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層次分析:客戶如何感知價格

2020-12-22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如何判斷一件商品價格是貴還是便宜?促銷和降價有什麼區別?

價格是客戶感知價值的媒介。

目前市場同樣是售價2000多元的蘋果6s和OPPO,客戶通過價格感知的價值有什麼區別呢?

相比之下,可能買蘋果6S的人覺得自己很高端,因為他購買的是蘋果系列的產品;可能買OPPO的人也覺得自己很有優越感,因為他買的是OPPO的高端機。

在營銷談判的過程中應該先報價還是後報價?每次報價的作用是什麼呢?

如果一款200元的商品,現在促銷打八折大降價,是標明原價200,現在降價160元?還是表述為原價200元,現在打八折?降價和促銷的差異在哪裡?

這些應用場景的奧秘就在於客戶的感知價格體系。

如果有人問你,蘋果手機貴還是便宜?一般人肯定會選擇貴,但這個時候我還沒有說出具體型號,其實蘋果很多型號機已經比一般手機便宜……

這就是蘋果長期形成的品牌價格印象,客戶在選擇產品的時候,最底層內核的感覺是品牌價格,不是具體產品的價格。

比如:星巴克的咖啡會比一般的咖啡貴一些。

在品牌價格之下的是產品價格,是某個型號某個規格產品的具體價格,這個價格是客戶要拿到手的產品價值體現。

實際價格是客戶支出的實際費用,一臺網上2800元的蘋果6S,客戶感知到的3個價格體系就是:

第一層次,品牌價格:高端產品,貴;第二層次,產品價格,標價2800元;第三層次,具體價格,今天年中大促銷,滿2000減200,實際需要支付2600元。基於客戶的這種感知體系,我們需要準確的規劃產品線和價格體系。

一、品牌價格

如果蘋果手機是貴的,那麼諾基亞手機是貴的還是便宜的?如果蘋果手機是貴的,華為手機是貴的是便宜的?

儘管在市場上同時銷售多種型號,但是蘋果始終有效的引導了主流市場是他最新推出的手機,其餘的那些在售是非主力推廣的,是蘋果過時的型號。

但是諾基亞當年同時在主流力推的產品有幾百元也有幾千元,這就造成了客戶對品牌的價值感知模糊,也就是諾基亞沒有形成準確品牌價格形象,也沒有辦法準確的表達客戶的自我訴求。

同樣看待今天的華為,仍有這個風險。華為手機主流產品中用不同序列同時推出多款產品,但是價格體系跨度巨大,這是對品牌價格的一次打擊,會將精準的品牌價格形象變得越來越模糊,是需要華為警惕的。

當然不是價格貴的才有品牌價格,比如小米也有自己品牌價格,超高的性價比就是小米的品牌價格。

曾經,非常火爆的凡客誠品也是靠性價比,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價格,還表達出了年輕人不追求奢華的務實個性以及崇尚自我解放的價值理念。

1. 精準的產品線

品牌可以擁有豐富的產品線, 但是這些產品線不能是相互拆臺的,而是相互補充的。

客戶即使可以接觸到N條產品線,但是依然能夠確定性的感知到產品的品牌價格指向。

試想一下,如果瑞幸咖啡既有10元錢的,也有挑戰40元左右的產品,那麼會是什麼場景?瑞幸咖啡會給消費者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感。

這一點上,目前多家知名汽車的低價產品策略就充滿了這種擴大不確定性的風險,本來是定位成高端品牌,但是推出了多款20多萬的所謂輕奢車型,其實這是對品牌價值的消耗。

2. 品牌多元化

如果公司的戰略方向必須要全面覆蓋到各消費能力的人群,必須表達各群體的價值理念,希望通過擴充產品線來完成營業規模的擴大,那麼可以制定多元化的品牌戰略。

一般消費者只需要了解到品牌是誰,購買這個品牌能帶來什麼即可,而品牌背後的公司是誰並不關心。所以,公司可以擁有多個品牌。

典型如寶潔公司:頂級品牌SK-II,大眾的品牌Olay玉蘭油。

由於寶潔實行品牌經理負責制,曾經負責飄柔這些大眾品牌的品牌經理為了擴張品牌的覆蓋面,提升品牌市場份額,也想過打進高端市場,推出了飄柔倍瑞絲、潘婷乳液修護潤發精華素、玉蘭油ProX等大眾品牌孵化的高端產品,但是皆因造成客戶品牌認知的混亂而失敗收場。

淘寶商城改成天貓並且獨立運作,達到了與原來C2C市場淘寶做出明確的區隔,讓客戶獲得更加確定性的感知。

二、產品價格

客戶會根據品牌價格來表達自己的理念,用產品價格來表達自己對功能的要求。

有些喜歡蘋果手機的客戶,專門買過時的型號,因為他喜歡蘋果的價值理念,又覺得最新款的型號並沒有必要。

產品的價格規劃中,我們應該注意這兩點:

1. 有的產品有時為了引流,有的產品為了利潤

產品是最好的廣告,當用戶使用了你的產品,而且超出了他的預期,讓他產生了分享的欲望,主動發了一條朋友圈或者微博,觸達了1000個客戶。

這比你自己做的廣告有用多了。

因此,在品牌的產品線中,尤其是品牌處於推廣期的時候,可以整體規劃產品線價格,將極少的可以引流的產品定價超級低,以吸引客戶流量,降低客戶的決策成本。

比如新開的奶茶店,推出了1元大杯奶茶活動,就是為了吸引流量,也是為了考慮用戶的決策成本,可以不花錢來試試。

如果你的產品線中有相互補充的屬性,比如刮鬍刀和刀片,可以刮鬍刀引流,刀片獲得利潤等。

2. 產品之間產生對比效應

規劃產品線的時候,還可以制定一款超出產品群的高端產品,以達到對比效果。

比如某知名的雜誌推出了紙質版和電子版兩種版本,但是價格是這麼制定的:

紙質版:100元電子版:50元紙質版+電子版:100元這裡面紙質版的價格就是標杆,製造了對比效應,這樣看起來紙質版+電子版便宜了好多。

3. 產品價格要有穩定性

一本書標價56元,可能是5折或者8折出售,但是標價56元不會變。

產品的價格也是需要穩定性的,降價並不一定是為了促銷,可能因為產品過時,戰略性降價搶佔市場。

其實,我個人認為促銷的價格並不能稱為降價,而是稱為讓利,這就涉及達到了實際價格。

三、實際價格

產品的實際價格是客戶需要真金白銀實際支出的成本。一個標價100元的產品,賣價80元,80元就是實際價格。

實際價格中,我們需要通過規劃更好的性價比,來讓客戶感知到超值。(部分奢侈品除外)

1. 促銷的價格並不能稱為降價,而是稱為讓利

之所以說促銷的價格並不能稱為降價,而是稱為讓利。是因為產品的價格並沒有變化。

100元的衣服還是100元的衣服,產品的價值依然是100元的定位,只是今天基於同樣的購物狂歡,為了擴大市場份額,我們才讓利銷售變成80元的。但是,如果降價成了80元,就表示,基於這樣的市場現狀,這個產品的價值是80元了。

客戶要的也許並不一定是真的便宜,是感覺到便宜。

這裡面並不是欺騙客戶的意思,比如客戶提出這款產品今天贈送一個配件,我就下單了,商家最後答應了客戶。客戶會因此感覺到產品的性價比提升了,更深層次的是感覺到了一種成就感。

2. 實際價格應與產品價格貼切

實際價格不能長期大幅度脫離產品價格,否則會對產品造成巨大的品牌傷害,比如經常的打折促銷。

這兩年噹噹為了搶佔圖書市場份額,總是經常性打折促銷,這對噹噹的品牌是造成損失的。以致於不打折的時候,消費者會覺得不正常。

長此以往,噹噹會形成了一個尾品促銷網站的形象。

四、場景應用

1. 談判中的應用

銷售的實際談判過程中,就是這三種價格的層層遞進。

比如一個房地產項目,客戶一進門的時候會說「歡迎來到我們某高端樓盤」,這個高端就是品牌定價的重塑,給客戶造成價格的區隔空間。我們是高端這個維度的,這也是第一次報價,讓客戶加深品牌印象。

當客戶看完了小區介紹,想具體挑選房源的時候,一般會提供幾套房源的報價,這個時候的價格就是產品價格。

這時候的報價一定不能立馬說出今天購買可以優惠幾折,因為這個時候的報價是體現產品價值的報價,急於表達優惠後的價格,是對產品價值的否定,這是第二次報價。

當客戶準備下單的時候,你們可以提出今天的優惠,或者贈送禮品,這個時候的報價就是談判過程中的實際價格。

整個銷售談判過程中,應該主動掌握報價的線索,第一次報價讓客戶加深品牌印象,第二次報價讓客戶感知到具體的產品價值,第三次談判中的報價讓客戶感知到今天購買超值性價比。

2. 網上消費品的應用

同樣在網絡銷售中也是如此,品牌方要注意維持自己的品牌價格形象,比如瑞幸咖啡就是定位好喝的但是不太貴的咖啡,這就是品牌價格形象。

整個產品定價都在20多元,這是產品價格。目前,由於前期推廣,實行買贈的方式,讓利給客戶。

這裡面,瑞幸定價為20多元的區間,是對自己價值的定位。儘管10多元出售,但不是將自己定位成10多元的咖啡,而是暫時的讓利。

五、小結

本期和大家聊的話題是客戶感知價格的3個層次:從裡到外依次是品牌價格、產品價格、實際價格,以及規劃價格體系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和兩個場景的應用。

希望對你有一些幫助!

本文由 @大賣學院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瘋狂打折客戶還是說價格貴?6個動機分析+13個話術讓客戶買買
    作為一名導購,當門店瘋狂打折,瘋狂送禮品,客戶還是覺得價格貴,你是怎麼做的?一再讓步還是試圖說服客戶?今天我們分析一下客戶覺得價格貴的心理動機,以及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屬於A類客戶。2、沒有認識到產品價值,內心真的覺得價格貴(選錯了參照系)。屬於B類客戶。3、客戶想壓價(客戶認同價值,就是想要便宜)。屬於C類客戶。4、客戶有一個不願意說的原因,故意說價格貴,掩飾其他原因。屬於D類客戶。
  • 客戶滿意度測評模型~常用的5個模型
    並將這些分值加權平均處理或者是計算其簡單算術平均值,然後以該指標的滿意度和重要度為橫縱兩軸作圖,同時標記出四個象限。優勢:四分圖模型目前在國內應用很廣,國內大多數企業在做客戶滿意度調查時均採用該模型,這個模型簡單明了,分析方便有效,而且不需要應用太多的數學工具和手段,無論是設計、調研,還是分析整理數據,都易於掌握,便於操作。
  • 做餐飲,提升利潤的關鍵,是讓客戶感知到產品的價值
    決定餐廳菜品價格的並不是品牌有多大,而是客戶對你的價值認知。客戶的認知價值不單單包括產品成本,也包括外在的差異化價值,比如餐廳的服務、包裝、價格等。這裡大家不要誤解為用「虛」的外在包裝,提升產品價值。客戶也不傻,我們主要目的是讓客戶感知到我們產品的價值,提升客戶價值認知。
  • 如何讓顧客感知價值?這裡有5個方法
    看完這幾張海報,是不是感知到省錢是一件特別酷的事呢?3. 增加「心理利益」如何讓人們感知到刷牙後牙齒變得乾淨了些?——牙膏中加上一點薄荷味。如何讓人們感知到瓶裝果汁更有料?——包裝上印上幾個又大又鮮的水果。
  • 如何分析用戶滿意度?這4種常用滿意度分析模型,一定要學會
    ②將各功能指標的正反項放入對應分析框,同一題的正反兩項放置的順序需完全對應。如何解讀針對每個指標,KANO模型共分為正向題和負向題兩個方向進行收集數據。並且在得到數據後,將指標映射到六個屬性上面。從上圖中可以看出,本次分析的5個功能中,功能1、功能2和功能4為無差異屬性;功能3為反向屬性;功能5為魅力屬性。也就是應優先考慮滿足功能5,其次是功能1、2、4,功能3為反向屬性,該功能完善程度高,用戶滿意度反而會下降,因此無須提供該功能。
  • 北京市房地產客戶定位研究--客戶年齡層次及年齡-價位交叉分析
    數據來源:CREIS中指數據,北京建研弘毅調控以來,北京總體客戶中外地客戶佔比明顯下降,總體客戶各年齡層佔比情況受本地客戶影響更大,與本地客戶變化規律基本一致2011年2月 「京十五條」將繳納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年限要求提升至5年之後,多數25歲以下外地客戶被限購,3月25歲以下客戶佔比下降至4%,同時二套房首付比例提升至60%,使得45(含)歲以上年齡層客戶佔比在一個月內下降10.6個百分點,導致25(含)-35歲客戶佔比相對提高,一度達到65%的最高水平。
  • 體驗感知圖的魅力—— 對應分析圖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65554.htm  企業在市場營銷活動中經常會碰到以下問題:  我的客戶是誰?  我的潛在客戶有哪些?  我的競爭對手的客戶具有什麼特徵?  相對我的競爭對手來講,我的產品在市場上是如何定位的?
  • 如何剝一個「洋蔥」 ——企業文化四層次分析
    1802字 | 3分鐘閱讀來源 | 北大縱橫如何剝一個「洋蔥」?這點事還要科普,似乎有點小題大做。其實不然,說這話的人估計真的沒有真正的剝開過一枚洋蔥。今天我們說的「洋蔥」與市場上常見的洋蔥有顯著的相似性,就是層次分明,只是把紛繁的層次(我想任誰也沒有在吃洋蔥的同時還要數一數到底有幾層)化繁為簡為四個層次。
  • 乾貨| 如何防止客戶流失?
    如何實現顧客與企業的雙贏?必須通過細分,尋找自己的目標顧客。(2)差異化的質量定位。通過對目標顧客的需求狀況和期望質量的調查分析,確定企業產品的質量定位。企業的質量定位不僅僅要注重產品的功能性質量,更要注重產品的適用性質量。
  • 手機品牌的深情表白,消費者可曾感知到?
    如此市場環境下,大家只能都擠在存量市場的紅海中爭奪客戶。各大手機品牌除了不斷在產品上提升自己「頂尖硬貨」的實力,也要懂得如何向消費者進行「深情表白」。因為消費者在意的早已不只是產品本身,這個行業的競爭已經從單純的產品維度演化到全局體驗的維度。所以對於手機行業裡的這些直男來說,應該多花點心思學習下茶藝了。畢竟,有點心機還是很有必要的。
  • 話語分析說認知:話語感知的模式
    從學生進行語文閱讀學習方面來說,先從感知語句的信息開始感知,然後進行整個語段信息的感知,再從一個個語段信息的感知,過渡到對整個語篇信息的感知,從語句話題,到語段話題,再到整個語篇話題,從下到上進行閱讀感知。一種是從上到下的加工模式。感知者利用自己先前形成的感知經驗模式,先對感知信息從整體上進行感知,再根據具體的感知信息進行調整。
  • 話語分析說認知:話語感知的模式
    從學生進行語文閱讀學習方面來說,先從感知語句的信息開始感知,然後進行整個語段信息的感知,再從一個個語段信息的感知,過渡到對整個語篇信息的感知,從語句話題,到語段話題,再到整個語篇話題,從下到上進行閱讀感知。一種是從上到下的加工模式。
  • 料神:外貿人如何理性看待客戶的價格糾纏?
    原文分享如下: 很多外貿業務員對客戶的價格糾纏很頭疼,那麼到底有沒有什麼方法或思路來應對呢,我認為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1)要認真分析自己產品的定位和對方市場的行情 你對對方的市場了解嗎?對方市場適合什麼樣的產品質量?自己的產品處於什麼樣的品質區間?
  • 判斷客戶價值的3個數據分析模型!
    本文將來談談常用的幾個衡量客戶價值的數據分析模型,以及它們的應用場景。這在用戶運營、市場營銷、客戶管理等領域常常會用到。一、使用帕累託模型判斷哪些是我們最重要的客戶帕累託原則,又稱二八原則,是關於效率與分配的判斷方法。
  • To B企業如何做好客戶運營管理?
    但是由於行業發展尚未成熟,很多企業缺乏長期體系化的客戶運營思維,不會挖掘用戶的潛在需求,造成客戶資源的無端浪費。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本篇文章將針對上述問題,對To B企業如何搭建B端客戶運營管理體系進行探索談論。 一、了解TO B營銷的推廣重點 1.
  • 客戶說價格貴怎麼應對?把客戶分6類,6個心理動機,13個應對話術
    屬於A類客戶。2、沒有認識到產品價值,內心真的覺得價格貴(選錯了參照系)。屬於B類客戶。3、客戶想壓價(客戶認同價值,就是想要便宜)。屬於C類客戶。4、客戶有一個不願意說的原因,故意說價格貴,掩飾其他原因。屬於D類客戶。
  • 層次分析法在項目風險分析中的應用
    將這種思想應用在風險分析中,能對項目風險重要程度進行排序,從而找到主要的項目風險並優先應對。層次分析法的主要步驟是根據研究問題的性質和目標,將研究問題劃分為幾個層次,對每個層次下的各因素兩兩進行重要性比較,然後按照層次之間的結構關係進行權重計算,使研究問題轉化為由低到高層次的一系列權重值,從而可以進行量化的分析和決策。
  • 商業數據分析的四個層次
    2、可免費領取相關的資料; 3、進交流群,認識更多的數據小夥伴。商業數據分析的核心是洞察數據背後業務的規律,本質是數據賦能。 我相信從事商業分析的小夥伴們都聽說過,數據分析的三個層次:描述性分析、診斷性分析和預測性分析。
  • 5個層次分析:產品設計中的「借鑑」思想如何運用?
    戰略層、範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表現層這五個層次出現在產品的不同流程中,但排列組合又組成了一個有機的網際網路產品。那麼本文基於5個層面分析,「借鑑」競品應該如何去做?
  • 研究了100個「戰敗」客戶,我總結出賣車3大雷區
    研究了100個「戰敗」客戶,我總結出賣車3大雷區想要與客戶建立親密的聯繫,充分了解客戶需求,不被客戶洗腦,就需要利用自己產品的優勢,說服客戶購買。 在總結雷區之前,筆者需要給大家講解一下,什麼叫「戰敗客戶」?