剁手敗人品?衝動購買導致更多不道德行為 | 經濟心理學

2021-02-13 中財應用心理


剁手敗人品?衝動購買可能導致更多不道德行為

文| 樓紫茜 沈晨 鍾佳邑 何詠澤 高琰

【導讀:相較於定期購買非衝動型產品,消費者在衝動購買時,會傾向於從事不道德行為。為了驗證假說,三個實驗測試了衝動購買對兩種不同類型的不道德消費者行為的影響,在三個不同的零售設置中發現了趨同證據。實驗1表明衝動購買的消費者更喜歡從收銀員的錯誤中受益。實驗2表明在同一個實驗室中,衝動購買的參與者相對於非衝動購買的參與者在進行不道德行為時更傾向於選擇昂貴的商品。實驗3表明當獎賞是衝動產品時,參與者更有可能通過作弊來增大自己贏的機率。】

很多人都有衝動購物的經歷:本來並沒有購物計劃,但發現某件商品實在是太誘人了,但是最終還是抵不住誘惑,一時衝動剁了手;還有就是趕上雙11之類的購物狂歡,跟風買了一堆以後根本用不上的東西。衝動購買可不僅僅是財務方面的浪費,有研究發現,衝動購買的行為會可能導致更多不道德行為。也就是說,你不僅剁了手,可能節操也不保了。

你可能會把責任都怪在商品上,是啊,畢竟商品實在是太誘人了。

這項研究的產生可以說是一個「happy accident」,研究者本來是進行一項皮膚電反應(GRS)的研究,驗證「衝動狀態下更容易有購物行為」,假設被驗證的同時還產生了一項意外發現:衝動條件下的個體存在更多違規行為。這就啟發了研究者作出新的假設:衝動購買的消費者比非衝動購買的消費者更容易做出不道德行為。接著他們並用三個實驗做出驗證。

實驗1  衝動購買者被少收錢之後更少指出收銀員的錯誤

此實驗是在西歐某大學的一個商店裡進行的。商店裡售賣各種商品,包括非衝動型商品(如杯子、鉛筆、筆記本等),以及衝動商品(蛋糕),並且蛋糕被該商店大力推廣。研究者在商店中設置了兩名收銀員,當顧客結束購買進行結帳時,收銀員A會假裝疏忽而向顧客少收10%-20%的現金,而收銀員B則負責記錄顧客是否指出職員A的錯誤。結果發現:購買衝動商品的參與者當中有40.87%的人未指出職員A的錯誤,即他們做出了不道德消費行為;而購買非衝動商品的參與者中只有17.95%的人做出了不道德消費行為。這初步說明了衝動購買會導致不道德消費行為的增加。

但是實驗1有幾個漏洞:其一,部分顧客可能認為商品在打折促銷;其二,本實驗要探究的是狀態衝動,而做出衝動購買的人當中難免會有具有特質衝動的人,因此他們的存在會使實驗數據出現一定的偏差;其三,研究者無法明確每個商品的類型,即對衝動商品以及非衝動商品沒有明確的區分。

實驗2 衝動購買者更容易違反預算標準

為了解決實驗一的第三個漏洞,研究者在實驗二當中加入了線上預實驗。參與者被隨機分配回答關於商品的問題:(1)你曾經是否購買過這個商品?(2)如果你購買這個商品10次,請以你衝動購買的次數按1-10分進行打分。預實驗的結果發現:被研究者定義為衝動商品的產品得分為6.2分,而被研究者定義為非衝動商品的產品得分為3.19分。這說明之前研究者對商品類型的劃分是有效的。

正式實驗中,位參與者獲得了3美元的預算,讓他們自行選購喜歡的任何產品。由於每件商品的價格已被清楚地標示出來,因此不涉及打折促銷的問題。同時在此實驗中,研究者設置了兩個實驗室商店,根據兩個商店中零售條件的不同(有無促銷活動、有無食物樣品的展示以及商品擺放的不同),兩個實驗室商店分別對應衝動條件和控制條件。共有78名學生參與實驗,結果正如研究者預測的那樣:在控制條件下(面對非衝動商品),每個人都嚴格遵守預算標準,沒有一個消費者出現不道德行為;相比較,在衝動條件下(面對誘發衝動的商品),9.3%的消費者超過了預算標準,約有10%的參與者在衝動的條件下出現了不道德行為。

 

實驗3  衝動購買者更多違規投注

實驗3的主要實驗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由三個實驗室實驗組成的實驗組,另一部分是一個兩周後的線上實驗調查。三個實驗室實驗包括一個抽獎任務,一個抽獎後調查,與一個混淆被試視聽的填充實驗。

抽獎任務是全實驗的關鍵。在抽獎任務中,被試首先從6種顏色中抽取一種顏色,並領取該種顏色的彩票10張。緊接著,被試要求去臨近實驗人員工作室的另一間房間(實驗者在暗中觀察)進行彩票實驗。被試被隨機分為衝動條件組和控制條件組,在兩種不同的條件下,被試將被呈現不同的獎品(衝動產品or非衝動產品)。被試走入彩票房間,房間內有一臺電腦,電腦上安裝了一個隨機數字生成器,被試按下空格鍵數字開始生成,再按一下空格鍵數字停止。然後被試按照電腦上生成的數字向一旁的彩票箱中投入相應數量的彩票,投入的彩票越多,被試中獎的可能性便越高。理論上隨機數字生成器可以生成1-10的數字,然而由於實驗要求,研究者設置數字只出現1-3,以觀察被試是否會多投入彩票來增加自己的中獎機率(作為不道德消費者行為的一種度量)。整個實驗過程中,獎品就擺放在被試目所能及的範圍內。

之後的抽獎後調查測量了被試對於贏得獎的急切程度以及被試對於贏獎的可能性的看法,填充實驗則為了減少被試對於實驗目的的懷疑並測試無反應偏差。兩周後的線上調查實驗則進一步明確是狀態衝動而非特質衝動導致了不道德消費者行為。

實驗結果與假設相符。130名被試中共有13名被試投入了更多的彩票來增加中獎機率,其中衝動條件下8.4%的被試選擇作弊,而非衝動條件下僅1.5%的被試選擇作弊。另外,彩票後研究顯示,在衝動條件下的被試更急切的想獲得獎品;線上調查顯示,所有的被試都認為主動逾越規則多放入彩票來增加中獎機率是不道德的,並且產品類型和作弊行為十分相關。實驗總結論是:狀態衝動(環境),而不是特質衝動(個體),是與不道德消費者行為相關的。

結論:衝動購買的黑暗面

零售商們通常樂見消費者的衝動購買行為。但這篇研究卻指出了衝動性購買可能具有的黑暗一面。零售商在過度刺激衝動購買慾望之前應該考慮到這一陰暗面帶來的影響。

首先,商家在培養消費者衝動購物的時候也應該考慮到消費者在衝動購物時出現的一系列不道德行為,如:不主動報告帳單的錯誤,可能導致商家的虧損;多數人理所應當的認為 「在超市裡偷吃一顆葡萄而不買任何東西」 比「在超市裡喝一罐汽水而不付錢」 更能被接受(Vitell & Muncy,1992)。此外,消費者也應該明白在衝動情境下購物,自己的道德約束力比較低。

同時,無差錯檢測系統是非常重要的,零售商不要給顧客可乘之機,小的帳單錯誤可能不會給零售商帶來麻煩,但是「被動不道德」在人群中是非常普遍的,小的帳單錯誤累積起來,會給商家帶來巨大的損失。

總而言之,有計劃的、理性的購物才是消費者和商家的福音。 

解析文獻

Bossuyt, S., Vermeir, I., Slabbinck, H., Bock, T. D., & Kenhove, P. V. (2017). The compelling urge to misbehave: do impulse purchases instigate unethical consumer behavior?.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58, 60-76.

作者簡介:樓紫茜,沈晨,鍾佳邑,何詠澤,高琰,中央財經大學社會與心理學院心理學系2017級本科生,經濟心理學課程學習小組成員。2017級碩士尹佳玲對此文亦有貢獻。

本期編輯:竇東徽

相關焦點

  • 消費心理學:為什麼有些人執著於「購物狂歡」?從眾、求異和攀比
    要想去做出改變,我們需要去探究「剁手購物」背後的原因,從而去進行改善。那麼,為什麼有些人執著於「購物狂歡」呢?從消費心理學中的從眾心理、求異心理和攀比心理來進行解讀該行為。在心理學中有一個有趣的「羊群效應」足以解釋購物狂歡的行為。心理學裡經常用「羊群效應」來描述個體的從眾跟風行為。羊群平時在一起時,經常盲目地左衝右撞。當領頭羊動起來,其他的羊也會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顧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遠處有更好的草。當你看到一些價格很誘人的商品時,再加之很多人去購買,此時你也會產生強烈的購物衝動。
  • 到底是什麼神秘力量讓你無法停止剁手?AI+ 行為經濟學研究報告給你...
    行為經濟學是借鑑認知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基於有限理性的假設,將心理因素重新納入到經濟模型之中,考察在心理因素的影響下,經濟行為的特徵與規律的一門學問。1、為什麼AI需要行為經濟學?2017 年的諾貝爾經濟獎授予給行為經濟學家查德·塞勒,在業內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畢竟在之前的多年來,其都不被主流的經濟學家所認可和接受。
  • 華西醫生說「剁手黨」有可能是心理疾病,得治
    作為剁手黨,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主治醫生張霓給了4招「防剁手」:第1步 購買前提醒自己每次準備下單前,反覆思考3個問題:這真的是我需要的東西嗎?家裡有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替代呢?會不會有性價比更高的選擇呢?
  • 認知偏差導致了行為偏差——解讀《寄生蟲》悲劇原因
    但是,好景不長,他們用謊言不道德行為換來的這一切,很快被前傭人發現,而且,前傭人的丈夫也住在地下室,於是,在一次家庭聚會上,衝突爆發,基澤看到事情敗露,兒女都流血倒下,就在這麼慘絕人寰的狀況下,樸社長居然還捂著鼻子嫌棄氣味,於是衝上去給了一刀。最後基澤來偷偷到了樸家地下室裡生活,給兒子寫了一封信,告訴他自己現在過得很好。
  • 改造「剁手黨」!
    這類人自己在冷靜之後也會意識到問題所在,甚至有痛定思痛、剁手明志的衝動,但購物癮一犯即把決心忘得一乾二淨,故而得名。洪七公應被算作是最早的剁手黨(吃貨一枚,寧剁手,不棄吃),以女生居多、男多為宅男。剁手是一種習慣,一種難以戒掉的習慣。 不止我們中國人,全世界都有「剁手黨」。
  • 去掉莫名的「剁手」衝動之後,微型投影儀是否雞肋產品?
    兩三年前,小編曾經打算購買一個微型投影儀,但是一直找不到性價比理想的產品。後來雖然一直保持著對微型投影儀發展的關注,但始終沒發現可以激起購買願望的理想產品。而到了現在,已經完全沒有購買微型投影儀的欲望了。
  • 別讓「道德綁架」成為不道德行為的藉口
    不道德行為又是什麼呢?道德綁架是不是已經成了不道德的擋箭牌?在道德綁架這個詞還沒有流行起來的時候,我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做了是情分,不做是本分。」強行要求別人沒必要做的事,這就是道德綁架。道德和道德綁架不是一回事,別讓「道德綁架」成為不道德行為的藉口。公交車上不給老弱病殘讓座這是良好的行為,但是被強行讓座就是道德綁架。如果行為對別人產生了不良影響,那這種行為就是不道德的,甚至是違法的。
  • 霍特商學院李特曼:不道德行為將會毀掉一個企業
    很明顯,美國的GDP重回正增長是全球經濟回暖的力證。只是,它的增長幅度有多大仍需拭目以待。例如,房地產行業還是有一些重大問題擬待解決。對於建築行業來說,一個好消息是,780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中將有很大一部分在2010年以及2011年投入使用。許多工程建築類企業,水泥、金屬類企業一直以來未見任何強勁推力,而經濟刺激計劃的執行將使這些企業的估值大幅提升。
  • 雙十一 網友掀起造詞潮 邊「剁手」邊開啟吐槽模式
    剁手爽了吧?「雙十一」還沒收官,「雙十一吐槽大會」就開鑼了,「我在思考中午是吃土好,還是喝西北風好」。那些網友總結的有關「雙十一」的網絡熱詞,堪稱說出了大家的內心臺詞。   看看你是哪種「剁手黨」?   對於這些新詞,網友表示,「內容過於真實,引起極度不適。」記者也抓緊學習了一把,才搞清楚,大概說了幾種「雙十一」類型。第一當然是超級理性的「消費蹦極」,指的是今年雙十一準備啥也不買。說到「準備」,說明未必能實現。
  • 你為什麼會有「買買買」的衝動消費心理?
    金門大學消費者心理研究專家基特·耶羅教授認為,每個人都會有衝動消費的時候。一旦消費欲上來就很難抑制住花錢的衝動。一種解決辦法是儘量避免陷入那些可能讓自己失控的情況,還有一種辦法就是在購物前吃塊巧克力——大腦是通過消耗葡萄糖來釋放自控力的。我們與耶羅就衝動消費背後的心理學和如何抵禦花錢的誘惑進行了一次訪談。
  • 汪丁丁:微信行為學(二)轉發與人品
    汪丁丁:微信行為學(一)——注意力比信息更寶貴(汪丁丁:微信行為學(二)轉發與人品 附後)行為學研究動物(包括人類)乃至植物的行為,基於實證研究方法,逐漸深入,心理學和認知科學,腦科學和基因排序。另一方面,也逐漸宏觀,群體行為,社會心理,物種與生態。
  • 回答當今社會不文明,不道德行為如何解決
    當今社會不文明,不道德行為,是個好解決的問題,問題是想不想解決。不是你牾空能管得了的事,所以回答只能也得分兩方面說。不文明,不道德行為,先是人的心裡問題,後是社會問題,把不文明,不道德行為上升到上梁不正下梁歪,或是幾個貪官造成的,這只能是些賭氣話,更解決不了問題,因為這些都不是問題的根源。不文明,不道德行為的根源來自那裡呢?從這些行為心裡來說,來自社會的意識形態和驅動社會發展的三輛馬車。意識形態,上層建築的發展觀,三輛馬車,前後不能錯位。
  • 心理學詞彙(psychology)10
    >   經濟心理學 economic psychology   商業心理學 business psychology   廣告心理學 advertising psychology   廣告設計 advertisement design   市場心理學 marketing psychology   消費心理學 consumer
  • 大學英語 公共場合不道德的行為 Immoral Behavior in Public
    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50 words following the outline given below:1.我們經常在公共場合見到各種不道德的行為,敘述你的一次相關經歷。2.這些不文明行為會有哪些影響。3.我們應該怎樣改善這種現象。
  • 保險心理學與行為經濟學
    保險心理學與行為經濟學2016年8月1日多年來,諸如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等軟科學已成為決策考慮因素的醜陋繼子。近年來,這與諾貝爾獎獲得者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丹·阿里利(Dan Ariely)的研究相結合,使經濟學界發生了人類偏見,從而徹底改變了經濟學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學法學教授支持他們的研究,這導致白宮和世界銀行聘用行為經濟學家來幫助他們做出更好的決策。
  • 養兒防老真的不道德嗎
    老年人若只靠儲蓄度日,幾乎難以抵擋通脹侵蝕;即便購買商業保險,將錢用於投資,也是和年輕人合作,靠他們努力工作來保障生活水平。養老本身是由下一代人承擔,值得討論的,只是不同方案之優劣。養兒防老在歷史上佔據主導地位,即便到今天,也是多數人選擇。家庭既是血緣和情感組織,也是經濟組織,承擔了大量金融功能。
  • 東京都知事因涉嫌受賄辭職 鞠躬為不道德行為道歉
    東京都知事因涉嫌受賄辭職 鞠躬為不道德行為道歉 2013-12-19 13:18:23 來源:中國日報網 12月19日,東京都知事因涉嫌受賄辭職,鞠躬為不道德行為道歉。豬瀨直樹在記者會上說,他一年前在廣大東京都民的支持下當選了知事,此後作為日本團隊的一員,成功申辦了2020年奧運會,在國家和東京都一起努力準備奧運會的重要時期,他因為自己的「不道德行為」,給東京都和民眾帶來了麻煩,為此向各位道歉。
  • 有哪些行為很不道德,偏偏違反交規不扣分?老司機都知道
    而且隨著經濟條件的提高,很多家庭都是擁有了自己的私家車。但是有些車主的行為真的是很不道德,偏偏違反了交規還不扣分,老司機都知道。先看一下第1條違反交規卻不扣分的行為。在前些年,開車的過程當中,向窗外亂扔垃圾,還是比較常見的,這種行為真的是很不道德,而且明顯是違反了交通規定,但是交規卻沒有規定要扣分,只是有罰款。
  • 產品銷售心理學:要賣給衝動的人!別指望從理性用戶身上賺錢
    讓我們趕緊進入正題來聊聊銷售心理學吧。心情不好或是想要變得快樂時,人們會購物。從最基礎的層級來說,我們必須要認識到大多數人購買產品無外乎兩個原因——為了更接近快樂抑或是遠離痛苦。就拿酒和宿醉來說吧。人們是為了接近快樂或是遠離痛苦而購物(極少數情況下兩者兼而有之)——因此,當你在推銷自己的產品或服務時,一定要注意客戶購買你的產品是出於哪種原因。現在,人們顯然都是一些有自己想法的複雜生物了,因此銷售的心理學必須更加深入,而不僅限於表面的痛苦和快樂...讓我們來討論一下情緒在購買行為中扮演的角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