輸。通過結合緩衝氣體原子碰撞引起的碰撞展寬和原子熱運動引起的都卜勒展寬,並進一步利用展寬引起的相鄰能級共振譜線的交疊,極大地實現了隔離帶寬的增加。實驗的典型結果如圖1(c)-(d)所示,最高隔離度達40 dB,同時隔離度大於20 dB的頻率範圍超過1.2 GHz,該帶寬比原子光譜的自然線寬大了超過兩個數量級。

該研究成果以「碰撞誘導的寬帶光學非互易」(Collision-Induced Broadband Optical Nonreciprocity)為題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物理系2018級博士生梁超和已出站的博士後劉貝(現為山東大學副研究員)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劉永椿副教授為通訊作者。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基金委、科技部、清華大學低維量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量子信息前沿科學中心和廣東省科技廳的資助。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清華物理系實驗團隊合作在電場調控質子化控制磁性研究中取得進展
    清華物理系實驗團隊合作在電場調控質子化控制磁性研究中取得進展清華新聞網1月15日電  1月10日,清華大學物理繫於浦、楊魯懿等人的實驗研究團隊和上海交通大學羅衛東的理論研究團隊合作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發表《電控質子過程對SrRuO3磁態的調控》(Reversible
  • 2019 PRApp 基於級聯繫統的光學非互易傳輸
    他一直深耕光學非互易,做出了很多出色的工作。我們有過一些討論,這次請他寫帖子介紹一下他今年發表在Phys. Rev. Appl.上的一個工作(標題應為2020)。他不僅用了很形象很生動的比喻介紹了他的工作,也對其中的仿真細節給了深入的見解。
  • 「中國光學十大進展」西安交通大學論壇成功舉辦
    5月8-10日,由中國雷射雜誌社與西安交通大學聯合主辦的光學前沿——「中國光學十大進展」首屆論壇在西安舉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評委、西安交通大學張鎮西教授與陳烽教授擔任論壇共主席。論壇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近200位光學專家與研究生參會交流。5月9日上午,論壇共主席陳烽教授主持開幕式,西安交通大學蔣莊德院士、中國雷射雜誌社總經理楊蕾女士、論壇共主席張鎮西教授分别致辭。
  • 科學館與清華物理系
    他獨自進行了高壓強流體靜壓對鐵鎳磁導率的影響的研究,達到當時國際先進水平。1923年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1925年應聘到北京清華學校。他畢生從事教學研究工作,對開拓、促進我國物理學及整個自然科學的發展、培育科學技術人材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學識淵博,品德高尚,是清華大學物理學系的創建者,也是清華大學理學院各系發展的奠基者,對清華大學發展成為世界聞名的大學,起了重要作用。
  • 南京大學多項成果入選「2018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南京大學多項成果入選「2018中國光學十大進展」!其中,南京大學獲得一項基礎研究類獎項與兩項應用研究類獎項,此外,還有一項重要參與成果入選。「中國光學十大進展」評選活動由中國雷射雜誌社於2005年發起,旨在傳播中國光學科研人員發表的具有重要學術和應用價值的論文,促進光學成果的傳播。
  • 清華物理系江萬軍研究組在拓撲自旋電子學領域取得進展
    清華物理系江萬軍研究組在拓撲自旋電子學領域取得進展清華新聞網9月15日電  9月14日,清華大學物理系、低維量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江萬軍助理教授應邀在物理類綜述期刊《物理報導》(Physics Reports)上在線發表綜述文章《磁性多層膜中的斯格明子》(「Skyrmions in magnetic
  • 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揭曉—新聞—科學網
    3月20日,「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揭曉,量子秘鑰分發、光子晶片、智能雷射器、全色雷射顯示等20項重大光學進展入選(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10
  • 二維磁性材料非線性光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據觀察者網從復旦大學物理系獲悉,近年來,二維磁性材料在國際上成為備受關注的研究熱點。它們能將自發磁化保持到單原胞層厚度,為人們理解和調控低維磁性提供了新的研究平臺,也為二維磁性與自旋電子學器件的研發開闢了新的方向,在新型光電器件、自旋電子學器件等方面有著重要應用價值。
  • 科研快報 | 理學院物理系陳朗團隊在合成二維鐵電金屬方面取得研究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理學院物理系教授陳朗團隊在合成二維「鐵電金屬」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Electric Polarization Switching on an Atomically Thin Metallic Oxide」為題在Nano Letters發表。
  • 論物理學和清華大學物理系
    1.4.光學 聲學 生物物理 核物理     光學和聲學與各種工科比如精密儀器有密切的聯繫,光學研究光的傳播和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少年,你是不是對雷射情有獨鍾?),現代的光學不僅僅是磨鏡子了,我們可以研究超強功率雷射的非線性光學,也可以研究操控幾個光子的量子光學;聲學研究聲波的傳播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少年,你是不是對超聲波情有獨鍾?)。     生物物理是有著輝煌歷史的交叉學科,還記得DNA的發現嗎?
  • 上海光機所非線性光學頻率轉換技術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期,上海光機所高功率雷射物理聯合實驗室朱健強研究員、劉德安研究員研究團隊在非線性光學頻率轉換相關技術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提出並實驗驗證了新一類相位匹配方法——電壓調諧相位匹配。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2017年1月27日出版的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Phys. Rev.
  • 清華物理系薛平等提出基於光計算的每秒千萬次高速光學相干層析...
    清華物理系薛平等提出基於光計算的每秒千萬次高速光學相干層析計算技術清華新聞網11月28日電 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薛平研究組於11月21日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在線發表題為《用於光學相干層析成像的光計算技術》的研究論文,報導了一種新型基於光計算的高速光學相干層析系統。
  • 院校解析 | 清華大學物理系
    清華物理系的學科方向涉及物理學和天文學2個一級學科,涵蓋教育部規定的物理學一級學科下除無線電物理外的全部7個二級學科(理論物理、凝聚態物理、光學、原子分子物理、粒子物理、核物理、聲學、等離子體物理)以及天體物理1個二級學科,其中凝聚態物理、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為全國重點學科。清華物理系具有國家的物理學一級學科的博士學位授予權,還是天體物理二級學科的博士點。
  • 清華物理系2020年物理學優秀大學生夏令營
    清華大學物理系成立於1926年的秋天,首任系主任是我國著名教育家、物理學家、我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的葉企孫。1937年抗戰爆發後,清華師生遷移到昆明,與北大、南開共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52年秋在院系調整中,清華物理系絕大部分教師和全部學生轉入北大物理系。1982年復系之後,清華物理系迅速回歸到一流物理系的行列。
  • 理學院量子光學團隊在混合量子體系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理學院量子光學研究團隊在基於金剛石NV center單自旋體系與超導諧振腔強耦合機制及操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蓬勃副教授、李福利教授等人與北京大學肖雲峰教授、奧地利維也納技術大學Peter Rabl教授等人合作,從理論上提出了微波諧振腔和鑲嵌在金剛石納米機械振子中的單個NV center之間的相干量子接口。這項研究成果最近發表在美國物理學會應用物理領域頂級期刊《物理評論:應用》 (Phys. Rev.
  • 清華物理系研究團隊在新型的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2M-WS2中發現馬約...
    清華物理系研究團隊在新型的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2M-WS2中發現馬約拉納束縛態清華新聞網7月11日電 尋找馬約拉納束縛態是當前凝聚態物理研究的熱點問題。馬約拉納束縛態是實現拓撲量子計算的基礎。近日,清華大學物理系李渭副教授、薛其坤教授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的黃富強研究員及南京大學的張海軍教授合作,在一種新型的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2M-WS2中發現了馬約拉納束縛態存在的證據,這是科學家首次在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中觀測到馬約拉納束縛態存在的證據。
  • 清華物理系奠基人葉企孫:締造物理大師的金手指
    葉企孫學成歸國之時,恰逢清華學校在1925年創立大學部。在清華教務長梅貽琦的力薦之下,27歲的葉企孫到清華出任物理科副教授,擔當起了籌建物理系的重任。  彼時,清華開設了高中物理學和大學部的普通物理學、力學、電磁學、光學微子運動的物質論、熱力學、力學聲學熱學分子物理實驗等21個課目,但師資力量僅有兩個教授、一個講師和兩個助教。
  • 清華戚益軍研究組在擬南芥長非編RNA系統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清華戚益軍研究組在擬南芥長非編RNA系統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清華新聞網12月3日電 11月29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植物生物學研究中心戚益軍研究組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在線發表題為「擬南芥中長非編碼RNA的系統鑑定揭示反義RNA調控MAF4基因」(Global
  • 光電所在共孔徑寬光譜紅外雙波段消熱差光學系統研究中獲進展
    光電所在共孔徑寬光譜紅外雙波段消熱差光學系統研究中獲進展 2016-04-28 光電技術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在用於脈診的可穿戴傳感系統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在用於脈診的可穿戴傳感系統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10月11日電 10月4日,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數據科學與信息技術中心林立偉、王曉浩課題組、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先進位造學部董瑛課題組在材料學國際知名期刊《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發表了題為《利用可穿戴壓電駐極體傳感系統實現基於脈診的健康狀況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